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評論 >> 正文

聶鑫森:蛇年說蛇

http://marskidz.com 2013年02月08日08:54 來源:光明日報 聶鑫森

  20多年前,購得黃永玉的《罐齋雜記》。這真是一本奇書,作者以數(shù)十條幽默風趣且寓意深刻的“動物短句”為其構(gòu)架,然后分別配上水墨插圖,令人百讀不厭。這些水墨插圖有漫畫意味,造型簡潔,神形俱佳,而且具有很濃烈的水墨韻致,非大手筆不可為。此中有一幅《蛇》,以濃墨畫頭、嘴、眼及蛇背,以淡墨畫蛇信子及蛇腹,彎曲盤繞,從容前行,題句為:“據(jù)說道路是曲折的,所以我有一副柔軟的身體!

  蛇與我國古代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自古及今,它總讓人們產(chǎn)生恐懼感和神秘感。

  傳說,我國的上古時代,荒山野林中到處是毒蛇猛獸,傷害人畜!渡胶=(jīng)》和《淮南子》等古書中所說的“封豕”(巨大的野豬)和“長蛇”,便是當時著名的二害。以后,人們便用“封豕長蛇”比喻貪暴者、侵略者!蹲髠鳌ざü哪辍份d:申包胥要求秦哀公出兵援楚伐吳,說:“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

  《說文解字注》說:“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這個“它”是“蛇”的古體字。因那時蛇害對人的威脅無處不在,所以朋友熟人碰面,往往都要問:“沒碰到蛇吧?”另外,“巳”和“巴”兩個字,古意皆作“蛇”解!啊取癁椤(蛇)象形”(《說文》)。十二生肖中就是以“巳”配“蛇”的,巳時即蛇時,巳年即蛇年!鞍汀弊衷凇渡胶=(jīng)》中解釋為“食象它(蛇)”,后引申出“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的成語。

  蛇在施害于人類時,又造福于人類。蛇與醫(yī)學的淵源很久遠,柳宗元在《捕蛇者說》中記敘了湖南永州之野出產(chǎn)“黑質(zhì)而白章”的異蛇,“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而用這種蛇制成藥物,可治麻風病、痙攣癥、無名腫毒,“去死肌,殺三蟲”。《異苑》記載,有一農(nóng)夫發(fā)現(xiàn)一蛇含一草為自己敷傷,后來這種草成了有名的藥材,名之曰“蛇含”。此外,蛇蛻亦可入藥,蛇蛻又名“蛇符”、“龍子衣”。

  在我國的成語中,與蛇相關的成語也很多:“畫蛇添足”、“杯弓蛇影”、“人心不足蛇吞象”、“飛鳥驚蛇”等!帮w鳥驚蛇”,典出《法書苑》,唐時僧釋亞棲善草書,他曾自題一聯(lián)“飛鳥出林;驚蛇人草”,以形容他草書的高妙。于是,后人用“飛鳥驚蛇”這個成語,來稱贊優(yōu)秀的草書。

  在神化故事及文學作品中,蛇不僅僅是邪惡的代表,有時也成為善良、正義、聰慧的化身。傳說中“摶土為人”的女媧是人首蛇身,王逸在注解《楚辭·天問》時說:“傳言媧人頭蛇身,一日七十化!薄端焉裼洝分休d有隋侯救蛇,蛇報之以雙珠的奇異傳說。又如我國優(yōu)秀戲劇《白蛇傳》中的白蛇、青蛇。梅蘭芳就以他精湛的技藝,在舞臺上塑造出一個多情多義的白蛇白素貞,傾倒了無數(shù)觀眾。

  在美術(shù)作品中,蛇一般僅作為畫中的一個“道具”而存在,如年畫、連環(huán)畫中的《白蛇傳》、《高祖斬蛇》等。但也有一些畫家,在花鳥畫中以蛇作為畫面的主體,如當代畫家黃永玉、唐云、石魯諸公。

  在唐云的《冊頁》之五中,畫面正中就是一條盤繞而行、舉頭吐舌的大蛇。以淡墨一筆畫出頭、身、尾;以濃墨畫蛇信子、點睛、勾眼眶,以及點染頭上和身上的鱗斑。

  石魯是“長安畫派”的領袖人物,藝術(shù)成就很高,在“文化大革命”中慘遭迫害,但他矢志不移,仍堅持書畫創(chuàng)作,數(shù)量極多,形成了詩書畫印配合默契、意理法趣凝于筆墨、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獨特藝術(shù)風格。在1970年所作的《龜蛇圖》中,他用焦墨畫一條自下而上的長蛇和一只烏龜,左上方鈐一黑印,無款無識。在那個時期的畫作中,石魯不題款的畫作極為罕見,此幅分明有難言之隱。試想作為“牛鬼蛇神”中的一員,心中的委屈、憤懣又能向誰訴說?畫中的“蛇”或是自況,與一龜相并,要說明的是,龜為長壽的吉物,且忠厚善良,“蛇”作為龜?shù)幕锇楫斎灰嗍巧祁,并告誡自己要如龜一樣頑強地活下去!

  (作者為著名小說家、湖南省作協(xié)副主席 聶鑫森(湖南株洲))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shù)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