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喚醒”古琴,為保護沉睡著的非遺提供新思路
來源:中國藝術報 | 潘江  2019年06月25日16:32

《憶故人》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梧葉舞秋風》 《山居吟》 《洞庭秋思》 《神人暢》 《欸乃》 ……在日前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枯木龍吟——讓古琴醒來”中國藝術研究院館藏古琴音樂會,以及恭王府博物館和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主辦的“良辰美景·非遺演出季”中,吳釗、戴曉蓮、林晨、楊春薇、黃梅、巫娜等古琴名家與五張國寶級藏琴“人琴合一” ,奏出眾多古琴名曲,再現(xiàn)一段段古老的唐宋遺音,讓人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歷史回響。

當下,古琴藝術已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廣泛影響,學古琴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古琴藝術在近代也和中華民族傳統(tǒng)藝術中的其他門類一樣,備受冷落。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曾經(jīng)做過一次普查,當時在一個6億人口的大國里,彈古琴的不到100人。2003年,中國古琴藝術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之后古琴藝術開始以空前的氣勢在中國大地之上復蘇。然而,讓古琴藝術能更好地傳承和普及,內在要求我們擁有對傳統(tǒng)文化的敬畏與堅守,以及更好地學習和弘揚。

“樂器是有生命的、有靈魂的!當我們把古琴當作漆木器保護的時候,它就睡著了,睡在不透氣、不見陽光的‘棺材’里!當它睡在柜子里的時候,它就是一段枯木,要把它們喚醒,讓它們歌唱,發(fā)出中華民族的龍吟!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兼研究員、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會長田青感嘆,當下我們都滿腔熱情要復興傳統(tǒng)文化,中央也提出文化自信是“四個自信”的基礎,并明確提出,復興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必要途徑。但在過去的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們一定程度上把傳統(tǒng)文化視為現(xiàn)代化的阻礙和屏障,教育課本里沒有多少傳統(tǒng)文化的成分,大多數(shù)人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復興中華傳統(tǒng)文化,需要更加努力地學習傳統(tǒng)文化。

作為其項目保護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在繼承和發(fā)揚古琴藝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該院庋藏的92張琴,由唐延至民國,前后相續(xù)近千年,數(shù)量上堪稱國內唯一。中國藝術研究院率先在全國范圍內對館藏部分古琴進行修繕,并舉辦館藏古琴音樂會,還聯(lián)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發(fā)布了《 “讓古琴醒來”致全國文博及收藏單位的倡議書》 ,首次明確提出歷代傳世名琴不同于一般文物,古琴是有生命的樂器,演奏古琴等于喚起了它的生命,把沉睡于博物館中的古琴喚醒才是對它最好的保護。

晚唐的連珠式“枯木龍吟” 、南宋的連珠式變體“鳴鳳” 、元末明初的仲尼式“真趣” 、明代的仲尼式“小遞鐘” 、明代的“蕉葉式”無名琴,此次演奏會所用的五張國寶級院藏古琴,背后都有著鮮為人知的歷史過往?!袄?,晚唐時期的‘枯木龍吟’ ,杉木制,連珠式,通體蛇腹斷紋,局部兼雜牛毛斷和龜背斷。龍池為圓形,鳳沼為扁圓長形,納音處較平,為桐木所鑲貼。龍池上方刻有行書‘枯木龍吟’四字,下方刻有‘玉振’篆書印章。汪孟舒舊藏。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國家級非遺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林晨介紹說。

事實上,為了激活藏琴的生命,并讓其在此次演奏會上大放異彩,中國藝術研究院組織專業(yè)人士、琴家對院藏92張古琴進行了復雜的篩選、修繕。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邵曉潔介紹,篩選分為初選和精選兩個階段。先從92張琴里挑選出保存狀態(tài)較好者,再從里面選出稍加修繕就可以進行演奏的,這是初選階段。從92張琴里挑出了7張稍加修繕便可用于演奏。最終項目組選出了5件可以用來演奏的藏琴。在完成整個修繕工作之后,由林晨對所修古琴進行醒琴,定期彈奏它們。大概近半年之后于2018年10月舉行了第一次古琴雅集,在2019年2月舉行了第二次古琴雅集,效果都非常好。

那么,古琴“醒來”究竟意義何在?古琴彈與不彈到底會有什么區(qū)別?用什么樣的方法保存古琴才最科學?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馮卓慧介紹,以“彩鳳鳴岐”“秋鴻”“疏影”三張琴為主要研究對象,馮卓慧做了一個頻譜分析實驗,得出結論是:散音的測試結果顯示,通過充分彈奏以后的古琴其散音和剛拿出來第一次測試產生的結果存在很大的差異,它的高頻不協(xié)和感有所抑制,低頻的和諧度以及基頻的突出都有所加強。泛音的測試結果和散音的結果比起來差距較小,因為彈泛音的時候基本上不會很用力地觸發(fā)弦的振動,所以它通過琴弦的傳導傳到琴體上我們看到的差異不是很大,但是依然可以看到一些差異的存在。按音,是通過琴弦與琴體的接觸來把岳山和龍吟之外的額外的振動傳遞到琴體上。但是,在傳遞的同時,它對琴體的共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所以測試結果雖然可以看出來有一定的差異,但是依然不如散音明顯。除了頻譜分析外,以“共振峰”分析方式驗測出的結果與頻譜分析得出的結果基本相同。因此可以說,努力將古琴“喚醒” ,為包括古琴在內的“沉睡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提供了科學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