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青閱讀月度好書榜2017年1、2月榜
來源:青閱讀(微信公眾號) |   2017年07月05日11:24

非虛構(gòu)

1

《中國風:遺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國元素》

[英]休·昂納 著

劉愛英、秦紅 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7-1

本書是有關中國風著述的藝術(shù)史經(jīng)典。從17世紀始,歐洲刮起了一股強勁的“中國風”,全面滲透到了歐洲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裝飾、園林建筑等,上至王公貴胄,下至商賈鄉(xiāng)紳,都對所謂的中國風尚趨之若鶩;中國風更直接形塑了西方時尚史上著名的洛可可風格。華托、布歇、皮耶芒、齊彭代爾、錢伯斯、瑞普頓等著名的藝術(shù)家、設計大師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設計師、工匠所創(chuàng)造出的眾多中式建筑、藝術(shù)品和工藝品,為后人記錄和保存了它席卷歐洲大陸的深刻痕跡。作者以史學家的嚴謹和文學家的細膩筆觸,梳理了中國風在西方的興起、興盛和衰落過程,中國風歸根結(jié)底是一種歐洲風格,表明的是歐洲人對一個心理上很神秘的古老國度的認識和理解,而非如某些漢學家所言,僅僅是對中國藝術(shù)的拙劣模仿。

2

《火槍與賬簿 : 早期經(jīng)濟全球化時代的中國與東亞世界》

李伯重 著

三聯(lián)書店

2017-1

經(jīng)濟史家李伯重教授在史學界享有盛名,近年他的研究領域從經(jīng)濟史擴展到了政治史、社會史和軍事史,研究地域從江南擴展到了全國乃至東亞世界,研究時期則從明清縮小到了晚明。《火槍與賬簿》體現(xiàn)了他治學興趣的轉(zhuǎn)變,以全球史的視角,聚焦15世紀末至17世紀即早期經(jīng)濟全球化時代,是一部面向社會大眾的較為通俗的作品,也是目前學界很熱門的“全球史”研究的一次嘗試。早期經(jīng)濟全球化時代的特征是"火槍與賬簿",火槍代表了軍審革命導致的新型暴力,賬簿則意味著對商業(yè)利益的積極追求。李伯重教授將晚明中國遭遇的危機納入全球性的“17 世紀總危機”的一部分進行考量,當時無論歐洲各國還是東亞世界,都面臨著各種沖突的集中爆發(fā),最終明朝沒能度過危機,淪為失敗者。

3

《小說課》

畢飛宇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7-2

本書輯錄了作家畢飛宇在南京大學等高校課堂上與學生談小說的講稿,大部分系2015年在《鐘山》雜志上的專欄文章。所談論的小說皆為古今中外名著,既有《聊齋志異》《水滸傳》《紅樓夢》,也有哈代、海明威、奈保爾,乃至霍金的《時間簡史》等作品。優(yōu)秀作家解讀文學作品常有特異之處,畢飛宇讀小說,至少不比他寫小說遜色。

4

《人類通史》

[英]克里斯·斯特林格、彼得·安德魯 著

王傳超、李大偉 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7年1月

目前,在國際上有兩種理論解釋人類的起源。第一種叫“走出非洲”假說,認為現(xiàn)代人(智人)十幾萬年前起源于非洲,然后擴散到世界各地,并且淘汰了各地的其他人種。第二種叫“多地區(qū)起源”假說,認為現(xiàn)代人起源于亞歐非,甚至澳大利亞,然后相互融合雜交。其中,“走出非洲”就是本書的作者斯特林格提出來的,至今仍占據(jù)主流地位。

目前國內(nèi)譯介的一些“人類史”,比如克里斯蒂安的《極簡人類史》、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嚴格來說只是“智人簡史”,而《人類通史》包含了2000萬年的完整的人類進化樹,從猿到人,如何適應環(huán)境,如何進化出我們所具有的語言、技術(shù)、認知和心里結(jié)構(gòu)。此外,書中還生動講解了人類學家探索人類起源的方法和技術(shù),以及那些激動人心的發(fā)現(xiàn)故事。

