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追尋遙遠的記憶——達斡爾族木輪車與集市貿(mào)易
來源:中國民族報 | 德紅英  2017年05月10日09:06

達斡爾族木輪車。 資料圖片

達斡爾族人善于制造木車,達斡爾族木輪車因其車輪大且輕便,被譽為“草上飛”,深受牧區(qū)人的歡迎。達斡爾族木輪車不僅是早期達斡爾人的生活之需,也是達斡爾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木輪車呈現(xiàn)了達斡爾族的文化歷史,描繪了達斡爾族祖先生活的軌跡。

長途跋涉、不誤時機赴集市

達斡爾族木輪車在傳承的過程中與達斡爾族的婚喪、禮儀、祭祀等習(xí)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尤其是與當(dāng)時的集市貿(mào)易密切相關(guān)。達斡爾族人制作木輪車,最初主要是為了自用。至19世紀末,木輪車也被用來交換。如每年農(nóng)歷八月,達斡爾族人將木輪車運至呼倫貝爾牧區(qū),在甘珠爾廟會上換取蒙古族牧民的馬匹。

為了甘珠爾廟會的集市交易,進山制造木輪車的“阿那格”(野外生產(chǎn)組織)中,每人都要造十幾輛車,每輛車上裝三四輛車的部件,一個“阿那格”組成一個車隊。出發(fā)前,要準備好路上用的糧食等用品,還要殺牛曬成肉干攜帶。有些人順便帶上煙葉、燕麥炒面、稷子米等特產(chǎn),到集市上交易。

大興安嶺東麓的達斡爾人,每年不遠千里,越過興安嶺,不誤時機地趕到甘珠爾廟會?!皩①u之車輛,分裝數(shù)十車,人喧馬嘶聲,響徹近山河”,“車馬依次行,落落村半空,浩蕩車馬隊,宛若一長龍”,這些描述反映了當(dāng)時出行的壯觀場面。

一般來說,套一輛木輪車,能裝車輪四五副,一個人能趕兩三輛車。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等地的達斡爾人運去甘珠爾廟會的車輛,最多時達兩千多輛。廟會上的車價,根據(jù)上市車數(shù)和需要者的多少而定,車多而需求量少時,兩三輛車換一匹馬,反之,一車即能換一匹馬。也有少數(shù)人用車換回牛和羊皮,解決一家人的生計問題。

自民國初年起,嫩江、訥河、甘南等縣的漢族農(nóng)民增多,達斡爾族人用自制的木輪車來換取漢族農(nóng)民的糧食。特別是漢族墾荒移民對于大轱轆車需求量的增加,促進了達斡爾族造車業(yè)的發(fā)展。

木制品交易活躍于集市

木制品市場自有交易以來就受到格外重視。在1925年的廟會集市上,木制品在集市上占有三分一的場地,其中木輪車及其零部件的需求量甚大。

在1938年的廟會集市上,大部分是露天市場,連排不規(guī)則地擺放著木輪車及車輪、車轅、車輞、車輻條、車軸等零部件,牧民用的桿、檁、椽等木材,以及搭建蒙古包用的烏古德(門)、哈那(壁架子)、奧尼(椽子)、陶努(包頂上的天窗)等,還有木杈、筐、木锨、木把等,臨市街處的帳篷、蒙古包里還陳列著木床、箱子、櫥柜、桌子等家具用品。

原來的一些木制品,屬于漢商手工業(yè)制品或外進販賣品,牧民非常愿意使用這些精美的手工藝品,如木碗、木盆、硬木筷子等。勒勒車、木輪車及車用品零件、蒙古包用品及其他硬木木料,均是蒙古族、達斡爾族人制造運來的,從而市場上出現(xiàn)了漢族與蒙古族之間的交易、漢族與達斡爾族之間的交易以及達斡爾族與蒙古族之間的交易。

達斡爾族販賣者,是從1910年進駐海拉爾的,他們的車制品,有的是在布特哈旗或索倫旗制造運到廟市的。廟會集市結(jié)束后,進入冬季,他們又趕著車從林區(qū)往外運輸炭薪材和其他木料,到海拉爾及滿洲里賣給需要者。

達斡爾人進山制造木制品所使用的鐵器是從漢人鐵匠那里購買的。將制成品在集市上交易,有時是物物交換,有時也進行貨幣交易。雖然每年達斡爾人銷售的木輪車沒有蒙古族商人的多,但是蒙古族商人喜歡購買達斡爾族木輪車的車輪及部件,因為其制作精良又耐用。

統(tǒng)計顯示,1951年的集市上銷售木輪車3000多輛,1952年銷售了木輪車1262輛,1962年僅莫力達瓦旗就銷售木輪車1000多輛,可見木制品在當(dāng)時的集市交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達斡爾族人傳統(tǒng)的制車手藝投入商業(yè)貿(mào)易,拓寬了達斡爾族傳統(tǒng)農(nóng)、牧、漁、獵的生活結(jié)構(gòu)。交換木輪車在當(dāng)時可謂是達斡爾族的重要生計,不僅促進了達斡爾族的經(jīng)濟發(fā)展,也促進了達斡爾族與其他民族的交往與交流。正是在這種交往、交流的過程中,達斡爾人的飲食、服飾、居住等各方面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