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美術 >> 美術動態(tài) >> 人物 >> 正文

李耀林:藝術家要有美學思想

http://marskidz.com 2014年06月23日10:57 來源:中國文化報
山間新路(國畫) 90×97厘米 李耀林山間新路(國畫) 90×97厘米 李耀林

  人物名片

  李耀林,1959年生于北京,畢業(yè)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xiàn)任北京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綜合繪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美術家協(xié)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秘書長,《北京晚報》藝術總監(jiān)。

  按著事先短信告知的行車路線圖,七拐八拐,終于在東北五環(huán)外的318國際藝術園找到李耀林的工作室。318國際藝術園,矗立著幾十間形制規(guī)模相仿的大房子,像學校教室,也像工廠車間。一排三四家,一列七八戶,井然有序,給人以聯(lián)排別墅的感覺。

  “三四年前,有個俄羅斯的雕塑家搬走了,我就進來了!闭驹谶@間高達六七米、長寬各十來米的房子里,李耀林的話音沒有阻礙地傳向四方,時值一天中光線最強烈的時段,但灑落在懸掛作品的墻面上的光線卻很柔和。

  畫室的外側(cè)是會客的地方,呼呼的風扇取代了空調(diào),吹來自然風。墻面上除了一兩幅他自己的作品,還掛著幾張造型獨特的面具!澳鞘俏胰タ夏醽啎r,從當?shù)厝耸种刑詠淼,不是工藝品,我喜歡自然的東西!闭f起房間內(nèi)的各種擺設,李耀林興致頗高,“無論大小,每一件都有自己的來路”。

  這讓人想起一進門看到的一片雜草叢生、荒蕪了很久的園子。不像很多人有塊地就栽花植樹、種菜種瓜,李耀林沒這個閑心,他說“要的就是野趣”。

  在城里,他是《北京晚報》的藝術總監(jiān),在這里,他覺得自己就是個畫畫的。剛剛上過色的山澗瀑布圖還未題款,旁邊還有兩幅,一幅是《巍峨群峰云相依》,一幅是《春江游》!斑@些都是最近畫的,給藏家的。”李耀林說他的畫大致有三類,一類是自己想畫和要畫的,另兩類是為各種文化機構(gòu)和收藏家定制。

  畫家李耀林一天的生活是這樣的:早晨七八點起來,九點以前開始工作,一直畫到十二點,小憩一會,下午兩點到六點,一直畫到光線不大好便擱筆!耙惶炝桨藗小時!彼f。雖時值世界杯,但更讓他感興趣的卻是拳擊,他很享受拳擊所帶來的那種短時間內(nèi)積聚和爆發(fā)的力量感。雖然和畫畫沒有直接聯(lián)系,但從他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對于一個畫家而言激情的重要性。

  紅磚,綠樹,花香,還有蟬鳴。的確,悠長的蟬鳴讓夏天更像一個夏天。這或許就是李耀林來到這里的原因。

  美術文化周刊:你曾從事美術編輯工作,這段經(jīng)歷對繪畫創(chuàng)作有何影響?

  李耀林:我大學一畢業(yè)就在報社工作,也一直在搞藝術創(chuàng)作。從事傳媒工作對一個畫家來說,有兩個好處是職業(yè)畫家或者院校畫家不可能有的。一是能讓人以更加寬闊、立體的角度來觀察社會、時代和文化藝術,這是僅僅研究藝術這一單獨門類的人很難體會到的;二是讓我有機會也有條件從國內(nèi)外藝術界的不同層面、各個流派來觀察藝術的發(fā)展,從縱向橫向來感受藝術的潮流和走向,這些對后期的創(chuàng)作會有很大幫助。

  美術文化周刊:你的大型作品不少,為什么熱衷畫大畫,畫大畫難處何在?

  李耀林:大型的藝術作品對藝術家是種考驗。在我看來,大畫應該反映民族和時代精神、特有的文化和審美思想、博大的人文情懷,簡而言之就是要有正氣、大氣、豪邁之氣?简炗袃蓚方面,一是心靈和精神的考驗,如何把一個小景放大,畫出大氣象來,需要畫家內(nèi)在的積累;另一個是實踐上的考驗,因為在畫大畫的過程中,畫家是看不到作品全貌的,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會讓畫家雖處于畫面的局部,但知道這個局部在整個畫面中的位置,F(xiàn)在流行畫大畫,但要想表現(xiàn)好,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

  美術文化周刊:吳冠中先生對你的影響在哪些方面?

  李耀林:影響不在畫畫本身,而在美學思想。我覺得他之所以了不起,是因為他不是一個一般意義上的畫家,說他是美術教育家也可以,更重要的他是一個有美學思想的藝術家,這是非常難得的。他的美學思想至少有兩個方面,一是他有自己觀察時代、生活、文化和藝術獨到的見解,有自己的體系和審美架構(gòu),這些都影響到了他的創(chuàng)作;二是一個有美學思想的人在紛繁的世界里要抓住最關鍵、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會舍棄很多,從而確定什么能成為所要表現(xiàn)的藝術主題、語言和樣式。他給我的影響是,一個藝術家有無美學思想,有無藝術的判斷、認識和理解能力,比畫畫更重要。

  美術文化周刊:你將目光投注云貴、川藏等地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基于何因?

  李耀林: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不管是大都市還是小城鎮(zhèn),建筑的風格語言、生活的樣式、穿的服裝等已經(jīng)越來越接近,個性特點越來越少。這對于從事繪畫藝術,尤其是以風景、民居等自然和人文景觀為主題的創(chuàng)作來說,是非常遺憾的事情,因為很難再找到有獨立個性、獨特文化價值的東西,所以只能向更偏遠的地方去尋找那些還存留的原生態(tài)的東西,也就是生活中最原初、最質(zhì)樸、最高級的美的部分 。

  美術文化周刊:選擇畫民居,想表達什么?

  李耀林:我畫這些是因為我很喜歡建筑。建筑作為我繪畫里的重要主題,主要集中在民居,西北的窯洞、南方的吊腳樓、江浙一帶民居的白墻黑瓦,都是我描繪過的。我認為,建筑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政治、經(jīng)濟、文化、審美趣味和建造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這一切構(gòu)成了這個民族或國家大體量造型藝術審美的風格特點。建筑是人類的歷史和生活,承載著整個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我畫建筑,最終畫的是人,人的情感和生活。

  美術文化周刊:游歷對創(chuàng)作有多大影響?

  李耀林:一個藝術家不管畫什么,離開生活是沒有辦法讓作品具備感染力和穿透力的。以風景為主題創(chuàng)作,需要長期深入到國內(nèi)外采風,說是采風,不如叫采礦,就是把大自然當中美的礦石采集起來,經(jīng)過發(fā)掘、冶煉、鍛造,最后創(chuàng)造出一個有感染力、穿透力,有文化和審美價值的藝術品。畫家要有計劃、有階段地到大自然、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去采集能夠成為藝術品的素材,再來畫畫。

  美術文化周刊:你為何愛寫創(chuàng)作隨筆?

  李耀林:我覺得在繪畫過程里,所思考、發(fā)現(xiàn)和總結(jié)的很多問題,是在畫作里表達不出來的,所以在用畫筆創(chuàng)作之外,還用非常理性的文字記錄下藝術創(chuàng)作的歷程。歷史上很多藝術家都有這樣的文字存留,通過這些文字,能夠把自己的藝術生活、對藝術的觀察和理解以及所面臨的研究和創(chuàng)作的問題,通過文字記錄下來。記者 梁毅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