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人物訪談 >> 正文

全面呈現回族文學的成就和風貌

——訪《中國回族文學通史》主編楊繼國

http://marskidz.com 2015年05月08日11:48 來源:中國作家網 明 江

  國家“十二五”重點出版物出版規(guī)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文化重點精品工程項目成果《中國回族文學通史》近期由黃河出版?zhèn)髅郊瘓F陽光出版社出版。

  《中國回族文學通史》由回族文學評論家、文化學者楊繼國擔任主編,多位回族專家學者參加了編纂工作。該書約320萬字,是迄今為止以回族人的視角全面展示回族口頭和書面文學成果乃至于文化成果,反映回族人民精神文化歷程的百科全書式的一部大型著作。

  在該書的研討會上,專家學者談到,這部著作不但能夠使讀者了解到回族文學發(fā)展的歷程,而且可以走進回族人民的心靈世界和精神世界,感知他們的心路歷程,對促進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和相互合作大有裨益。

  記  者:我們知道,編寫中國各少數民族文學史的工作很早以前就已列入議程。1958年7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就提出要編寫中國各少數民族文學史,回族文學史被確定為首批上馬的項目,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能夠展開。

  楊繼國:是的,新時期以來,回族文學史的編寫工作才終于重新啟動。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多次召開少數民族文學史編寫工作會議。在這些會議的推動下,寧夏于1979年9月成立了回族文學史編寫小組,由王十儀先生任組長,開始了這項工作。之后,又在寧夏大學成立了回族文學研究所,由李樹江先生任所長,專門負責回族文學的研究和回族文學史的編寫工作。

  在王十儀和李樹江的主持下,回族文學史的編寫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先后出版了張迎勝、丁生俊編寫的《回族古代文學史》、李樹江編寫的《回族民間文學史綱》、我和何克儉編寫的《當代回族文學史·上編》。這些成果出版以后,曾在寧夏召開了回族文學史編寫工作座談會。與會專家學者在充分肯定回族文學史編寫工作成績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見,更希望有一部貫通古今、涵蓋全面、自成體系的中國回族文學通史早日問世?上,達到這一目標本屬不易,再加上后來編寫組人員各自工作的變動,這一工作停頓了下來。

  2010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申報在即,我們又萌生了重新編寫回族文學通史的念頭。編寫中國回族文學通史的工作,得到了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自治區(qū)政府將此項工作列入寧夏文化建設的精品工程,批撥了專項編寫經費。在各方面的關心幫助下,《中國回族文學通史》編委會和編寫組隨即成立。經過近4年的共同努力,這部全面展示回族的文學乃至于文化成果的百科全書式的著作總算面世了。我們總算不負初衷,圓了幾代人的夢,實現了自己的念想。

  記  者:相較于以往的回族文學史和其他民族的族別文學史,《中國回族文學通史》的特色是什么?

  楊繼國:《通史》正因為編寫較晚,所以也具有后發(fā)優(yōu)勢,它具有以下顯著的特點:

  一是篇幅宏大。這部著作有四卷五冊,320萬字,不僅在篇幅上遠遠超越了過去的回族文學史著作,而且在已出版的族別文學史中也應該是最宏大的。這充分反映了回族文學發(fā)展的壯麗圖景和豐碩成果。這種宏篇巨制,是和回族文學的歷史地位、現實狀況相適應的。

  《中國回族文學通史》的編寫,雖是過去工作的繼續(xù),但又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它既充分利用了自1979年以來回族文學史編寫過程中的有關成果,又面向海內外廣泛捜集、挖掘了一大批新的回族文學資料。無論是回族的口頭文學創(chuàng)作,還是書面文學創(chuàng)作,無論是古代回族作家的作品,還是當代回族作家的新作,無論是回族聚居區(qū)域的作家作品,還是散居在非民族聚居區(qū)域的回族作家作品,乃至于海外的回族作家作品,都在編寫者的視野之內。

  二是結構特別。根據回族的歷史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們在編寫上既認真參考、吸取了各少數民族文學史,乃至于中國文學史編寫的長處,又根據回族文學的實際情況,采取了一些比較符合回族文學實際、便于更好地展示回族文學發(fā)展成績的結構特點。

  這部書分為民間文學、古代文學、近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四卷。這樣既有史的脈絡和順序,又能更好地展開。比如,關于民間文學,一般民間文學都是混合在各個歷史朝代中論述,因而大都表述得不夠充分,并且很難看出其發(fā)生、發(fā)展的脈絡。我們根據回族民間文學特別豐富而且具有自己顯著特點的實際,將民間文學單獨作為一卷,且置于各卷之首。再如,近現代文學也可以不單獨列卷,但是,考慮到在這個時期,正是回族人民思想活躍、回族文學繁榮發(fā)展的時期,而且這時期的回族文學也十分有特點,不僅是回族知識分子,就連回族的宗教人物、政治人物也紛紛以文學作品來喚醒族人、國人的家國意識、族教意識,表現出了強烈的民主精神和愛國精神。這樣,我們也單獨列成一卷,以更好地展現這時期回族文學的成就和風貌。

