中國作家網(wǎng)>> 作品在線 >> 在線閱讀 >> 《范小青小說創(chuàng)作論》 >> 正文

第五章 深邃敦厚的中篇文化品格

http://marskidz.com 2013年05月29日15:43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張德明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樂天這首詞總是把人們的思緒牽到風景如畫的江南。溯(長)江、環(huán)(太)湖的山水形勝,造就了吳文化締造者的文化習性與人文精神,釀就了一方聰慧機敏、靈動睿智的精神特質。吳文化的創(chuàng)生與傳承,既是優(yōu)越地理環(huán)境的造化,更是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結晶。吳越地區(qū)百姓世代相襲的聰明才智,非但賦予了錦繡江南特有的柔和、秀美,而且熔鑄出由這些精雅文化形成所體現(xiàn)的審美取向與價值認同,用數(shù)量有限的華麗辭藻去定義江南水鄉(xiāng)只能是一種徒勞,人們只能親身或借助文藝作品去感受她那古樸和清雅的氣質,感受那里依河而建的古民居、長滿青苔的河埠頭、狹窄幽長的石皮弄和夕陽斜照、漁舟扁扁。

  蘇州是江南文化的中心與代表地之一,它集中體現(xiàn)了江南文化的所有精髓,并創(chuàng)設了具有悠久歷史與獨立品位的地域文化精神,影響著全世界去朝圣的人們。范小青以蘇州文化的詩性——審美品格的藝術方式,展現(xiàn)了蟄伏在人們心靈深處的詩性本體,那種柔美的理想主義情懷。她是一個平淡沖和的作家,這源于吳地蘇州氤氳的風物和歷史涵蘊對她的滋養(yǎng),她的許多小說都是以蘇州為文化背景的,被視為是極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家,其寫作對于認識吳文化的特色具有重要意義,對蘇州而言,更具有史料的價值。蘇州代表了范小青的一種生活理想,一種從容淡定的精神節(jié)奏,她以吳語作為小說的敘事基調,在平和清淡細膩精致的敘事中營構自己的小說世界;范小青又是一位具有強烈現(xiàn)實品格的作家,在追求獨特精神底蘊和審美感受的同時,她從未離開過鮮活的生活現(xiàn)場,始終保持高度關注生活的文學興奮,很多作品寫出了改革開放后的騷動不安與發(fā)展變化,這是她三十年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這種根于母本文化又力求變化的寫作姿態(tài),在她的各體小說中都有著卓越的表現(xiàn)。正因為范小青的小說創(chuàng)作不僅具有寬廣的藝術胸襟,而且建立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融匯點上,便使她的小說具有強烈的原創(chuàng)動力,這也是她數(shù)十年保持旺盛創(chuàng)作勢頭并且不斷超越的根本原因。

  本章選擇范小青中篇小說作為討論角度,通過對作品的個案分析,希望勾勒范小青中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基本狀態(tài),說明她的中篇小說通過對普通人生存本相的持久關懷,敘事上的獨辟蹊徑,形式上標新立異,語言上的典麗慧豐,促進了中國當代中篇小說的發(fā)展,為當代敘事藝術整體繁榮做出了自己的重要貢獻。

  第一節(jié)    秉持普通意義的民族書寫

  潛隱于范小青中篇小說藝術風格背后的審美理念,既是中國傳統(tǒng)文學江南吳地的審美理念的歷史延伸,又是當代文學對它的審美意境的重構,使之在世紀轉型的歷史文化語境中,牽動并對應著當代中國普通人的心靈世界,同時也與時代精神、民族的集體意識、情感基調、文化心理、性格成長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表達了對當代性的真切感受與全部接納。

