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鄧麗君:相見不知哪一天

http://marskidz.com 2015年05月07日10:03 來源:文匯報 傅盛裕
李宗盛曾評價說,演藝圈很多人是“奇跡”,唯有鄧麗君可以成為“傳奇”。 (資料照片)   李宗盛曾評價說,演藝圈很多人是“奇跡”,唯有鄧麗君可以成為“傳奇”。 (資料照片)  

  1996年,電影《甜蜜蜜》公映。編劇岸西原來的劇本叫《大城小愛》,導演陳可辛嫌太文藝,改了片名。很多人都難以忘記,張曼玉坐在黎明的自行車后座上,晃蕩雙腳,哼起《甜蜜蜜》的經典畫面。

  不惟如此,張曼玉端坐車內,與黎明告別在即,配樂響起,仍舊是鄧麗君的歌:

  Goodbye My Love

  我的愛人 再見

  Goodbye My Love

  相見不知哪一天

  《再見,我的愛人》,是很多歌迷對鄧麗君的告白。

  類似的借用,發(fā)生在《縱橫四海》中。康城海濱,戴著墨鏡的周潤發(fā)仰天呼喊:“青霞!麗君!”張國榮問起緣由,發(fā)哥調侃說:“我想看看林青霞和鄧麗君在不在。你沒有看報紙嗎?她們好喜歡到康城來裸泳的!

  賈樟柯的電影《站臺》,講述了小鎮(zhèn)青年的喇叭褲,以及“偷聽敵臺”時在短波里邂逅的鄧麗君。巖井俊二拍攝《燕尾蝶》,復刻了《南海姑娘》的曲調。

  如果商業(yè)電影是記錄時代的標尺,在亞洲,鄧麗君這個刻度,歷久彌新。

  甜美的笑容,明媚的氣質,優(yōu)雅的聲線,舞臺上的鄧麗君光芒四射。與此相應,那些煎熬的生理病痛、詭譎的政治風云,甚至死因牽扯的附會,也構成了鄧麗君的暗面,平添悲涼的意蘊。

  光陰流轉,鄧麗君離世已20年了。

  歲月模糊了記憶,成長也總是蹣跚而過。誰先唱紅《又見炊煙》《但愿人長久》在拉長的時間里愈顯無足輕重,鄧麗君翻唱的《在水一方》《夜來香》,也變身曲庫資料種種。至于《甜蜜蜜》《我只在乎你》的印尼原曲和日文版本,更是鮮有人深究。

  瞬息千變、萬物生長的當下,古早的情歌,實在難稱高級。但在鄧麗君活躍的近30年間,華語流行音樂,無論中國臺灣、香港乃至輻射大陸的余波,從來只有非此即彼的選擇題:鄧麗君式的,非鄧麗君式的。

  固然有張帝、劉文正、徐小鳳、韓寶儀,但跳脫出來審視,那是鄧麗君的紀元。

  今人或許難以想象,1963年,10歲的鄧麗君獲得首個冠軍,是在地方電臺的黃梅調歌唱比賽。一年后,她的身影,又現身國語朗讀比賽的舞臺。哪怕是1967年,首張專輯面世,也頂著《鄧麗君之歌-鳳陽花鼓》的名頭。又過了一度寒暑,鄧麗君開始以平均3個月2張的速度出片。

  歌者匱乏,需求卻蔚然成風,鄧麗君踩上順流激蕩之舟。

  很多事件,而今看來,頗有些吊詭的意味。1970年,白花油公司及媒體將鄧麗君選為“慈善皇后”,并于翌年啟動了為期一年半的東南亞巡演。1972年2月,鄧麗君二度當選香港工展會“白花油義賣皇后”。在開拓日本歌壇,推出日語單曲《不論今宵或明天》之后,鄧麗君的巡演之旅,漸次開啟。

  上世紀80年代初,鄧麗君受邀請,成為首位獻聲美國紐約林肯中心的華人歌者。在紅磡、利舞臺的演唱會,也一再創(chuàng)下紀錄。

  而對大陸聽眾而言,當時鄧麗君的佳音,隨風潛入,潤物無聲!短鹈勖邸防铮写绖拥臏厝。《我只在乎你》,則是此生不渝的情誼。

  哪怕《美酒加咖啡》《路邊的野花不要采》這般小品小調,也有“明知道愛情像流水,管他去愛誰,我要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或者“記著我的情記著我的愛,記著有我天天在等待”的故作灑脫、語帶嬌嗔。

  失語有時的年輕人,聽的是鄧麗君,唱出來,忽然就成了一己心聲。

  當然,鄧麗君也唱悲戚哀婉,《千言萬語》則是自。骸安恢罏榱耸裁,憂愁它圍繞著我,我每天都在祈禱,快趕走愛的寂寞”。充滿喜和樂的小城故事里,難免“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你的錯,忘不了你的好”。

  鄧麗君的歌從來淺白,多了還覺甜膩,但大量情歌母題,經由她的演繹,帶著輕盈的歡喜、紛飛的愁緒,滋養(yǎng)了干涸的心田。她的版本,無論原唱翻唱,匯入流行音樂的涓流,或再現,或改編,綿延出去。由此,承前啟后的樞紐,成為跨越年代的符號。

  可惜,曼妙身前事,抵不住命運煩囂。1987年之后,鄧麗君苦于哮喘和腎病,逐步淡出公眾視線,僅投身公益性質的演出。1990年12月,出院不久的她,參與了日本流行音樂盛事——第42回“紅白歌合戰(zhàn)”。

  5年之后,哮喘發(fā)作,因交通堵塞延誤治療,使用支氣管擴張噴劑過量,鄧麗君在泰國清邁殞命。不惟隆重的落葬儀式,2001年,小行星42295號被命名為“Teresa Teng”,恰是鄧麗君的英文名。

  崔健說,鄧麗君的價值是,流行歌曲開始出自自由創(chuàng)造。李宗盛則評價說:演藝圈很多人是“奇跡”,唯有鄧麗君可以成為“傳奇”。

  其實,鄧麗君最好的論定,在自己的歌里。1983年,鄧麗君發(fā)布由中島美雪單曲改編的《漫步人生路》,意味上和徐小鳳2年后的《順流逆流》相近,卻更為通達豁然:

  在你身邊 路雖遠未疲倦

  伴你漫行 一段接一段

  越過高峰 另一峰卻又見

  目標推遠 讓理想永遠在前面

  路縱崎嶇 亦不怕受磨練

  愿一生中 苦痛快樂也體驗

  愉快悲哀 在身邊轉又轉

  風中賞雪 霧里賞花 快樂回旋

  毋用計較 快欣賞身邊

  美麗每一天

  還愿確信 美景良辰在腳邊

  愿將歡笑聲

  蓋掩苦痛那一面

  悲也好 喜也好

  每天找到新發(fā)現

  讓疾風吹呀吹

  盡管給我倆考驗

  小雨點 放心灑

  早已決心向著前

  肉身的痛楚,精神的壓抑,都融成一句“愿將歡笑聲,蓋掩苦痛那一面,悲也好,喜也好,每天找到新發(fā)現”。

  只是,新的發(fā)現,不知在哪一天,再相見。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