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語文邊緣化與現行制度有關(封壽炎)

http://marskidz.com 2013年11月13日10:11 來源:解放日報 封壽炎

  仿佛要“重估一切價值”,英語、數學的爭論尚未平息,“鐵三角”的另外一科——語文又卷入爭論漩渦。據報道,不少大學將語文列為選修科目,英語卻是必修;在中學課堂上,相對于英語數學的強勢,語文也普遍被邊緣化。

  母語遭受冷遇的同時,外來的和尚卻吃香喝辣,人們感到義憤填膺可以理解。但語文由必修變成選修,是邊緣化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所以義憤和反思的對象,不應止步于選修必修。

  語文邊緣化的直接原因,跟現行的一些制度規(guī)定有關。比如語數外在中高考中權重相同,但由于學科性質的差異,語文成績比較趨同,英語數學卻可以拉開巨大分差,在唯分數論的指揮棒之下,教學自然薄此厚彼。不少大學將畢業(yè)資格與英語四六級掛鉤,用人單位錄用畢業(yè)生時,也往往關心英語成績多于語文。哪怕工作之后評職稱,“硬指標”也是英語而不是語文。升學畢業(yè)、就業(yè)晉升,都是師生家長關切的大事,在如此評價機制之下,重視語文的要求,自然會被有意無意地忽略。

  除了直接的制度規(guī)定之外,語文邊緣化的更重要原因,就是它確實不如英語“實用”?纪懈Q潘,留學歐美名校,被看作是通往高階職業(yè)生涯的捷徑。即使不留學,英語嫻熟的學生也擁有更強的就業(yè)優(yōu)勢。尤其在大城市里,不少人僅憑出色的英語能力,就能獲得令人艷羨的職業(yè)發(fā)展。反觀中文能力,好了不算什么資本,差了也難言是種缺陷。就業(yè)市場環(huán)境影響之下,英語哪怕在大學里選修甚至不修,不少學生也一定努力自修,甚至花錢去校外進修。沒有一家語文培訓機構,能夠像新東方那樣生意火爆,這跟學校里的選修必修沒有多少關系,而更多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如此“行情”下,替語文辯護顯得蒼白無力,責備師生也有點底氣不足。但是,我們無法坐視不理。漢語言文字具有悠久光輝的歷史,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她創(chuàng)造并維系了可以與任何一種文化媲美的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并型塑著我們精神領域的世界圖景。具有 “文化母體”價值的語文顯然不屬于經濟范疇,不適用成本收益的理性計算,也不適用效用利潤最大化的市場原則。然而,她正面臨著“被適用”的困境。

  而且,“被適用”的不僅僅是語文。市場機制的基本原則,就是以最小成本獲取最大效用,通過理性的會計制度計算成本收益,實現利潤最大化。市場機制極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過去幾千年都無可匹敵的財富和文明。但市場機制應該限定于經濟領域,如果任由其溢出經濟領域,廣泛滲透于其他社會領域,其帶來的損害將難以估量。當它侵蝕政治領域,權錢交易就可能滋生蔓延;侵蝕文化教育領域,人們就會把語文、數學和英語放在一起,進行“誰更有用”的對比取舍;侵蝕倫理道德領域,工具理性輕易就能擊敗價值理性;而對于那些與人的主體性地位相關的社會關系,比如婚戀家庭等等,更應該高度警惕市場機制的侵蝕。如果在廣闊的社會領域都濫用市場機制,甚至成為市場化的社會,其后果絕對不是我們所樂見的。

  在教育、文化和市場混為一談的時候,在價值和工具難分彼此的時候,論述語文的重要性,呼吁重視語文一定是“艱難的說服”,并且難有實效。而當廓清了彼此邊界,各歸各位的時候,一個民族重視她的母語,領悟其無與倫比的美感和內涵,就一定能超出學校里的選修必修之爭,而成為每個人一生中的自有之義。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