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永遠的豐碑(楊海蒂)
來源:人民日報 | 楊海蒂  2016年10月05日20:39

作為生長于江西這片紅色土地的女兒,方志敏是永遠屹立于我心中的一座豐碑。

少年時在課本中學過《可愛的中國》,“假如我還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為中國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瘞骨的地方,或許會長出一朵可愛的花來,這朵花你們就看作是我的精誠的寄托吧!”多么赤誠的心靈,多么崇高的品格,我為方志敏“是我們江西人”感到驕傲。

方志敏心中“可愛的花”,就是杜鵑。在江西,杜鵑花還有一個美麗動聽的名稱:映山紅。

我曾三上南昌城郊的梅嶺,無限崇敬地瞻仰莊嚴肅穆的方志敏烈士墓。墓碑正中鐫刻著毛澤東題詞“方志敏烈士之墓”。毛澤東曾說:“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氣、有志氣而且是很有才華的共產(chǎn)黨員,他死得偉大,我很懷念他?!?/p>

而真正了解到方志敏的“有勇氣、有志氣而且是很有才華”,是在今年清明時節(jié),在我走進橫峰后。

位于贛東北、地處閩浙皖贛四省要沖的江西橫峰縣,是著名革命老區(qū)。在那如火如荼的歲月里,方志敏在此叱咤風云,率領民眾以兩條半槍起家,發(fā)動弋(陽)橫(峰)暴動,領導建立江西紅軍獨立第一團、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十軍,創(chuàng)建全國六大革命根據(jù)地之一的閩浙皖贛革命根據(jù)地。當年,橫峰六萬人口就有兩萬兒女參軍參戰(zhàn),有名有姓的烈士逾六千,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為國捐軀的革命先烈,橫峰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犧牲和突出貢獻。閩浙皖贛革命根據(jù)地,被毛澤東譽為“方志敏式的根據(jù)地”“我們光榮的模范蘇區(qū)”。而今,保存完好的閩浙皖贛革命根據(jù)地紅色舊址群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系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毛澤東、彭湃一道被公認為“農(nóng)民大王”的方志敏,也是飽讀詩書之士。

十六歲時,他揮就自況自勉自勵的對聯(lián):“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園栽四物青松翠竹潔梅蘭”,后來他分別以松、竹、梅、蘭為四個兒女取名,其心志高遠、心性高潔可窺一斑。

青年時期他求學上海,擔任過《民國日報》校對;他寫作的白話小說《謀事》在《覺悟》副刊發(fā)表,與魯迅、郁達夫、葉圣陶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一起入選上海小說研究所編印的《小說年鑒》。在上海,他結(jié)識了陳獨秀、瞿秋白、惲代英、向警予等著名中共領導人,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氐浇骱笏麆?chuàng)辦“文化書社”,創(chuàng)建“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出版《青年聲》周報和《寸鐵》旬刊。身為黨政軍領導人的他,還曾親自編寫話劇《年關斗爭》并登臺演出。

出眾的文學藝術才華,加上理想主義精神、浪漫主義氣質(zhì),使他氣度超群卓爾不凡。他三十來歲就擔任國民政府江西省委委員兼農(nóng)業(yè)部部長,正可謂青年才俊“前途無量”。然而,為了信仰——共產(chǎn)主義信仰,他毅然決然踏上“革命”這條九死一生的道路。

橫峰縣葛源鎮(zhèn),峰巒交織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方志敏在此把馬克思主義與贛東北實際相結(jié)合,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chǎn)黨最早的蘇維埃政權,創(chuàng)造出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jīng)驗:率領起義農(nóng)軍開展游擊戰(zhàn)爭,提煉出“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聲東擊西、避實就虛”的十六字戰(zhàn)略要訣;首創(chuàng)地雷戰(zhàn),把人民戰(zhàn)爭提高到新水平;建立擁有“鐵的紀律”的紅十軍,一年內(nèi)連續(xù)打退國民黨軍多次“進剿”。

在葛源——當年贛東北革命根據(jù)地的心臟,方志敏親手締造出一個紅色天地:創(chuàng)建我軍第一座軍校、第一所醫(yī)院、第一支軍樂隊,首創(chuàng)我黨第一家銀行、蘇區(qū)股份制、對外開放的邊貿(mào)政策、第一座公園(列寧公園),還創(chuàng)辦了一批學校和文化、教育、衛(wèi)生單位。

天縱英才,他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管理、文學、藝術上都有那么高的天分;歲月流逝,斗轉(zhuǎn)星移,而他創(chuàng)造的那些傳奇,永遠不會失去光輝。

