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深港書評》好書周榜(2019第27期)
來源:深港書評 |   2019年11月18日12:25

特別推薦

《朱鹮的遺言》

(日)小林照幸 著

王新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9年10月

Nipponia nippon,朱鹮的學名象征著日本。

這種美麗的鳥,曾經遍布日本全境。

到1930年代,只有新潟縣的佐渡觀測到了它們的蹤跡。

當地愛鳥人士為保護最后的朱鹮不遺余力……

據觀察,日本的朱鹮每十年會迎來一次大的變化。昭和初年,日本政府將朱鹮指定為“天然紀念物”;昭和一十年代,朱鹮因戰(zhàn)爭而被人們淡忘;昭和二十年代,佐渡朱鹮愛護會為代表的保護組織成立,朱鹮重回人們視野。之后每十年,對朱鹮的保護就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平成七年時,換算成昭和的話,應該正值昭和七十年(1995年)。這一年朱鹮將在日本國內進行首次產卵和孵化實驗??扇藗冏鰤粢矝]有想到,大家所期待的日本產朱鹮將迎來的巨變,竟然是徹底的滅絕。

(排名不分先后)

虛構

1

《看不見的愛》

(法)埃里克-埃馬紐埃爾·施米特 著

徐曉雁 譯

中信出版集團·大方

2019年9月

本書共收錄五個短篇,它們被一個相似的主題“隱秘的情感”維系——兩位先生之間依靠的是熱納維耶芙和埃迪特這對祭壇下的夫妻;埃曼醫(yī)生在一條忠誠的狗身上找回了人性和內心的平靜;康斯坦絲與尼森的婚姻實際上是無形的三人行,莫扎特是無形的水銀線;阿爾巴則是從威爾瑪身上看到了那個不可理喻的自己;塞芙萊娜和本雅曼想要幸福的生活,卻永遠錯失了生命中的摯愛。即使身處暗影之中,他們依然愛得熱烈。

2

《死海之濱》

(日)遠藤周作 著

田建國 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19年9月

這是日本文壇巨匠、芥川獎獲得者遠藤周作,繼《沉默》結束七年后又一部對宗教與信仰、神性與人性進行深刻探討的長篇小說。

故事在雙重時空下展開,由“朝圣”和“群像中人”兩條敘事線索交替進行?,F代的“我”在耶路撒冷追尋耶穌曾經的足跡,“新約”時代六個身份各異的人物見證耶穌的獻身。從“母性的神”到“永遠的同伴者”,一段追尋耶穌真實面貌的朝圣之旅,一部探尋愛與信仰的長篇力作。

人們究竟在向神渴求著怎樣的愛與救贖?神應該是用儀式和恐懼供奉起來的嗎?遠藤周作將筆觸伸向每個人心靈中那片曖昧幽深的地帶,運用細膩復雜的心理描寫剝開真實的人性百態(tài)。

3

《生命暗章》

(美)李懷瑜 著

陳芙陽 譯

東方出版社

2019年9月

這是一部不同于一般作品的受害女性自我發(fā)聲的勇敢之作,講述了一名美籍華裔女子在愛爾蘭鄉(xiāng)間健行時被當地少年強暴的故事。被“非布克獎”評審譽為是一部“重要且勇敢的小說,更是一個說得極好的故事”。

作者捕捉故事的方式很獨特,受害者和施暴者兩條敘事線索交叉進行,一邊是受害者薇安的成長經歷及毀滅性事件的發(fā)生,這次暴力事件,給她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遠離真實世界的抽離感、知覺的空白、懼曠癥、PTSD等等。可她并沒有覺得人生就此毀滅,而是在友人的陪伴與支持下,報警并勇敢踏進法庭站上證人席,最終得到了公正的裁決。

另一個視角是施暴的15歲少年錢寧,這在這類作品中很少有。她梳理了施暴者的成長背景,思考了塑形他的社會、家庭環(huán)境,還對事發(fā)前后錢寧的心理活動做了細膩的描寫,引導我們思考一個15歲的少年何以做出如此驚人之舉。

4

《生活研究》

(美)羅伯特·洛威爾 著

胡桑 譯

浦睿文化·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9年10月

凝結洛威爾畢生創(chuàng)作精華的詩歌選集,收入美國國家圖書獎獲獎作品《生活研究》、兩部普利策獎獲獎作品《威利老爺的城堡》《海豚》,以及《為聯邦軍陣亡將士而作》《日復一日》等覆蓋洛威爾整個創(chuàng)作生涯的多種詩集中的重要篇目,包括《臭鼬時光》《丹巴頓》《歷史》《中央公園》等膾炙人口的名篇。

非虛構

5

《英國下層階級的憤怒》

(英)戴倫·麥加維 著

曹聿非 譯

新星出版社

2019年9月

本書作者成長于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的“貧民區(qū)”,酗酒、成癮、暴力、精神創(chuàng)傷……切身經歷令他深知“貧困”意味著什么,全英國的底層人民又為何會感到憤怒。面對英國當下的社會矛盾,以及倫敦大火、脫歐公投等一系列爭議事件背后的隱情,他想要做出解釋。

