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青閱讀月度好書榜2017年7月
來源:青閱讀(微信公眾號) |   2017年08月02日14:01

虛構(gòu)類

《摩天樓》

[英] J.G.巴拉德 著 /

陳醉、顧君、王卉 譯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6

作者是英國六十年代科幻小說新浪潮運動的代表作家,在上海租界長大,“二戰(zhàn)”期間曾被關(guān)進日軍的集中營,其小說《太陽帝國》、《撞車》因被著名導演拍成電影而名聲大振。在科幻創(chuàng)作上,巴拉德與阿西莫夫等對科學探索充滿樂觀精神的作家截然不同,其作品更多地轉(zhuǎn)向了人的內(nèi)在精神狀態(tài),《摩天樓》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將現(xiàn)代社會關(guān)系濃縮進一幢四十層的摩天大樓,樓層高下有別,階級壁壘分明,欲望多多也矛盾重重。從一樁不太起眼的小事開始,大樓內(nèi)的騷亂愈演愈烈,人們動物性的一面漸漸地暴露無遺……小說充滿了隱喻,涉及階級的對立,中產(chǎn)階層的荒誕可笑等等,但這并不是全部,它或許也有關(guān)自我的隔絕,對秩序的微妙態(tài)度……小說的現(xiàn)代主義風格濃厚,雖然稍嫌晦澀,但這種“軟科幻”還是很有特色的。

《不暢銷小說寫作指南》

作者:大頭馬

浦睿文化/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7年7月

這是一個九零后作家頑童式的寫作。全書以同名短篇小說《不暢銷小說寫作指南》為原點,虛構(gòu)了一個寫作班和一場獎金三千萬的寫作比賽。8篇不同類型的小說假裝成是寫作班學院這些擬造的“作者”創(chuàng)作的,作者隱藏在精心編織的故事和不同寫作者的身份之下,展示了一個荒誕、離奇,讓人懷疑的新世界。書中所講述的一切,是日常生活里的“不可能”;卻時常與現(xiàn)實世界有隱秘關(guān)聯(lián)。該書不僅讓我們看到一顆年輕文學新星的出現(xiàn),也能看到九零后看待世界和對待文學,與前輩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螢火蟲女孩》

作者:彭懿 繪畫:李海燕

接力出版社 2017-6

即將退休的公交車司機老周在夏夜的森林里碰巧救了小狐貍變成的淘氣男孩抓的螢火蟲,螢火蟲們原來是一群小女孩,在她們的帶領(lǐng)下老周認識了森林里的其他居民……這是中國原創(chuàng)圖畫書又一本優(yōu)秀之作,圖畫書大咖彭懿創(chuàng)作的充滿神秘色彩的奇幻故事,年輕畫家李海燕帶有夢幻色彩的“毛茸茸”的畫面,配合相得益彰,體現(xiàn)出具有東方特色的圖畫書美感。

《雙峰: 神秘史》

作者: [美] 馬克·弗羅斯特

譯者: 胡逍揚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2017年7月

大衛(wèi)·林奇執(zhí)導年度超熱美劇《雙峰》官方授權(quán)的“檔案小說”,集邪典Cult、亞文化、神秘主義、邪教、兇案于一身的玄妙巨作。書中有超過300張圖文、100張彩色檔案資料,包含共濟會秘密圖騰、神秘邪惡宗教手記、FBI絕密資料、兇案嫌疑人檔案、真實事件剪報、美國政府解密文件等,閱讀體驗媲美《S.忒修斯之船》。本書作者馬克·弗羅斯特是美國著名小說家、電影編劇、導演、制片人也是大衛(wèi)·林奇的絕世好友。弗羅斯特因與林奇一同創(chuàng)作了《雙峰》系列而為人所熟知。《雙峰:神秘史》是他親筆操刀的“檔案小說”,是一部很難用語言概括的迷之書,對揭開《雙峰》的巨大秘密有無法言說的幫助。

非虛構(gòu)類

《以賽亞之歌》

馮象 著

三聯(lián)書店 2017-7

《以賽亞之歌》是馮象新譯《圣經(jīng)》之先知書的階段性成果。無論在希伯來圣經(jīng)還是在基督教舊約里,先知書都是敘事的轉(zhuǎn)折點——福地淪陷、子民為奴,以色列人重拾或追憶之前各時代先知的訓誨,這既是對過往歷史的總結(jié),又是對未來的預言,在《圣經(jīng)》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亦充滿人神關(guān)系破裂后的矛盾張力。而《以賽亞書》正是全部先知書的開篇,有著特殊的重要地位。

