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美術(shù) >> 美術(shù)動態(tài) >> 人物 >> 正文

李苦禪與梨園

http://marskidz.com 2015年03月18日11:19 來源:中國藝術(shù)報 馬明宸
李苦禪同京劇演員馬玉琪、蕭潤德切磋京劇表演中的一招一式李苦禪同京劇演員馬玉琪、蕭潤德切磋京劇表演中的一招一式

  李苦禪是20世紀中國畫壇的一代大家,他是繼齊白石之后把中國大寫意花鳥畫在新中國的新時期發(fā)揚光大的大師高足。李苦禪在畫界的功業(yè)建樹與道德文章自不待言,另外先生一生除了畫畫之外,還有一大癡好那就是迷戲,他一生愛戲、演戲,戲曲成為他生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李苦禪與戲曲結(jié)下了不解的情緣,他自幼習武、學戲,到后來票戲、演戲,還與戲曲名角、梨園耆宿交游頗深,他招收了許多梨園弟子學畫,也為書畫弟子們說戲。梅蘭芳、荀慧生、尚小云等梨園名角兼涉書畫者不少,但是書畫家涉足梨園的卻不多,可以說, 20世紀的畫界諸家,與梨園交游如此之深的,唯李苦禪一人而已。

  李苦禪童年時代就迷戀家鄉(xiāng)山東高唐的廟臺戲,后來進京在國立北平藝專學畫期間,又迷上了尚派武生始祖尚和玉的大武生戲,有段時間他每天天黑后就偷偷翻墻出去看戲,后來就正式拜師尚和玉門下學戲。上世紀20年代李苦禪攻畫之余還堅持練戲,吊嗓練功,并在北京前門樓子的老爺廟里與票友們排戲練戲,他仿著劉派的唱腔吊嗓子,引來不少人駐足細聽。其他武生表演中的站樁、走臺、起霸等基本動作,以及《鐵龍山》 《回荊州》等回目中的一招一式,李苦禪都請尚先生言傳身教,他自己又下真功夫苦練,并一直堅持到了晚年,當做鍛煉身體的方式。

  李苦禪與尚和玉的師友情深不同一般,即使在李苦禪微賤之時,尚先生也不時往顧,到了李苦禪家還沒進門就叫一嗓子“苦禪在家嗎? ”因為有功夫在身,尚先生平素生活中也不能完全丟掉舞臺習慣,出語帶韻且聲若洪鐘,往往驚動四鄰。為了能練好京劇《鐵龍山》一回中姜維角色的戲,尚先生把他上臺的行頭也都借給李苦禪在臺下練習使用,又花錢雇了四個跑龍?zhí)椎。因為這場戲的表演頭、手、腳同時并用,做不同的動作,身法反轉(zhuǎn)騰挪,運動量比較大。幾趟走下來,四個陪練的身上像澆了水一樣,李苦禪穿的胖襖脫下來能擰出半盆子汗水,可見其用功。后來即使在文革期間下放勞動,李苦禪仍然堅持晨練,時不時撿根樹枝兒舞一舞,當做趙子龍的亮銀槍,以保持腕力和臂力。李苦禪在飽受凌辱批斗的非常歲月里,在已被禁止的習書作畫等知識分子行當之外,還能習武練戲、高談闊論、說古道今,保持著達觀的襟懷、開朗的心態(tài)和堅毅的體魄,他能夠堅持挺過文革,迷戲之功不可沒。

  上世紀30年代,李苦禪受邀赴杭州國立藝專教授中國畫,得以結(jié)識著名戲曲表演藝術(shù)家蓋叫天。蓋叫天以“活武松”名震南方梨園,他本名張英杰,李苦禪原名李英杰,兩個英杰頗有英雄相見恨晚之意,李苦禪遂經(jīng)常登門請教,切磋琢磨,成為摯友。后來李苦禪又響應北大校長蔡元培“以戲曲加強美育”的號召,力倡將京劇引入杭州藝專的國畫教學中,他帶頭自籌經(jīng)費組辦了校內(nèi)業(yè)余評劇(及京劇)團,聘請師傅前來說戲,并與學生們一道“面敷粉墨、躬親排場” ,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這在當時的全國美術(shù)院校中有率先垂范之意義,藝專師生們都夸李苦禪是文武全才,留下一段畫壇梨園佳話。

