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綜述 >> 年度綜述 >> 正文

2015年中篇小說:勘探文學中的經驗之維

http://marskidz.com 2016年03月02日09:25 來源:中國作家網 聶 夢

新觀察·年度綜述

  2015年中篇小說:勘探文學中的經驗之維

  □聶  夢

  2015年的中篇小說,數(shù)量繁多,情態(tài)各異,卻都在不同維度上勘探著經驗的生長與可能。

  此外,一批中短篇小說集的出現(xiàn)也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文學經驗。它預示著小說生產發(fā)表機制的舊有秩序正在悄然變化。當小說的生產、流通與消費等環(huán)節(jié)均有新的因素加入進來時,勢必要對寫作本身,包括批評在內,構成難以估量的影響。

  物質的殼

  沉寂四年之后,張欣攜一曲《狐步殺》歸來。這篇小說最大的好處,并不在于提供了多么精妙的故事,反倒是一些不太刻意的細部,比如物質細節(jié)、人物 設定,因凝結著復雜豐沛的現(xiàn)代都市經驗,而彰顯著文本強勁的獨立性;顒釉诠适吕锏娜,大部分是地道的都市土著,自如地生活在茶餐廳、山本耀司、古籍善 本、交響樂和暗物質中間。隨著狐步舞曲的行進,曾被有意回避的物質細節(jié)得到凸顯并得以放大。在都市經驗中,值得稱道的物質細節(jié)往往不動聲色地構成景深,扎 實地參與到都市的諸多面向與層次中來。小說的復雜性因此更加充分地展開,敘述話語從空中降落到地面,無需轉譯,可親可感。

  荊永鳴的小說《較量》標識了拓延經驗領地的辛勞與卓績,被看成是荊永鳴的轉身之作。作者的視域從腳下的北京“房東”“鄰居”“候鳥”“時間”, 延伸向更開闊的世情和更深微的肌理。荊永鳴坦言,寫作時他不得不時而放下人物和故事,埋頭扎進一竅不通的醫(yī)學術語和病癥病例里,時而比量稱重,以防“惡 補”成果變成閱讀障礙,影響小說的不易言表。用心至此,作者真正屬意的,恐怕還是曲終人散后的失意與無奈。這種微苦的意味,因為有了一以貫之的充沛元氣做 支撐而呈現(xiàn)出一種達觀的神態(tài)。

  看與被看,是人類存在的主題,也是文學的主題!稛o窮鏡》和《地球之眼》中的反思,或可幫助我們略知一二。陳謙在《無窮鏡》中設置了兩個令人不 安的物象:鏡與眼。鏡子與鏡子相對時,左右兩側同時壓來重重窺探,主體陷入確認—動搖的循環(huán)之中,寫出了人屢遭懷疑的意志和抉擇!兜厍蛑邸窛M懷誠意和 善意,從看與被看的角度討論道德。小人物面對物質精神雙重壓力的反抗以及傳統(tǒng)的、久經考驗的現(xiàn)實主義原則,都是石一楓執(zhí)意堅持的。在三位色調各異的人物身 上,我們既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又能讀出喟嘆和警示。

  精神地理

  有這樣一種小說,它們來自時間或空間的遠方。因為夠遠,文字里沁出了古典的味道,依稀勾勒出人本來的樣子;也因為夠遠,仿佛回到了時間無關緊要的時代。歷史、傳統(tǒng)、信仰、世代相傳的智慧和族群精神于此處凝結、沉淀并訴諸實踐,在精神地理的縱深與豐厚中,經驗自由延綿。

  阿來《三只蟲草》中的桑吉大約是2015年中篇小說貢獻出的最美好的形象。人類的良善品性和人生的豐盛韻味同時集中在他小小的身軀里,這種善好 因為有了智識之境的召喚。他如同是一個提示,一個起點,關于人的一切都返回到他這里,重新開始,再度出發(fā)。阿來說,《三只蟲草》《蘑菇圈》是“從青藏高原 上出產的,被今天的消費社會強烈需求的物產入手的小說”。現(xiàn)在看來,這兩篇小說顯然都比預設走得更遠。

  大山深處的石頭房子里,有個孩子立志要成為魚王。同樣是出門遠游、拜師學藝的段落,到了張煒這里卻格外靈動活潑,舒緩有致!秾ふ音~王》講述了 一個富有儀式感和傳統(tǒng)意味的成長故事。兩位師傅、包括爸爸媽媽都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著愛與美、敬畏與謙卑、信義與持守。長者們的經驗幫助“我”獲得前行的力 量,而當“我”垂垂老矣時,又將自己的故事講述給別人聽,如此往復,時間和自然當中指引人生的恒常之理就這樣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梅子與恰可拜》中,一位南方女子和一個說著突厥語的土著小伙,與他們金子般的承諾和等待,共同生長在天山北邊,額爾齊斯河與伊犁河之間,準噶 爾盆地的荒野戈壁上。董立勃一向擅長講故事,他的文字粗中有細,酣暢淋漓,小說的完成度和語感舒適度都十分到位。在他看來,寫出這樣的作品再自然不過—— 身后的牧場與村莊,多少年來守護著無數(shù)類似的情節(jié),也守護著善良忠誠,相親互愛,奉獻犧牲。

