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綜述 >> 年度綜述 >> 正文

2014年散文:老樹新花與青春新蕾

http://marskidz.com 2015年03月02日08:03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韓小蕙

  一些作品在人物、語言、個性等方面有突出表現(xiàn),它們有正統(tǒng)散文中所喪失的一些素質(zhì),有時候讓我們更加感動。

  冗長之風是這些年來散文界越來越嚴重的一個病癥,是應該引起眾同仁警覺的時候了。

 

  2014年的散文創(chuàng)作依然洶涌澎湃。也許其中沒有劃時代的大作品,但還有讓我熱淚盈眶的數(shù)篇力作。它們抵達心靈的速度、廣度、深度和厚度似乎都更激情,它們有正統(tǒng)散文中所喪失了的一些素質(zhì),有時候讓我們更加感動。

  人物、語言、個性是散文的心

  最讓我感動的是一組人物散文。朱秀海的《山在大山里面》中聲震全國的戰(zhàn)斗英雄李大德在和平年代竟落得悲慘的下場,像螞蟻一樣默默無聞地死去。生 活荒誕得難以想象,可這確實是一個真實的人物與命運,它擊碎了我們胸中的許多美好理想。王宗仁的《不凍泉》是寫西藏線上的兵站人物、一對軍夫民妻的高尚奉 獻精神。王宗仁用個人情感和內(nèi)心活動作為引線,不動聲色地把故事講完了。田珍穎的《冬天的記憶》中的母親,傳奇又平凡,偉大又普通,是高端知識女性又是中 國民間傳統(tǒng)的溫良女子。這樣的女性形象在中國散文長廊里很稀少,因而顯得彌足珍貴。王多圣的《咫尺無限》中完顏家族的小男孩有血有肉有溫度,讓人眼眶發(fā) 酸。我猜這個小男孩的原型就是王多圣自己——是經(jīng)過歲月的鍛造之后,經(jīng)過生活的淬火之后,經(jīng)過文學、歷史、哲學、宗教、科學的熏陶之后的自己。倪萍的《等 著我》中那個執(zhí)拗尋找生身父母而不得的白化病女孩,那個敢于追求愛情而不得的“小白兔”,連同重新站回到聚光燈下去做節(jié)目的倪萍自己,一組人物的命運糾結 在一起,顯示出共同追求真善美的熱度。行云流水般的敘述,無距離的推心置腹,深切信任之下的交心,構成了一個大大的“真”字。

  好的語言是散文寫作的制高點,一篇散文如何“抓人”?除了懸念性的情節(jié),就是語言了。陳世旭的《東坡赤壁懷古》繼續(xù)保持了他凌虛高蹈的詩意氣 場,詩情、畫意、胸襟、理想,全借著華美的文字表達得淋漓盡致。張亞麗《京城的告密》從北京的建筑起筆,逐漸涉及人心、社會、文化、文明。視野磅礴,語言 瑰麗,氣象萬千,既有傳統(tǒng)文化的素養(yǎng),又有現(xiàn)代新銳意識。任林舉《西塘的心思》是一篇才華搖曳的散文,詩意的文字里蕩漾著哲思,新銳的感覺中跳動著一顆年 輕的心。安然《親愛的花朵》由百花盛開而追索人生況味,把幾朵花兒寫得這么千秋萬代、地老天荒,不僅靠才華,更是投注了生命的火焰。蕭歌的藝術隨筆《向死 而生的饗宴》令人驚艷,作者騰身到歐洲藝術史的半空中,腳踩滾滾流云向下俯瞰,捋出幾條主要脈絡然后覓得珍寶。蕭歌的語言既是感性的、詩意的,又是哲學 的、理性的,幾乎每一句話都能讓你心動。當然,并不是說“華美”才是散文語言的圣地,“質(zhì)樸”同樣能綻放出散文的國色天香。陳新民的長篇散文《父親和他的 學生》幾乎是以大白話記述了他父親的中學教師生涯,還有他教出來的一個個為國家做出了貢獻的學生們,這樣的師生關系在今天更顯難得。

  散文是當今中國創(chuàng)作數(shù)量最多的文學品種,要在這么澎湃的作品大潮中被人看到、被人記住,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以為是獨特的個性。劉亮程的幾篇 思考新疆問題的文學隨筆觀點獨特,見解卓識,引起了廣泛注意。他的文章既實事求是站在新疆大地上,又跳出新疆從全中國和全世界的角度出發(fā);既以一個新疆漢 人的身份說話,又從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狀況和文化心理出發(fā),其情切切,其言誠誠。周大新的《在蘇格拉底被囚處》以樸實的文筆、實在的述說,于無聲處炸開驚雷, 讓人對蘇格拉底充滿崇敬,也對人性自身加以反思。王巨才的《浪打沙灣寂寞回》顯示了他持拙守衷的韌性,把他個人對郭沫若的欽佩,大河流水一樣地放開了心 閘。帕蒂古麗介于維、漢兩種語言的轉(zhuǎn)換之間,游走于新疆、浙江兩種文化的對比之間,這種刻骨銘心是她作品的魂,是她獨一無二的個性。格致的獨樹一幟在于她 純粹一己的“心相世界”,除了自我的主觀想象,其他客觀物象似乎通通都不存在!锻饪漆t(yī)生的手》把別一種思維楔到我們面前的生活中,突兀、奇特。格致用她 主觀構建的世界給了我們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現(xiàn)實性。張曼菱和黃怒波均以奇譎的題材取勝,二人都盡量在事件的敘述中表達出自己的獨到眼光和觀點。他們的見解之 獨立、犀利、勇敢、深刻,是多年來未聽到的聲音。

  老樹新花與青春新蕾交相輝映

  對散文寫作而言,老樹新花也許比青春新蕾更艱難,因為創(chuàng)造是一個生氣勃勃的前進,往前走總是令人愉快的;而重復自己則是無趣的。這里的“老樹”包含著兩個對象:一是指題材,已經(jīng)被寫濫了的題材怎么發(fā)新花?二是指人,名家怎么出新?

