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談宋效民的畫
來源:文藝報 | 胡秉俊  2019年06月21日10:45

暮 歸

山 魂

鳴 啾

去年11月的一個周末,初見宋效民的畫作,頓覺耳目一新。時隔半年,觀賞了宋效民發(fā)在微信上的新作,又專門欣賞其組畫“二十四節(jié)氣圖”,覺得有話要說,一時卻又不知從何說起。認真研究前不久他發(fā)的“畫境與實景”照片組圖,漸漸梳理出一些思緒。

總的感覺,這一階段,藝術家的探索之路既有新的進展和收獲,又似遇到了瓶頸。能感受到他在尋找、在體會,時而靈光一閃,時而苦苦凝思,欣喜伴隨著沉悶的創(chuàng)作心路,透過作品流露出來。此時,我想對他說三句話。

第一句話:堅定創(chuàng)新探索的方向不動搖。縱觀中國繪畫史,從早期簡單的勾勒,到逐漸逼真的摹寫,經(jīng)過魏晉至唐及以后的發(fā)展,中國畫逐漸完成了由形到神、由實象到虛象的變化。古往今來,在繪畫這個變化過程中,創(chuàng)新求變的藝術家不乏其人,可謂前赴后繼,然而堅持下來并有大成就者畢竟不多。究其原因,既有功力不夠的,也有靈性悟性不夠的,還有韌性不夠的,或者還有運氣不好的吧??傊?,許多人沒有闖過瓶頸,只能抱憾終身。

從宋效民的情況看,只要堅持下去,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一方面,因為他追求的山水大寫意方向是正確的,符合中國畫的層次漸進理念。歐陽修說,“古畫畫意不畫形”。蘇東坡詩云“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齊白石也說過,“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另一方面,他有深厚的基礎和功力。以我觀察,他的工筆基礎,線條色彩運用,隨心所欲沒有障礙。鄭板橋曾強調(diào)過工筆基礎對寫意的重要性,“不知寫意二字,誤多少事,欺人瞞自己,再不求進,皆坐此病,必極工而后能寫意,非不工而遂能寫意也”。同時,還有其性格的優(yōu)勢。繪畫的風格同詩文音樂一樣,與作者的性格密切相關。誠如李贄說的,“性格清徹者音調(diào)自然宣暢,性格舒徐者音調(diào)自然疏緩,曠達者自然浩蕩,雄邁者自然壯烈,沉郁者自然悲酸,古怪者自然奇絕?!庇伤涡竦漠嬜饔^其性格特點,能感受到他堅韌不拔的精神,隱約可見他在摸索中堅定前行的神態(tài)。

第二句話:把握體現(xiàn)和諧之美的規(guī)律性和平衡點。蘇東坡論畫,“法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煙云,雖無常形,而有常理?!边@個“理”就是規(guī)律性認識。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中對古人總結的成熟經(jīng)驗須多體會借鑒,比如山水四季春夏秋冬?!罢嫔剿茪? 四時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暗淡……真山水之煙嵐,四時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边€有“春山煙云連綿,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陰,人坦坦;秋山明凈搖落,人蕭蕭;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币约啊八壕G、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蒼、秋凈、冬黯”等。有這些規(guī)律性認識為指導,難怪隨處可見的春夏秋冬四條屏普遍質(zhì)量比較高。當然對于業(yè)內(nèi)行家來說,這些都只是早已爛熟于心的基礎入門知識而已。借用歌德的話,“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前人都已經(jīng)思考過了,我們必須做的只是重新加以思考而已”。對藝術家來說,就是把它表現(xiàn)出來。

宋效民走的是一條更為艱難的探索之路。從這一階段的畫作看,他似乎有意無意在尋找一個結合點,這大概正是他應把握的著力點和可能的突破口。從工筆轉(zhuǎn)向?qū)懸?,要在動與靜、虛與實、明與暗、神與形、形與意、收與放、雅與俗、實像與想像、規(guī)矩與夸張、線條與潑彩之間找到那個平衡點。

其實虛實之間,原本就是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所謂“虛實相生”即是此理。看藝術家畫中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其共性的一點就是突出了主題、主色,也可說是通過線條或者色彩將中心和重點凸顯出來,再輔之以恣肆的背景。而個別作品也許是求變求新心切,通篇潑墨給人以視覺沖擊之后,因單調(diào)而產(chǎn)生視覺疲勞,特別是因為缺少一個“點”,觀者就沒有一個可以凝神定性、安放心靈的物像。如此,難以實現(xiàn)作者與觀者共同完成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過程。

第三句話:嘗試作一些“畫外功夫”補充動力源。詩講“詩外功夫”,對繪畫來說恰恰要借“畫外詩內(nèi)”功夫。古人曾從詩意中尋找繪畫主題。“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劉熙載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

