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 中國文學海外傳播新變化

      21世紀以來,“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中國當代文學百部精品對外譯介工程”“中國文學海外傳播工程”等措施,有力助推了中國文學“走出去”的進程。

    2019-05-30

  • 托爾斯泰更無別的作品較本書更富于童心的了

      《戰(zhàn)爭與和平》是我們的時代底最大的史詩,是近代的《伊里亞特》。

    2019-05-29

  • 每個寫小說的人,都會嫉妒那一刻的大仲馬

      只有19世紀的作者,才會廣泛而自信地使用全知的“上帝視角”。

    2019-05-29

  • 真實呈現(xiàn)貿易戰(zhàn)的教科書式口述史

      弗雷德里克·皮耶魯齊:阿爾斯通集團前高管,在2013年抵達美國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時被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探員逮捕,并被起訴入獄。

    2019-05-29

  • 步步驚心的“美國陷阱”

      《美國陷阱》的情節(jié)和線索并不復雜,流暢的閱讀卻并未令人心情暢快,事實上,這本法國阿爾斯通前高管講述美國利用司法優(yōu)勢協(xié)同通用電氣并購阿爾斯通電氣業(yè)務過程的書,由于作者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不僅讓人在閱讀時有一股強烈的壓迫感,甚至在看后許久心情仍然無法平靜。

    2019-05-29

  • 《蜜蜂與遠雷》構筑立體化的魔幻音樂空間

      日本作家恩田陸素有“文字魔法師”的美譽,不論是文學獎項與市場銷量的多料王,還是善寫懸疑推理直指人性的“女巫師”,她都名副其實。

    2019-05-28

  • 意識流小說堪比“天書”?

      在小說的眾多類型中,意識流小說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關鍵詞:  意識流小說2019-05-28

  • 王宏圖評《我愿為你而死》:今宵酒醒何處

      在F.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忠實粉絲的眼里,這位才華橫溢的作家生前留下的四部長篇小說和百余篇短篇小說堪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每一次新的閱讀就像一次虔誠的禮拜,都會在心靈深處激發(fā)起新的感悟和敬佩之情。

    2019-05-27

  • 輕盈的重向死的生

      或許是因為年輕時有過在撒哈拉沙漠瀕臨死亡的經(jīng)歷,所以,在法國作家埃里克-埃馬紐埃爾·施米特的作品中,生與死是一個常見的話題。

    2019-05-27

  • 《簡·愛》式女權,還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過早的離世讓勃朗特姐妹沒能寫出更多的作品,她們甚至沒有時間看到自己的小說獲得更多讀者的認可。

    2019-05-27

  • 《希姆博爾斯卡詩集ⅠⅡ》:終身浪漫之旅

      《一代宗師》中有一句話:“習武之人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2019-05-27

  • 艾略特:完美詩人的不完美人生

      《T.S.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 [英]林德爾·戈登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艾略特構想一種時時刻刻燃燒的完美人生,卻坦承那樣的人生無法為他自己所擁有。

    關鍵詞:  艾略特2019-05-25

  • 母親的形象與新世紀韓國文學

      英貞殷《一百個影子》 申京淑《媽媽,你在哪里?》 【深度解讀】 韓國當代文學中的父親與母親形象,常常具有特定的指涉,在很多時候,父親象征著半島的國族史,而母親則象征著半島的受難史。

    2019-05-23

  • 《黑澤明的羅生門》:“穿過羅生門”的英雄

      【編者按】《黑澤明的羅生門》是美國東亞史學者保羅·安德利爾對黑澤明電影世界一次充滿冒險和洞見的發(fā)現(xiàn)。

    2019-05-21

  • 勉力越過“黑白”之間的泥淖

      小說的開頭,亨利與杰米兩兄弟要趕在暴雨來臨前挖好墳坑埋葬父親帕比。

    2019-05-20

  • 在艾麗斯·門羅的小說里,驚見黑洞

      艾麗斯·門羅有一篇小說《深洞》,寫兒子和父母的關系。

    2019-05-20

  • 故事還沒有結束,或永恒的安慰

      從一封信開始說起 親愛的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謝爾古年柯夫先生: 這是一封遲到了很多年的信,它在通向您的路上走了整整二十四年…… 二○一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上午,我坐在電腦前寫下了這封信的開頭。

    2019-05-19

  • 湯姆森與奧斯丁的《愛瑪》

      在奧斯丁的小說里,除了《傲慢與偏見》之外,歷來以《愛瑪》最受學界重視。

    2019-05-18

  • 《夜神科爾內爾》:文學在想象中永生

      以色列作家阿摩斯·奧茲曾說,“英美文學和中歐文學存在著顯著差異,英美文學有其市場指向,而中歐文學更具精神性”,此言不虛,就匈牙利文學而言,這種精神性無疑也體現(xiàn)在以《西方》雜志為中心的20世紀匈牙利作家身上。

    2019-05-17

  • 他筆下的人物不是007,但卻還原了最真實的間諜生活

      約翰·勒卡雷之所以能夠成為首屈一指的間諜小說家,和其早年供職于英國情報部門的經(jīng)歷不無關系。

    201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