作者從個人經歷出發(fā),邀請讀者一同走入英國下層階級民眾的生活,直擊他們的困境與心聲。他不僅跨越了政治上的左、右翼之爭,呈現出“貧困”的真相,更用理智、自省、真誠的態(tài)度指出,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都可以為改變現狀做出努力。本書是對當代英國的一次全面探究,榮獲2018年奧威爾獎。

6

《我心歸處是敦煌》

樊錦詩 口述

顧春芳 撰寫

譯林出版社

2019年10月

“敦煌的女兒”樊錦詩首度直面讀者,親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在北京大學考古系師從宿白、蘇秉琦等考古名家的青春求學往事,與終身伴侶、武漢大學考古系創(chuàng)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愛情詩篇,五十多年堅守大漠、守護敦煌,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以高精科技向世界展現中國傳統(tǒng)藝術之美的動人故事……

本書獨家收錄了一批從未公開過的資料,展現這位傳奇女性的志業(yè)與愛情、困境與堅守,深度解讀敦煌藝術崇高之美,全面呈現敦煌石窟考古和莫高窟文保事業(yè)的篳路藍縷,詳細披露莫高窟“申遺”及“數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7

《時間的螺旋:貝殼里的人類史》

(英)伊麗莎白·蓋斯凱爾 著

劉利平 李慷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2019年10月

作者講述了一段段貝殼與人類文明交織的趣味故事。全書以貝殼為切入點,勾勒出貝殼在人類數千年文明史里面的穿行痕跡。

軟體動物在地球生存已超過5億年,它的外殼(貝殼)從舊石器時代起就介入了人類的生活,例如:作為先民的信仰、性與權力的象征,價值超過黃金的貨幣;隨著貝殼退出貨幣體系,它在人類生活中的影響還是隨處可見,例如全球性美食、裝飾品、收藏品、精美織物等;它們的形狀啟發(fā)著數學家、藝術家、建筑家的作品靈感;到如今,人們更是在醫(yī)學上發(fā)現了它們的巨大價值,例如提取出治療糖尿病的新藥、替代嗎啡的無癮止痛藥等。

通過這些精心挑選的故事,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視角,教會我們如何領略地球生命的神奇之處。

8

《巨浪下的小學》

(英)理查德·勞埃德·帕里 著

尹楠 譯

新經典·文匯出版社

2019年10月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fā)生9.0級特大地震,引發(fā)巨大海嘯與核泄漏,是日本自“二戰(zhàn)”以來面臨的最嚴峻災難。

這場大地震致使1.8萬人遇難,有75個孩子在老師的看護下仍不幸身亡,但其中竟有74個孩子就讀于同一所學?!蟠ㄐW。為什么在全境其他學校都獲救的情況下,只有這個學校沒有幸免于難?悲劇本可以避免,但僅因微不足道的疏漏,84名師生葬身于巨浪之下,嚴密的系統(tǒng)和秩序成為吞噬生命的怪獸。

英國記者帕里花費6年追蹤調查,還原這場令人心碎的災難全過程,挖掘出日本秩序井然表象下暗藏的致命缺陷——海嘯并不是問題所在,日本本身就是問題。

綜合榜

9

《無身體的器官》

(斯洛文尼亞)斯拉沃熱·齊澤克 著

吳靜 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9年8月

在這部極具爭議的作品中,一位文化理論巨人沉浸在一位法國思想巨人的思想中。在他的尖銳的風格中,齊澤克將德勒茲的作品與俄狄浦斯和黑格爾連接在一起。這二者,正是這位法國哲學家試圖遠離的。齊澤克顛覆了一些德勒茲主義的概念,其目的是探索電影《搏擊俱樂部》和希區(qū)柯克的作品中的“無身體的器官”。

最后,他抨擊了他所認為的“特別時髦”的德勒茲主義者,認為這樣的做法會把德勒茲變?yōu)楫斀瘛皵底仲Y本主義”的理論家。齊澤克用他超凡的能力和無所畏懼的論證,致力于重建一個比我們所知所想的更為真實,也更激進的德勒茲。

10

《尋找亞洲:創(chuàng)造另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

孫歌 著

一頁folio·貴州人民出版社

2019年10月

亞洲不僅是政治概念,也是文化概念;不僅是地理空間位置,也是價值判斷尺度。亞洲被西方作為他者加以命名的起點、亞洲的多樣性與開放性、亞洲在近代以來不得已接受的西方內在于自身的被殖民過程、亞洲無法以自足的邏輯整合為統(tǒng)一體的現實,這一切一直是困擾著人們的理由。

本書為孫歌教授多年研究東亞和亞洲的思想與現實復雜問題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可以說是記錄了孫歌迄今為止“尋找亞洲”的全部過程。從思索亞洲意味著什么,到從東亞的歷史與現實中去尋找認識亞洲的方法,再到對跨文化的新的普遍性的尋求,最后落腳對一種新的認識世界的方式,即亞洲原理的尋找,實實在在是極具原創(chuàng)性的思想錘煉,同時也是一種全新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有別于西方中心論、中國中心觀的全新認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