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學》2018年第9期|劉羊:山門鎮(zhèn)
劉羊,生于70年代末,湖南省洞口縣人,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中文系。有詩歌作品見于《揚子江詩刊》《綠風詩刊》《作品》《湖南文學》《滇池》《詩歌世界》《人民日報》《湖南日報》等刊。出版詩集《小小的幸福》《愛的長短句》兩部。主編《二里半詩群30家》《二里半詩群作品集》《詩歌里的長沙》等詩歌選本。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詩歌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山門鎮(zhèn)
橫亙在云朵里的雪峰山
在此打開一扇門
允許天馬伸長脖子,往黃泥江里飲水
淺淺的黃泥江
用她四季白皙的肌膚
浮起一個清涼小鎮(zhèn)
天還未亮,山民們就翻山越嶺趕場來了
有的趕著羊群,有的趕著
云朵,有的趕著
一串淌著露水的歌聲
山里人削尖腦袋往山外跑
山外的人則懷揣著山里的世界
他們每年都要回到這個心心念念的地方
掏出一身臟腑,從里到外洗干凈了
再閉上眼睛,把雪峰山的風
吸進骨頭縫里
晚上,他們在江邊品茶、飲酒
在小鎮(zhèn)里四處游蕩
直到所有的紅燈籠都熄了
才懶懶地踱回去
去做一個高頭白馬的夢
黃泥江
這條在雪峰山谷里長大的小河
光著潔白的身子,吹著歡快的口哨
走走停停,一路嬉戲
她要到資江去
到大湖大海里去
我和調來此地任職不久的河長
從牛場碼頭往北,打算進洞門口
經(jīng)桐山、麻塘山,到白馬山
一路尋訪黃泥江的上游
我們到來之前
山里的放排人巡過
山外的日本人巡過
山上的白云飛鳥巡過
多少年過去
放排人留下了一江資江號子
日本人留下了無數(shù)盔甲尸首
只有白云飛鳥千年不絕
留下一個綠意蔥蘢的國度
蔡鍔公館
初到此地的時候,他年紀尚小
這座人來人往的大宅子,名喚武安宮
父母在這里打豆腐、蒸酒,結交四方朋友
他在樓上讀書習字,一時興起
便有一串好句子脫口而出
那時,他是遠近聞名的神童
路邊村的秀才、紙筆店的老板、寶慶府的知府
一個個打著問號來,都被他扳成驚嘆號
他的對子就像山間云彩斑斕飄逸
天衣無縫
十三歲那年,他從牛場碼頭出發(fā)
帶著黃泥江的濤聲進寶慶、經(jīng)長沙、赴日本
從此天南海北。幾經(jīng)輾轉,他聲名日隆
而臉頰越來越瘦,正如手中那柄寶劍
寒光閃閃,直指蒼穹
等他再度歸來已是一尊銅像,永遠定格在
三十三歲。大樓門額高掛著他的名字
深深的庭院里,戲臺上空空蕩蕩
青石板青筋畢露。一切仍是故鄉(xiāng)的樣子
秀云觀香火不斷,廻龍街人流如織
老 街
槽兒媳婦說,老街多冷清呀
劉聾子家沒幾個錢吧?都搬走了!
但袁娭毑死活不愿意離開這里
她喜歡木房子的空曠
喜歡下雨天
釘鞋踩在石板路上的感覺
一到晚上,只要袁娭毑合上眼
老街就熱鬧了:裁縫店的學徒
給各家送去新布料子。河邊的打鐵鋪
重新拉響了火箱。老酒坊、香油店
把濃郁的香氣密密麻麻鋪滿了整條街
隔壁酒館楊老板的大兒子
一天到晚都是醉醺醺的
袁娭毑還看到從前一干姐妹
成群結隊花枝招展走在街上
她們總愛圍住洋貨鋪子的小伙計問這問那
一問就是老半天
袁娭毑真想追上去罵她們幾句
可她們一轉眼就不見了
黃泥江上的橋
黃家橋是長子,目光遠大
肩寬臂粗。辦事不問輕重,待人不論親疏
無論外面怎么熙熙攘攘,他都不言不語
默默承擔著家族的盛衰沉浮
觀音風雨橋是小妹,聲音甜美
光彩照人。當她提著籃子走過河邊的時候
每條狗都朝她搖尾巴
每個男人都想討得一枚笑容
龍井大橋是家中老二,長得人高馬大
但性情怪癖。他后來到山里做了一名教書匠
一身傲骨,兩眼望天,對人愛理不理
只把清風鳥語攏在袖子里
馬頸石橋,水東老橋,分守黃泥江的
上游和下游。那是爺爺輩的人物
皺紋縱橫,老態(tài)龍鐘
很多事情已經(jīng)記不清了
只記得1945年5月,一隊隊日本兵
急匆匆走過,等到完全走進包圍圈
正是殘陽如血之時。那一夜,黃泥江兩岸的狗叫
不依不饒。人們還沒有合眼,天就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