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地方文化符號代替不了生活本身(陳紅星)

http://marskidz.com 2013年11月04日09:15 來源:中國作家網 陳紅星

  現在的文學和影視作品中存在一種現象,就是植入一些代表某一地方的文化元素符號。其結果,從表面看來,會使當地的讀者和觀眾產生一種“親切感”和“自豪感”;對于當地政府來說,則是一種以文化的名義所進行的間接的地方對外宣傳。

  但是從文學藝術的角度,地方元素符號的植入對于作品本身價值的提升,并沒有多少實質性意義。有些地方文化元素符號并不是真實的故事發(fā)生地,或者說作者的情感并不是由這個地方真正觸發(fā),那么這些文化元素符號和作品本身所要表達的主題就是隔膜的,是油與水的關系,而不是情與境的關系。其作品也就變成了一個容器,什么文化元素符號都可以往里裝,從而也就失去了作品的獨特性。作品本身的內容與形式之間也就不是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體。這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與那些真正體現了地域特色的作品,諸如老舍筆下的北京,沈從文筆下的湘西,陳忠實筆下的白鹿原,賈平凹筆下的商州,根本無法相提并論。換句話說,簡單植入地方文化符號的作品,對于地方的宣傳是極其淺表化的。

  我以為,在文學影視作品中出現地方元素符號,只是一種變相的廣告而已。其作用只不過是讓讀者和觀眾知道了這個地方,但并不能讓人們真正了解這個地方。所以本質上只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政績觀的表現。

  地方要以文學藝術的方式全方位宣傳自己,則應該積極主動地為作家藝術家提供一定的條件來深入當地的生活,讓他們真正了解當地的名山大川、風土人情和人們的精神品質,這樣表現出來的地方特色才深入而完整,給讀者觀眾留下的印象也相對深刻。同時,對于有藝術追求的作家藝術家來說,對于在文學影視中植入地方文化元素符號的利弊關系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并自覺地抵制這樣的不良的創(chuàng)作傾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長期的定點深入生活或者田野調查要比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的采風效果更好。但若真想取得這樣的效果,還得看作家藝術家有沒有真正深入了解地方文化,以及是否有十年磨一劍的藝術精神。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