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山中問答:火 ——向以鮮訪談錄

http://marskidz.com 2016年05月26日10:39 來源:信息時報 姜紅偉

  訪問者:姜紅偉(詩歌史研究者,詩歌資料收藏家,八十年代詩歌紀念館館長)

  受訪人:向以鮮(原西南師范大學中文系79級學生,詩人、學者,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研究員)

  問:請您簡要介紹一下您投身20世紀80年代大學生詩歌運動的經(jīng)歷。

  答:我1979年考入重慶北碚西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在鄭思虞、秦效侃、荀運昌、曹慕樊等名師的引導(dǎo)下,開始系統(tǒng)學習古代文學與詩歌?釔邸对娊(jīng)》和杜詩,最瘋狂的時候,我?guī)缀跄苋勘痴b出杜甫的一千四百多首詩作。其間嘗試古典詩詞和現(xiàn)代詩歌的寫作,喜歡西師的老校長兼詩人何其芳的早期詩作,并對詩人馮至和廢名(馮文炳)的杜甫研究推崇備至。初次接觸到民間詩刊如《次生林》、《日日新》等。

  1983年秋天,我考入天津南開大學中文系,師從王達津先生攻讀中國古典文學。1984年夏天,回到重慶北碚與戀人可可團聚。1986年,研究生畢業(yè)后,我被分配至四川大學工作。

  縱覽整個八十年代中國詩壇,其詩運核心不出北京、成都等二三城市,而成都似乎尤為各地詩人所垂青。一時之間,舉凡先鋒詩人者必游成都,游成都者必游川大校園。成都遂成為中國詩壇之重鎮(zhèn),川大則順理成章成為成都詩壇橋頭堡,在此所識詩人甚眾。

  此時期較重要的詩歌事件是:我與詩歌同仁創(chuàng)辦民間詩歌刊物。1987年秋天,我在一個明凈的黃昏,于廢舊信封的空白處,寫下《割玻璃的人》。該詩于次年六月,獲取《詩歌報》首屆探索詩大賽特等獎,得獎金一千元人民幣——這估計是整個八十年代稿費最為昂貴的一首詩作。1989年3月下旬,詩人海子(查海生)于山海關(guān)離我們而去。一周后的4月初,我與詩人潘家柱、龔青森、楊政等共同發(fā)起,在成都科大舉行海子紀念會,并為出版海子詩集募集善款。數(shù)月后,詩人何春(四川師大東方詩社社長)遠奔新疆,寫來長信,那一刻,我真想去美麗的龜茲啊于闐啊。

  1989年底至1990年初,我與同仁(鐘鳴、趙野、鄧翔等)創(chuàng)立另一影響頗為深遠的民間詩刊《象罔》,這個名字是我偶然想到的,來源于莊子那個著名的象罔求珠故事。象罔就是虛無的人,這十分接近詩歌的本質(zhì)!断筘琛纷顬槌晒Φ氖录,當是首次推出攝影家肖全的人像專集《我們這一代》,其中云集了當時最為著名的先鋒詩人和藝術(shù)家。我的那幅手扶牦牛頭骨、臉戴寬邊眼鏡、脖系方格圍巾的半身照,迄今看來還是很潮的。之后,與川大詩社楊政等人,創(chuàng)辦《王朝》詩報,與教數(shù)學的詩人啞石和從事媒體工作的盧澤明亦過從甚密。

  問:回顧20世紀80年代大學生詩歌運動,您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最美好的回憶是什么?

  答:最大的收獲是:我有幸見證和參與那個風云際會的詩歌時代,同時,以足夠的清醒和獨立,保持了自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最美好的回憶是:經(jīng)常半夜三更有人敲門,不用問,那不是魔鬼,一定是詩人兄弟提著半瓶酒或一疊詩稿來了。當然,晨昏之中,有時也會出現(xiàn)一些為詩歌而活著的美人們的身影。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guān)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shù)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lu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