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高考作文關注社會文化熱點,這地氣接得好!(關戈)

http://marskidz.com 2014年06月11日10:24 來源:中國藝術報 關戈

  2014年高考剛剛結束,網絡上就開始瘋傳各地的高考作文題目。有揣摩回味、躍躍欲試者,也有驚喜歡呼、調侃反思者,議論甚是熱鬧,形成了一道“全民作文”的獨特文化景觀。在這些作文題目中,安徽的《劇本修改誰說了算》關注社會文化熱點,北京的《老規(guī)矩》則把社會發(fā)展帶來的文化變遷引入考題,都極其接地氣,獲得廣泛關注。

  “全民作文”現象,折射出人們對現行教育的關切,對母語和社會價值表述的在場情緒。尤其可貴的是,它說明許多高考作文題目已不再是“項羽扛鼎”之類的八股題目,而是有了更多的社會視野、現實容量,能讓人輕易找到在場感和共鳴點并參與討論。這是一個好現象,讓我們看到了語言表達的多重維度。

  高考作文與現實脫節(jié)一度曾備受詬病。不少作文題目,要么是假大空的心靈雞湯,要么是僵化呆板的八股題目,而智性批判的、有關切有靈韻的漢語表達被嚴重擠壓、束縛。為了迎合考試,許多學生被培養(yǎng)成一種“好好思維” ——凡論述,必是“幣有兩面” ;凡抒情,必是空洞的真善美。缺乏社會的參與感、思維的現實邏輯和情感的共鳴,讓高考作文只剩下“作文”這一張皮,而它所承載的想象力、思辨力、批判力等代表民族文化魅力和潛力的因素,卻被生生剝離。為作文而“作文” ,沒有充分認識它的母語內涵,是一個嚴重的誤區(qū)。

  作文不僅是文科生的事,也不是你能寫一手漂亮的駢體文就好,歷史上有多少八股高手、金榜狀元最后寂寂無聞,就是反面教材。好的高考作文題目,必得有助于激發(fā)母語思辨鋒發(fā)、神思韻流,有助于人才成長、成熟,永葆民族的勃勃生機。安徽和北京的考題,好就好在它們關注了當下的文化熱點,是現實取題。宋丹丹和宋方金舌戰(zhàn)編劇話題,實際上隱伏了一個重要的文化話題,即編導演在當下文化發(fā)展進程中的行業(yè)定位問題。而社會發(fā)展中的文化變遷,讓一些文化遺存或老規(guī)矩遭受沖擊,想必每個人都會感同身受。這兩個話題進入考題,實際上也在提醒后來者,現在是信息爆炸時代,人人都要打開視野、擴散思維、慎思明辨,做到名副其實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新時代人才。

  社會熱點進入高考作文題目,背后不無網絡輿論倒逼的因素。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互聯網成了人們生活的重要形式,網絡的語言表達、思維形式越趨于多元發(fā)散,獨立的人格選擇也包蘊著更具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力的可能。在此背景下,高考作文題目與時俱進可謂大勢所趨。除了安徽、北京考題直接切入現實話題外,像遼寧的《科技改變生活》 、天津的《假如有一款芯片》等,無不與當下生活密切相關。還有一些隱性的思辨題目,往往也從現實抽取主題,如新課標全國卷《兩人過獨木橋》的“雙贏”內涵,上海的《穿越沙漠和自由》的“選擇與自由” ,與過去“非此即彼”的僵化思辨相比,都極具想象的張力。

  有人說,“全民作文”就像一面文化多棱鏡,折射了人們對高考的重視。高考作文題目關注社會熱點,何嘗不是一種積極回應,從而搭起教育與社會溝通的橋梁。這種與時俱進的開放胸懷,在開拓考生視野、思維和想象力的同時,也讓更多人參與到了母語傳續(xù)、教育發(fā)展以及眾多社會話題的討論當中,梳理現實關切,經歷精神洗禮,提升認識水平。好的高考作文題目,再“高考”一次又何妨,“全民作文”更值得心向往之。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