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唐小林:劉震云算什么“大作家”?
來源:《文學(xué)自由談》 | 唐小林  2018年06月11日15:07

曾有一位叫摩羅的文學(xué)批評家,寫過一篇《大作家劉震云》一文,驚呼:“劉震云就是當(dāng)代中國文壇的大作家”!摩批評家稱,劉震云是“一位魯迅式的作家,一位魯迅式的痛苦者和精神探索者”,“在魯迅逝去半個多世紀以后,他重新吹響了魯迅的號角,向我們宣示了我們的全部恥辱、全部痛苦和獨一無二的出路所在”,而這就是“一個大作家的風(fēng)范與氣象”。

但是,在劉震云的小說中,我根本就看不到什么“大作家”氣象,而最深的體會是,劉震云確乎是把自己當(dāng)成了中國小說家中的“說書藝人”,把讀者當(dāng)成了勾欄瓦舍里喜歡扎堆捧場的“列位看官”。劉震云的小說,賣的是關(guān)子,耍的是貧嘴,圖的是熱鬧,寫的往往都是一些生活表層,甚至新聞串燒一樣未經(jīng)深入思考的故事。

劉震云在小說《故鄉(xiāng)相處流傳》中,將讀者熟知的曹操描繪成一個愛放屁、有腳氣、愛玩女人的小丑和無賴。這種解構(gòu)歷史人物、將帝王將相還原為普通人甚至連普通人都不如的寫作手法,并非劉震云的發(fā)明,元代作家睢景臣就將“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的漢高祖劉邦,寫成了一個“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麥無重數(shù);換田契強稱了麻三秤,還酒債偷量了逗幾斛”的流氓無賴。劉震云在小說中解構(gòu)曹操,實在是毫無新意,只不過是將睢景臣啃過的饃重新再嚼了一遍,最多只能稱之為邯鄲學(xué)步。摩羅說:“在劉震云的小說中,曹操要殺死俘虜?shù)囊话?,朱元璋要遷徙居民的一半,都是在兒戲中就決定下來的,而對‘一半’的選擇,也是以兒戲的方法(扔硬幣)選擇的。這種人心的冷漠,在男女私情上得到了嚴重的表現(xiàn)。袁紹為了爭奪一位漂亮的寡婦,不惜與曹操刀槍相見,打出一場戰(zhàn)爭?!眲⒄鹪七@樣的描寫,可說就是對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特洛伊戰(zhàn)爭的移花接木。

讀劉震云的小說,我們總是能看到一些似曾相識的描寫。在《一句頂一萬句》中,老魏對城里來的河北戲班子里的一個旦角入了迷。戲在延津演了半個月,老魏場場不落。看著看著,魂被勾去了:

戲班子又到封丘演,老魏又跟到封丘。光跟有啥用???還是想跟她成就好事。這天后半夜,老魏扒過戲院的后墻,來到戲臺后身??匆淮睬皰熘┙堑膽蜓b,以為睡到床上的是旦角,悄悄湊上去,脫下褲子,掏出家伙就要攮人。沒想到睡在床上的不是旦角,是一看戲箱子的,過去是個武生。武生一陣拳打腳踢,把老魏的胳膊都打折了。老魏將胳膊藏在袖子里,又不敢說。

這段描寫,分明就是對《紅樓夢》里“見熙鳳賈瑞起淫心”“王熙鳳毒設(shè)相思局”的公開竊取,劉震云只不過是將賈瑞被潑了一桶尿糞,改成了老魏被打斷了胳膊,而“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這句俗語,本身就是出自《紅樓夢》。

更為蹊蹺的是,劉震云小說中的主人公吳摩西被打,干脆直接就將《水滸傳》中“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直接照搬過來——第一拳打得鎮(zhèn)關(guān)西鮮血迸流,如同開了個醬油鋪:咸的、酸的、辣的,一發(fā)滾落出來;第二拳打得他眼睖縫裂,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的:紅的、黑的、絳的,都綻將出來;第三拳打在他太陽穴上,卻似開了全堂水陸的道場:馨兒、鈸兒、鐃兒一齊響。劉震云描寫倪三打吳摩西時寫道:倪三掏出兩個醋缽大似的拳頭,照吳摩西臉上亂打,“一時三刻,吳摩西臉上似開了一個醬油鋪,紅的,黑的,絳的,從鼻口里涌出來?!笨h長老史不好女色,單單喜歡由男演員扮演的戲中女角,并與其進行肌膚之親——這段描寫,則完全是對《紅樓夢》中薛蟠喜歡男演員柳湘蓮的變相抄襲。而在《我不是潘金蓮》中的女主人公李雪蓮身上,我們卻總是看到《秋菊打官司》的影子。

