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綜述 >> 年度綜述 >> 正文

2014年報告文學:多向度與多維度的開掘(李朝全)

http://marskidz.com 2015年01月21日09:19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李朝全

  新觀察·年度綜述

  2014年報告文學:多向度與多維度的開掘

  □李朝全

  時代和人民大眾的召喚往往能激發(fā)報告文學作家最強烈的創(chuàng)作沖動,2014年,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了多個向度和維度,具體包括:反映時代真實、描寫中國夢、講述中國故事;關注平民,表達百姓情懷;與民生和國家社稷發(fā)展密切相關的問題報告;歷史紀實和人物傳記等。

 

  報告文學作家是離現(xiàn)實生活最近的作家,報告文學是感應時代真實最敏銳的文學。時代和人民大眾的召喚往往能激發(fā)起報告文學作家最強烈的創(chuàng)作沖動, 也造就了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的多個向度和維度;赝2014年,報告文學依舊處在文學場域的一個中心。在市場空間的不斷擠壓下,報告文學依舊保持了平穩(wěn)發(fā)展的勢 頭,涌現(xiàn)出一批思想性和藝術性較高的佳作。

  中國故事與時代新人

  2014年,報告文學不斷涌現(xiàn)出一批反映時代真實、描寫中國夢、講述中國故事的優(yōu)秀作品,這是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的長遠傳統(tǒng),也是非虛構創(chuàng)作的第一向度。

  報告文學擅寫重大事件、重大場景,對于正在進行中的大事件能夠給予最及時的反映。張勝友、徐鋒總撰稿的電視政論片《百年潮·中國夢》系統(tǒng)梳理中 國人民為追求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歷史過程,闡釋了實現(xiàn)夢想的根本路徑、基本依靠和發(fā)展戰(zhàn)略,語言洗練精到,情感飽滿豐沛,是一部讓“中國 對著世界說”、生動弘揚中國夢的優(yōu)秀作品。

  電視政論片和紀錄片是對報告文學實現(xiàn)形式和傳播方式的一種有力延伸,《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水脈》《新軍墾戰(zhàn)歌》等多部紀實 片,都擁有較高的收視率和觀眾好評。這些紀錄片大多由報告文學作家如麥天樞、豐收等參與創(chuàng)作或執(zhí)筆,具有很強的藝術性。紀實題材劇和紀錄片近年來異軍突 起,充分證明報告文學可以在影像化方面做出努力,昭示著報告文學發(fā)展前行的一條新路。

  2014年,還有些報告文學專注于反映重大工程、重點建設和重要事件。艾克拜爾·米吉提、裔兆宏的《黃河金岸》聚焦“塞上明珠”寧夏改革開放發(fā) 展的新成就,李鳴生、紀紅建的《發(fā)現(xiàn)龍門山》將目光投向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中心龍門山,戴榮里的《最完美的抵達:中國高鐵之夢》描寫我國高鐵建設成 就,趙學儒的《圓夢南水北調》揭示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進展,薛曉康的《悲愴蓮花路》追記了一群默默奉獻的墨脫筑路人,徐歌的《大流向:滄桑西江與黃金水道 建設的時代際會》描寫水上人家的曲折命運,徐江善的《孔子,走出國門》聚焦10年來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國的建立及發(fā)展進程……這些關注重大題材的作品是傳統(tǒng) 意義上的重大報告,這是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領域。近年來,此類報告大多以中國夢為主題或立意,從科技、工程、文化建設等多方面來表現(xiàn)中國夢實現(xiàn)過程的 艱難曲折,旨在傳遞時代正能量,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中國故事的真正講述者與創(chuàng)造者是中國人,中國夢的實現(xiàn)要依靠有道德、有思想、有理想、有追求的一代新人。李春雷的《善行啟示錄》聚焦“善行河 北”活動,引導讀者深入思考善行善舉的社會意義;楊文學的《“太陽”夢》著重描寫山東省在道德建設方面的成就,充分展示了道德的巨大力量,兩部作品都塑造 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新人形象。黃傳會的《國家的兒子》和關庚寅的《沖天一躍:羅陽和殲-15的秘密》都以已故殲-15總指揮羅陽為主人公,譚楷的《讓蘭 輝告訴世界》以已故北川副縣長蘭輝為主角,生動描寫了兩個被重點推出的時代英模。劉先琴的《玉米人》塑造了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的鮮明形象,裔兆宏的《淮河 赤子情》著力刻畫為保護淮河少受污染而傾盡全力的“淮河衛(wèi)士”霍岱珊的形象,蔣巍的《海雀的一棵樹》追述貴州畢節(jié)市海雀村老支書文朝榮的故事,徐錦庚的 《懶漢治村》以簡練的語言生動敘述了作者家鄉(xiāng)一位外號“懶漢”的村民如何成長為村民信服的村支書兼主任,馬娜的《天路上的吐爾庫》講述了一位維吾爾族農民 熱心幫助軍隊建設的故事。趙瑜親赴緬甸采訪而創(chuàng)作的《野人山淘金記》反映了一批敢于在異國他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中國人艱辛打拼創(chuàng)造財富的故事。朱曉軍、梁春芳的《高 地——浙江“最美”現(xiàn)象紀實》和《天地良心——中國最美漁民郭文標》記述最美人物的感人事跡,彰顯了可貴的精神魅力。