  作為女性智者,范小青善感而不憂愁,她的平常心建立在顯與隱的奇妙張力之中,極具風度,在理念和話語的鐫刻苦工中,成就了罕有其匹的碑銘式寫作,故鄉(xiāng)是其夢縈魂牽并深有了悟的,但她的愿望卻是描繪與之對稱的升華的普泛而恒久的意義,幾乎少有閃失,人們時常在她的中篇小說中讀出那種觀照普通生活的赤子情感;她是很少能將理性認知轉化吸收為新感性的作家,同時又是快樂的寫作者,即使在處理一些沉重晦澀的題材時也保持了輕快的語流;她留戀風景,在對世俗生活細節(jié)過程的描述中有驚人的貫通,充滿了女性純真的狡黠,她是描寫生活艱辛而不苦難又不讓人感到虛偽的不多的作家;她文心善良旺盛鮮潤地為蕓蕓百姓的生活與生命狀態(tài)感動,令人寬懷;她始終在書寫著普通生活的神奇意義并對這種神奇充滿敬畏,深藏佛道智慧;她用性靈之筆輕柔描繪了人生的百般感悟,在不經(jīng)意之中表現(xiàn)了一種真知灼見;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體悟全面,在文化、歷史、藝術等諸多方面研習廣泛而深入,其全面修養(yǎng)和綜合審美眼光激發(fā)了她的創(chuàng)造力,增強了作品厚度與品位;她堅守不張揚不凌厲的小說個性和柔情似水的風格,以舊蘇州的假象寫當代蘇州的真實,使那些不用心的人找不著北;她不像一些人自戀般地對自己的文學史意義報曖昧態(tài)度,只會老虎捕獵般醉心于創(chuàng)作,盡管有時也疲憊不堪,但的確是少數(shù)視寫作為終身職業(yè)的忠誠作家……這,就是真實的范小青。

  范小青中篇小說追求的是一種淳樸自然具有無限生機的生活境界,這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世界,也是受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影響,由儒道釋三家精神共同構成一種藝術輝煌的美妙境界,一個極具普通平民意義的世界。她打通散文、小說、古典詩詞的界限,作品中滿含地方風味,濃郁的人情美,健康高潔的人性美。不刻意追求立意的深刻,而是追求平凡普通的和諧之美,這是一種人類永恒的目標。由于傳統(tǒng)文化精神潛在的影響和對平民階層生存狀態(tài)、精神狀態(tài)徹骨的感同身受,她對城鄉(xiāng)社會蕓蕓眾生那各異而活生生的生命世界充滿激情,雖然跨越了傳統(tǒng)鄉(xiāng)村到當代都市的地理空間,經(jīng)歷了社會發(fā)展的不同歷史時期,但在心性和感情傾向上,對城鄉(xiāng)古樸、本真和寧靜的方面卻始終懷著溫馨之愛,對下層社會自在而又真純,絕少世俗熏染的生命狀態(tài)及在艱難生存環(huán)境中,平民心態(tài)的樂觀曠達與精神自足,有著高度的敏感和創(chuàng)作熱情。范小青的中篇小說,以詩意的感動情懷,把漢語普通話和純熟而貼切的吳語方言有機地結合,質樸、精煉、新奇,達意曉暢而具內蘊,在對城鄉(xiāng)日常生活瑣事的還原描述中,顯示被遮蔽的城鄉(xiāng)社會本真及許多有生命力、啟示性的東西,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超越小說故事情境,審視普通人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的獨特的民族審美空間,這種寫作風格在當下文壇無疑是獨樹一幟的。

