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春晚”小品應體現正確價值導向

http://marskidz.com 2014年12月02日09:44 來源:中國文化報 陳國戰(zhàn)

  自1983年創(chuàng)辦以來,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已經走過了30多個年頭,培養(yǎng)了一大批忠實觀眾,在除夕之夜的喜慶氛圍中,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收看“春晚”,已經成為很多中國家庭守歲的主要方式,甚至已經成為一種“新民俗”。如果我們把“春晚”比作一場文化大餐的話,那么小品無疑是其中最受歡迎的菜品。一些小品中的經典形象已經成為很多人的文化記憶,一些經典臺詞已經進入我們的日常語匯,因此可以說,“春晚”小品在塑造和引領當前社會的價值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為一種喜劇藝術,“春晚”小品緊跟時代發(fā)展,對社會中出現的一些負面現象進行委婉的諷刺,既有利于匡正社會風氣,又傳遞了社會“正能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美學風格。比如,趙麗蓉等人的小品《如此包裝》、《打工奇遇》,對市場化大潮中的唯利是圖之風進行了嘲諷;趙本山等人的《牛大叔“提干”》、《拜年》等,對基層干部的官僚作風和鄉(xiāng)村霸權進行了調侃;而趙本山和宋丹丹合作的一系列小品,則通過塑造一個渴望成名的鄉(xiāng)村老太太,針砭了娛樂圈的惡俗炒作之風。可以說,這些作品都體現出了正確的價值導向。

  然而,在其他一些小品中,我們也看到一些不恰當的價值導向。比如,在趙本山等人的“賣拐”系列小品中,憨厚老實、別人說什么就信什么的“范師傅”接連上當受騙,然而,他不僅沒有得到觀眾的同情,反而成為人們取笑和引以為戒的對象。相反,坑蒙拐騙的“大忽悠”即使不能說被塑造成了值得學習的榜樣,至少也是一個相當機智可愛的角色。這樣的作品無疑會給觀眾帶來一種暗示:如果你在生活中像“范師傅”一樣老實,那么就活該上當受騙;相反,只有像“大忽悠”一樣耍奸弄滑,才能夠如魚得水。顯然,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誠信,是背道而馳的。在“賣拐”系列的最后一個作品中,“大忽悠”費盡心機,最后騙來的只是一副對聯(lián),而老實人“范師傅”則大獲全勝,這可以看作向正確價值導向的回歸。

  再比如,在黃宏等人的小品《開鎖》中,不管是開鎖公司的“林永健”,還是物業(yè)公司的“鞏漢林”,都嚴格照章辦事,要求業(yè)主先出示有效證件,再給開鎖或證明?梢哉f,兩個人的做法毫無瑕疵,而且極具職業(yè)素養(yǎng)。然而,他們在小品中卻被嘲弄為不知變通、不夠靈活、有錢不掙的傻子。如果聯(lián)系到當前社會中正在大力倡導的法治精神、制度精神,以及由“靈活”和“變通”所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那么,小品《開鎖》的價值導向也是成問題的。

  當然,這些小品的創(chuàng)作者并不是有意在傳播錯誤的價值觀,而是對自己的作品缺乏價值導向上的自覺,它們更多是復制了現實生活中一部分人的錯誤觀念,而沒有對之做出甄別和判斷。作為一臺極有社會影響的晚會,“春晚”的小品創(chuàng)作無疑應該增強引領社會價值觀的自覺意識,體現出正確的價值導向。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提出的要求,即“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么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