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人物訪談 >> 正文

詩人有責任推動社會發(fā)展

——訪南非“2014姆基瓦人道主義獎”獲得者、著名詩人吉狄馬加

http://marskidz.com 2014年10月13日13:14 來源:光明日報
吉狄馬加近照 資料圖片吉狄馬加近照 資料圖片
吉狄馬加的彝族學生吉克曲布(右)在頒獎典禮上代吉狄馬加領獎。 鐘宣供圖吉狄馬加的彝族學生吉克曲布(右)在頒獎典禮上代吉狄馬加領獎。 鐘宣供圖

  當地時間10月10日,在南非的東開普敦,中國著名詩人吉狄馬加榮獲“2014姆基瓦人道主義獎”。得知吉狄馬加獲獎的消息后,本報記者在第一時間采訪了吉狄馬加。

  記者:請您談談這個獎對傳遞中國文化正能量有著怎樣的意義?

  吉狄馬加:我之所以能獲得這一獎項,是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在當今國際社會上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的一個體現(xiàn)。這一獎項是屬于正在生機勃勃、不斷發(fā)展的中國的。中國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還在進行新的文化創(chuàng)造。今天的中國應該給人類更多的文化貢獻。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提升我們對外的文化影響力,使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當代文化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這一次“姆基瓦人道主義獎”花落中國,說明了中國的文化影響力在國際上產生了更為廣泛的影響,這對我們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同時讓世界認可中國文化,會起到積極作用。

  記者:當今世界上各種政治的、文化的、權力的、生態(tài)的問題在考量著當代世界的作家和詩人,人們是否對當代世界的作家和詩人有著更高的期許和要求?

  吉狄馬加:對于作家、個體的人來說,不僅要面對自己的內心,更重要的是要面對這個世界、面對紛繁復雜的現(xiàn)實。作家和詩人不僅要堅守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還應該具有人類的意識。這種意識要求我們關注人類當下的生存狀態(tài)和命運。作家和詩人從來就不是孤立的寫作。我始終認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名優(yōu)秀的作家和詩人不僅要書面寫作,還應該把他的政治主張、文學主張,變成一種行動。

  作家和詩人在任何時代都是民族的代言人,同樣也是他所屬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言人。今天,有責任感、使命感的作家和詩人應該站在這個時代政治的、文化的最前沿,隨時發(fā)出正義的聲音,成為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記者:在全球化背景下,作家、詩人如何超越狹隘的民族主義,以世界性眼光來觀照、發(fā)掘民族文化精神?

  吉狄馬加:對任何一個民族來說,對文化價值的肯定都是對人類所有生存歷史的肯定。生存在地球上的每一個民族就是一個文化符號,一個文化符號的消失,是全人類的悲哀和不幸。拋棄狹隘的民族主義,才可能去尊重與自己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價值體系,才可能在世界里,使具有不同文化信仰和價值體系的人們和諧相處。

  人類只有不斷加強與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才有可能獲得較大的生存空間和文化空間。我從來就不認為世界上存在所謂純而又純的文化,因為所有文化都是在交流中存在并發(fā)展著的。當然必須承認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有著與別的民族文化不同的特質。不同的文化和文明只有通過對話、交流、溝通,不同的文明才能在地球上不斷延續(xù)。我們不同的民族文化,才有可能保持更強大的生機和活力。

  記者:請您談談世界主義和文化思維、文化價值的一體化有何異同?怎樣避免趨同的或者說同質化的書寫?

  吉狄馬加:任何一名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作家和詩人,首先是屬于他的祖國和民族的。但作為一名作家和詩人,他還必須用世界一切優(yōu)秀的文明成果來滋養(yǎng)自己。從某種意義而言,作家和詩人,特別是一名優(yōu)秀的作家或詩人,還必須是人類文明的兒子。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有狹隘的民族意識。

  我的閱讀和傳承經驗告訴我,我們只能用全人類一切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來武裝自己,才可能真正做到既立足本土又面向世界,我們寫作的作品,才能被這個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喜愛。

  就我個人而言,除了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學和無數優(yōu)秀作家的影響外,同時還受到西方文學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偉大作家作品的熏陶。

  記者:這次“2014姆基瓦人道主義獎”以“人民文化的捍衛(wèi)者”的名義授予您獎項,請您談談這一獎項所器重的“人民文化”是一種什么樣的文化?

  吉狄馬加:姆基瓦人道主義獎一直倡導建設一種“人民文化”。我想,這一文化理念的目的就是捍衛(wèi)人享有文化的權利,同時號召更多的作家加入“人民文化”的建設當中,這與我們黨的執(zhí)政理念是不謀而合的。

  中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13億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人民文化,這一文化從它產生之日起,就被所有的人民所共享。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文化建設和文明發(fā)展。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城市、社區(qū)、鄉(xiāng)村、牧區(qū)等等,一切有人生活的地方,就已經把公共文化服務作為一項最基本的任務去加以完成。我特別高興的是,作為在中國地方從事文化宣傳和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一位負責人,能參與到今天的“人民文化”的建設中,我感到欣慰。

  當下,我們的人民享受了文化權利,也享受到了文化成果。我們在建設“人民文化”的同時,創(chuàng)立了一系列國際文化品牌,包括青海湖國際詩歌節(jié)、世界山地紀錄片節(jié)、國際水與生命音樂會、三江源國際攝影節(jié)等等。這些品牌賽事,是青海,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平臺和途徑。這些也是“人民文化”的范疇,提升了我們“人民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精神。

  我相信,中國正在迎來民族復興的偉大時刻,各族人民共筑中國夢。隨著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必將會提升廣大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質量。(本報記者 劉 鵬)(本報通訊員祁萬強參與本文整理)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