  《楊灣故事》寫南方小鎮(zhèn)楊灣1972年冬到1973年春短短時間內發(fā)生的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核心是當兵?h武裝部副部長陳四柱有五個小孩,陳小馬和她正在插隊的兩個哥哥以及她的女同學舒波都費盡思量想當兵。當兵意味著戶口、工作、榮譽,意味著從此脫離慣常的平凡人生,甚至一種虛榮心的滿足,進入被人羨慕的行列。陳四柱的職位使陳家在這件事情上占有明顯的優(yōu)勢,但陳小龍帶插友與調戲女友舒波的流氓打一架把自己送進拘留所,當兵泡湯;舒波過五關斬六將,最后在體檢時查出油耳朵(狐臭)被涮下,被同學肆意嘲笑跳塔自殺。最有力的競爭對手死了,按理陳小馬已是穩(wěn)操勝券,卻因舒波之死受強烈刺激和內疚患上癔癱痛失機會;舒波之母殺人未遂獲刑2年;陳小虎順利當兵走了。全縣唯一的女兵名額被最不起眼最沒有希望的謝紅芳一曲二胡獨奏《二泉映月》撿到了,她卻在新兵實彈訓練時為掩護戰(zhàn)友犧牲而成為烈士。曲終人散,空留無限悵惘。這些故事其實就發(fā)生在范小青當時所讀的中學,她只是“偷懶”了一點,不愿在名字上考慮太多時間,形成了小說時空與故事構筑異常的真實可感。小說中有很多令人感動的敘述,揭示了很多人性的東西。雖然作品中的人物做出的種種努力最終無功而返,參軍所能夠帶來的光榮和實惠只停留在想象階段,但他們追求的腳步并不會停下,對死者的祭奠活動與對生者精神狀態(tài)的揭示有機巧妙地交融,在少男少女的意識世界中展現(xiàn)出時代背景中小鎮(zhèn)生活的單一與純粹。小說寫出人生的無常,生命的虛無,這種“無!闭咽玖巳肆Φ挠邢,爭奪的無謂和平常心的可貴。這種日常生活與佛文化感悟溝通的偶合性使作品經(jīng)營出淡遠幽眇的境界,給人冷中生暖、暗中閃光、平中出奇的感覺,使人同情而不悲觀,與存在主義的焦慮和絕望迥然有別。面對神秘莫測的命運,范小青從傳統(tǒng)智慧中汲取了平和與從容的氣度。

  范小青的中篇小說注重在平凡生活的不平凡經(jīng)歷與情感中,挖掘生活,在藝術表現(xiàn)上趨于冷靜和細致,從這些作品中讀者能感受一種寬厚的愛,以敏感和高超的領悟力控制故事微妙的氣氛發(fā)展和人物的情感變化,細膩精準。雖然是柴米油鹽,平常故事,但小說探討的是故事背后頑強而仁慈的自然規(guī)律,這是她對人性和人的生存狀態(tài)及本體世界的關懷。小說中無時不在的女性的柔性書寫,連同謹慎內省多思的品格,使她成為當代文壇一個獨立特行的異數(shù)。這種一貫的品格,她不拿出所有的意識積累是難以支撐的,這是一種觀念和內驅力的產(chǎn)物。

  《船出楊灣港》是范小青“楊灣系列”中很重要的作品,平樸細潤又充滿感傷。周根水、劉杏英夫婦是南方鄉(xiāng)間的普通農(nóng)民,他們在生了兩個女孩之后,傳宗接代的思想使他們毅然生下了兒子貓三——“六兩三錢”的餓死鬼。負擔沉重、家境貧寒的周根水夫婦希望改變這種窘境,他們讓貓三以投硬幣看正反的原始賭博方式?jīng)Q定是否買船,結果借了一半的錢買了一條船。買船前后,周根水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買船前他已還清所有債務,此后又添新的債務,買船成為這種變化的開始。他們用這條船進城沿街收購廢舊物品再轉賣賺取不錯的效益,周根水希望靠自己的勞動賺點錢,給貓三造兩間新房子。老實、本分、守舊、知足的周根水的小本經(jīng)營和盲目自足卻遭到了遠親劉小頭的潮諷,因為他跑一趟“生意”的賺頭是周根水的幾倍甚至幾十倍,他希望帶周根水出去開開眼界,也算幫幫他曾經(jīng)有點意思的劉杏英。此后,周家埋下了災難的禍根。二娣生病使雙方這種愿望成為現(xiàn)實,周根水出去一趟果然嘗到甜頭,并從此不可收拾,終于在一次帶貓三出船中因為一盒餅干釀成大禍,周根水偷盜公家物資被判三年,二娣送人。生來珍惜糧食什么都要“留著明天吃”的貓三連供品也偷吃了,遭來奶奶的報應之說;周根水抱著貓三的代銷店之行成為他們命運進程中一個悄無聲息的轉折點;二娣不早不晚的生病改寫了周根水的人生檔案。這些故事安排神秘之中透出一種悲涼。周根水夫婦的發(fā)家致富夢想破滅了,這既是城市文明規(guī)范性對鄉(xiāng)村非規(guī)范性的拒絕,也是人物在尋求一種不可超越的人生現(xiàn)實的哀嘆!按杆俚剡h去,看著船身破開水面濺起水花,看著他們的新船駛向更寬闊的水面……”,大家都以為“這是一個好兆頭,”“船來到了一座大城市”,然而離開了楊灣港城市并沒有他們停靠的港灣,出事后周家不得不賣掉船賠償,回到了比從前更困頓的日子,在船出、船進這個過程中,人物命運完成了一個輪回。從楊灣港出來又回到楊灣港,是周根水人生的必然之路,進城“收購”廢品,他不過是充當了一個匆匆過客,他本滿懷憧憬、興致勃勃,結果被碰得鼻青臉腫、人財兩空。艱難生存過程中對未來的幻想和希望,無疑是周根水們自由自在及精神歡樂的內在根源,貓三、二娣等兒童視角的選擇及其心理在場,強化了文本的悲涼,這不僅是敘述的策略,更體現(xiàn)了作家的人本情緒。小說對周根水看似無知的細節(jié)描寫背后,凸現(xiàn)的卻是他純樸生命的一面。作家的理性在于既肯定了人物面對艱辛的精神狂歡,又看到了他們所承襲的落后文化觀念和被世俗同化的庸俗與病態(tài),于是在劉杏英叫周根水為貓三取名時借周根水之口生出了“不叫金龍,就取一個單名,新”的蘊味深長的慨嘆。在小說文本的深層結構中,寄予了作家希望人們返璞歸真,遠離世俗塵囂干擾,達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境界。小說不以觀念代替現(xiàn)實,形象適應觀念,也不同一般道德關于善惡的觀念對鄉(xiāng)村人事進行解構,只是忠實地依著對鄉(xiāng)村生活細致的觀察、體味和感懷,客觀率真地敘事、寫人,使原生態(tài)的鄉(xiāng)村生活層面異樣而新鮮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是非常地道的中國普通百姓的一種民族視照,情感流汁,純凈至美。

