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看戲賞劇莫要隨心所欲(王念)

http://marskidz.com 2015年12月03日09:31 來源:人民日報 王 念

  曾聽某兒童劇院的院長講過一個小故事。今年,劇院到某地開展公益演出。等到演員出場謝幕時,孩子們已全部退場,只剩下幾位陪孩子們看戲的領導。此時市長非常尷尬,說道:“我們的孩子從沒看過舞臺劇,不知道戲在什么時候才是真正結束,也不懂得觀劇禮儀,沒等演員最后謝幕就退場了,實在抱歉!痹洪L感慨說,“藝術普及和觀劇禮儀的培養(yǎng),真是任重道遠吶!”

  禮儀是一種律己敬人的規(guī)范,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然而,一邊是惠民演出、公益演出越來越多,低票價讓高雅藝術真正走進普通百姓,一邊卻是許多人仍未將禮儀的養(yǎng)成提上日程,常常滋生許多不和諧音符。另外,許多人的腰包鼓起來了,就算幾百塊錢的票價也不是問題,但大腹便便踏進劇院的同時,現代禮儀還沒跟上節(jié)奏。

  老舍先生曾寫過一篇《話劇觀眾須知二十則》,對國人看戲觀劇的種種不文明行為作了辛辣嘲諷,比如:“七時半開戲,須于九時半入場,入場時且宜攜煤氣燈一個,以免暗中摸索”。讀此文再看戲賞劇,不覺讓人汗顏。

  觀劇應提前入場,一旦遲到,應在場外等候,卻時常有人理直氣壯:“我花錢買的票,又不讓我進去,憑什么?”等到演出區(qū)間或幕間,一般須輕聲入場、就近入座,待中場休息再回到自己的座位,這時又有人不爽:“我買了580塊錢的票,讓我坐在180的地方,憑什么?”看到精彩之處,拿出手機拍拍照,又成為一道道“閃亮的風景”,工作人員忙打來激光燈制止,而“敵退我進、敵疲我打”,閃光和激光展開博弈……

  憑什么?對于那些“自覺”或“不自覺”的遲到、攝影、攝像、吃東西、接打電話等行為,演出票上印著的《觀眾須知》早已擺明了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話說在意大利米蘭的斯卡拉歌劇院,只要演出一開始,所有人都不會被準許進場,從沒有任何例外。而拍照、錄像等涉及的演出內容、設計、舞美、服裝等方面,都關乎知識產權的侵害——您違規(guī)違法了!

  讓人失望的不止這些,有的人不會顧忌其他觀眾的觀感和演員的心情,喜歡來回走動、中途離場。到了演員致謝環(huán)節(jié),觀眾又拿出慣有的矜持,吝惜掌聲和歡呼。

  要知道,戲劇舞臺藝術不同于電影電視,每場演出都由演員和觀眾共同構成,良好的觀眾環(huán)境常常能給演員營造積極的表演氛圍。所以,觀眾作為演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就不同于普通的娛樂消遣,“出了錢就要隨心所欲”必然是不對的。而觀眾全身心投入到戲里,持有尊重、欣賞、寬容、鼓勵,不但欣賞了高雅藝術,也促進了美德的養(yǎng)成,獲得了身心的陶冶。對孩子來講,家長不妨以觀劇禮儀的養(yǎng)成為切口,給他們種下文明禮貌的種子,讓舉手投足的優(yōu)雅成為孩子一生的財富。

  其實,對不文明行為進行硬性約束的同時,劇場也不妨來點“迎合性”的服務。就有一些劇場嘗試新穎的廣播提示,比如引導人們“當看到演員鞠躬致謝時,就可以拍照”,鼓勵大家“在觀劇結束后與舞臺合影,并發(fā)送至朋友圈”。這種嘗試不但照顧了觀眾的需求,“用戶思維”更抓住了商機,讓成百上千手機成為了免費的宣傳平臺。

  而對于負有藝術普及責任的文化主管部門和文藝院團,在“多送戲”的同時也別忘“送禮儀”,少一些抱怨嘆息,多一些引導建議,大眾文明意識的養(yǎng)成、現代文明秩序的構建也就多了一份有力支撐。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