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王躍文:“相比清官意識,制度建設更重要”

http://marskidz.com 2013年12月25日15:14 來源:東方早報 石劍峰
王躍文在參觀過陳廷敬的故居后,開始查閱史料為其寫小說。王躍文在參觀過陳廷敬的故居后,開始查閱史料為其寫小說。

  東方早報:因為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的推薦,你的這部歷史小說《大清相國》目前在書店和網絡上已經賣脫銷。這件事情是否對你的生活產生了影響?你怎么看王岐山推薦該書呢?

  王躍文:《大清相國》出版于2007年,在被報道王岐山推薦之前已銷售40多萬冊,持續(xù)長銷。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剛出版時暢銷一兩年,隨即走入長銷階段。領導同志把自己喜歡讀的書講出來,一則體現(xiàn)真性情,二則也推動讀書活動,能讓更多的人多讀書,這是件好事。我習慣于書出版之后就不再過問舊作,會投入下一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最近經常接到媒體采訪電話,或到外地講學、電視訪談的邀請。但不斷創(chuàng)作,才是作家應該做的事。

  東方早報:你的作品大部分是現(xiàn)代題材,《大清相國》反而是個例外,你怎么會對康熙年間歷史,和陳廷敬這個人物感興趣的?

  王躍文:我寫《大清相國》只是非常偶然的機緣。有一年我去山西陽城陳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參觀游覽,聽了當?shù)厝藢@位先賢的介紹,頓生敬仰之心。隨后,我查閱了陳廷敬相關的歷史資料,讀了大量同時期的清代正史和野史、筆記,積累了寫作素材。越讀史料,寫作的沖動越強烈。然后就寫了這部小說。

  東方早報:陳廷敬為官50余年,也就是說你寫了清代50年的歷史,有些事件和人物都是真實的。你花了多大精力做史料準備?

  王躍文:我不是專門從事清史研究的專家,不從學術門徑去讀史書。我買了一套《清史編年》,從清順治開始每天發(fā)生什么事情,大臣們是怎么奏報的,皇帝是怎么批示的,下面是怎么執(zhí)行的,一天天記載下來。我把康熙朝的兩大本全部讀完。這套書雖不是原創(chuàng)史書著作,但史料都是從《清史稿》、《清實錄》、《國朝紀聞》以及當時同清朝有交往的日本、朝鮮等國的史書中輯錄的。讀這樣的書,幫助作家熟悉歷史、掌握史實已足夠了。另外,《清史稿》中關于陳廷敬及其同僚的記載文字,我都通讀過。但是,寫小說僅僅讀正經史書是不行的,必須讀反映當時生活的雜書。生活的現(xiàn)場感,古代生活的體溫、肌理、細節(jié)等等,只能從雜書中讀到。

  我派陳廷敬出差查案

  東方早報:有一個疑問是,小說故事性很強,其中最好看的部分就是陳廷敬查案的內容,但這些內容多大程度上夸張甚至杜撰了史實?

  王躍文:我寫的那些事情都是歷史上真實發(fā)生過的,有些是陳廷敬直接辦理的,有些未必是陳廷敬親自處理的。這并不違背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的習慣。比如,陳廷敬受命督理錢法,史書有確切記載。比如,陳廷敬參王繼文(時任云南巡撫)之罪確有其事,但派他赴云南實地查案是小說虛構。

  東方早報:你寫陳廷敬大半生內容,為何主要寫他斷案?

  王躍文:陳廷敬終身都是京官,沒有做過地方大員。他雖是文翰出身,但又很有實干才能,不然像督理錢法這樣具體的經濟工作皇帝不會派他去管?墒,我寫小說的時候就碰到一個問題,天天讓他在戶部或吏部衙門里坐著,天天替皇帝看折子,未免太沒有意思了。所以,我派陳廷敬出差查案。陳廷敬雖沒有到地方上任職,出差的事是常有的。從他詩文中可以看出來。他最得意的出差是隨康熙皇帝南巡,飽覽江南風光。有一年隨康熙到了杭州,皇帝居然給他放假叫他去游西湖。但是,我在史料中看到,有官員跟皇帝南巡時偷買江南女子帶回去享樂或送人,兩江總督阿山同杭州知府陳鵬年有隙,故意命陳在錢塘江湍急處搭臺供皇帝檢閱水師。寫小說,這些都是最精彩的故事。所以,皇帝給陳廷敬放假,到我筆下就成了皇帝命他私下巡訪。

  康熙放縱了官場的貪腐

  東方早報:小說的最后,陳廷敬自己總結為官之道是“等忍穩(wěn)狠隱”五字,小說結構大體上也是圍繞著這五個字來展開。這五字是從何而來的?