沿著崎嶇蜿蜒的山路,我來到橫峰葛源,踏著革命先驅(qū)的足跡,走進閩浙皖贛革命根據(jù)地舊址群——閩浙皖贛蘇維埃政府舊址、中共閩浙皖贛省委機關舊址、閩浙皖贛省軍區(qū)司令部舊址、紅軍操場司令臺遺址的綜合體——也就是方志敏的理想王國紅色王國。

方志敏故居前,有一棵他親手種下的芭蕉樹,神奇的是,八十多年來,這棵芭蕉樹年年春天發(fā)新綠。我輕輕地撫摸著它,想象著當年他在樹旁是怎樣的英姿勃發(fā)、笑如朗月,心底一陣陣發(fā)痛。在列寧公園,他也興致勃勃地親手植下了一株梭柁樹,傳說那正是月亮里吳剛永遠砍不倒的桂花樹。他是那么地熱愛生活,那么地富有生活情趣。他住著一間陰暗簡陋的屋子,所有家當就是一張掛著土蚊帳的老式架子硬板床、一張破舊辦公桌和一把破損木椅,與贛地普通農(nóng)夫住處無異,只有墻壁上糊著的因年代久遠字跡已模糊的《紅色東北》報和英文報紙,提示著房間主人的非同尋常。他曾在美國人創(chuàng)辦的教會學校念書,能直接無礙閱讀英文報刊。

1934年,為宣傳中國共產(chǎn)黨的抗日主張,推動全民族抗日救亡運動,策應中央主力紅軍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病痛在身的方志敏臨危受命,出任中國工農(nóng)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總司令,去開辟新蘇區(qū)并迫使國民黨變更戰(zhàn)略部署。這是“小馬拉大車”的極其困難的軍事行動,但方志敏誓言“黨要我們做什么事,雖死不辭”。歷時半年多、行程五千余里、在冰天雪地里浴血奮戰(zhàn)二十多天后,他的隊伍彈盡糧絕。本來已經(jīng)突圍的他,認為“在責任上我不能先走”,非要親自接應后續(xù)部隊,僅僅率領著十幾名警衛(wèi)人員,又返回敵軍的重重包圍圈。

這個至情至性的硬漢子,這個舍生取義的大丈夫,不幸被俘。國民黨士兵從他身上只搜到一只懷表和一支鋼筆。敵人怎么也不肯相信,這個閩浙皖贛蘇維埃政府主席兼財政部長,全部財產(chǎn)只有兩套舊褂褲和幾雙線襪。

他被押解到南昌,當時一家美國報紙記者描述了在國民黨駐贛“綏靖公署”舉辦的“慶祝生擒方志敏大會”上見到的情景:“帶了腳鐐手銬而站立在鐵甲車上之方志敏,其態(tài)度之激昂,使觀眾表示無限敬仰。周圍是由大會兵馬森嚴戒備著。觀眾看見方志敏后,誰也不發(fā)一言,大家默然無聲。即使蔣介石參謀部之軍官亦莫不如此。觀眾之靜默,適足證明觀眾對此氣魄昂然之囚犯,表示無限之尊敬及同情?!?/p>

撼山易,撼英雄難。在獄中,方志敏嚴詞拒絕敵人高官厚祿的誘惑,寧死不屈。他聲明:“我愿犧牲一切,貢獻于蘇維埃和革命?!彼⒂戮土x,年僅三十六歲。很多人目睹了他就義前的情形:舉止汪洋,巍然剛毅,視死如歸。

他已經(jīng)殺身成仁,他的確功德卓著,他堪稱道德完美。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寫下十幾萬字重要文稿和信件。在《在獄致全體同志書》和《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這兩篇遺墨中,他在深切懷念戰(zhàn)友的同時,不斷反省自己的過失,主動承擔戰(zhàn)爭失利的責任,不時沉痛嚴苛自責。

峻拔如孤峰絕壁,明凈如高山積雪,高遠如長空彩虹,堅潤如金石蕙蘭。這就是方志敏。

而他的不朽之作《清貧》,我每讀一遍都會為之動容:“我從事革命斗爭,已經(jīng)十余年了。在這長期的奮斗中,我一向是過著樸素的生活,從沒有奢侈過?!薄扒遑?,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zhàn)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清貧》,是中華民族難以磨滅的文化記憶;清貧精神,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想信念,是中國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英雄雖逝,浩氣長存,功勛不朽,精神永在,光耀千秋。

暮春四月,葛源杜鵑花開,漫山遍野,撼人心魄。我來到方志敏烈士紀念館,為這個赤誠忠勇的先烈、清貧自守的領袖、靈魂圣潔的英雄、雄才大略的偉人、人格偉岸的革命家,以及所有犧牲在這片紅色土地上的革命烈士,敬獻花圈。大山靜默,林風輕拂;我深深鞠躬,淚灑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