宋效民曾作二十四節(jié)氣組圖。以繪畫表現(xiàn)二十四節(jié)氣,遠非四季區(qū)別那么清晰,把握和表現(xiàn)細微變化難度可想而知,我不由得想到了詩之二十四品。唐人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將詩的風格細分為二十四種,即雄渾、沖淡、纖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煉、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曠達、清奇、委曲、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流動。此二十四非彼二十四,“品”是分類之意,這部以詩寫成的詩論,是一本融合當時詩學理論,反映中國人審美觀念的重要著作。其中對心靈境界和生命體悟的追求,既是寫詩的指引,也可作繪畫的借鑒。以“清奇”為例,“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滿汀,隔溪漁舟??扇巳缬瘢綄詫び?,載瞻載止,空碧悠悠。神出古異,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氣之秋?!?如此豐富飽滿的畫面,如此“清奇”的意境,令人拍案叫絕。柳宗元的詩《江雪》和馬遠的畫《寒江獨釣圖》,相互映證,畫家由此是否受到一些啟示。

至于直接寫節(jié)令的詩,試舉一二。如曹操《冬十日》:“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鹍雞晨鳴,鴻雁南飛,鷙鳥潛藏,熊羆窟棲。錢镈停置,農(nóng)收積場,逆旅整舍,以通賈商。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狈冻纱蟆读⒍怪壑凶鳌罚骸叭酥鹉耆A老,寒隨雨意增。山頭望樵火,水底見漁燈。浪影生千疊,沙痕沒幾棱。峨眉欲還觀,須待到晨興?!痹懳墓纭读⒍罚骸霸缇煤萎斢辏锷顫u入冬。黃花獨帶露,紅葉已隨風。邊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h門日高臥,衰懶愧無功。”李白《立冬》:“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p>

詩人因為擺脫了外在材料(媒介)的重壓,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構思方式和表現(xiàn)方式,可以任想象天馬行空,所以能夠把詩和繪畫、音樂等各類藝術形式共有的想象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如此表現(xiàn)手法,難怪黑格爾認為詩是最高的藝術。我想,繪畫與詩本相通,繪畫求其變,不妨借“詩內(nèi)功夫”,雖然詩中有些跨時空和人性化(移情作用)表現(xiàn)方法,不是其他藝術類型可比的。

畫家不能如寫詩文一樣羅列景象乃至鋪陳、排比、博喻,再加上直接描寫離恨別愁情感的句子。繪畫須定格在一個或大或小的畫面里,好處是直觀,難處是局限,無論有多么豐富的想象力和多么高超的技法,也難以達到詩文之境。因此,繪畫更講究找到最能反映主題特征的意象,并充分展示之。否則就會于此于彼皆可,特色不突出。

至于世界之大,不用說南北半球的差異,僅中國之遼闊,東西南北中,九州春色就不可同日而語。多年以前,我寫的一首小詩《冬至》有“南國灑細雨,故鄉(xiāng)飛雪花”的表達。這對畫家觀察積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著稱的王維《山水論》:“有雨不分天地,不辨東西;有雨無風,樹須低壓,行人傘笠,漁父蓑衣;雨霽則云收天碧,薄霧霏微,山添翠潤,日近斜暉。早景則千山欲曉,霧靄微微,朦朧殘月,氣色昏迷;晚景則山銜紅日,帆卷江湄,路行人半掩柴扉。春景則霧鎖煙籠,長煙引素水如藍染,山色彩青;夏景則古木蔽天,綠水無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則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鳴秋水,蘆鳥沙汀;冬景則借地為云,樵者負薪,漁舟倚岸,水淺沙平?!鼻宕鷲翂燮皆凇懂T香館畫編》中說不同地方的云,“魏云如鼠,越云如龍,荊云如犬,秦云如美人,宋云如車,魯云如馬,畫云者雖不必似之,然當師其意?!边@等精微觀察足以令無數(shù)文人墨客汗顏。好在宋效民從北方轉(zhuǎn)戰(zhàn)南方,估計不同地域不同風貌早已目識心記,閉目如在眼前,提筆時能夠成竹在胸。董其昌說:“畫家六法,一氣韻生動。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nèi)營,立成鄄鄂。隨手寫出,皆為山水傳神矣?!?/p>

當然,無論任何創(chuàng)作、任何風格,無論多么大膽的夸張、變形和恣意,都要遵循孔夫子“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約束,此所謂收放有度。藝術家在探索中還要把握好這一點。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詩畫樂是相通的,我以自己的詩文淺見為他山之石,攻繪畫之玉,希望對他會有一點啟發(fā),期待著藝術家的堅持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