  回族當代文學,在我們這部通史中占了很大的比重。關于當代文學的論述,歷來有不同的體例,有的是以時代為脈絡來論述,有的是以體裁為脈絡。由于當代回族作家陣容特別龐大,當代回族文學作品又極其豐富,而且當代回族文學的發(fā)展基本上是新時期以后的事,時間很短,只有30來年的時間,許多回族作家又都擅長幾種主要的文學體裁。因而,一般文學史的體例對我們都不適合。結過反復斟酌,我們采用了以地區(qū)為單元分章節(jié)的辦法。又考慮到全國各個省基本都有回族,都有回族作家,但其發(fā)展又極其不平衡,我們采用了以全國大區(qū)來劃分章節(jié),以首都北京和全國六個大區(qū)為脈絡來論述的辦法。以大區(qū)來分章論述,固然便于論述的展開,但是對于回族文學發(fā)展的脈絡、各種體裁發(fā)展情況的論述,又有著它的不足。因此,我們又有意在當代卷的緒論中和每章前的概述中,加強了對“條條”的論述,即對各種文學體裁的論述。這樣“塊塊”與“條條”的結合,經緯的交織,就保證了回族文學史編寫的完備,使人們對回族文學的發(fā)展及其特點有了清晰、全面的了解。

  三是學術上更深入。由于我們這部書編寫出版得較晚,所以我們有條件吸收、消化各民族文學史編寫的優(yōu)點和長處,特別是我們這部書的主要作者,都是國內回族文學研究的資深專家和權威學者,有的畢生從事回族文學研究,因而,這就保證了我們這部書的高質量。

  記  者:每個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歷史文化和宗教,《中國回族文學通史》在編寫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困難?

  楊繼國:在民間文學卷中,民間文學首先就要講神話,我們認真研究了阿拉伯語關于神話這一詞匯的不同解釋,又認真參考了伊斯蘭教關于真主創(chuàng)世的觀點,并深入請教了民族宗教界的領導和專家,最后采用的表述是:“因受阿拉伯文化的影響,在回族民間,‘神話’一詞,僅限于虛構、幻想類故事。認為那些《古蘭經》之外的故事,才是人們編造的故事,才可以稱之為神話!边@樣,既尊重了學術的規(guī)范,又照顧了群眾的感情。

  再如,在古代文學史中,許多回族作家的族屬一直存有爭議。如元代著名詩人薩都剌,權威的中國文學史莫衷一是,幾種說法并存。在我們的《通史》古代卷中,不但依據歷史記載,說明薩都剌出生于西域回族世家,而且深入刨根問底,翻檢各種《薩氏族譜》,均找到了薩氏“先世色目人”的記載,還查證了明代薩氏后裔在福州修建清真寺的碑記的記載,以及福建閩侯縣薩氏宗詞中記載其先祖為“答失蠻”的楹聯。以此證明,數百年以來,無論在血緣關系、宗教信仰等方面,經歷了多么復雜紛紜的變化,薩氏后裔們一直承續(xù)著有關自己家族源于回族的歷史記憶和清醒認識。不僅如此,還找到了清代薩氏后代子孫“變俗”的記載,這也是至今薩都剌的族屬產生異議的原因所在。

  《中國回族文學通史》的編纂成功,關鍵是我們擁有一支優(yōu)秀而專業(yè)的編寫隊伍。在此,我作為主編,對付出辛勤心血和作出卓越貢獻的各位主編、編委和撰稿人表示感謝。

  記  者:經過這么長時間的回族文學史的編寫,你們對回族文學發(fā)展的歷史和現狀有一個怎樣的總體印象?

  楊繼國:我們對回族文學發(fā)展的歷史和現狀有了更清晰、完整的認識,也有許多感悟。

  第一,回族文學不僅在歷史上涌現了許多杰出的作家、優(yōu)秀的作品,而且在當代更是人才輩出、燦如群星,獲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我們這部書原計劃寫180萬字,但現在卻寫成了320萬字,尤其是當代部分,有120萬字。不是我們想多寫,實在是東西南北中的回族作家太多了,而且以前沒有表明族屬的作家這時也不斷被發(fā)現,實在是難以割舍,壓來壓去,還是這么多字,這是和回族文學實際的情況相符的。

  第二,回族文學的創(chuàng)作領域非常豐富,作家風格也多種多樣。漫步于回族文學創(chuàng)作的形象畫廊,我們可以驚奇地看到,回族作家們展示了多么廣闊、豐富的創(chuàng)作領域。∫粋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題材的豐富與否,反映了一個民族人民的現實及內心世界的寬闊和豐富程度。這種題材的豐富性,使回族文學像一條汪洋恣肆的大河,從而呈現出無限壯觀、無限豐富的博大境象。這正是一個人口眾多的民族所應具有的文學景象。

  第三,雖然新時期回族文學創(chuàng)作的藝術題材和作家風格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我們仍然從中可以看出他們相對一致的美學追求。許多回族作家不僅自覺深入民族的現實生活,與本民族的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創(chuàng)作了許多深刻反映民族社會生活、表現民族情感、具有民族文化符號的文學作品,就是在一些不是直接反映回族生活,甚至是非回族題材的作品里,也滲透著自己的民族情感,表現出自己特有的民族視角和審美傾向,散發(fā)著回族文化特有的靈光和趣味。正是這種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民族風格,使新時期的回族文學在中華文學百花園中獨樹一幟,具有自己鮮明的民族特點和文化特色。這充分顯示了回族作家的文化自覺和回族文學在風格上的成熟。

  由此,我們對回族文學的發(fā)展前景充滿了信心。尤其是現在,一大批植根于民族文化厚土、文學根基扎實的中青年作家已經成長了起來,僅就寧夏而言,石舒清、李進祥、馬金蓮等人的創(chuàng)作成績不俗,已引起了文壇的注目,假以時日,他們一定會成為中國文壇的棟梁之材,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沿著這條良性發(fā)展的軌道,回族文學的發(fā)展前景會更加燦爛輝煌。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