如此投機取巧,公開“山寨”的描寫,只能說明劉震云在寫小說時,已經(jīng)習(xí)慣于到別人的地里去收割莊稼,靠的是大量模仿和克隆,根本就談不上有多少藝術(shù)的原創(chuàng)性,更談不上有任何大作家出類拔萃的文學(xué)才華。

劉震云堪稱當(dāng)代文壇“任性寫作”的典型代表,無視讀者感受,無視小說藝術(shù)。其小說創(chuàng)作不是以驚人的長度嚇人,就是以天馬行空、讓人讀后不知所云來折騰人,或者說干脆就是用文字來侮辱讀者的智商。讀罷其《一腔廢話》,我們絲毫得不到任何藝術(shù)享受,而是看到了一個自以為是、喋喋不休的劉震云在以小說的名義自說自話。小說中的人物,無論是老杜、老馬,還是孟姜女和蔣總裁,以及老馮,都是不同名字的劉震云。修鞋的老馬,一開口就像個哲學(xué)家,說出的話,居然都是成套的人生哲理:“既然這是瘋傻的最高境界,那么穿過這個境界又是什么呢?那就會物極必反地饑就說饑,飽就說飽,就好像大和尚都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耶穌把自己掛到十字架上一樣——作為瘋傻理論的最初提倡者,我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賣肉的老杜,同樣也像個哲學(xué)家:“不要想大的,要想小的,不要想遠的,要想近的,不要想表面的,要想本質(zhì)的,不要想概況的,要想具體的,不要想形而上的,要想形而下的,不要想別人的,要想身邊的?!本瓦B搓澡的老楊,也照樣在說話時具有超乎尋常的理論水平……這種味同嚼蠟、無處不賣弄的所謂“小說”,只能用故弄玄虛、不知所云這樣的成語來形容。

在當(dāng)代作家中,把小說當(dāng)成雞毛蒜皮一樣的文字堆積,劉震云堪稱是一面“旗幟”。從劉震云開始,寫小說就如同機器人寫字,根本就不需要講究什么藝術(shù)性,連標(biāo)點符號打不打都無所謂,文字分不分行也無所謂。小說中的許多描寫簡直就像是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不管是什么意思,只要從嘴里機械地念出來就行。如:

接著她們發(fā)現(xiàn)城中一排排都是店鋪,熙熙攘攘的木頭人,都南來北往在城中和店鋪前穿梭。雖然腳步一顛一顛,脖子在困難地轉(zhuǎn)動,但他們都在投入和賣力地行走和買貨賣貨。有賣木頭罐的,有賣木頭鍋的,有賣木頭碗的,有賣木頭鏟的,有賣木頭锨的,有賣木頭叉的,有賣木頭犁的,有賣木頭耙的,有賣木頭椅的,有賣木頭桌的,有賣木頭鞋的,有賣木頭衣的,有賣木頭飯的,有賣木頭酒的……

劉震云一寫就剎不住車,就像相聲中的“報菜名”,從147頁一直寫到148頁,整整寫了90多個“有賣木頭……的”。在我看來,這樣的寫作,不但是在折磨讀者,簡直是在把讀者往死里整,仿佛不讓讀者讀得抓狂惡心、氣得口吐鮮血,就絕不善罷甘休。又如:

集體合影:

“赤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粉色、絳色、灰色、金色、木色、水色、火色、土色、鐵色、鋼色、及各種混合色。”

只有等你們修煉得像我們一樣已經(jīng)成了赤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粉色、絳色、灰色、金色、木色、水色、火色、土色、鐵色、鋼色及各種混合色和各種形狀的人,你們接著才可以刺殺我們的影子呢!

再說,等我們也變成赤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粉色、絳色、灰色、金色、木色、水色、火色、土色、鐵色、鋼色及各種混合色和各種形狀的人,我們也已經(jīng)成了你們換言之我們已經(jīng)成了你們的影子我們再去刺殺你的影子不就刺殺著我們自己了嗎?