這本《以賽亞之歌》分作上下兩編,上編為隨筆和譯經(jīng)筆記,下編為譯文。上編涉及的法律理論與政治倫理與《以賽亞書》中的信仰困局有諸多相似,那困局正是二十世紀革命失敗以來,求公義的人們面對著的一道難題:“新天新地”和新人倫理是否可能,何以可能——如今“福地已種滿了苦難”。

《記一忘三二》

李娟 著

中華書局 2017-6

在《冬牧場》面世多年后,李娟的最新散文集。信仰記、掃雪記、挨打記、鄰居記……每篇文章均以“xx記”為題,生活的柴米油鹽,感情的起伏跌宕,或者是那些平凡而又難忘的瞬間,瑣碎的日常總是在李娟的筆下煥發(fā)出異樣的光彩,悲苦和幽默并行不悖。李娟說自己從不擔心把“生活”寫盡用竭,因為那是一條滔滔不絕的河流,“手忙腳亂也不能汲取其一二”。

《認識中國:從絲綢之路到<共產(chǎn)黨宣言>》

作者:(英)彼得·諾蘭

譯者:溫威

活字文化/中信出版社 2017年7月

中國正進入新的復雜的發(fā)展階段。在當前階段,中國面臨著兩個關(guān)鍵議題,一是在國際格局中扮演的角色,二是馬克思的意識形態(tài)遺產(chǎn)。本書所收錄的四篇長文,從不同側(cè)面探討了這兩個問題以及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第一章深入歷史,探究中國與中亞、東南亞在工業(yè)革命前兩千年間的長期關(guān)系,闡明了一帶一路所具有的歷史基礎(chǔ)及其廣闊的發(fā)展前景。第二章中,作者指出了中國在處理海洋問題時所面臨的諸多國際政治和法律挑戰(zhàn)。第三章和第四章重點分析馬克思主義及其遺產(chǎn)對當今中國的意義。作者彼得·諾蘭是英國著名經(jīng)濟學家,對全球經(jīng)濟和中國經(jīng)濟有著非常深入的研究,并著書豐富。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jīng)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稱他為“是少數(shù)能以中國人視角觀察世界的西方人之一。”

《回來》

作者: 孫中倫

理想國 | 臺海出版社 2017-6

這部非虛構(gòu)作品是作者孫中倫的處女作,記錄了他休學一年、回國打工的經(jīng)歷與思考。2015年夏天,21歲的孫中倫大三結(jié)束,他決定中斷學業(yè),從美國波莫納學院休學一年,回中國打工。他去到東莞、大理、定西、蘇州、北京、成都,做過流水線工人、民宿招待、初中老師、新媒體編輯、漆器廠學徒,一邊流浪一邊工作。作者將自身的青春迷惘和價值困惑融入旅途見聞,通過最切身的體驗,得出了青澀感性又非同一般的省思。

《火車上的中國人》

作者: 王福春

后浪丨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7年6

曾經(jīng)的鐵路職工、如今的自由攝影師王福春乘坐火車上千次,行程十多萬公里,拍攝萬余張底片。本書精選其中114張,包括37張以往畫冊中都未出現(xiàn)的作品。這些黑白紀實攝影反映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人旅途生活的真實瞬間,有些場景在現(xiàn)在看來有些不可思議:打麻將、集體做廣播體操;有些場景從來不曾改變:孩子送別親人時的哭鬧、站臺上小販的叫賣、情侶間的含情脈脈、車廂里的擁擠不堪……攝影師從人性的角度出發(fā),呈現(xiàn)人在火車這個特殊空間里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豐富的影像展示一個流動的中國。

《生而有罪:納粹子女訪談錄》

作者: [奧] 彼得·西施羅夫斯基

譯者: 賈輝豐 / 臧惠娟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7年6月

本書寫于1987年,作者通過對多名納粹子女的深度訪談,試圖從不同的視角向讀者展現(xiàn),戰(zhàn)后納粹家庭的真實狀況以及納粹子女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納粹子女自己的語言,深入探討了帶著“原罪”出生的他們,如何面對沉默的父母,如何接受知道真相的自己,如何看待上一代的罪惡,以及如何在與父母價值觀相悖的現(xiàn)實世界中生存??梢哉f,本書為讀者提供了了解那段歷史的獨特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