  王躍文:不是刻意總結出來的,而是從人物刻畫中自然生發(fā)出來的。記得蘇東坡兄弟二人雙雙中進士的時候,老太后高興地說:我朝得了兩個當宰相的料子!結果,蘇東坡兄弟沒有一個當上宰相。蘇東坡的官場悲劇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想他才華過于出眾也是重要原因。陳廷敬14歲中秀才,21歲中進士,可謂少年得意。但是,官場老手們豈能讓黃口小兒得意?所以,他必須先得等和忍,待到能做事的時候還要學會穩(wěn),一旦大權在握則要大刀闊斧建功立業(yè),即所謂狠。這里講的狠不是心狠手辣,而是敢于鐵腕任事。但是,畢竟宦海風高,不可過于戀棧,當隱之時就要功成身退。

  東方早報:在小說里,盡管有像陳廷敬這樣的好官,但官場依然是灰色甚至兇險的。在你的寫作概念里,官場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王躍文:皇權時代,畢竟不是現(xiàn)代政治,也沒有現(xiàn)代法制,不管有多少看上去很鐵的“律例”,都是不可能實現(xiàn)理想的清明政治的。比如,清初朝廷規(guī)定,官員不得同商人往來,凡向商人借銀一千兩者,論死罪。但是,事實上是做不到的!奥衫辈粩场奥(guī)”,潛規(guī)則往往占上風。京官外放,得打點在京同僚,拜托往后有事多多關照,這份禮叫“別敬”;夏天來了得給京官送禮,叫“冰敬”;冬天來了也得給京官送禮,叫“炭敬”。地方上官場下級打點上級,也有各種陋規(guī)名目,如壽禮、燈節(jié)、代筆、后司、家人等等。清代京官清廉自守會很窮,放下去做地方大員才能發(fā)財。有些京官外放,沒錢應“別敬”之禮,只得找錢莊或富商借錢。按照清朝制度,這是要治罪的。陳廷敬不貪,除了他自己的操守過硬之外,有個重要原因是他家里富有。陳家早在明代就是大戶,算是山西很早的煤老板;他家鑄的犁鏵銷往全國各地,最遠銷到東南亞。

  東方早報:小說最讓人感慨的是,即便是康熙這樣的皇帝,對官場的腐敗也無法完全根除,有時候甚至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你是基于什么樣的想法,來寫這樣一個時常裝糊涂的皇帝?

  王躍文:不是我刻意要把康熙寫成這樣的形象,他本身就是這樣的一位皇帝。陳廷敬的同僚劉相年給康熙皇帝上折子說,察訪兩淮浮費甚多,開列名目四項,其中第二項為“省費,系江蘇督撫司道各衙門規(guī)禮共三萬四千五百兩”?滴趸实墼凇笆≠M”之后朱批:“此一款去不得,必深得罪于督撫,銀錢無多,何苦積害!”康熙皇帝認為這筆“省費”并不太多,但它相當于云南、貴州等邊遠省份巡撫衙門一年的正項收入。依當時朝廷規(guī)定,官員派下去,皇帝必得“引見”?滴踉鴮⑷ズ贾莞叭蔚闹f,蘇杭自古繁華,人心反而不純樸。那位官員說,如果當?shù)丶潙裟懜曳缚,臣必當按律處置?滴鯀s說,治理地方以安靜為務,不必吹毛求疵?滴趸实壑v究所謂以寬治天下,實則是放縱了官場的貪腐。他甚至根本就不相信有真正的清官,很多大學士都說曾任湖南巡撫的戶部尚書趙申喬清廉,康熙皇帝說:我相信趙申喬是個清官,但要說他做地方大員時一干二凈,朕未必相信!

  東方早報:所以康熙、陳廷敬這樣的君臣根本無法遏制、根除官場腐敗。

  王躍文:就是缺乏好的制度建設。但建設好的制度又談何容易?今人都難以做好的事情,怎么能指望古人做好?

