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嶺南的文化底色(謝有順)

http://marskidz.com 2014年09月19日09:47 來源:光明日報 謝有順 (廣州)

  有人說,從秦漢時期開始,從中國出口到外國的東西,無非是絲綢、瓷器、茶葉之類——都是物質。其實,那時的物質輸出是伴隨著文化觀念一同登陸海外的。從客觀上說,每一種物質產品都承載著一定的文化因素,但是把物質產品的輸出與文化信念的輸出割裂開來,使外人誤認為中國只生產物質,不生產精神產品,只會手工制作,不會精神思考,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文化反諷。

  不可否認,任何新興的城市都面臨著文化積累不夠的問題。上世紀20年代,香港曾被稱為“文化沙漠”;到了八十年代,深圳被稱為“文化沙漠”;這些年,又輪到東莞了。新興城市要擺脫“文化沙漠”的困境,必須要有意識地挖掘自身的文化內涵,聚合和創(chuàng)造新的文化力量。

  新近出版的《影響中國的東莞人》,就很好地糾正人們對東莞的種種偏見。這本書全面梳理了明清以來對中國的發(fā)展有過重要貢獻的32位東莞人,多數都是像何真、袁崇煥、蔣光鼐、容庚、張蔭麟、何鏡堂這樣聲名卓著之人。其中,我最熟悉的是張蔭麟和容庚。張蔭麟是英年早逝的歷史學家,陳寅恪稱他為“清華近年品學俱佳者之第一人”“庚子賠款之成績,或即在此一人之身也”。他的專著《中國史綱》我很早就讀過,文筆之簡潔,見地之透徹,一直深為嘆服?上н@樣的史學奇才,因為患了腎炎,缺醫(yī)少藥,只活了37歲。張蔭麟在彌留之際,還與病床前的多位學生逐一握別,誦《莊子·秋水篇》,徐徐氣絕!靶煨鞖饨^”四字,讀起來真是驚心動魄,一代大家的精神、意志,躍然紙上。該書所述容庚先生的風骨,也讓我久久難忘。

  容庚先生是我們中山大學中文系的前輩,是古文字、考古和書畫大家,“文革”時也受到沖擊。在一次批斗容庚的大會上,主持批斗者說容庚把一件貴重的商代青銅器賣給了美國人,這可是盜賣文物的死罪呀。但無論批斗者怎樣威逼叫囂,容庚的回答都只有兩個字:“沒有。”后來有一個容庚的老朋友站出來作證,說他親眼見到他把文物賣給了美國人,全場嘩然,主持批斗者再逼問容庚有沒有這事,容庚想了想,老實作答:“有!辈贿^,他隨后加了兩句話:“這個鼎是假的,我是把假古董賣給了美國人!毕旅娴娜艘宦,哄堂大笑,批斗會也就草草收場了。容庚的耿直和智慧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兩位都是讀書人,但一生守望文化、創(chuàng)造文化,生死抉擇時刻,依舊充滿著一種倔強、孤傲的精神,就像后人形容袁崇煥身上有一種硬直、不畏死的品格一樣。這些,其實都是東莞人固有的精神底色。就這點而言,東莞精神、東莞文化堪稱是嶺南文化的杰出代表。盡管嶺南文化何時真正形成已難查考,但其歷史發(fā)展具有明顯的時代性。明清之際,嶺南三系文化彼此融會貫通,在政治、經濟、哲學和藝術上廣泛吸收中原文化的積極要素,又立足于開放務實的海洋文明,自成一格,形成了更具包容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地方文化內涵。這使其與更寬泛意義上的南方文化有所不同。嶺南文化長期處于整合過程中,至清朝中后期一度達到高峰階段。尤其進入近代以后,嶺南文化更是成為中國政治和文化革命的發(fā)動機。從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運動到康梁發(fā)起戊戌變法,從孫中山鼓吹民主革命到歷史性地建立中國第一個民主政府,嶺南文化都是中國近代革命和戰(zhàn)斗精神最杰出的代表。

  這令我想起梁啟超曾從人才地理的角度,提出了黃河流域、揚子江流域、珠江流域三個時期說,并斷言清中葉以后,人才是以珠江流域為中心,出現了大量實業(yè)人物、革命人物,影響了中國的走向。更有人說,珠江文化其實是一種革命文化。這在東莞文化中也表現突出。歷史學家顧頡剛曾說,他來廣東的感受是此地不文,令人不喜。可是,廣東人所特有的精神,卻是黃河、長江流域之人所沒有的。而陳寅恪先生則對廣東學人有高度評價:“江淮已不足道,更遑論黃河流域矣!比欢绱酥匾奈幕欢,如此重要的一個地方,卻一直未被國人所充分認識,甚至還被一些人視為文化薄弱之地,這未嘗不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

  今天的東莞,從文化構成上看,傳統(tǒng)農耕文明、現代工業(yè)文明和當下的信息文明相互交織,相互融合,從傳統(tǒng)走向現代,從現代回望傳統(tǒng),正在快速經歷文化生長的陣痛。但東莞的文化是多元、包容的,它不僅體現了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碰撞,也展現了嶺南文化內部的重整和磨合。廣府文化、客家文化、移民文化以及西方舶來文化,在此糾纏激蕩,形成了東莞獨具特色的經濟格局和文化景觀。這個地方、這種文化,值得珍視。

  (作者為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