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舞蹈如同糧食和水一樣重要

——記朝鮮族著名舞蹈家崔善玉

http://marskidz.com 2014年05月13日09:58 來源:中國文化報

    舞蹈中的崔善玉

    曾  婕

    日前,在中國文聯(lián)于北京舉行的第11屆造型表演藝術成就獎的頒獎典禮上,朝鮮族著名舞蹈家崔善玉榮獲“表演藝術成就獎”,成為崔善玉60余年藝術生涯的又一座豐碑。

    作 為與新中國一同成長的舞蹈藝術家,崔善玉的表演生涯與共和國同齡;她表演的《長鼓舞》曾在海內(nèi)外引起轟動,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肯定與廣大群眾的一致 喜愛,成為當代舞蹈史上的經(jīng)典。吳曉邦與戴愛蓮曾熱情評價她的舞蹈藝術成就,賈作光為她題詩“功成名就舞世紀”。此前,她曾在共和國60周年之際榮獲“中 國舞蹈藝術卓越貢獻舞蹈家”稱號,家中的各種證書裝滿了好幾個紙袋子。如今,黨和人民再次對這位執(zhí)著從藝60余年的朝鮮族舞者給予高度認可。

    1937年5月25日,崔善玉出生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縣一個普通的朝鮮族家庭。每每回憶起家鄉(xiāng)的田間地頭,崔善玉都將其視為自己最早的“學堂”與“舞臺”。生活在她周圍的朝鮮族民眾走到哪兒,就載歌載舞到哪兒,母親便是這其中能歌善舞的一位。

    1953 年,16歲的崔善玉考入了延邊歌舞團,開始了自己的藝術生涯。從1953年到2014年,她一跳就是61年。舞臺上,她盡情舞動,溢彩流光;生活中,她悉 心體察,仔細琢磨,深入思考。60余年來,舞蹈無時不在、無刻不在。她說:“舞蹈是我的生命和一切。我可以不吃飯,可以不睡覺,但不可以一日沒有舞蹈。舞 蹈對于我,如同糧食和水一樣重要!

    即使“文革”期間崔善玉失去了繼續(xù)在舞臺上表演的機會,也沒有一刻停止過用身體舞蹈與思考。背著5歲的孩子走屯串戶,崔善玉建立起了當?shù)氐谝恢А拔乃囆麄麝牎。她注意觀察群眾舞蹈,并且從農(nóng)民喜歡的“二人轉”中汲取營養(yǎng)。

    1973 年,崔善玉重回舞臺。在復出后的首次演出中,她一邊流淚,一邊跳舞。此時,生活的磨礪與生命的沉淀使得崔善玉的舞蹈在充滿張力與激情四射的同時,又多了一 份游刃有余的馳騁與從容不迫的沉著。賈作光曾這樣評論崔善玉的舞蹈:“這種激情將純粹的舞蹈韻味動律控制有度,只有成熟的藝術家才能表現(xiàn)出來。這樣的藝術 修養(yǎng)更是長期在舞臺實踐中積累起來的。如果沒有艱苦、辛勤的勞動,刻苦的鉆研,精心的實踐,是不可能取得這樣豐富的經(jīng)驗的。”

    從 和龍縣的田間地頭到北京的人民大會堂,無論舞臺大小,“為了保證演出的質(zhì)量,每次開演前拒絕見任何人,也不做任何與演出無關的事情”早已是崔善玉不成文的 規(guī)定。對她而言,每一次的演出猶如一場精神儀式。每當大幕拉開,燈光亮起,她仿佛開始了同另一個世界和另一個自己的對話:一呼一吸吐納生命律動,一聲擊鼓 響徹云霄洞天,一次舉臂是昨日的云淡風輕與當下的從容不迫,一個鶴步又仿佛蘊藏了人世間無盡的滄桑與美好……舞臺上她一個人的表演往往能填滿整個劇場的空 間,讓每一個觀眾的心靈都為之吸引和撼動。

    作為一名朝鮮族舞蹈藝術家,崔善玉認為中國大地上的朝鮮族文化是由中華民族母體文化孕育而生的,如何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中國朝鮮族舞蹈體系,讓中國朝鮮族舞蹈成為當代中國文藝百花園中鮮艷璀璨的花朵,一直以來都是崔善玉孜孜以求、不斷求索的重要課題。

    為 了探求中國朝鮮族舞蹈發(fā)展更為多樣的可能性,崔善玉曾接受芭蕾舞、中外民間舞、中國古典舞以及打擊樂等方面演技和理論知識的系統(tǒng)訓練。參與舞劇《寶蓮 燈》、《金斧子和銀斧子》的演出,前蘇聯(lián)芭蕾舞專家古雪夫稱贊她的表演“純樸、優(yōu)美、含蓄”。之后她長期在吉林省歌舞團擔任芭蕾舞和民間舞教員。

    外 面的世界并沒有消退她作為一名朝鮮族舞蹈家的民族底色,長期以來的學習和實踐經(jīng)歷愈發(fā)讓她堅定地相信:“中國朝鮮族舞蹈是在中國大地上成長發(fā)展起來的,一 旦離開這塊土地,便會失去根基。它需要在與漢族、滿族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共同建設和生活中重新發(fā)展、完善自我!

    從 藝60余年,崔善玉從未離開過生于斯、長于斯的故土家園,長白山明媚的日光和鴨綠江奔騰的激流哺育了世世代代的朝鮮族人民,也成了她一生表演、創(chuàng)作取之不 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她說:“我始終認為藝術還是要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一直堅持到民間去尋找素材。民族精神是民族舞蹈之本,民族情感就是傳承民族舞 蹈語匯的動力。”

    為了創(chuàng)新發(fā)展朝鮮族“刀舞”,她曾冒著酷暑,步行20多里,到延邊琿春市的農(nóng)村向85歲高齡的 民間藝人學習。由于朝鮮族舞蹈盡管上身語匯豐富,但是下肢動作較為單一,為了打破這一局限,她又吸收了河北“刀舞”與中國古典舞的身法姿態(tài),并且借鑒了芭 蕾的腳下動作,成功地將朝鮮族“刀舞”由傳統(tǒng)的女性舞蹈發(fā)展為男性舞蹈,并創(chuàng)作了舞蹈作品《勇士的歡樂》。

    《勇 士的歡樂》自首演后,就受到了吳曉邦與戴愛蓮等舞壇前輩以及全國舞蹈界的共同關注與認可。崔善玉對于中國朝鮮族舞蹈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一方面回答了如何進行古今 對話,即朝鮮民族舞蹈如何繼承與發(fā)展的問題;另一方面對于如何處理民族舞蹈的民族身份問題,即如何實現(xiàn)民族與國家的同時“在場”,也具有啟發(fā)性。之后,崔 善玉多次應邀到全國各地表演、教授“刀舞”等朝鮮族舞蹈,并在世界多國演出,再一次印證了“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