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小說《絕秦書》:來自民間的微觀歷史構建

http://marskidz.com 2014年03月06日10:38 來源:海南日報 趙瑜
 《絕秦書》作者張浩文
《絕秦書》作者張浩文 張浩文 著 太白文藝出版社 2013年7月張浩文 著 太白文藝出版社 2013年7月

  2013年,海南作家張浩文在《中國作家》發(fā)表的長篇小說《絕秦書》,之后單行本由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該長篇小說一經(jīng)發(fā)表便引起廣泛關注,獲 得第三屆中國作家劍門關文學大獎,并入圍2013年度中國作家長篇小說排行榜。近日,該書獲得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優(yōu)秀作家貢獻獎”。

  來自民間的微觀歷史構建

  趙瑜:首先賀張老師獲中國作家年度大獎,我相信,關于“民國十八年”這場饑荒的文字資料一定很少。因為寫歷史小說,具體的人物和故事可以虛構,而小說的背景場景、文化以及物品細節(jié)等等,一定要有具體資料的,不知道您是如何搜集這些佐證小說發(fā)生年代的資料的?

  張浩文答:首先是自小就聽到的關于這場災難的口述歷史,這是非常形象生動的。隨后我又進行了很多采訪,在我決定寫這本小說之后,我每年都利用暑 假返回家鄉(xiāng),有意識地訪問村里老人,搶救性發(fā)掘一些資料,因為經(jīng)過民國十八年大旱災的人現(xiàn)在至少80多歲了,他們隨時都可能離世。我前幾年訪問過村里一位 90多歲的老人,他當年逃難去了漢中才保住了性命,《絕秦書》中一些逃難的情節(jié)就跟他有關,不幸的是,今年暑假我回家,他已經(jīng)去世了。關于當年的旱災,我 這些年還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比如利用出差機會去國家圖書館、陜西省圖書館閱讀民國年間的報刊雜志。由于當時的條件限制,民國十八年大旱災不像1942 年河南旱災那樣留下豐富的影像和圖片資料,但文字資料還是不少,后人對這場災難的研究成果也很多,這些都給我還原歷史提供了依據(jù)。

  趙瑜:小說創(chuàng)作常常會受到歷史觀的影響,比如當下的歷史觀,基本是斷代史觀。您在創(chuàng)作這部歷史長篇的時候,有關歷史觀方面有沒有什么特別的思考?

  張浩文:我不太相信宏觀的歷史,特別是近現(xiàn)代史。我更愿意接受微觀的歷史,即來自民間的、以口述形式存在的某個村莊、某個地域的歷史。這樣的微 觀歷史排除了功利性,而且詳盡而生動,更能觸摸到歷史的真實面貌。微觀歷史是宏觀歷史的解毒劑,而文學恰恰以個性化和形象性構建了微觀歷史,這就是亞里士 多德為什么說“詩比歷史(著作)更富有哲學意味”的原因。具體到《絕秦書》這部小說,很多評論文章用“史詩性”來評價它,顯然是用來自民間的微觀歷史構建 的。

  為往昔的秦地文化留下存念

  趙瑜:我至今還記得有一次開會時您給我講的一個小說細節(jié)!督^秦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細節(jié)的飽滿。您營造了一個細節(jié)豐富,讓人信服的民 國陜西的風情畫卷。但也有一些細節(jié)仿佛和《一九四二》有些重合,比如賣媳婦的情節(jié),就非常類同。還有,在人物設置的細節(jié)上,《絕秦書》里的人物也和《白鹿 原》有著相似的地方。不知您當時創(chuàng)作的時候是不是受到了舊有的別人作品的影響?

  張浩文:先說與《一九四二》的關系。這里有一個時間差。如果說劉震云的《溫顧一九四二》對我有什么影響的話,那就是它堅定我寫作《絕秦書》的信 心:因為這個中篇規(guī)模的采訪手記對災難的描寫沒有充分展開,這給同類題材留下了豐富的施展空間。至于電影《一九四二》,它其實是在《絕秦書》寫完之后才公 開上映的,賣媳婦之類的情節(jié)(原著《溫顧一九四二》中沒有)先出現(xiàn)在我的小說中,后出現(xiàn)在電影中,只不過小說由于出版周期的原因,落在了電影后面。

  由于《絕秦書》與《白鹿原》都寫的是關中平原民國年間的鄉(xiāng)土題材,因此很多評論文章把它們放在一起來談論。在切入的方式上,兩部小說都采用了家 族敘述模式。既然是家族,當然會有父子關系、兄弟關系的糾葛,這讓很多人覺得這兩部小說很相似。其實只要稍加辨識,就會看到這其中的差別,無論是周克文與 白嘉軒的性格,還是周立功兄弟與白孝文兄弟的命運,都是迥然不同的,更不要說在主旨上,一個關注近代政治的翻云覆雨,一個留意自然災害的社會成因,著眼點 各有用心。

  把閱讀當作難得的饑餓體驗

  趙瑜:《絕秦書》里的秦地文化非常濃郁,里面有秦腔,有地方的飲食文化,更有著舊年月里陜西鄉(xiāng)村世界的文明和規(guī)訓。相比較民國時代,或者更近一些的八十年代,您評價一下,秦地文化在物質(zhì)繁榮的過程中,丟失了什么?

  張浩文:有評論文章把《絕秦書》稱作秦地“風情畫”,更有讀者在微博里說“我不是陜西人,可看了《絕秦書》卻死心塌地地愛上了陜西”。文學被認 為是生活的百科全書,其意義是多方面的,《絕秦書》作為一部以地方歷史為虛構基礎的長篇小說,除了它的文化的、美學的意義之外,當然還具有社會學和民俗學 的意義。在《絕秦書》中我用了不少的篇幅描繪了關中地區(qū)的風俗民情,這種描寫除了為作品增加一種詩意的品格之外,更重要的是,我想為我們往昔的生活方式留 下一些存念,更是想讓讀者在這里找到自己生活的文化之根。

  趙瑜:作為作者,您覺得在向別人推薦這部長篇的時候,應該如何推薦他們進入《絕秦書》?他們會從小說吸收到哪些營養(yǎng)?

  張浩文:在一個盛行淺閱讀的時代要讓人去啃一部大部頭的長篇小說,確實勉為其難,不過體驗饑餓可以是一個由頭。沒有饑餓感就很難體會溫飽帶給人 的幸福!督^秦書》有很多篇幅描寫?zhàn)囸I對人的摧殘,它把人逼成了野獸,做出極端的違背天理良心的事,比如賣親換糧、殺親吃肉。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閱讀文學 作品是一個內(nèi)模仿的過程,讀者可以把閱讀《絕秦書》當作是難得的獲得饑餓體驗的過程。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