5

《醉酒的植物學家:創(chuàng)造了世界名酒的植物》

[美] 艾米·斯圖爾特 著

劉夙 譯

商務印書館 2017年01月

清酒始于米粒,蘇格蘭威士忌源于大麥,特基拉來自龍舌蘭,朗姆酒釀自甘蔗,而波本酒出自玉米……這本書中,作者考察了許多能讓人暈眩的花草、樹木、果實和真菌,幾千年來,人類用他們的才智和激情,不顧一切地把這些植物轉(zhuǎn)化成酒精。在所有被發(fā)酵和蒸餾的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植物中,有些是危險的,有些極為古怪,還有一種和恐龍一樣古老——但是每一種植物都為全球的飲酒傳統(tǒng)和人類歷史做出了獨特的文化貢獻。該書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博物類暢銷書作家,譯者劉夙是知名植物學科普作家。

6

《風雨平生——馮其庸口述自傳》

馮其庸(口述)

宋本蓉(記錄整理)

商務印書館

2017年01月

本書以口述自傳的形式,簡明而生動地敘述了著名文史學家馮其庸先生九十多年來所經(jīng)歷的風風雨雨和他所開辟的學術(shù)道路。馮其庸先生不僅主持校訂《紅樓夢》而成一代紅學大家,創(chuàng)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提出“大國學”新概念,更十赴新疆,三上帕米爾高原,又穿越米蘭、羅布泊、樓蘭、龍城、白龍堆、三隴沙入玉門關,查實了玄奘自于闐回歸長安的最后路段。他重視文獻記載,重視地面遺跡的調(diào)查,重視地下發(fā)掘的新資料。三者互相印證,才作定論。這一頗有心得的學術(shù)路徑在其口述自傳中得到充分的展示。該書經(jīng)傳主五次修改、最終定稿,并附加大量彩色、黑白圖片。本書文筆生動,深入淺出,圖文并茂,是一部韻味悠長的口述自傳,更是一幅真實再現(xiàn)中國近百年社會變遷的歷史長卷。

7

《齊澤克的笑話》

[斯洛文尼亞] 斯拉沃熱·齊澤克 著

于東興 譯

河南大學出版社

2017年2月

好的笑話本身就是出色的哲學。在這本結(jié)構(gòu)緊湊的笑話集中,人稱“文化理論界的貓王”、“喬姆斯基與Lady Gaga合體”的明星思想家齊澤克拿出他最擅長的語言裝配形式,舉重若輕地將讀者引入他的哲學空間:他反復玩味著那些又猥瑣又好笑的段子,分析它們背后的邏輯,用笑話的荒謬去對沖某些常識結(jié)構(gòu)或理性情境。通過笑話,人們將了解到這些情境的可笑,它們不再必然合理,甚至是可以拋諸腦后的東西。“笑聲,在這種意義上,就是革命?!?/p>

8

《中華文化簡明讀本》

干春松 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7年1月

這是一本學者寫的大眾通俗文化讀本,以中西文明互鑒為大背景,從中華文明的起源、演變,中國歷史上的制度、思想、價值,以及藝術(shù)與審美等方面,簡明又系統(tǒng)地闡釋了中華文化的主要內(nèi)容。該書為社科出版社“理解中國”叢書之一,對當下環(huán)境中中國人如何認識自己的文化、外國人如何了解中國的變化,具有普及性的意義。

9

《東北游記》

邁克爾·麥爾 著

何雨珈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年1月

又一本外國記者觀察中國的非虛構(gòu)作品,這一次作者邁克爾?麥爾將視線投向到中國東北,準確的說聚焦于東北的鄉(xiāng)村。生活在現(xiàn)代中國的人,都明白見證傳統(tǒng)流失、老景翻新的感覺。作者曾經(jīng)駐扎北京寫了一本關于四合院拆遷的作品《再會,老北京》,這次他扎根在東北的鄉(xiāng)村,用自己的觀察記錄了東北的興衰榮辱,也濃縮了現(xiàn)代中國的起落沉浮。

10

《我在故宮修文物》

蕭寒 主編

綠妖 撰稿

嚴明 攝影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琥珀工作室

2017-1

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在網(wǎng)絡公映后,故宮的文物修復師們的生活重新引起話題。他們已經(jīng)存在了幾百年,卻始終不為人知。出版方在紀錄片播出后,找到導演,并找到有情懷有功力的作者,完成了這本不同于影視版的紙質(zhì)書,。第一次將鏡頭對準了書中以口述的形式撰寫了12位頂級文物修復師的對歷史、對人生的回顧和感悟,同時也是一本故宮幾百年文物修復歷史的縮影。紀錄片側(cè)重于文物修復的日常,本書則側(cè)重于“修文物的人”不為人所知的,與文物摩挲交流的的故事。