  他者與喚醒

  總有一部分經驗是隱性的。它們被意志與表象的世界所遮蔽,潛行在記憶里,無法預測何時何地會被喚醒。只有當沉睡的經驗被觸動、被確認并陡然蓬勃起來,當不同的經驗之間因他者而建立起錯綜復雜的置換聯(lián)系時,人們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回溯中實現(xiàn)自身的完整。

  《奇葩奇葩處處哀》是王蒙先生“耄耋之年五味俱全的時鮮新作”。圍繞老年喪偶、談情論嫁的主題,小說中所有的人物都處于雄辯或者試圖雄辯的狀 態(tài),語言的速度與力量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闹、愕然、振奮、呆癡、無厘頭、緣木求魚、感激涕零等一眾狀況和情緒在小說中扭打爭奪,令雄辯的復調現(xiàn)場 熱烈無比,飽滿到爆炸。當然,一同爆炸的還有作者驚人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小說將近5萬字,每個字都如同感應豐富的觸須,無比自信興味沖沖地伸向空間、時 間、性別的糾結激蕩和眾生時代風景。

  劉建東離開工廠16年,當他用文學的形式再度演繹“師傅”時,突然意識到這個曾經只關涉意義責任的詞匯,竟可以如此和藹、溫情和復雜!堕喿x與 欣賞》里風姿綽約、行為大膽的女師傅馮莖衣,是作者由文學出發(fā),觸發(fā)個人經驗的寫作成果。小說的語調也耐人尋味。除了作者一貫的沉默、退避之外,還增添了 幾分謹慎、低微,以及固執(zhí)。這與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徒弟身份相吻合,或許,一并吻合的還有遭遇他者、局面洞開后的微妙的寫作心境?偠灾堕喿x與欣賞》 僅僅是個開始。一個好的開始相當于邀請,提醒著人們佳境漸近。

  林白的《西北偏北之二三》遍布著不確定性,惟一確定的是,倘若沒有動身去額濟納,遇到某些人和事,賴最鋒的詩句恐怕早已窒息在他濕塌塌的人生里。小說結尾的出行有雙向救贖的意思,翹兒可能找到拋棄她的媽媽,詩人可能尋回那些丟失已久的冒失瘋癲。

  不可復制性

  如果將經驗定義為“與根據(jù)權威或傳統(tǒng)或習慣被接受的東西相對”,下面這些文本在安排話語和緘默、講述細節(jié)、揭示秘密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呈現(xiàn)了經驗的自覺、自主、獨特和不可復制。它們與世界所構成的對話關系,在一定程度上生發(fā)出關于文學新質的思考。

  雙雪濤的《平原上的摩西》寫救贖,處理的是罪案和重逢,是靈魂受難,是強大意志與無可遁逃的生活間的角逐抗衡。與救贖緊密相聯(lián)的,并非人間煙 火,而是不知盡頭的等待與匱乏,這種悲劇性兩難使得故事的走向、人物的進出、敘述節(jié)奏以及語言都伴有一種力量,審慎、決絕、壓抑、沉重。小說采用“環(huán)型鏈 式”結構,在封閉的循環(huán)中完成敘事。不同人物的講述聯(lián)結成密實的網,每一條灰線最后都回轉過來,指向身邊的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內容與形式構成的不可摧毀 的統(tǒng)一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小說的發(fā)現(xiàn),增加了小說不可抵抗的說服力,展示了青年作家雙雪濤的寫作智慧和筆端所能拓展的小說空間。

  羅偉章的《聲音史》里,合于天地的狀態(tài)余音未絕,主人公楊浪雖小如草芥卻天賦異稟,他的耳朵無限延展,將萬物的聲音收于心中,最后在嘴唇上開花 結果。小說以楊浪為載體,從聲音的角度敘寫鄉(xiāng)村的離散變遷。但因為續(xù)承了縱深的文化基因,世事更迭與古老神秘的歷史形成呼應,若有似無間,小說的豐富面向 被漸次揭開。

  當荒誕本身不再新鮮,如何表現(xiàn)荒誕便成為考驗小說家的又一難題。胡學文選擇在城市邊緣人最正常有序的生活中安插荒誕,讓小說把生活撕開一個口 子,體悟塵埃之痛(《午夜蝴蝶》)。田耳《范老板的槍》中范老板的荒誕則帶有明顯的青春期余溫,想象的個人化的精神特質讓他從千千萬萬的老板中脫穎而出, 透著喜劇之王般的自嘲與無奈。

  此外,2015年,一批中短篇小說集的出現(xiàn)也為我們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文學經驗。它們是顏歌的《平樂鎮(zhèn)傷心故事集》、趙松的《撫順故事集》、趙志 明的《萬物停止生長時》、袁凌的《我們的命是這么土》、納蘭妙珠的《黑糖匣》等等。這些集子通常圍繞一個主題,由若干短制簇擁而成,本文之間互文互釋,最 終形成一個結構整飭的整體性言說。它預示著小說生產發(fā)表機制的舊有秩序正在悄然發(fā)生變化。當小說的生產、流通與消費等環(huán)節(jié)均有新的因素加入進來時,勢必要 對寫作本身,包括批評在內,構成難以估量的影響。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