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朱自清《敝帚集》手稿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館藏珍品大系》  2018年05月29日17:22

朱自清 (1898——1948) 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浙江紹興人。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yè)后,任中學教員。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chuàng)辦《詩》月刊。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1931年留學美國,漫游歐洲,回國后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lián)大教授,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著有詩集《雪朝》,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雜文集《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論文集《詩言志辨》、《新詩雜話》、《經(jīng)典常談》等作品。

朱自清喜愛古典詩詞,對古典詩詞非常熟悉。他寫散文時能信手拈來使詩詞的意境與散文的意境融為一體在散文中創(chuàng)造詩情畫意的境界。例如他在《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對秦淮河月景的描繪:“那晚月兒已瘦卻了兩三分。她晚妝才罷,盈盈的上了柳梢頭。天似藍得可愛,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兒便更出落得精神了?!且粭l隨意畫的小規(guī)則的畫線?!边@一段,既有近物的細致刻畫,也有遠景的淡淡勾勒,而這一切又是為了突出畫面的主體—月兒,為了寫出秦淮河上獨特的月景。從形態(tài)、精神兩個右面,把沒有生命的東西寫得像有生命有感情的東西,色彩淡雅,畫面優(yōu)美。更可貴的,這并非是客觀描繪,而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朱自清似乎把自己完全融化到畫面里去了,在那里尋找到了寄托。朱自清要求文學語言要“回到樸素,回到自然”要“變故為新”。所以他的散文語言讀起來使人感到樸實、自然而又清新,但寫景抒情又小失細膩生動而有一種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