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王小妮:我只跟隨自己的內(nèi)心

http://marskidz.com 2013年06月27日14:37 來源:中華讀書報 舒晉瑜
《上課記2》,王小妮著,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32.80元《上課記2》,王小妮著,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32.80元

  “我是/我狹隘房間里/固執(zhí)的制作者!痹娙送跣∧菰凇稇撟鲆粋制造者》中,發(fā)出“固執(zhí)”的聲音。她用詩歌表達自己的心聲:“我讓我的意義只發(fā)生在我的家里!(《工作》)

  但是很顯然不止如此。她的意義通過大學的講堂影響到她的學生,通過微博擴散到網(wǎng)友,通過作品傳達給接觸到的所有讀者。

  冷靜而節(jié)制,內(nèi)斂而優(yōu)美。無論是艱難苦悶而壓抑的知青歲月,還是單調(diào)迷茫又充滿生機的校園生活,都能從中讀出王小妮的詩意、深邃和藏在內(nèi)心深處不動聲色的悲涼。

  悲涼。甚至還有絕望。當然,她傳達的不僅僅是這些。在她眼里,詩是一條活靈靈的深河,小說是精工制作的鋼筋混凝土橋梁,天然和人工的區(qū)別。知青小說《方圓四十里》中,風景秀美的錦繡公社中知青與農(nóng)民的生活在她的筆下紛至沓來:勞作、打架、偷狗、對回城的期盼、招工、投毒、告狀,零碎而又完整成一體系的事件里,有青春的苦悶,也有生動的快樂。小說將人與土地、自然融為一體,“萬物有靈”的信仰貫穿其中,看似隨意不拘,卻凝聚她對特殊年代的反思。

  此前,她在《上課記》和《上課記2》中記錄、寫作,同時審視反省,并不斷地自我調(diào)整修正,由傳統(tǒng)施教者的角色漸變成一個講述傾聽討論觀察者的角色!拔蚁嘈抛鲆粋好老師并不難,真正的問題遠比做個好老師復雜得多!蓖跣∧菡f,如果當初不是偶然寫了《上課記》,她不會這么有意識地關(guān)注這些年輕人,并得到他們的友情,由此發(fā)現(xiàn)這些新生命身上蹦跳出來的干凈純潔。崔衛(wèi)平因此評價,王小妮在課堂上所發(fā)現(xiàn)的詩意,比十個春天還要多。她的作品,是我們時代最好的靈性教育讀本。

  其實在王小妮的眼里,苦難也可以是詩意的。她不把詩意只理解成優(yōu)美浪漫。

  讀書報:詩歌、散文、小說……不同題材的創(chuàng)作您都比較擅長,但是好像詩歌得到的認可更多一些。多數(shù)印象中,詩歌創(chuàng)作是需要激情的,很多作家自詩歌創(chuàng)作起步,但后來卻改弦易轍,您的情況是怎樣的?

  王小妮: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我只是在各個形式之間走,像在一個長廊里來回轉(zhuǎn)一轉(zhuǎn)。沒有設(shè)定,心里積存各種各樣的感覺,哪個可以寫出來了,就寫,是隨意的。你說詩需要激情,我覺得詩更多的是靈光一現(xiàn)。

  讀書報:非常喜歡您的詩歌,也看了些詩評,非常受益。您的詩歌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或者說,這么多年的詩歌創(chuàng)作,您經(jīng)歷了怎樣的過程?

  王小妮:建議不用看詩評,很多都不知道他們在寫什么。詩是離不開人本身的,所有的經(jīng)歷都反饋給了詩,這不是選擇的結(jié)果。很多的感受都改變?nèi)恕?/p>

  如果我不是個寫詩的,不會有《上課記》,感激敏感吧。

  讀書報:如果說《上課記》比較純粹自然的話,《上課記2》里,有些“目的”了,話題更為開闊,視野也從課堂走進了學生家庭,走向了農(nóng)村。您自己如何評價?《上課記2》關(guān)注的一些層面,翻到后會有似曾相識之感。您是否注意過《中國在梁莊》?

  王小妮:兩本《上課記》是從偶然到清晰的過程,走向農(nóng)村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愿意講述的多是來自鄉(xiāng)村的學生。我始終都在被動的位置,沒有主動去找他們問詢,而有大約三個城市出來的學生的講述太過隱私,不想公開在文字上,所以客觀地形成了似乎偏向于鄉(xiāng)村,其實城市孩子成長的故事同樣不容易,更細膩微妙和被他們耿耿于懷。

  第一本的角度更多的是寫作者本人,第二本更多的是在讀大學生,看過《中國在梁莊》,寫作時倒是都沒想到過。

  讀書報:90后學生什么樣?從哪個層面去了解他們?我覺得《上課記》至少搭了一座溝通的橋梁。但是,和他們打交道,肯定也是有困難的,因為走近一個人的內(nèi)心很難。這本書這么真實描寫他們生活與生存現(xiàn)狀,是否付出了很多?您能表達一下自己眼中的學生嗎?您對他們?nèi)绾卧u價?