  與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相比,范小青中篇小說所關注的生存空間不是很開闊,基本上是她所熟悉的一些當代城鄉(xiāng)生活,但其所代表的層面卻非常廣泛,而且很少有重復的傾向,幾乎每一篇小說都給人以迥乎不同的空間新鮮感,這種游刃有余的敘事能力,主要取決于她良好的藝術感覺和敏感細膩的敘述手段——尤其是面對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中所隱藏的各種可能性,面對那些波瀾不驚的生存秩序下所掩飾的各種靈魂的騷動,她的捕捉能力和延伸能力都顯示得非常突出。將各種可能性的生存狀態(tài)附著于那些卑微普通的靈魂中,并由此進入人物繁富駁雜的精神內部,讓很多小人物小事情小糾葛拓展出許多耐人尋味的意蘊,這是范小青慣常使用的藝術思維,也是她的敘事優(yōu)勢所在,體現(xiàn)了范小青對生活潛在狀態(tài)的滲透能力,也折射了創(chuàng)作主體的浪漫好奇之心。事實上,范小青的中篇小說一直保持了某種永不停息的理想主義情懷,充滿了對各種可能性生活的熱望與追求,又將筆下人物牢牢控制在特定的限度之內,通過平靜淡泊的敘述話語,輕柔地揭開人物的內心真相。面對作品,她似乎只膺服于自己的內心需要,膺服于自己所推崇或向往的審美格調。范小青以極大的毅力和苦心,開拓真實的生活經(jīng)驗,深思默省存在的意義,靈魂的歸依,命運的奧秘等形而上的問題,從中所透露出的純摯情懷和異質美感,別具一種奇特的親和力。由此可見,范小青是一位善于從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創(chuàng)作材料,并以藝術的眼光發(fā)掘其底蘊,抉微勾沉,使其纖毫畢現(xiàn)的作家。

