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民族文藝 >> 視野聲音 >> 正文

一棵草的自然生長

http://marskidz.com 2015年06月03日10:49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阿 慧(回族)

  在豫東平原偏僻鄉(xiāng)村出生的我,身上有股與生俱來的泥土味。從幼年到青年到中年,從農(nóng)村到縣城到市區(qū),這味道從未因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我像鄉(xiāng)村田埂上的一棵小草,頂著露珠,帶著土腥,在飄蕩著莊稼和莊稼漢的味道里,自然生長。

  帶著生長的油綠,帶著回族的基因密碼,在我文字的田野里,自然生長。于是,我的文字里就自然派生出我的小李莊、我的族人、我的皂角樹、我的精神故地、我的血脈信仰。我的筆下就出世了《俺家老奶》《皂角樹下的女人》《羊來羊去》等篇章。

  在太陽與月亮的交替,在故鄉(xiāng)與城市的距離,在“頓亞”和“后世”的間隙,我不盡地書寫,書寫那些與當下道德崩塌相悖的正直和善良、柔順和悲憫。猶如我精神的小草,伸展密匝、柔韌的根須,探尋到土地深層的溫暖,還有血管般汩汩涌動的水流。這一切都是前定。

  大妹讀過我的幾篇文章后,顫抖著聲音對母親說:咱要支持好俺大姐,讓她多寫咱家、咱教門里的好干辦(好事)。我行走在觸摸民族根脈的小路上,背負一種沉甸甸的責任。

  我曾見到回族遷墳,一個亡人的骨殖中缺少右腿骨。他沒有后人,年輕時把右腿丟在了血肉橫飛的抗日戰(zhàn)場。他歸鄉(xiāng)后,一條腿支撐苦難的日子,他沒有向公家伸手邀功,他覺得打日本救國家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和良心。像諸多民族子孫一樣,他懷揣高貴、圣潔的靈魂,秉承了中華民族堅韌、頑強的傳統(tǒng)。作家不能忘記他們,警醒和照亮當下混沌無知的靈魂,這是一個民族寫作者的擔當和責任。于是我用真誠的心,在《大沙河》《月光淋濕回家的路》《天邊一片白》那些浸透著民族精神的篇章里記錄下我的親人感人的事件,力圖讓民族的苦難與滄桑、奮進的精神、美德和大義在文學血脈中奔流。

  就著四季遙遙的星辰,懷著虔誠的心態(tài),我寫下《俺和平》《棉花朵朵白》《泥屋后邊有口井》等回族題材的小說和散文。我用強烈的對比手法,描寫英俊的小叔叔和丑陋的嬸嬸生死相依的愛情,從人性出發(fā)去闡釋回漢民族的大愛;我只身深入新疆棉區(qū),與河南拾棉女工一起生活20多天,寫出拾棉女工的艱辛和對國家的貢獻。我用真摯的情感、清靈純凈的文字,探索著自己的創(chuàng)作風格,發(fā)現(xiàn)和展現(xiàn)自然和平的生命,人心、人性的崇高。

  文學的生命來源于它的土壤,在陽光雨露的撫慰下展示出它的張力。那片文學土地對我而言是無比的神圣和凝重,一棵草的生長,最能感知哺育它的溫厚和淳樸。小草沒有樹的高度,離天空很遠,離白云很遠,但它離人心很近,離蝴蝶很近。她能感知捉蝴蝶的孩子手指的柔軟。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