  李苦禪不但學戲練功,他還正式登臺演出,有過為時不短的舞臺生涯。上世紀20年代李苦禪在革命團體“左聯(lián)”組織的義演活動中曾扮演過《霸王別姬》中的項羽。1930年杭州藝專的業(yè)余劇團上演《白水灘》 ,李苦禪扮演了十一郎這個角色。另在扮演《別窯》中的薛平貴時,李苦禪還揣摩杜撰了一個上馬的動作,博得滿堂喝彩。1961年在中央美術(shù)學院教學時期,學校工會劇團上演了《群英會》 ,年屆62歲的李苦禪還是戲癮不減,扮演趙子龍登臺亮相,有些難度較大的動作他做起來已是勉強而為,可謂寶刀雖老、壯心不已。與李苦禪交厚的梨園老友李洪春評價李苦禪的戲曲表演,說他在臺上非常認真,一招一式處處到家,絕不潦草馬虎,一看就知道學過練過,舉手投足都有準地方、有準譜,一板一眼、有條不紊、中規(guī)中矩,是那么個意思。所以每逢李苦禪串戲,梨園同行往觀者不少,大家想看的就是他那股子認真勁兒。

  正因為對于傳統(tǒng)書畫和戲曲都有著深刻的藝術(shù)實踐,所以李苦禪對于兩種藝術(shù)的領悟和見解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泛泛而談,他經(jīng)常在國畫教學中以戲喻畫,以戲講畫。他說中國畫是寫意的繪畫,中國京劇也是寫意的戲劇,二者在很多表現(xiàn)手法與美學規(guī)則上都具有相通之處。比如戲曲的基本表演程式和傳統(tǒng)書畫的筆墨技巧、戲曲的虛擬表現(xiàn)手法與國畫的計黑當白理念、唱腔與筆墨對于形而上的意韻的追求,這些都是戲畫一理,同時李苦禪還認為搞中國書畫的人不接觸一點戲曲知識是一大遺憾。另外李苦禪的大寫意花鳥畫用筆干凈利落,筆墨雄酣霸氣,這也與他在戲曲表演中慣演武生的審美風韻相一致,他常以拳參畫、以戲參畫,在畫中于險絕之處別開生面,使二者相互融匯生發(fā)。至于其他戲班舊聞、戲諺散論,即興創(chuàng)作和趕場故事,李苦禪更是如數(shù)家珍、信手拈來,讓人豁然開悟,更如醍醐灌頂。講到興起處,李苦禪就為學生們亮幾個招式、走一圈碎步,學生們看得如癡如醉,喝彩不已。

  晚年的李苦禪戲是演不了了,可是雅興不減當年。他交游梨園子弟,包括蕭長華、張君秋以及影視演藝界的曹禺、焦菊隱等名家,另外李苦禪還招收了一大批的梨園弟子教畫,其中包括著名京劇武生袁金凱、話劇表演藝術(shù)家藍天野等,他們都在書畫方面或受教于、或請益過他。在文革時期,梨園好友但有所請,李苦禪總是慷慨揮毫贈送畫作,播撒丹青嘉惠藝林。另外晚年的李苦禪還保持對于戲曲事業(yè)的關(guān)注, 1977年李苦禪會晤著名演員趙丹,對他主演的電影《武訓傳》給予了高度肯定; 1980年北京人藝恢復演出文學巨匠老舍的經(jīng)典劇目《茶館》 ,曹禺請李苦禪觀劇,他前往并與演員鄭榕、于是之、藍天野合影留念; 1982年李苦禪觀看了電影《少林寺》后大為嘆賞,影片主演李連杰以及其他劇組人員聞訊后登門拜訪,丹青耆宿與梨園子弟歡聚一堂,李苦禪癡迷如此。

  直到李苦禪逝世之后,后人在為他舉辦紀念活動中,書畫展示之外都還要有另外一個亮點,那就是戲曲演出。1993年在紀念藝術(shù)大師李苦禪逝世十周年的回顧活動中,籌辦方組織上演了其生前多次演出過的大武生重頭戲《鐵龍山》 ,另外還有一出就是他生前最為贊賞的、明代大藝術(shù)家徐渭的代表作《四聲猿》 。2009年紀念李苦禪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展在沈陽、杭州與北京巡回舉辦, 4月26日晚組織者又在北京中國戲曲學院舉行了傳統(tǒng)經(jīng)典曲目的演出。鑼鼓開處、聚光燈下,跳出那閃亮的形象,念出那鏗鏘的韻白,令人回想起大師筆下的旁逸側(cè)出和彩墨靈光,畫耶,戲耶,手、筆、彩、墨一起舞動起來,把人帶入另外一個世界。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guān)閉

專 題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