我不知道,該書的責(zé)任編輯和出版商們是否能夠真正讀懂這種思維混亂、囈語和繞口令一樣的游戲文字,而“囈語寫作”無論在詩歌還是小說創(chuàng)作中,都已成為一種忽悠讀者、冒充純藝術(shù)的時尚,并受到一些無聊批評家們的大肆吹捧?;蛟S劉震云以為,越是讓讀者讀不懂,就越能唬住讀者,越是說明自己有文學(xué)大師的“氣象”。在當(dāng)代文壇,有目共睹的一大怪現(xiàn)象就是,只要名作家一有新作,哪怕寫得再差,也會幾乎無一例外地受到眾多批評家一如既往、好評如潮的追捧。在這些批評家的筆下,晦澀難懂的作品被贊譽為“先鋒之作”,結(jié)構(gòu)混亂的作品被歌頌為“藝術(shù)的探險”,啰嗦嘮叨的作品被吹捧為“綿密的敘事”,文字失控的敘述被謳歌為“語言狂歡”……讀《一腔廢話》這樣的“語言狂歡”之作,筆者就像進入了春運期間的火車站,看到的到處都是黑壓壓的一片,到處都是密不透風(fēng)的人流,其空氣之窒悶,并非語言可以形容和描述。

劉震云寫小說,在乎的是插科打諢和話語的快感,不在意究竟有多少藝術(shù)性。正因如此,故事粗糙、腳踩西瓜皮、海闊天空、東拉西扯,可說是劉震云小說最顯著的特征。在劉震云看來,寫小說就像哄傻子,哄到一個算一個,哄到十個算五雙。他小說中的人物描寫似乎不需要邏輯支撐?!兑痪漤斠蝗f句》中的老詹,是個意大利人,本名叫做西門尼斯·歇爾·本斯普馬基。他二十六歲來到延津,在此傳教四十多年。延津人皆不信主。老詹騎著腳踏車,到處艱難地傳教,發(fā)展信徒。四十多年來,僅僅發(fā)展到八個信徒——想想看吧,老詹平均十年才發(fā)展兩個信徒,而這兩個信徒是否真的就信主,是否認真聽老詹傳教,也很值得懷疑,因為小說中明確說過“延津人皆不信主”。如此一來,老詹在延津傳教怎么能夠繼續(xù)得下去呢?盡管處處碰壁、無人理睬,老詹卻在四十多年的通信中,欺騙一直關(guān)愛、信任自己的妹妹,說自己在延津如何傳教,延津的教堂如何雄偉,天主教如何在延津從無到有,四十年過去了發(fā)展到十幾萬人……以致使其妹妹誤以為老詹是他們家的驕傲。讓人不明白的是,老詹為什么要用幾十年風(fēng)里來、雨里去的堅守,來編造和支撐一個虛假的謊言?一個用謊言來裝飾自己的人,他的傳教還有什么真正的意義?老詹傳教如此毫無成效,他四十多年來的生活經(jīng)費,究竟從何而來?他將如何向教會匯報他在延津的傳教情況?倘若沒有其他目的,他有何必要用謊言來欺騙遙遠故鄉(xiāng)的親人?難道是要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如果老詹的內(nèi)心都如此虛榮了,他又怎么能夠甘于寂寞,潛心傳教四十年?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傳教盡管一再遭到冷遇,老詹卻始終鍥而不舍,天天騎著那輛自行車到處傳教。但常識告訴我們,別說是自行車,即便是一輛汽車在鄉(xiāng)村公路上風(fēng)里來、雨里去跑四十年,也早就成了一堆破銅爛鐵,老詹的自行車怎么能在泥濘的鄉(xiāng)村小道上一跑就是四十年,而且不散架?在我看來,老詹這個紙糊一樣的人物,之所以毫無感染力地出現(xiàn)在小說里,只不過是劉震云讓其充當(dāng)了提線木偶。在劉震云的筆下,很多任務(wù)都缺乏落地生根的現(xiàn)實依據(jù),他們僅僅是劉震云無法自圓其說的小說故事中的一件任其驅(qū)使的道具。

劉震云小說的編造痕跡不但過于明顯,而且始終呈現(xiàn)出一種一成不變的寫作模式??鋸埡吐嬍降拿鑼?,以及雷同的故事,已經(jīng)成為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家常便飯。在劉震云的小說中,男人不是總在外面亂搞別人的老婆,就是自己老婆跑了,或與別的男人勾搭成奸:劉躍進的老婆跟小學(xué)同學(xué)李更生做假酒,結(jié)果卻被李更生拐跑;吳摩西與銀飾鋪老板老高好歹也算是鄰居和朋友,但就是這個老高,拐走了吳摩西的老婆,并帶著主顧留下的各種飾品私奔了;販驢的老崔長年在外,一年年關(guān)回來,老婆已跟一個貨郎跑了;東北人趙本偉,跟朋友去太原做拉肉生意,車壞在路上,待車修好回到北京,他女朋友、并不漂亮的胖姑娘楊玉環(huán)出人意料地跟人跑了;牛小麗的哥哥花重金娶的老婆,也神不知鬼不覺地跑了……滿地都是被人挖了墻角、跑了老婆的窩囊廢男人。