  《人情》是一篇為存在于普通人中間的世態(tài)人情而作的優(yōu)秀白描,在寄予同情時,也表達了無可奈何的嘆息。老實本分善良忠厚的大嬸嬸盡心盡力在“東家”幫擁,帶大了他們的孩子,還不讓走,大嬸嬸在情感上把這一家人視為自己親人,全力打理這個家庭,成為周圍人家心中傭人的典范。劉家受人羨慕,感到非常幸運。盡管東家一再地說大嬸嬸怎么的好,從經(jīng)濟上他們對大嬸嬸比較關照,大嬸嬸對此也很感激,但在她內心,她并未忘記自己的身分,始終很清楚自己是什么人,“用從前的話說,只不過是一個免討飯,大嬸嬸是不會忘乎所以的。”她幫劉家多年,基本上沒有為自己或者家里什么人的事情麻煩東家,這使東家很滿意。大嬸嬸很知趣,不像有一些保姆,做了沒有幾天,就有各種各樣的要求提出來,大嬸嬸是一個比較開通的老人。小說中寫了兩次大嬸嬸“麻煩”東家的事情,大嬸嬸的小兒子興根造屋想請東家?guī)兔I點木料,寫好紙條交給大嬸嬸,大嬸嬸旁敲側擊試探東家,他卻嘆氣說:“現(xiàn)在這些都是很難辦的”,大嬸嬸就把那張紙條藏起來,再沒有跟東家說起。興根造了新房子,進屋那天連親娘都沒有通知,足見他的“想法”之大,也足見對大嬸嬸的傷害之深。第二件事是興根想進鄉(xiāng)辦皮鞋廠,希望東家搭個手,劉家因為興根托買木料沒有幫忙而愧疚,同時感激大嬸嬸的人情,給興根托人情進皮鞋廠,在自家請李科、蔣科吃飯,飯局上二人拍著胸脯保證“沒問題”,事后劉家也沒有再加過問,那二人也根本就不賣力,事情又搞僵。大嬸嬸的失望可想而知,東家根本就沒有幫大嬸嬸什么事,即使幫也弄不成,兩相比較,大嬸嬸付出的太多太多。東家有失面子,人情托不成的難堪就形成了,既無“本事”又夸?凇⒚つ吭S愿又不盡力的作派的確令人寒心。興根最后居然稀里糊涂地進了皮鞋廠并戲劇性地謀得一個好崗位,以銷售人員的身份又向東家送皮鞋托人情,劉建成拿出向來的夸張語氣:“什么事,你說吧”,那架勢好像興根進廠的事沒有能幫上,這次是一定要幫的了。興根希望劉家想法推銷一些皮鞋,結果怎么樣,小說沒有交待,但聰明的讀者恐怕應該可以猜到幾分。作品沒有點出結局,卻點破了人情的不牢靠:大嬸嬸托東家的事辦不好,劉建成托蔣、李二位“朋友”的事辦不好,連興根也沒把媽要的頭巾放在心上,還有什么“人情”!

  《人情》表現(xiàn)了范小青一種“不近人情”的睿智,這種智慧給予作家以真正意義上尊嚴:“不近人情”是指在她講述失望時所保持的冷靜內斂與超脫的審美高度,尊嚴則是指她不因女性的身份而給予自己矯情的借口。范小青沒有向讀者灌輸她個人的道德立場,更不愿標榜某種生活模式或精神救贖,這樣的選擇避免了小說創(chuàng)作商業(yè)符號的升級。偏愛塵世俗務中升華出的優(yōu)雅和機智,是這篇小說的重要特點。作品在大時代中挑選出劉家,透過那扇半開的窗戶,去描繪一個個復雜的面龐,牽連出一個平淡而纏綿的故事,在俗常的家長里短中品味普通人的生活,這是大世界的小縮影,也是小水杯里的大風浪。小說沒有緊張的正面沖突,在情節(jié)方面并不具有太大的刺激性,結構方面的“空白”的運用,使作品產(chǎn)生了類似于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效果,不求故事的有始有終,在情節(jié)之外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在描寫方面點到為止,追求神似,具有了一種神韻兼?zhèn)、回味悠長的境界。這篇小說的基本精神是人文的(其實也是范小青所有小說的共同點),是對善的執(zhí)意書寫,是對普通小人物的人性美的關注和主人公性格的自我歷練與升華,范小青為人文精神這一當代基本主題作了富有東方特色的詮釋,具有后工業(yè)社會應有的價值取向。

