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散文,寫的是情懷和智慧
來源:文藝報 | 胡竹峰  2018年04月09日15:27

南北朝以前,中國并無散文一說,六朝以后,為了區(qū)別韻文與駢文,把凡是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統(tǒng)稱為散文。當(dāng)然,散文的提法無可厚非,問題在作散文的人,現(xiàn)在散文文體越來越局限了,所以我倒是有意恢復(fù)中國文章的寫法。

我看先秦的文章,看唐宋的文章,再看《金瓶梅》《紅樓夢》,覺得這些文章仿佛天地之間生成的一般。我有中國文章癖,癖老莊之文章,癖孔孟之文字,癖兩司馬之文章,癖三曹之文章,癖七賢之文章,癖八大家之文章,癖王實甫之文章,癖曹雪芹之文章,癖魯迅、周作人之文章,癖廢名、梁實秋之文章,癖沈從文、汪曾祺之文章。從比喻寫起,中國文章如博物館,先秦文章是青銅器,楚辭是陶罐,魏晉文章是漢瓦,唐宋古文是秦磚。具體說,莊子是編鐘;老子是大鼎;韓非子是刀俎;李白的詩歌是潑墨山水;杜甫的詩歌是工筆樓臺;蘇東坡的小品是碧玉把件;柳永、李清照的詞集是白瓷小碗;三袁、張岱仿佛青花茶托;魯迅是古老的樟木箱子,結(jié)實,裝著肅穆與神秘;張愛玲是陳舊的紅木餐盒,托出一道道奇珍菜肴;沈從文是一本冊頁,有書有畫。文章的事,一山有一山風(fēng)景,有的山像蛙身,有的山如佛首,有的山儼若獅虎豹。天地間的山水自有其狀,人為不得。巧奪天工之巧是為藝之大道,也是為藝之根本。

一個人寫幾本書,畫一點畫,作一點書法,掙一點錢,都不值得夸耀。世間人情物理自有天意。老莊的哲學(xué),世人皆說消極。消極里未必不是一種積極,一種智慧。

我14歲讀《老子》,20來歲讀《莊子》,多年來,不忍釋卷。一言以蔽之,老莊說的大抵是順應(yīng)天道人倫。諸子百家都是懂哲學(xué)的政治家,其高明處在人家把哲學(xué)當(dāng)文學(xué)來寫。為藝太癡,為人太癡,是好事也未必是好事?;蹣O必傷,情深不壽,強(qiáng)極則辱。

散文,寫的是情懷和智慧。情懷以樸素為美,智慧來自家常。我的散文,信馬由韁,不成體系,也可以說是隨意下筆,想到哪里寫到哪里。所遵奉的是盡量不脫離中國古人所說的文章之道,在中國古人文章的車道旁栽上自己的大樹。

先秦諸子百家,拋開思想,從文本而言,韓非子、孟子的文章用力過猛,質(zhì)大于文。我喜歡魏晉六朝的文字,燦爛恣意,又不動聲色。六朝文章雖好,但藝術(shù)沒有固定的美學(xué)走向,盡管它是中國文章好的質(zhì)地,但不是惟一的布料,所以后來唐宋八大家要另辟一條路子。公安也好,竟陵也好,桐城也好,都是文體家,他們不斷尋找自己的路,尋找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他們是中國文章的革新派。

我寫文章以記實、回憶、想象、幻覺交織而成。袁于令給《西游記》題詞,開端即說:“文不幻不文,幻不極不幻。是知天下幻極之事,乃極真之事;極幻之理,乃極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袁先生是我前世知己。

當(dāng)年伍子胥流亡吳國,見專諸“方與人斗,將就敵,其怒有萬人之氣,甚不可擋。其妻一呼即還”。似乎是《吳越春秋》上的故事吧,我忘了。文章和英雄一樣,不論出處。

好的文章差不多也應(yīng)該這樣——離題萬里,一呼即還。離題萬里是境界,一呼即還卻是修養(yǎng)。人過30歲,知道境界當(dāng)然重要,更明白修養(yǎng)來得舒服。這是中國文化決定的吧。

那天讀《世說新語》。夜雪初霽,月色清朗,王徽之忽憶戴逵。夜乘小船,經(jīng)宿方至,不入其門。人問,徽之曰:乘興而行,興盡而返。

好個乘興而行,興盡而返。文章事只在此八字。乘興一念間,文章即興篇。故下筆多有短制。好文章一半在作者手下,一半在讀者心中。柴舟先生選古,序云:“文非以小為尚,以短為尚,顧小者大之樞,短者長之藏也……故言及者無繁詞,理至者多短調(diào)”。又說:“匕首寸鐵,而刺人尤透,予取其透而已”。予從之,亦取其透也。

袁宏道論文章得失,至今讀來不嫌陳舊:“東坡之可愛者,多其小文小說,使盡去之,而獨存高文大冊,豈復(fù)有坡公哉。”小文章比大文章好讀,簡潔。芥小納須彌,一千字是我的長篇。這是舊作《手帖》中的一句話?;浳饔行奚?,蜈蚣能制之,短不可輕也。清人廖柴舟選古文小品,有序辭道得好:“大塊鑄人,縮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內(nèi)……言及者無繁詞,理至者多短調(diào)?!敝袊恼轮勒诖碎g。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欲辨的興致早已沒有了。文章的事,多說無益,一門有一門家風(fēng)。齊白石清白家風(fēng),凝練如明人小品,最讓人向往。

文章寫得太長,鋪張過度,未免浪費,浪費文字。有人說文字是肉做的,那寫作更要減肥,以瘦為榮,見到肌肉為美,現(xiàn)出骨相為美。

經(jīng)歷是文章的骨頭,一個人身上有些故事,下筆會豐富些。我寫作,重情緒。中國古代文章,多有故事支撐。《莊子》《韓非子》運(yùn)用了大量寓言,后世筆記受《論語》影響頗深,《史記》能當(dāng)小說讀,唐宋傳奇牽扯出無數(shù)話本,《三言》《二拍》本是說書人的創(chuàng)作。即便文章家張岱、歸有光、袁宏道,文中每每多有故事,《項脊軒志》《柳敬亭說書》《徐文長傳》皆此一路。張潮《虞初新志》所收不少篇章,用小品文筆調(diào),寫人說事,引人入勝,與《太平廣記》遙遙呼和?!兑购酱纷孕?,作者忍不住以故事為引。

故事的重要,近年才慢慢懂得。說來讀過《三國演義》《水滸傳》的,讀過那么多唐宋傳奇。故事是骨,故事更是情節(jié)細(xì)節(jié)關(guān)節(jié)。文章太重故事,固然被情節(jié)絞?。徊恢毓适?,又被語言拖走。寫露了失去分寸,辜負(fù)好細(xì)節(jié);寫平了過于乏味,對不住好素材。我一直不敢在散文中多談故事,生怕出事故。

故事里有命運(yùn)。張岱寫王月生、彭天錫、姚簡叔、濮仲謙、秦一生,都是絕妙散文,過去的往事過去的場景過去的情感,明明滅滅仿佛紙窗下的紅燭。燈影搖紅,窗前人影昏黃幽深,一晃又一晃,不忍細(xì)說的終是青玉案前一聲輕輕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