11

《穿T恤聽古典音樂》

田藝苗 著

理想國 | 臺海出版社

2017年1月

這是一本古典音樂啟蒙書,作者從怎么聽古典音樂,到古典音樂的禮儀、知識、背后的故事都有涉及,既有針對音樂作品的評論,也生動刻畫了音樂家的個性和生活。聽古典音樂,穿什么并不要緊。你可以穿T恤、穿牛仔、穿西裝、穿睡袍……古典音樂不是老古董,不是裝飾品,也不是奢侈品,它沒有那么高不可攀,也無需附庸風雅,藝術(shù)本身就是為了質(zhì)疑一切規(guī)則與繁文縟節(jié)而生。作者田一苗是一名作曲技術(shù)理論博士,現(xiàn)就職于向海音樂學院作曲系。

12

《時間之書》

余世存 文

老樹 繪

鐵葫蘆 /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17-1

節(jié)氣是中國人生存的時間和背景,生產(chǎn)和生活的指南。有關節(jié)氣的介紹往往僅止于天文、農(nóng)業(yè)、養(yǎng)生等專業(yè)常識,本書依托作者的研究,將節(jié)氣等自然時空與置身其中的人格規(guī)定做了說明。作者對每一節(jié)氣的介紹,都從一個側(cè)面切入中國的歷史、習俗和生存之道,對二十四節(jié)氣中眾多的物候以及它們在中國歷史、文化上的意義,在中國人千百年間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做了精彩的介紹;又從現(xiàn)代人的視野出發(fā),理性地分析了時間的功能,證實中國人將律歷并稱的意義,在日歷變易之際,有我們生存的規(guī)律和律令。每個節(jié)氣都配有老樹創(chuàng)作的二十四節(jié)氣圖一幅。

13

《布封:鳥的世界(第五冊)》

[法] 布封 著

[法] 弗朗索瓦-尼古拉·馬蒂內(nèi) 等 繪

劉曉鈺 / 馬艷君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九久讀書人

2017-1-1

這套全五本的叢書首次將18世紀法國最著名的博物學家布封的《鳥類史》中1008幅插圖重新整理,集結(jié)為5冊精裝圖書出版。除了精心修復圖片、保持原作古典華麗特色的同時,還特別邀請了南京大學法語系黃葒教授作為翻譯指導,精準翻譯鳥類名稱。并在原作的基礎上,增補了各種鳥類的知識性條目介紹。作為18世紀時期法國最著名的博物學家 ,布封耗費40年時間完成了36卷 的巨制《自然史》,對后世影響深遠。這套18世紀的鳥類圖鑒叢書,自1765年陸續(xù)問世以來,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14

《奇想之年》

[美] 瓊·狄迪恩 著

陶澤慧 譯

新經(jīng)典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7-1

本書被推崇為“傷慟文學的經(jīng)典之作”,曾獲美國國家圖書獎 ,是美國當代作家瓊·迪迪安垂暮之年的真情告白,除了哀傷動人的回憶外,還有許多對于生命的思考。

圣誕節(jié)前的幾天,約翰和狄迪恩夫婦看著女兒金塔納病倒了,被送進重癥監(jiān)護病房。

在新年夜的前一晚,夫婦倆從醫(yī)院探望女兒歸來、坐在 桌邊準備吃飯時,約翰突發(fā)了致命的冠心病。就在一瞬間,狄迪恩失去了共同生活四十年的丈夫……

這本紀實作品記錄了狄迪恩生命中艱難的一年,講述內(nèi)心的痛苦和無助,展現(xiàn)一個人歷劫后的重生與成長。

15

《從投票到暴力:民主化和民族主義沖突》

杰克·斯奈德 著

三輝圖書/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7年1月

本書是美國國際關系學者杰克·斯奈德的成名作,也是民主化和民族主義研究領域的經(jīng)典著作?!袄鋺?zhàn)”結(jié)束后,人們信心滿滿地宣稱促進民主的傳播能帶來穩(wěn)定與和平,然而世界范圍內(nèi)戰(zhàn)火和沖突、流血和屠戮依然持續(xù)不斷。為什么民主化常常導致民族主義沖突?為什么有時沖突又沒有發(fā)生?為什么國際社會的介入反而使沖突不斷升級?本書以這三個問題為核心,深入研究了民族主義的四個經(jīng)典案例:曾處于歷史轉(zhuǎn)折點上的德國、英國、法國和塞爾維亞。通過考證大量的文獻資料,作者指出,民族主義狂熱和族群暴力并非源于敵意文化間的“古老仇恨”,而是由于精英階層為維持現(xiàn)有統(tǒng)治秩序所做的冒險決定。

