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當代女性與“巨嬰”的精神博弈
來源:文藝報 | 鄭績  2019年01月23日14:43

2018年的十大流行語分別是命運共同體、錦鯉、官宣、店小二、佛系、確認過眼神、教科書式、退群、巨嬰、杠精。和往年相比,今年的熱詞比較“正經(jīng)”,雖然也經(jīng)過網(wǎng)絡的醞釀、發(fā)酵與傳播,然而網(wǎng)絡文化的烙印卻不再鮮明到燙眼睛。不過,與其說這是熱詞被染上了更多官方色彩,還不如說是網(wǎng)絡文化進一步日?;?。世界大勢是科技引領文化,當手指一代逐步掌握了話語權(quán),所謂網(wǎng)絡文化也就在尋常對話中冰消雪融,與生活家常難分彼此。也因此,“巨嬰”這樣一個帶點兒學術(shù)色彩的詞匯,被迅速普及開來,有點兒家喻戶曉的意思了。

將“巨嬰”推上熱詞榜的,無疑是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家庭兩難顧,分身乏術(shù)、四顧無助、身心憔悴的中國式主婦。第一代獨生女已經(jīng)進入中年,當年的掌上明珠大多接受了相當不錯的教育,在“千金小姐”蛻變?yōu)椤爸心昀夏浮钡穆L道路中,她們闖過了高考的獨木橋,婚戀的天坑陷阱,艱難的婆媳關系,甚至扛過了二胎的沖擊波。然而家里那個體形碩大、無法回避、不動如山的成年男性卻完全難倒了女漢子們,她們正經(jīng)歷著單打獨斗、無所不能的人生。所以,當遭遇“巨嬰”這個詞時,那種瞬間被懂得的欣慰直接將該詞捧上了榜單。

在網(wǎng)絡上,中國式巨嬰似乎男性居多。從話語政治學的角度來說,女性們更喜愛使用這個詞匯。是不是也可以認為,女性擁有更多的網(wǎng)絡話語權(quán)?

新中國的女性們一直面臨著關于性別的難題,到底怎么樣才算是合格的女性?這個問題很中國,因為我們既有現(xiàn)代“鐵娘子”傾向,又面臨傳統(tǒng)文化偉大復興,還夾雜著現(xiàn)代性女權(quán)主義,似乎得罪了其中任何一個,這女人就不算當?shù)糜星樯獭?/p>

中國女性的就業(yè)率超過了70%,全球最高,家務參與度也不遑多讓。一位擔起家庭經(jīng)濟半邊天的職業(yè)女性,往往同時是家庭管理的主導者、兒童家庭教育的主持人,還是四位老人的主要贍養(yǎng)人。不少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社會學家對中國女性能夠同時勝任這些任務感到不可思議,然而在中國城市中,這的確是極為普遍的現(xiàn)象。

不過和大量的留守兒童家庭相比,來自巨嬰的煩惱就相當“中產(chǎn)階級”了。許多打工家庭無法負擔真正的城市生活,對于他們而言,白天工作,晚上經(jīng)營小家庭、輔導孩子學習,是一個真正的奢望。不論男女,乃至孩子、老人,掙扎在生存線上的人們,是沒有資格呈現(xiàn)出嬌弱嬰兒狀的。底層婦女當然面臨更嚴峻的性別不平等問題,再貧寒的人家,也可能有巨嬰等著她們,但是顯然,她們的狀態(tài)更糟糕。

吊詭的是,女性們一邊抱怨著家里的男巨嬰,一邊還在培育著新一代巨嬰。在父親若有若無的狀態(tài)下,母親與孩子的關系超乎尋常的緊密,不僅如此,父親這一角色還被有意無意地隔離了。一方面是深陷沙發(fā)、不動如山的父嬰,另一方面是甜蜜可愛、活潑貼心的兒嬰,母親們會選擇誰?不言而喻,父親與孩子本不該形成選擇的關系,但是父親一旦嬰兒化,就將自己置入了與孩子平行的角色之中,筋疲力盡的母親們只能二選一。出于自我保護,母親們將孩子納入胸懷,同時將巨嬰們在精神世界中不斷推遠,最終,在母乳下成長的孩子們被無微不至的關懷培育成新一代巨嬰。

日常生活現(xiàn)代化之后,家務勞動沒有如人們想象的那樣變得輕松,而是日益細節(jié)化,更加繁重。尤其是現(xiàn)代育兒觀念的普及導致了養(yǎng)育兒童成為技術(shù)含量很高,極其復雜精細的家務勞動。一夫一妻家庭要想維持運轉(zhuǎn),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投入。

不僅在勞動力上成為拖累,巨嬰也是現(xiàn)代主婦在精神上的負累。他們不僅生活難以自理,精神更是難以自足。巨嬰畢竟是成年人,他們不僅有生理需求,還有精神需求。他們要尋找存在感,需要被認可被成就,渴求關注,和嬰兒一樣,對安全感有無限索求。

然而,正是當年可頂半邊天的鐵娘子養(yǎng)大了這一代巨嬰,出乎意料之外,鐵娘子們并沒有教養(yǎng)出鐵一般的男兒。如今,表面上如無敵鐵金鋼一般的中年老母們正在養(yǎng)育下一代,她們面臨的性別困境比自己的母輩更甚。接受了更完整教育的她們,懂得平權(quán)的重要性,這讓她們在無法平權(quán)的社會中更敏感。很顯然,在現(xiàn)實生活中,她們不需要鐵一般的男兒,作為威權(quán)的男性,以及理所當然的父權(quán)。她們需要的是關懷、幫助、支持,以及與愛相關的一切。缺愛的母親們,是否能夠精神自足到不再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情感依靠對象,不再將所有的愛投注到孩子的身上,不再坐視巨嬰父親的不良示范,這些都是時代的考驗。

無論在哪種結(jié)構(gòu)的社會中,主婦都是決定家庭文化的關鍵。嬰兒長為巨嬰,并不是分性別養(yǎng)育的結(jié)果,而是長大之后,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太復雜太全面,女性在這些高要求下被迫成長,無法現(xiàn)出巨嬰狀。而男性則被允許可以接受寬容與供養(yǎng)。

很難說哪個環(huán)節(jié)出錯了,出生時的性別歧視在大城市中似乎并不太多見,計劃生育政策下出生了好幾代獨女,她們都曾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結(jié)婚時自由戀愛,以情感的名義結(jié)合,雙方情投意合,門當戶對,陪嫁相當。然而婚后,女性擔起千頭萬緒,從嬌弱千金迅速成長為全能主婦,而許多男性則永遠巨嬰,坐等肉身和精神的供養(yǎng)。是誰允許男性可以不必成長?或許是隔壁同樣以巨嬰為榮的老王、不斷以保全家庭為理由勸女性隱忍的老阿姨,又或許是心懷怨懟卻無法出走的娜拉,還有巨嬰們的母親們。

女性還是當自強,奮勇培育健康的下一代。精神上真正的自足,亦不必依靠兒女。聽起來對女性的要求似乎又多了幾項,然而無論在思想、精神還是實踐上,女性從未停下過前進的腳步。責任、苦難與驕傲,是新一代獨立女性的宿命。希望下一個10年,巨嬰這個詞,因為女性的迅速進步而煙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