  東方早報:除了陳與康熙之外,小說里最鮮活的人物就是高士奇,你寫這個人物在官場的成功和他最后的全身而退,目的是什么?有時候會覺得沒有道理,康熙為何對他寵愛有加。

  王躍文:康熙是個性格極其復雜的人。他常把以寬治天下放在嘴上,更多時候卻是霹靂雷霆。陳鵬年一直被阿山打壓誣陷,終被治罪。康熙南巡時,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替陳鵬年做保山,在康熙面前磕頭磕得額上出血他才松口?滴跬砟甑臅r候,立儲之事誰說誰就該死。有位刑部尚書提起立儲的事,被康熙下令釘在墻壁上哀號三日而死?墒,他對高士奇卻格外憐惜。這也是有緣由的?滴踝x書啟蒙的時候,隨便問到什么東西,高士奇都能對答如流。所以,康熙皇帝一直說,他學會讀書是高士奇領他入的門徑。高士奇其實學問不深也不精,沒有中過進士。但這個人很聰明,是個什么都懂一些的雜家,很能討皇上歡心。又因他出身貧賤,康熙皇帝對他反而多了份憐愛之心,曾親口說高士奇自小是吃過苦的,一輩子很不容易。

  小說無影射現(xiàn)實的意思

  東方早報:小說里沒有寫太多官場里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反而非常主旋律地寫陳廷敬這個人。

  王躍文:主旋律是官方提法,讀者有時候會不愛聽。其實什么說法不重要,要緊的是看作品。《大清相國》寫的是陳廷敬50多年的官宦生涯,以及他在官場的事功。從史料來看,陳廷敬學養(yǎng)深厚,品行端方,才能卓越,頗有建樹。這樣的先賢令我肅然起敬,我寫這部小說的重要初衷就是向陳廷敬致敬。

  東方早報:陳廷敬某方面可以看作是中國歷史上的官員典范,這樣的典范有何現(xiàn)代意義呢?

  王躍文:我用小說講述這位古人的故事,經常面臨一個責問:難道我們這個時代還要提倡陳腐的清官意識嗎?我覺得這個問題提得有些莫名其妙。時代發(fā)展到今天,人們都知道制度建設非常重要,這是常識。但是,這同效法前賢并不矛盾。離開時代性不說,道德層面做人的基本準則是亙古不變的永恒價值。

  我曾這么概括陳廷敬的形象: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干;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德官多懦,陳廷敬是德官,卻不乏鐵腕。我認為,這些對當下官員仍有借鑒意義。

  東方早報:這部小說寫清朝官場,寫君臣關系,寫臣工關系,寫官民關系,寫這樣一部小說的現(xiàn)代意義是什么?

  王躍文:小說不是政治教科書,文學作品得以存在并流傳的意義,在于其本身的文學魅力。如果確有值得挖掘的現(xiàn)實意義的話,只能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秀成分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繼承的。這也可以理解成所謂現(xiàn)代意義。

  東方早報:小說里的各種腐敗形式和官場問題,比如官員好大喜功、形式主義、政府攤派、政令不通、買官賣官、貪腐等在當下可能依然存在,當你寫這些內容的時候,考慮的其實是當下?

  王躍文:我沒有考慮當下,更無影射的意思,所有素材都是從史料中來的。史載,“康熙二十九年九月初六日,從山東巡撫佛倫疏奏,該省今年正賦豁免,秋成豐收,紳衿人民愿于每畝收獲一石者捐出三合,以備積貯,計全省可得二十五萬余石!蔽蚁胂蟛怀龇饌愂侨绾沃镭S收了的老百姓愿意捐糧給官府的,而且老百姓意見很統(tǒng)一,每畝收獲一石者都肯捐出三合。那時候又沒有電話,官員下鄉(xiāng)也沒有汽車坐,怎么就把全省老百姓的愛國熱忱摸得那么準確?我想,佛倫此舉大為可疑。佛倫就是《大清相國》中富倫的原型。史料記載,佛倫是康熙皇帝奶娘的兒子,官做到戶部尚書,但他是個很壞的官,晚年被康熙嚴斥。又如張鵬翮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康熙皇帝南巡到杭州時對他予以嚴責:你一到河督任上就奏請開河捐,我就知道你這個河督治不了河;如今你為了治河又掘人祖墳,你一個讀書人怎么做得出來?朕聞之心膽俱寒!從這里至少看出兩個“現(xiàn)代信息”,一是官府亂收費,二是強制平墳。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