  范小青是從蘇州成長起來的作家,故鄉(xiāng)那些普普通通的質樸頑強的美好情愫,強烈地震撼著她的內心,激發(fā)著她的創(chuàng)作激情和靈感。所以,我們在她的中篇小說中看到的是一個世界,一個平凡而不可復制的世界,看到的是當代中國社會普通人的眾生相,這幅眾生相是社會的全景圖畫,更是人物的生命圖象,這些人物,不僅是人類價值的體現(xiàn),也是民族文化的積淀。范小青來自這里,她深受親情與民族民間文化的牽制和影響,因此她最善于描寫本土或民間的人們的心靈和遭際,顯示他們的人性之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范小青在她所有作品中都貫注了一種圣潔濃烈的感情,表達對普通人生的厚愛,對生存意義不斷深入地領悟和體察。她在作品中展現(xiàn)的人性美是可以感召任何一個時代的,因為這種平凡世間中的永恒的人性美可以給我們平凡人以難得的溫暖和有力的撫慰,可以讓人們生活得平凡而幸福,也可以給這個人性日漸冷漠的世界以些許溫情?v然,綿密不盡的日常生活其實早已十面埋伏,炊煙盡處,正是硝煙起時,但讀著范小青的這些作品,也多少令人心靜氣散。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范小青以理性視角,以剛柔兼濟的中性立場和建立人生多種支點的獨立意識,以逾越表象的超凡氣概,表達對人生的尊重。

  煙雨如夢的江南必能濡濕和修正人的記憶,閑潭落花、小樓春風,豪門落敗、紅顏離愁,范小青在這樣的背景上展開她的敘事,使她不由自主地走進了歷史的畫境,變成了穿行在直覺與幻覺、歷史與現(xiàn)存之間的精靈。蘇州是迷離的,也是溫婉的;蘇州是一個遼遠的舊夢,也是不可復歸的時間。我們曾多次談到,范小青對蘇州這個城市的追憶與書寫常有某種象征意味,她追憶自我的開始,也就是在追憶個人與城市間的關聯(lián)性,從而建立了一座古城與一個作家之間的深刻關系,面對這座親切的城市,喜悅的心情油然升起。

  《瑞光》寫楊紅、李慧芳、姜三娣等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借此刻寫小巷人生。人們對瑞光古塔充滿敬畏,關于瑞光塔美好的傳說,古城人都相信,然而年輕人常有不恭之處,說吉祥個屁!“但是大家還是認為吉祥,吉祥在那里,就在這里,在這種太太平平的日子里,年紀輕的人連這點都不明白,真是不明白!毙≌f對婚姻不幸、生活艱難的李慧芬充滿同情。落筆在生活對小人物的擠壓,看到了普通人對生存尊嚴的渴望。她希望同丈夫解除婚約,尋找自己的幸福,盡管這種意義中甚至包括一種反傳統(tǒng)道德的世俗欲望和混沌的生存理想,但生存的自覺是明顯的。李慧芬經(jīng)歷了很多人情冷暖:刁難的婆婆,浪蕩的丈夫,癡呆的兒子,心里的孤寂是難以言表的,這些都使她面臨巨大的精神壓力,但她的心靈世界依然是純潔無瑕的,其樸實厚道、勤勞善良的女性本色透射出無華的人性光輝,令嘈雜不堪的世界黯然失色。李慧芬的生存景況是一類人的縮影,她們所面對的塵世環(huán)境是復雜多變的,她們的內心是孤獨困惑的,她們的生存需要驚人的勇氣與心血付出,于是,范小青的筆端不由得多了些苦澀,多了些辛酸,多了些無奈,多了些難以言說的東西。主人公飽經(jīng)艱苦生活與歲月的風霜,對人生的感悟非常深刻,作家用平實的語言和有力的襯托,表達了對勤勞忍耐的美德的贊美,同時也對這種美德在當代社會的逐漸流失而深表憂慮。小說運用虛化的筆觸暗示李慧芬生命尺度的累累傷痕,盡管尺度上的傷痕讀數(shù)模糊不清,以致幻化成她對人生世事的某種冷艷和距離,但同時我們看到,也有偶然的真摯情懷使之心動,幸福的祈望依然潛存。當然,她已有的生活畢竟是太坎坷了,無情的現(xiàn)實厄運,與其說是以偶然災厄的方式幾乎澆滅了她生命希望的火苗,倒不如說是再一次召喚起她記憶中的悲苦命運,她只好無奈地重新用堅硬的自我包裹起新鮮而脆弱的心靈,繼續(xù)以矜持的自重自我撫慰。這是一種深切的同情和惋惜,也是一種凄美的失望。在小說中我們看到,底層人的生命歷程總是充滿了艱辛與無奈,他們的生命過程中不可逃脫地負載著歷史、現(xiàn)實、生活所強加的種種荒誕的限制和逼迫。范小青的這種創(chuàng)作是一種非典型表述,從根本上說她并不是為了取悅當代,而是以自己誠實的寫作給歷史一個厚重的展示:給那些曾經(jīng)生活在艱難中活著的弱勢人群有個交代,與那些沒有人道情懷,沒有人類苦難意識,沒有底層意識的時尚取寵之作相比,與那些高蹈的個人主義,玩弄技巧的形式主義相比,與那些沒有社會責任感,不屑關注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生存境況和內心感受的“話語精英”相比,無論我們用怎樣奢侈的詞匯肯定像《瑞光》這樣的作品都并不為過。