  余秋雨的《蒼南隨想》可以歸為“采風散文”。大部分這類作品沒有生命的真誠投注,而余秋雨的“隨想”是下了一番工夫的。它一開頭就不同凡響,從 中國民間的“宗族械斗”起筆,具有縱深的歷史感和文化含量。而后巧妙地把話題轉(zhuǎn)入到主旨——蒼南的現(xiàn)代特色農(nóng)業(yè)發(fā)展上。余秋雨學養(yǎng)深厚,視野廣博,對事物 有自己獨到的識見,為“采風散文”豎起了一個參照系。

  韓少功的長篇隨筆《革命后記》以中國知識分子的良知和對國家、對世界、對人類、對歷史、對文明的責任感,無所畏懼地觸碰幾乎是禁區(qū)的“文革研 究”。耿立的《張煒:是誰把他逼成了古怪和孤憤?》借分析張煒的隨筆作品,書寫出張煒的為人,是相當精到的一篇文章。張煒心里有大愛,如今文壇需要的正是 這種推動天地人心的作品。

  較之上一年,青春新蕾似乎除了已經(jīng)卓有名氣的張悅?cè)弧⑧嵭◇H、春樹、馬小淘、納蘭妙殊……我們又欣喜地看到一批陌生的名字出現(xiàn)在全國各報刊上。 “90后”也來了,海外青春作家也來了,有的寫得不僅是地道簡直可稱老到,像蘇枕書、陸蓓容、盛文強、胡竹峰、皮佳佳、熊鶯、小七……他們認真地在文學園 地里耕耘著,起點不低,落筆不俗,讓人滿懷期待。

  結構雜亂無章是大疾

  2014年散文創(chuàng)作也存在著嚴重的不足,讀者批評散文創(chuàng)作“沒有時代力作”。此外,作家們置讀者的感受于不顧,只任自己信馬由韁地傾吐也是很嚴 重的問題。很多文章都到了毫不節(jié)制的程度,一上手就一兩萬乃至兩三萬字,什么都往里裝,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形成了一種冗長的、沉悶的、碎片化拼接的散文 創(chuàng)作“新模式”。

  重溫舊時福樓拜、契訶夫、魯迅、茅盾、老舍、汪曾祺、林斤瀾等中外名家關于創(chuàng)作的論述,便能依稀回想起文學的(散文的)嚴格訓練與要求!跋 如金”、“刪去一切可刪去的字”、“簡潔是真正作家的標志”等等,這些經(jīng)典之語并沒有過時。從這個意義上說,我不太看好長篇大文。寫長篇散文是需要幾個過 硬條件的:一是獨特的內(nèi)容,二是作者的功力要達標。賀捷生的《父親的雪山 母親的草地》是優(yōu)秀例證,書中賀龍家族那轟轟烈烈又血雨腥風的悲壯往事和作者以0歲孩子之身“走”完了長征路的九死一生的故事,實在是太豐富、太厚重、太 吸引人了。

  我讀到的很多動輒上萬字的長文,有些片段確實很漂亮,盡顯作者的才華?梢呀(jīng)讀上一半了,還不知它的結構在哪兒,它想表述的是什么。而它喋喋不休的冗長抒情和議論已經(jīng)開始讓人昏昏欲睡了。倒是有幾位新手的短文值得推薦。

  林文欽的《中藥芬芳》是一篇很完整、很規(guī)矩的散文,圍繞著“中藥”下筆,敘述的口吻很平和,文筆時見光彩,讀后令人深思。在當下散文寫作太多不 重視結構、只任自己一路狂瀉的“奔騰寫作”中,該文的“規(guī)矩”顯得彌足珍貴。李娟的《自從我媽從臺灣旅游回來》3800字,情趣盎然,文筆活潑,把母親的 變化寫得活靈活現(xiàn)。李娟寫得很有節(jié)制,只沿著母親的“人文變化”這一條線寫,結構上貌似散漫無章法,其實卻是前呼后應,該詳寫的寫足,該略去的不寫,余下 的交給讀者自己去品咂。艾平的《八月,別走》只有2000多字,但卻布局精巧,頗費匠心,把蒙古族男孩小斯日古楞即將上學的準備過程一段段展開,并在這過 程中展示了蒙古族人家的日常生活和心情。小文短而全面,草原被寫活了,情趣和溫暖像無邊的羊群般漫卷開來,一點不輸其他長篇大文。穆濤的隨筆皆不長,他向 古人學微言大義,精、短、智、趣、味,有時還故意跟讀者藏貓貓,把自己的要旨細密地縫進字里行間,埋藏得深深的——中國古典文庫中有不少這樣經(jīng)典的小品 文,有時間取出來讀讀,當是并不多余的重溫。

  總之,我認為,冗長之風是這些年來散文界越來越嚴重的一個病癥,除已招致讀者的厭棄外,也與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節(jié)奏相悖逆,是應該引起眾同仁警覺的時候了。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