  弱勢群體與百姓情懷

  關注平民,表達百姓情懷是報告文學作家的自覺追求。2014年,農村留守人群再度成為作家們創(chuàng)作的一個熱點,阮梅的《警示:四個沉淪的留守少 年》講述4個走上違法犯罪歧途的少年犯的故事,方格子的《農村留守婦女》和李琭璐的《落寞夕陽——中國農村留守老人現(xiàn)狀采訪記》則分別將目光聚焦于留守女 人和留守老人,揭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辛酸與苦難,提出了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如何解決農村婦孺和老人等的生活要求、情感訴求問題。這也是我們國家在發(fā)展 進程中亟需嚴肅面對并認真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

  報告文學要選取獨特的題材及人物,對一些遺落在歷史角落里的人群的關注和描寫也是作家們自覺努力的一個方向。張春燕的長篇報告文學《向東找太陽 ——尋訪西路軍最后的女戰(zhàn)士》描寫7位百歲西路軍女戰(zhàn)士的命運遭際,展現(xiàn)了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崇高之美、信仰之美,寫下了一段不該被遺忘的國家記憶。王賢 根、吳潮海的長篇報告文學《千古長城義烏兵》穿越明朝與當代,描繪了一幅關于戚家軍義烏兵守護長城的壯闊畫卷,對于探析人口遷徙和習俗變遷、考察文化流脈 傳承都有重要意義。

  反映社會焦點問題

  問題報告歷來是報告文學作品備受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所涉及的社會問題大多與百姓的生活生存密切相關,與國家社稷的發(fā)展進步相連。張敏宴的《吸 血的血透》順著打假醫(yī)生、“感動中國”人物陳曉蘭觀察調查的視線,反映血液透析中存在的暴利及嚴重腐敗,揭示了過度醫(yī)療和醫(yī)療腐敗是造成醫(yī)患關系緊張的重 要原因,讀來驚心動魄、震撼人心;陳廷一的《魂殤》是對2012年沸沸揚揚的河南周口市“平墳風暴”的調查與冷靜思考;向思宇的《中國西南鄉(xiāng)村教師》將目 光投向那些容易被人們遺忘的鄉(xiāng)村教師、民辦教師,表現(xiàn)他們的奉獻犧牲精神,動人以情。

  法制題材在2014年度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中綻放光彩。何家弘的《死刑的證明》講述了一樁被誤判的死刑案件,由此反思死刑審判在具體實行過程中的各種 利弊,強調法律的實施必須本著對每一個生命高度尊重和負責的原則。丁一鶴、梅賢明的《微信危信》揭示微信普及所帶來的各種潛在風險,一丁的《尋找遁形人 ——公安部嚴厲打擊整治“偽基站”專項行動紀實》、呂錚的《“獵狐”行動——公安部緝捕境外經(jīng)濟犯罪嫌疑人專項行動紀實》、胡正第的《天劍—— “3·01”昆明火車站暴恐案暴恐犯罪團伙覆滅現(xiàn)場紀實》和艾璞的《護花使者——網(wǎng)絡販嬰案偵破紀實》聚焦公安部門的各種專項行動,寫得驚心動魄。

  在文化領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的開掘是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重要的新向度,特別是對那些漸行漸遠的、正被人們淡忘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描寫,更具重要的人 文價值和歷史價值。胡平的《瓷上中國——China與兩個china》是一部關于千年瓷都景德鎮(zhèn)發(fā)展歷程的簡要記錄,更是對瓷文化、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 深入審視和開掘的大書。楊守松的《大美昆曲》表現(xiàn)昆曲的前世今生和曲折命運,折射了中華民族的變遷。向思宇、周婷的《流浪的川劇》,關注川劇團和川劇的命 運。黃立軒的《遠古的槳聲》,研究浙江沿海漁俗文化。