  王小妮:任何種族任何文字,都不會忽視自己內(nèi)部20歲的群體,他們才是正生長著的,必然引領(lǐng)未來的,盡管這個引領(lǐng)還不會一下子清晰和明確。他們不是不被了解,而是生命本身都要有對于自我的本真的表達。如果對他們的興趣僅限于老師父母和他們自己,顯然不是他們的問題。近兩年來,有默默無聞離世的年輕人的微博被人“發(fā)現(xiàn)”了文采和詩性,如“走飯”。他們敏感也真實,懼怕未來的社會,有少數(shù)憤憤不平,有少數(shù)選擇犬儒。但涉世未深的他們給我的溫暖信任是我的幸運。

  讀書報:《上課記》里,有對學生的失望情緒,但是在《上課記2》里,這種情緒變化了。您認為呢?那么這種變化緣自什么?

  王小妮:他們本身的錯小于周圍環(huán)境反壓給他們的,要責難他們之前,先該責難的多了。

  讀書報:“悲哀”“無助”是游蕩在《上課記》中的另一種情緒。您對于教育是否已經(jīng)絕望了?作為老師,您希望傳達給學生怎樣的信念?

  王小妮:是的,是無望的。跟學生一直在強調(diào)的是你有責任使你這個生命生活得快樂,使你的家人活得比過去好,你起碼有這個責任,然后,選擇擔當。

  讀書報:您的寫作中,我們看到了和學生們相處的細枝末節(jié),大學生不同的心態(tài)和自身處境的變化,以及在這背后,社會大環(huán)境的變化。您怎么評價教師的經(jīng)歷對您的影響?

  王小妮:在大學八年,上課七年,和大約1000個學生有見面,過去的生活里從來沒這么久地接近這么多人,要再三感謝他們的友善、單純和信任,我變得更理性更愿意傾聽。我不按某一代人這樣分類,更強調(diào)每一個獨自的個人。

  讀書報:您總是按自己的本性去生活。“隨意地生活,真誠地寫作!边@是您的追求嗎?

  王小妮:沒追求,跟隨自己的內(nèi)心就算追求吧。寫什么怎么寫都是隨性的。你看《上課記》的第一頁和《上課記2》,好像不是一個人寫的,體例語境都不同,都是隨意的結(jié)果,沒想到返回去重新更改協(xié)調(diào)什么。

  讀書報:您對中國教育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現(xiàn)在的學生和當年您的大學時代比,有怎樣的區(qū)別?

  王小妮:各層次的教育最終結(jié)果都把是一個個天真的孩子分離成言不由衷的不同角色,最后受害的是社會體系本身,F(xiàn)在的大學生會迷茫了,這是最大的進步,他們開始明白他們正在和原本的自己痛苦地分裂著。我上大學的時候,很多人混沌地昂揚激奮,似乎就要領(lǐng)受“天降大任”。

  讀書報:《人鳥低飛》早在1994年就由長春出版社出版過,這次工人出版社的版本,和先前那版,有何區(qū)別?

  王小妮:沒區(qū)別,但是不知道為什么,這個版本把蕭紅自語部分的黑體字取消了,這樣讀者要轉(zhuǎn)換敘述角度,讀起來有障礙吧。

  讀書報:您是否看過電影《蕭紅》?國內(nèi)很多頗有影響的研究蕭紅的作品,在黑龍江省的蕭紅故居收藏的“蕭紅傳記”有近40種,您也會關(guān)注吧?您覺得這本《人鳥低飛》有何獨特的價值?

  王小妮:沒看過這部電影。對中國電影沒期待。也沒再關(guān)注過蕭紅的傳記。那是大約20年前吧,我只是想寫一本有關(guān)蕭紅的小說。它的特殊就是它不是傳記,是虛構(gòu)。

  讀書報:寫知青生活的《方圓四十里》,也是再版。這部作品描寫70年代中晚期的知青命運,有何特殊的意義?

  王小妮:任何一個時代的親歷者身在其中的時候,常常很難體會平凡的日子有什么特殊,很難有人能跳出日常生活本身去提煉它的特異和怪誕。寫它的時候,我心里很明確,把力氣用在細微的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借助它來還原貼近那個年代的真實。動感,畫面,方言,群像,隨機性,讓“死去了”的人物重新活起來,相信特定時代的荒誕和超越會被不起眼的細小們繽紛地帶出來。

  所有本該存在的東西,那個時候其實都不缺,善和惡,快樂和悲哀,時尚和落伍,都以它當時特有的方式延續(xù)著。

  有人認為寫詩的人不會寫故事。我想中國的讀者只是習慣了一種講述故事的方式,稍有變化就覺得沒故事和不好看?上Р皇敲恳粋寫作者都是為了謀求故事的完整和懸念,不都是僅服務(wù)于讀者的閱讀需求的。

  讀書報:您目前的生活狀態(tài)是怎樣的?

  王小妮:看書,處理郵件,看微博,做家務(wù),常出去走走。近來,正在整理短篇系列小說《1966年》,12篇,正好一本書。講講在動蕩中可能存在的很多極易被忽略的人物和細節(jié)。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guān)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shù)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lu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