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網絡寫作不升級,悲劇仍會發(fā)生(李大超)

http://marskidz.com 2013年07月04日09:48 來源:新京報 李大超
新京報漫畫/高俊夫新京報漫畫/高俊夫

  我們應該去找更加人性化的網絡文學的生產模式,提升網絡文學和網絡閱讀的品質。否則,低級的網絡寫作模式不僅會讓青年的寫作者淪為碼字機器……

  近日,一年更新160萬字,網絡作家“十年雪落”猝死。由于長時間寫作和持久熬夜的原因,造成網絡寫手精神和身體出現問題的情況屢有發(fā)生。比如著名寫手青鋆和風天嘯在去年相繼去世,都和他們寫作習慣有很大關系。這些極端事件當然只是網絡寫手生態(tài)的冰山一角,人數龐大的網絡作者仍舊處在一個連續(xù)大量寫作的高強度的工作狀態(tài)之中,而獲得的認可和收益卻甚少。

  回顧網絡文學近十余年的發(fā)展,尤其是在引入一些商業(yè)模式之后,一度門可羅雀的文學網站,人氣陡增,頗有進入西部牛仔時代的味道,雖然極為混亂,但也不乏生機。很多網絡寫作逐漸站穩(wěn)腳跟,獲得廣泛的公眾認同,造就不少成功的網絡作家和作品。網絡所具有的開放和自由的氛圍,也為文學創(chuàng)作帶來一些特殊的刺激因素。

  然而,網絡寫手幾乎為零的門檻,使得數以萬計的網絡寫手與文學網站簽約。一個稍大一點的文學網站就會有上萬名寫手,而規(guī)模較大的文學網站簽約寫手則以十萬計。這次猝死的“十年雪落”所簽約的起點中文網,更是一個有160萬簽約寫手的超大平臺。沒能簽約的寫手就更多,甚至可以用“不計其數”來形容。網絡文學作品的數量也是井噴式增長。據統(tǒng)計,十余年來的網絡文學作品無論按字數還是按篇數來計算,都已遠遠超過建國以來紙質媒體發(fā)表作品的總和。

  在從事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的作者中,有的可以堅持為興趣和夢想而寫作,只寫自己想寫的文字,更多的還是要沖著高額的稿費堅持寫作,每天以三五千字到上萬字的創(chuàng)作量更新小說,滿足讀者的需求。然而成功者畢竟是鳳毛麟角,很多網絡作者為生計發(fā)愁,備受生活的煎熬。這里面固然有個人潛質的因素,但網絡寫作的社會環(huán)境也不容忽視。

  文學網站所普遍采用的,吸引讀者連續(xù)大量閱讀的商業(yè)模式,迫使寫手必須每日更新,淪為碼字的機器。這使得網絡寫手成為“高危職業(yè)”的同時,也產生了龐大的粗劣作品和閱讀。雖然近年來很多網站著手改善作者的權益、生活以及醫(yī)療保障,但在不能修正低級的生產模式的情況下,這些舉措使已經成功的網絡作家有更大的選擇自由,而對于底層的網絡寫手則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

  今年3月22日南派三叔宣布封筆:“我決定,以后不再進行任何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我仍舊保有南派三叔這個筆名,但不會以此進行任何創(chuàng)作,已經完成的但未出版的作品仍會出版。抱歉,我扛不住了!蹦吓扇宥伎覆蛔。切┘疅o名的寫手命運可想而知。

  網絡寫作和傳統(tǒng)寫作,本來只是媒介上的不同,受眾上的差異,就寫作而言本不應有實質的差別。事實上,兩種寫作已經開始出現合流的局面,一方面很多網絡作品被移植到其他媒介中傳播,另一方面作家也逐漸接受網絡媒體作為和紙質媒體并行的媒介。很多著名的網絡寫手,例如唐家三少、月關等人也都已經成為作協的會員。

  隨著網絡寫作更加普遍地貼近寫作的本來含義,我們應該去找更加人性化的網絡文學的生產模式,提升網絡文學和網絡閱讀的品質。否則,低級的網絡寫作模式不僅會讓青年的寫作者淪為碼字機器,還會吞噬他們的青春,甚至生命。

  □李大超(北京 文化時評人)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