  范小青對普通的民間生活與城鄉(xiāng)萬千眾生的描寫懷著宗教般的意志與初戀般的情感,她為那些極其普通的小人物寫作,在個體生命與歷史理性的沖突矛盾中顯示出對人的價值關懷以及對人的真實存在狀況的深切體察與濃厚摯愛,這正是范小青中篇小說所以特別震撼人心并獲得永久生命力的緣故。她懷著一種關切之心描寫這些平頭百姓的情與愛、苦與樂、喜與憂、美與丑,表現(xiàn)她們在社會生活中豐富的心態(tài)和多樣命運,寫出他們的自尊、自信、自卑以及崇高、偉大與卑瑣。平民是社會的主體,他們是傳統(tǒng)文化道德的遵守和信奉者,他們雖然沒有獨立的思想體系和意識形態(tài),但他們有共同的生存、文化、精神需求,有共同的利益、意愿、心態(tài)。范小青深知在普通人群中自有另一種復雜,另一種智慧,另一種哲學的深奧,另一種行為的偉大。她懷著摯愛的虔誠、理解的寬和、莊嚴的敬重之情寫筆下的普通人。把生活的艱難、殘酷和卑微寫出來并不是范小青的特色,很多作家都能這樣,而能夠把普通人的窘迫寫得如此無辜、純潔,甚至可愛、可敬,才是范小青的不同凡響之處。范小青經(jīng)歷過的艱辛及其真實感受,從她開始創(chuàng)作時就忠實地寫出來了,令人驚嘆的是,我們身邊常不如意的平庸沉悶的生活,在范小青的作品中沒有變成泥沼,而是神奇地變成了閃閃發(fā)光的東西,卑微不是必然,寒酸并不低賤,落魄依然純真,這正是范小青許多中篇小說中主人公心靈的暖暖詩意,也包含生活的真理。范小青把普通百姓視為上帝,始終保持平民書寫的莊嚴性、純潔性、高雅性,寫出那些普通小人物在生存的追問下以各自的方式在生活中摸爬滾打。普通百姓的文化精神是范小青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內在精神坐標,強烈地表達著對弱者的理解和同情。范小青的生活經(jīng)歷,使她對小市民、農(nóng)民有著深刻的同體意識,不僅僅是生活外在形式的體驗,而是情緒、情感上的體驗。普通人自有這樣或那樣的毛病,但范小青的小說從不著意去挖掘普通人身上的劣根性,而是更多地關心他們身上潛在的傳統(tǒng)美德;蛟S,她認為在普通人身上尋找垢痂是一種淺薄,她絕大多數(shù)的作品幾乎都在表現(xiàn)最美好的人性,閱讀這些作品,使人獲得人性的安慰和靈魂的凈化,體會到人情的溫馨和活著的可貴。在她的小說中不乏人們對當下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但這種努力一旦與傳統(tǒng)人性發(fā)生沖突,范小青的感情天平會毫不猶豫地傾向于傳統(tǒng)和人性。她的價值判斷和精神指歸,體現(xiàn)了民族心理和傳統(tǒng)文化的路向,帶有濃厚的本土意味。范小青激情地書寫了普通人對尊嚴、體面、優(yōu)雅、幸福感的渴望,樸實的話語包含了她對生活的透徹理解,冷靜而不沉重,輕松而不戲謔,平實中閃爍著智慧的火花,奇特中包蘊著深刻的東方民族的文化哲理。

