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調侃”西方哲學史

http://marskidz.com 2013年10月18日15:22 來源:中國科學報 于思奇

 

《不瘋魔,不哲學》,哲不解著,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不瘋魔,不哲學》,哲不解著,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

  “在我懼于打開哲學家們的大部頭著作時,看看這樣子的周邊讀物增加興趣積累勇氣也好! 來自上海的網(wǎng)友“措措”在看過《不瘋魔,不哲學》一書后在豆瓣寫下這樣的評語。而與此同時,同樣看過該書的武漢網(wǎng)友“思考的小木頭”則認為“不應該用這種不嚴肅的風格寫哲學史,調侃哲學家也有些無聊”。

  最近一段時間,隨著筆名哲不解的清華哲學女博士有關西方哲學史的網(wǎng)絡熱帖集結成書出版,圍繞該書諸如此類的“論戰(zhàn)”也在各大網(wǎng)站的書評板塊上演。作者為何要用嬉笑怒罵的方法來寫西方哲學史,讀者又該如何定位這本書,怎樣去讀這本書,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該書的作者哲不解。

  《中國科學報》:為什么會寫《不瘋魔,不哲學》這本書?而且是以一種嬉笑怒罵的調侃筆調來寫,這與一般寫西方哲學史的書籍有很大不同。

  哲不解:最初并不是為了寫書,是有幾個理工科的同學對西方哲學特別感興趣,想讓我在課余時間教他們。我說:“這多麻煩啊,你們看哲學史就行!彼麄冋f哲學史枯燥、看不懂,所以我才決定在自己人人網(wǎng)的日志里為他們寫一個兼具娛樂性和科普性的小文章。此后,我每個周末的晚上都會寫一篇。大概到了第三篇的時候,日志就突然火了起來。很多網(wǎng)友留言,鼓勵我的人很多,我自己也就不好意思停下來了。后來這些日志被人搬到了豆瓣,又火了一把,編輯才找到我談出書的事,完全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外。而且我不認為這是我的風格或代表作,其實我更想寫一些長篇小說類的東西。

  《中國科學報》:寫它們一共花了你多長時間?

  哲不解:最初在人人網(wǎng)上寫的時候,很快,不到半年就已經(jīng)寫完了。不過,在準備出書的時候,由于不能太過娛樂,需要在日志中加內容,而我又不是專職的寫作者,只能在空閑時潤色,所以后期打磨的時間比較長,超過寫的時間。前前后后花了一年半的時間。

  《中國科學報》:最初發(fā)在網(wǎng)絡上的日志版與出書的版本,內容上有不同嗎?

  哲不解:書更有一些思想性的東西,有些詞也需要刪掉,但日志寫起來和讀起來可能會更爽。比如日志里會用一些渾然一體的語句,像馬克思部分最后寫“老子就是馬克思,老子就是普羅米修斯”,書中就只能改成我就是馬克思。但我覺得這就缺少了一種俠義精神,而馬克思是很有俠義精神、正直的人,別人罵黑格爾時,他就說黑格爾好,別人夸黑格爾時,他說黑格爾有問題。他有那種普羅米修斯的救世精神。

  《中國科學報》:你在寫這些日志的過程中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嗎?

  哲不解:剛開始寫的幾個人,比如康德、黑格爾、馬克思等,我特別熟悉,另外有關他們的一些“野史”,圈內人也都知道,所以談不上查資料。但是當我寫到維特根斯坦的時候,就明顯感覺到我需要查資料了。另外,之前的文章中因為是根據(jù)記憶所寫,所以有時候也會張冠李戴。這些被細心的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并告訴了我,我也才第一次認識到,有人在用心讀,我不能只自娛自樂啦,就開始跑圖書館查大量資料,所以從這以后寫起來就費工夫了。

  《中國科學報》:在寫它們的過程中,你得到了什么? 你希望讀者從中得到什么?

  哲不解:在寫作的過程中自己的收獲特別大。我自己把很多東西理順了,原來我對哲學家的認識可能是分散的、零碎的,但當我把他們放到一起寫的時候,就不免有一些新的比較、新的觀點和看法。

  我個人覺得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我對他們的點評,雖然每一篇里面只有寥寥幾句,但我當時寫的時候真的是靈感迸發(fā),比如,在寫波伏娃與薩特那篇,我提到“沒有波伏娃,薩特仍然可以成為薩特,可波伏娃沒有薩特,成不了波伏娃”。后來,看大家的評論,很多人也認可這個觀點。不過,當然也有一些觀點,我現(xiàn)在再看就會覺得比較幼稚。

  我希望讀者在讀哲學書籍時,在腦海中都有一個問題,都能夠帶著問題去讀,這樣可能會比盲目地看書要好很多,會更有收獲。

  記者手記

  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讀者對《不瘋魔,不哲學》的評價,兩極分化嚴重。與建筑學專業(yè)出身的讀者靜宜交流讀過這本書后的感受,發(fā)現(xiàn)我們兩個哲學“門外漢”的看法極為相似。

  這本書對于我們還沒有摸到哲學的入門法門的人來說,是個不錯的指路明燈。因為它術語不多、比喻豐富,比較淺顯易懂,而那些大師們的“花邊新聞”和作者對他們的調侃能讓我們立刻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立體感十足且不易忘卻的哲學家形象,便于了解他們的個性。雖然與20世紀百部經(jīng)典著作之一的《蘇菲的世界》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其易讀、易懂且有趣的特點作為一種既可消遣又可初探哲學世界的入門書,應該是足夠了。

  不同學科背景、不同經(jīng)歷的人在閱讀同一本書的時候必然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而對于渴望了解一些哲學知識,又靜不下心來研讀經(jīng)典的“懶人”,這本10萬余字的小書,或許正是不錯的選擇。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