在數(shù)十年的寫作中,藝術(shù)失真早已成為劉震云小說的常見病。在劉震云的小說里,很多描寫都無法自圓其說?!段医袆④S進》中的小偷楊志,跑到有錢人的別墅三樓去偷東西。這別墅的三層,高度相當(dāng)于普通住宅的五層。女主人進屋時,楊志趕緊躲在窗簾背后。女主人并未發(fā)覺,進了浴室。這時的楊志,一反常理地沒有迅速逃走,反而偷看女主人洗澡。當(dāng)女主人發(fā)現(xiàn)了他,大聲尖叫時,楊志趕緊拉開窗戶,往下跳。小說寫道:

這房子的樓層果然比別處的樓層高,青面獸楊志從樓上跳下,雖無摔傷身子,但崴了腳。但他顧不得腳,沿湖邊拼命跑。沿圈跑過這湖,便是別墅的高墻?!T口兩個保安,一個向別墅區(qū)內(nèi)跑,一個向別墅區(qū)外追;兩人邊跑,邊拿對講機喊話喊人。青面獸楊志跳出別墅區(qū),并沒有馬上逃,而是趴在一樹棵子后不動;待保安跑過去,才一躍進了對面的小胡同,拼命撒丫子跑起來。

這里的問題是:第一,既然是有錢人的別墅區(qū),為什么主人不安裝防盜設(shè)施?第二,小偷楊志從相當(dāng)于普通住宅五層的高樓上跳下去,不死也得半死,豈能毫無大礙,僅僅是崴了腳?第三,既然楊志腳已經(jīng)崴傷,為什么還能沒有任何痛感,可以沿著湖邊拼命跑?第四,腳已經(jīng)崴傷的楊志,怎么還可以輕易翻過高墻,并且能夠在湖邊奔跑?第五、楊志逃過了保安,卻遇到了劉躍進。楊志用手包砸到劉躍進,并且將其絆倒。待劉躍進爬起來追,楊志雖崴了腳,卻跑得飛快——劉躍進一個正常人,居然跑不過一個崴了腳的小偷?種種有悖常理的描寫,怎么能夠讓讀者相信這是真的?

劉震云小說中這種漏洞百出的描寫,并非僅僅只有這一處,而是隨處可見?!段也皇桥私鹕彙分械睦钛┥徟c《吃瓜時代的兒女們》中的牛小麗,都是劉震云用漫畫手法塑造出來的“卡通人物”。李雪蓮為了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二十年來,年年上京告狀,搞得當(dāng)?shù)卣缗R大敵,事態(tài)由縣里發(fā)展到市里,乃至省里。有關(guān)部門年年防范李雪蓮,甚至專門多抽調(diào)警力,換成便衣,并遵照領(lǐng)導(dǎo)的指示,在李雪蓮之前趕到北京,在大會堂四周悄悄撒上一層網(wǎng)。牛小麗為了替哥哥追討回被婚騙宋彩霞卷走的八萬塊錢,原本準(zhǔn)備結(jié)婚的她,居然在毫無線索,不知對方真實姓名和住址的情況下,孤身前往某省貧困山區(qū)去尋找虛無縹緲的宋彩霞。在花光身上所有錢財和未婚夫匯來的錢之后,居然一根筋地以賣身的方式來換取錢財,堅持尋找。對此我們不僅要問:牛小麗既非瘋子,又不是神經(jīng)病,她怎么會做出如此不合常理的舉動,以致變得寡廉鮮恥?這種總是把筆下的人物當(dāng)二百五的描寫,使劉震云的小說始終彌漫著一股戲謔底層、拿他們開涮的奇怪氣息。

除了各種硬傷之外,劉震云的作品不少都是缺乏精心構(gòu)思的草率之作。如《一句頂一萬句》中,他誤將《尚書·大禹謨》中的“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說成是出自《論語》。其小說中許多段子,干脆就直接采用人所共知的新聞串燒。只要寫到鄉(xiāng)下人吃飯,就總是吃得一身汗;遇到山東人,就只能稱二哥,而絕不能叫做大哥,因為大哥是武大郎,代表著窩囊,代表著老婆與人私通,而二哥武松則代表著威武和帥氣……小說中人物的名字,更是隨便到了如抓鬮一樣隨便抓來的地步,如:青面獸楊志、孟姜女、白骨精、楊玉環(huán)、董憲法、嚴格。其許多描寫,乃至句式,都是程式化的刻板描寫,只要翻開劉震云的小說,“不是……而是……”“不……也不……”這樣的句式,簡直就洪水猛獸一樣肆意橫行。如《一句頂一萬句》:

不喜歡賣饅頭不是不喜歡饅頭或賣,而是賣饅頭老得跟人說話。

收拾好包袱,推門出去,并沒有馬上出發(fā);沒出發(fā)不是怕天黑,而是肚子餓了。

雖是初夏,天氣也熱,胖子擔(dān)心一車豆腐壞了;也不是擔(dān)心豆腐壞了,是怕豆腐運不到德州,德州的主顧,被別的賣豆腐的頂了窩。

靠山一失去,吳摩西就不值錢了,房無一間,地?zé)o一壟,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后悔當(dāng)初打錯了算盤。全不知她不是上了吳摩西的當(dāng),是上了縣長老史的當(dāng);也不是上縣長老史的當(dāng),是上了省長老費的當(dāng);也不是上了省長的當(dāng),是上了總理衙門的當(dāng)。

還有《我叫劉躍進》:

老袁走后,馬曼麗又坐在那兒兀自生氣。說生氣也不是生氣,而是思前想后,有些發(fā)悶。

來“曼麗發(fā)廊”不為理發(fā),也不為按摩,就坐在發(fā)廊凳子上,踢著腿解悶兒。也不為解悶兒,是為了看人;也不是為了看人,是為了聽聽女聲。

找提包不為細軟,為找里面的一件西服。找西服也不為西服,為找西服口袋里的一張名片。

這一回在曹哥的鴨棚,又與前三回不同,是被打昏了。也不是被打昏的,是吊昏的。人被吊在頂棚的鋼架上,身子懸著,腳不沾地,血走不上去,臉被憋得煞白,喘氣越來越粗。也不是被吊昏的,是被熏昏的。

這種相聲演員抖包袱式的句子,單看或者偶爾來一兩句,似乎頗有點小味道,但每一篇小說都用這樣的句子來表現(xiàn),就不得不讓人懷疑作家的語言是否已經(jīng)干枯,創(chuàng)造性是否已經(jīng)衰竭。這里我們不妨再來比較一下《吃瓜時代的兒女們》中的兩段描寫:

小袁一邊看手機,一邊拿起水瓶喝水。沒人喝水還能忍耐,看到別人喝水,楊開拓渾身所有的細胞都在焦躁。沒吃飯之前覺得餓著難受,現(xiàn)在覺得渴了比餓了還要難受十倍。千萬只蟲子不但在噬咬他每一根神經(jīng)和每一個細胞,還在拼命吮吸他身體里最后一點水分。(第213頁)

到了中午,馮錦華覺得肚子不餓了,知道人餓過了勁兒,麻木了,不知道餓了。但接著感到渴。這時想起,他昨天下午到現(xiàn)在,沒喝一口水。不想起渴只是嘴里干燥,一想起渴,渾身所有的細胞都在焦灼。夜里覺得餓著難受,現(xiàn)在覺得比餓了還難受十倍。到下午,風(fēng)錦華覺得千萬只干渴的蟲子不但在噬咬他每根神經(jīng)和每個細胞,還在拼命吮吸他身體里最后一點水分。(第247頁)

看到以上這兩段自我抄襲的描寫,我真不知道劉震云這樣的“大作家”為何要如此投機取巧?對文字為何如此缺乏敬畏之心?在當(dāng)代文壇,像劉震云這樣,在同一部小說中直接采取“復(fù)制-粘貼”的手法來描寫人物,這在筆者多年的閱讀生涯中還是第一次見識。令人痛心的是,當(dāng)代某些作家長期采用這種改頭換面的寫作方法來忽悠讀者,已經(jīng)嚴重侵害著文學(xué)的機體。如此有損文學(xué)尊嚴的寫作,非但從未得到根治,反而愈演愈烈。由此看來,當(dāng)代文壇的“爛蘋果”不僅數(shù)量很多,而且已經(jīng)爛到了怎樣一種令人瞠目的程度。

把寫作當(dāng)成耍貧嘴和文字游戲,這在劉震云的寫作中早已成為一種新常態(tài)。以大量的新聞串燒來冒充故事,只能說明劉震云已經(jīng)缺乏小說寫作的創(chuàng)造能力。從這樣輕率的寫作中,誰還能看出劉震云究竟有多少“大作家”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