  《文火煨肥羊》是一篇禪意深濃的作品,小說在一連串詭譎怪異的故事中揭示了不斷的人生尷尬與命運的陰差陽錯。住在蓮花巷的小城古舊書店營業(yè)員梅德誠是當?shù)貓蠹埜笨孛紮谀康淖髡,他滿足、認真的生活著,規(guī)矩地做人行事。一天輪休時順著鄰居小金“楊樹花開,掰眼勿開”的話說出“立夏前后,背夫逃走”的古諺,被她誤解,要他今后說話干凈點,說背夫逃走給人不清不爽之感。小金婆婆指責兒媳婦是做賊心虛。梅德誠姐姐梅汝雨介紹藍家衡給他處對象,但彼此都不過心,梅老太太更是不中意,引起了她對雷電的議論。梅老太太梅巽仙生于大戶人家,卻做了已故的潘祖武的小,以其家門出身,是不應做小的,原因就在昆曲,她深受父親愛好昆曲的熏陶,迷戀甚深,年近三十仍不思婚嫁,而此時一般曲社都已解散,唯有潘祖武宅中曲社尚在,梅巽仙便以作妾為代價,進入潘宅。潘祖武正房有病,未留一兒半女,潘祖武是一心要讓梅巽仙傳宗接代的,但她與潘祖武貌合神離,處心積慮不讓他如愿,待潘祖武與正房先后故去,她便領養(yǎng)一兒一女,皆隨她姓梅,她以潘家的財力物力托養(yǎng)兩個不姓潘的子女。小說最后寫藍家衡給梅家送去一腿羊肉,詳細交代煨煮羊肉的方法,所謂“文火煨肥羊”的烹飪術成了一種人生暗示。小說沒有觸碰生活中的大喜大悲,而是有節(jié)制地述寫波瀾不驚的日常生活中潛在的有力的也是動人的世故人情,對這幽深之情的體察,于范小青是那么細密,那么有韌性,小說溫婉的情緒、精細的白描、生活細節(jié)的出色把握,以及對小城人生的細膩刻畫都給人留下了不滅印象!段幕痨蟹恃颉穭(chuàng)造了一個溫和、微觀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物是卑微的,故事是平凡的,語言是精微的,親情、愛情等各種感情又是微妙復雜的,如被追賬的肖文燕的溫吞吞的性格與對賭博的狂熱,都使人對她的認識充滿矛盾。作品用回憶營造了抒情氛圍,對普通人生的真情描摹、對人的內心世界的本性關懷等,都顯示了范小青的卓爾不群;小說如在古典陽光下盛開的花朵,清涼絢麗、古樸鮮亮、耐人尋味。作品貼著熟悉的生活寫出細部豐富,是對欲望時代生命存在本質的沉思和理解,也是對欲望時代生存方式的質疑。小說在平淡之中更接近唯美的品質和傾心擁抱清醇與恬淡的古典情懷,希圖為迷惘的人性找一條還鄉(xiāng)之路,單單這份用心就夠使人感動的。

  當代文壇上,范小青懷著對美的追尋與依戀默默地書寫,努力讓一些美的片刻在她的筆底停留。她的小說大多給人以異常特別的審美感受:溫婉、精致、感傷、唯美,總能準確地探入當代生活內部,緩緩有序地打開不易覺察的精神鏡像,并在有意無意間,道出許多生活真諦。所以,讀范小青的小說,恰如欣賞田野款款行走的江南美女,舉手投足之間,看似平淡無奇,卻又搖曳生姿,別有韻致。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