16

《回望》

金宇澄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7-1-1

“我母親說,只在某一封沒寫完的信里,才見到你爸爸充滿情感的回顧:’天寒刮起西北風,讓我想起滿目蕭條的,我的青春年月……’”

這本書講的是金宇澄父母的故事,也是他們那個時代人們的故事。

虛構(gòu)

17

《王城如?!?/p>

徐則臣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7-1

這部小說以北京為背景,依賴著不可思議的巧合,戲劇化的情節(jié)編織,將城市的各色人等歸攏一處。主人公余松坡是海歸先鋒戲劇家,此外還有大學生蟻族、保姆、快遞員等,既有吃著拆遷補償款開大奔的黑車司機,也有土地流轉(zhuǎn)中當不成農(nóng)民而進城打工的擦車工。他們陸陸續(xù)續(xù)地登場,意在強調(diào)城市浮華背后的幽深,探尋“他們的階級、階層分布,教育背景,文化差異,他們千差萬別的來路和去路?!毙≌f猶如一部計算精密的儀器,將諸如城鄉(xiāng)差距、階級分野等社會議題,與“霧霾”之中的壓抑、人群間相互理解的難以實現(xiàn),以及知識分子的愧疚、罪感與個人救贖等有效拼接,幾組豐富的意象便構(gòu)成了這個城市萬花筒般的復雜表情。

18

《佛羅倫薩的神女》

[英] 薩曼·魯西迪 著

劉凱芳 譯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7-1-1

歷史有多么宏大,情愛就有多么離奇.《佛羅倫薩的神女》是薩爾曼·拉什迪2008年創(chuàng)作的一個新作品,歷史與宮廷的奇情在作者筆下展開——印度的莫臥兒帝國、意大利的美第奇政權(quán)、土耳其的奧斯曼帝國、伊朗的波斯帝國、中亞的烏茲別克王國,故事里涉及英國與西班牙爭奪海上霸權(quán)、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東西方世界皆為一個似真似幻的黑眼睛公主而瘋狂。讀者說,這是可能是拉什迪最好讀的一本小說,也是最快進入這位不斷收到死亡威脅的作家的通道。

19

《守望之心》

[美] 哈珀·李 著

張蕓 譯

譯林出版社

2017-2

美國傳奇女作家哈珀·李有生之年出版的第二部小說。《殺死一只知更鳥》出版后的五十多年間作家一直拒絕各種采訪和社會活動,并宣稱不會再寫第二本書。據(jù)說本書源自作者早年的手稿,《守望之心》和《殺死一只知更鳥》一脈相承,講述的是主人公斯庫特成年以后回到家鄉(xiāng)探親的故事,其中穿插了很多斯庫特童年的回憶。與《殺死一只知更鳥》的兒童視角完全不同,《守望之心》是從成年斯考特的視角展開的,關于父愛、正義以及成長,這本小說有很好的啟示。

20

《試刊號》

[意] 翁貝托·埃科 著

魏怡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1-1

《試刊號》是意大利作家翁貝托???粕白詈笠徊啃≌f,通過一場陰謀重重的辦報實驗,對現(xiàn)代新聞業(yè)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一九九二年的米蘭,幾名記者加入一份正在籌備的日報,《明日報》,雄心勃勃地要在新的職位上大顯身手。在電視和廣播興盛的時代,報紙的滯后性不言而喻,因此,《明日報》立志講述“明日即將發(fā)生的事件”,通過深入調(diào)查,在新聞領域擁有某種“預見性”。他們精心研究過去的新聞,試圖編出編一份模擬的“創(chuàng)刊號”。而在調(diào)查過程中,種種現(xiàn)實卻不容置疑地躍入眼前?!叭藗兌家詾槟骼锬嵋呀?jīng)死了,而自1945年以來,意大利發(fā)生的每一件大事背后,都飄蕩著他的幽靈…… ”一名記者突然提出這樣的假設,正當人們懷疑他走火入魔時,一天早晨,他慘遭殺害。

此時,記者們才發(fā)現(xiàn),這份報紙不過是一個誹謗和勒索的工具……是身為傳媒巨頭的幕后老板打入政治核心的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