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這個時代, 作家最需要“經營”什么?(杜浩)

http://marskidz.com 2013年08月26日09:51 來源:深圳特區(qū)報 杜浩

  賈平凹最近在上海書展上說,“雖然書展特別熱鬧,但實際上,真正讀書的人還是不多,以前,出版社出本新書,肯定有人看;但是現在你要是不宣傳,基本就沒有人注意了。”書展,讓賈平凹思考如今信息傳播平臺之于作家的重要。

  郭敬明一直是文壇的焦點人物,有文化評論認為,“郭敬明成功不是偶然的。郭敬明能夠一次次讓自己的書銷量上百萬冊,營銷手段僅僅是一部分,至少他作為撰稿人,他有自己的敏感,有對公眾的興奮點的把握!变N量、營銷、市場興奮點的準確把握,成了作家成功的重要元素。

  上海書展剛結束,作家閻連科發(fā)了一條微博,頗引人深思:“參加上海書展如廟會樣忙忙亂亂,在那書草書原里,越發(fā)知明寫作的荒冷。書展的全部熱鬧和努力,就是把好作品賣成大白菜,把白菜豆腐樣的家常菜供成珍味與佳品。暢銷成為唯一的成敗標準,媒體成為評判的唯一尺度。但誰都不要對此抱怨,這大約也是一種必然。”好作品標準的混亂,暢銷成為成敗尺度的文化現實,被作家無奈而平靜地接受下來。

  這一切,似乎都在預示著作家“經營”自己的時代來臨了。而且,這個時代,作為作家需要不需要經營自己?怎樣經營自己?經營自己對自己的文學活動究竟有哪些影響?這已成為文壇上的一種現象,成為作家談論的文化話題。

  8月19日,在佛山舉行的“南方國際文學周”上,作家麥家與蘇童展開以“作家的經營”為主題的對談。麥家認為,寫作要用很長時間完成,面對不同的讀者、地域、甚至語言,作家的經營是有需要的,“但又不能過多參與到經營自己、推銷自己的過程之中,而是應該有自己的團隊、宣傳顧問,有宣傳的人員,幫他去營銷他的寫作理念”,并贊揚“莫言是中國經營最好的作家,不,是被經營得最好的作家!

  蘇童說,在現如今工于經營的時代,自己雖未刻意經營,但這卻又是繞不開的話題,不可能拒絕現在的時代,并表示自己一直在向余華、麥家學習如何在這個時代生存,“面對媒體,被媒體消費,這是生存技能的問題,跟寫作無關!

  從這些文化新聞看也好,或作家對“經營”的理解也好,作家所討論的“經營”這個文學話題,應該是指或包括:作家的自我宣傳和作品宣傳;如何獲得知名度;怎樣利用信息傳播平臺;怎樣利用營銷手段增加作品的銷量;需要有讀者意識、市場意識;善于利用文化媒體為自己造勢;甚至要有自己的團隊、宣傳顧問……而在對待“經營”的態(tài)度上,有的作家采取的是主動的、積極的方式,有的被動一些,其作品、名譽和品牌是“被消費”的。總之,這個“經營”,更多的是文學本體或文學文本之外的技術手段的問題,是工具理性的問題,這正像蘇童所說是“生存技能的問題,跟寫作無關”。

  中國作家大部分人向來被看做缺乏推廣宣傳的意識,而今已經越來越多的作家卻是開始“經營”自己,大幅提升了市場意識、推廣意識和營銷意識,以致張煒說“現在搞文藝、搞文學的聰明人太多了,這些人乖巧聰明,喜歡以小博大,以小的勞動博取更大的利益,大家談得最多的是銷量和點擊量。”這是文學觀念的進步,還是文學精神的衰落?所以,說到底,現在一些作家談得比較多的“經營”,還只是技術的“經營”、手段的“經營”,沒有更多思考怎樣經營好文學本身,如何在作品中展示出文學精神、文學原則的“經營”追求,如何在創(chuàng)作中重視和經營文化品位和靈魂信仰,如何經營作品的文化價值、精神價值和思想價值,這方面現在作家確實談得太少了,關心得太少了。而給予關心、關注最多的應是,高尚的人格、崇高的思想方式、創(chuàng)造力、獨特的性格、非凡的才能、純真而有力的觀照,這才是目前作家最需要“經營”的文學本質的東西,也是作家“經營”好自己的最需要的、最重要的特質。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