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高水長 風范永存——深切緬懷攝影家侯波
2017年11月26日是一個令人悲痛的日子。
2017-12-04
-
熒屏上的英雄不是假大空
對談記者:陳濱 對談嘉賓:李語(中央電視臺重大革命題材節(jié)目組制片人) 個頭瘦瘦小小的李語,是中央電視臺重大革命題材節(jié)目組制片人。
2017-11-30
-
王斑:要痛飲生活的滿杯
答題者:王斑 提問者:木子吉 時 間:2017年11月 簡歷 王斑,出生于河南,1991年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藝術委員會委員,2014年榮獲第2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2007年榮獲第六屆中國話劇金獅獎等,話劇作品《哈姆雷特》《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情人》,曹禺三部作品《日出》《雷雨》《北京人》,莫言《我們的荊軻》,田漢《關漢卿》,自導自演三幕話劇《她彌留之際》等。
2017-11-30
-
柯藍:“跳來跳去的女人”
之前收視率居高不下的《人民的名義》,加上時下熱播的《急診科醫(yī)生》和《獵場》,盡管不是劇集廣告中站在最前排的人,柯藍依然受到關注,乃至成為話題。
2017-11-30
-
姜偉:我喜歡讓觀眾意外
姜偉拍電視劇追求的是與眾不同,絕不媚俗。
2017-11-29
-
京劇名家趙葆秀海外收徒:戲曲發(fā)展需新鮮血液
拜師儀式上的合影 受訪者供圖 11歲開始學藝,12歲登上舞臺,獲得多個京劇重要獎項……京劇表演藝術家趙葆秀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網(wǎng)(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專訪,分享了從藝經(jīng)歷以及前不久前往法蘭克福收徒的感悟。
2017-11-28
-
讓每一個貴州世居少數(shù)民族都留下藝術精品
記 者:據(jù)了解,貴州民大從第四屆開始主動申請參加全省少數(shù)民族文藝會演,到目前已連續(xù)參加了三屆全省少數(shù)民族文藝會演。
2017-11-28
-
吳為山:讓“堅定文化自信”落地落實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近照 資料照片 【眾說十九大·文化篇】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文化”一詞共出現(xiàn)了79次,足見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
2017-11-28
-
姜昆:當年差點來廣州當了話劇演員
南都簽到 11月24日,姜昆(左)、戴志誠在華南理工大學大學城校區(qū)表演相聲。
2017-11-27
-
常征:探討建立自己的電影美學
今天,對于43歲的電影導演常征來說,是一個很特殊的日子。
2017-11-24
-
曲高和眾美韻傳承——訪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蔡正仁
蔡正仁,1941年出生,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昆劇團團長。
2017-11-24
-
濮存昕:文藝工作者要為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濮存昕近照。
2017-11-24
-
呼吸往下 靈魂往上
對談記者:王潤 對談嘉賓:李六乙(著名戲劇導演) 李六乙,北京人藝著名戲劇導演。
2017-11-23
-
大鵬:別人對我的評價只有“努力”這個詞
《夢想的路,我們全力以赴》大鵬著/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7年10月版/68.00元 大 鵬 全名董成鵬,影視演員、導演、編劇、主持人、歌手;影視作品有《煎餅俠》《縫紉機樂隊》。
2017-11-23
-
何冰:表演這事開竅不比別人早,但我肯賣力氣
何冰在《窩頭會館》化裝間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何冰認為《窩頭會館》這個戲就是累,臺詞密度非常大 李春光 攝 電視劇《白鹿原》也是何冰今年的又一部力作 圖/視覺中國 何冰和郝蕾合作的電視劇《情滿四合院》 話劇《窩頭會館》三年沒演,何冰也近三年沒能上首都劇場的舞臺了。
2017-11-23
-
關正文信少了節(jié)目短了思考在繼續(xù)
趙立新 于和偉 周迅 去年冬季,《見字如面》一經(jīng)問世便被譽為綜藝“清流”。
2017-11-22
-
尚長榮:談藝 說戲 話北京
劉平攝 昨天上午,由一場名為“談藝說戲話北京”的戲曲文化分享會在梅蘭芳大劇院四層小劇場舉行。
2017-11-22
-
“‘生活’和‘人民’貫穿我的藝術人生”
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稱號,在中國文聯(lián)榮譽委員、八一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原團長、著名表演藝術家田華那里,被稱為一個“又愛又怕”的榮譽。
2017-11-22
-
何冰:以小人物的“微弱”演出生活的豐沛質感
從表演上看,小人物之難,在于其之微弱。
2017-11-22
-
賈樟柯:“我的電影沒離開過當下中國”
參與拍攝金磚五國合拍片、舉辦平遙國際電影展,導演賈樟柯—— “我的電影沒離開過當下中國” 今年,導演賈樟柯辦了兩件大事。
201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