  掘進歷史,警示今人

  近年來,歷史紀實作品廣受關注,原因在于其大多建立在新發(fā)現(xiàn)的文史資料、檔案、回憶錄、田野調查或口述實錄等基礎之上,帶有揭示歷史真相、內 幕、隱情乃至“搶救歷史”、“重述歷史”的意味。豐收的《西長城——新疆兵團一甲子》以人和事相結合的手法,通過記錄兵團人屯墾戍邊60年的歷史,生動刻 畫了幾代兵團人的群體形象,表現(xiàn)了他們以國為家、愛國敬業(yè)、無私奉獻、勇于犧牲的精神,是一部具有國家情懷和史志價值的大書。李春雷的《朋友——習近平與 賈大山交往紀事》追述了一位國家領導人與一位作家之間的交往,另一部中篇《趕考——西柏坡感思》擷取解放戰(zhàn)爭勝利前后我們黨的領導人在西柏坡的生活工作往 事,表現(xiàn)了我們黨優(yōu)良的作風和傳統(tǒng)。鐵流、徐錦庚的《國家記憶:一本共產黨宣言的中國傳奇》講述《共產黨宣言》誕生及160多年的傳播歷史,描繪了山東廣 饒縣大王鎮(zhèn)劉集村、延集村轟轟烈烈的革命風暴。田家村的《江南小延安》深入挖掘新四軍蘇浙軍區(qū)司令部浙江長興縣的抗戰(zhàn)歷史。

  歷史報告注重在歷史中反思,反思過去為的是警示今天和昭示未來。何建明的《南京大屠殺全紀實》站在今日中國回望和講述沉痛歷史,反思那場反人類 的大劫難,給讀者提出了峻切的思考與警示。紫金親臨大連新港火災現(xiàn)場,感受到消防官兵、交警和各級領導在大難面前的威武頑強、堅毅果敢、勇于犧牲,花費4 年時間沉淀反思,蘸著淚和血寫下了一部長篇報告《泣血長城》,警示人們永遠敬畏生命,熱愛生活。陳啟文的《絕地上的誕生——一個令人發(fā)瘋的科學神話》通過 描述三門峽水利樞紐和小浪底工程的建造經(jīng)過,以正反映襯的手法,深刻反思黃河治理歷史。祝勇獨辟蹊徑,創(chuàng)作了《隔岸的甲午——日本遺跡里的甲午戰(zhàn)爭》,為 反思甲午中日戰(zhàn)爭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人生不可重復卻可以效法

  關于偉人、名人的傳記在2014年繼續(xù)廣受矚目,代表作品有楊勝群主編的《鄧小平傳(1904-1974)》、丁曉平的長篇紀實《硬骨頭陳獨秀 五次被捕紀事》、邵燕祥的《一個戴灰帽子的人》、叢維熙的《我的黑白人生》、林賢治的《漂泊者蕭紅》、陳培浩和阮援朝的《阮章競小傳》等。此外,張新穎的 《沈從文的后半生:1948—1988》試圖以對沈從文后半生的書寫,引發(fā)人們對時代與知識分子關系的思考;鄭旺盛的《震撼日本列島的中國英雄——花岡暴 動與中日民間索賠第一案揭秘》記述了花岡暴動和對日索賠第一案主角耿諄卓而不凡的一生;《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第二批的10部作品,包括黃宗羲、顏真卿、 楊萬里、關漢卿、馬致遠、王陽明、李夢陽、蒲松齡、吳敬梓、章學誠等10位歷史文化名人的傳記,具有重要的文化及文學意義。

  平民自敘或者家譜、家族傳記繼續(xù)興盛,個人撰寫的“微歷史”、“小歷史”受到關注。這些作品皆可歸入國民記憶范疇,是對一段國家歷史和民族歷史 具體而微的呈現(xiàn)。凸凹的《母說,或家史》、李運摶的《母親的高壽》都是關于母親的追憶和傳略,帶有傳承家風的深層意味。趙凱的自傳《扛住——倒下,還能站 起來》、王庭德的《這個世界無須仰視——一個侏儒青年的奮斗之路》和徐渝江的《揮動翅膀的女孩:一個腦癱兒的成長故事》都是關于殘障人士的成長敘事,這些 身殘志堅的人的故事對于讀者都會起到勵志作用。

  還有一些傳記是為一座城市或一條河流而作。如楊振輝的《血性福州》和王若冰的《渭河傳》,前者凸顯福州這座城市的鮮明品格,后者則描述了渭河千年歷史和渭河領域的風土人情,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