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蔡測海:文學(xué)是無休無止的期待
來源:瀟湘晨報 | 劉建勇  2020年03月16日08:45

蔡測海最新的長篇小說《地方》。

蔡測海。

三川半,地名,是湘西作家蔡測海的理想故土?!兜胤健肥亲髡叩谌恳匀ò霝楸尘暗拈L篇小說,是三川半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最厚重、扎實的一部。作者筆下,三川半的人、事、景、物、情等一一自由生長的同時,又共同完成了一部展現(xiàn)泛三峽地區(qū)獨特地域里自然生命與人物命運交織的地方志。

這部史詩般的地方志,氣息既古樸又鬼魅。三川半的歷史與傳說、現(xiàn)實與幻想、夢境和非夢,以及她的生死無界的時空,人神共享的世界,在《地方》中,融匯疊合,難分難解。 

山的籬笆樁,圍出了三川半一片天地

“你一定會守在那里?!边@是蔡測海最新的長篇小說《地方》開篇的第一句。

他的上一部長篇小說《家園萬歲》的開篇第一句,是“有一種游戲,叫作回來”。

這兩部長篇和更前面的,《非常良民陳次包》,組成了蔡測海的“三川半”三部曲。

三川半是地名。

“有個地方叫三川半。三川半就是這個地方?!?0多年前,蔡測海在三部曲的第一部《非常良民陳次包》中就介紹了三川半。

蔡測海介紹,三川半沒有河流,只一條小溪,小溪是稱不上川的,那川,多指別的事物——“人為一川,泥土為一川,牲畜為一川”,剩下的那半是什么,蔡測海說“不好說”。

在這個被蔡測海叫作三川半的地方,“山的籬笆樁一根一根地楔著,圍出三川半一片天地”。這個地方離長江有些距離,但應(yīng)該又不太遠(yuǎn),因為,在三川半的高山上看到,“長江很細(xì),三峽短促,三川半這片天地彌漫得很大”。

在三部曲的第二部,蔡測海介紹,為了水和糧食,還有草藥,三川半的先人從遠(yuǎn)處走了很多路到的三川半。到了后,他們“在下雪最冷的時候也不離開,在干旱缺水?dāng)嗉Z的時候也不離開”,他們“不是候鳥,是留鳥”“熱愛這里的森林和流水”。

以上關(guān)于三川半的介紹,都出自蔡測海的小說。這個半真半假的地方,蔡測海后來在他的一組筆記小說《三川半萬念靈》的創(chuàng)作談中有了落地——“三川半,借指湘鄂川三省也,武陵山陵地,泛三峽地區(qū)。”

這個地方,也即蔡測海的故里。半個多世紀(jì)之前,在這個山的籬笆樁一根一根地楔著的地方,童年時候的蔡測海曾在山埡口眺望遠(yuǎn)處,他看到,遠(yuǎn)處是大山,再遠(yuǎn)處還是大山。

三川半,土地往高處伸展,接住月亮

“孩子們的秘密是關(guān)于食物的秘密。山里河里,是秘密食物的地方。野山菌、竹筍、山藥,他們在樹林和草叢里藏好,等孩子們?nèi)フ?。魚藏在深潭,蝦藏在菖蒲草中,螃蟹在石頭下面,約好季節(jié),把那些秘密打開。”這肯定是童年蔡測海就有的發(fā)現(xiàn)。這些發(fā)生在三川半的秘密,他在《地方》里毫無保留地抖露了出來。

在他的三川半,他看到青蛙逃到遠(yuǎn)處,爬上荷葉,望著洗菜的女人們,聽她們的私房話;看到一種一千年也長不大的小魚游過去,爭吃散落的菜葉子;看到蟬在楓香樹上鳴唱,它用聲音把日子拉長,他注意到蟬不大,聲音卻不小,幾只蟬的和聲就能把一座山抬起來。

他看到有人摘石為橋,展地為路,取木為屋,搭火為伴;看到寫滿農(nóng)事和季節(jié)的斗笠;看到山溪的魚,躲進石頭屋,把水作窗戶,把寒冷關(guān)在水外,他覺得石頭屋里的魚很暖和,像山里人圍住火塘;看到蛇為了長大,一年一度蛻皮;竹為長高,七天掉一個筍衣。

隨著年歲增大,他看到的東西越來越多??吹嚼鲜笥袃煞N快樂,偷糧的快樂和偷生的快樂;看到子彈和尸骨埋在深處,它們用蟋蟀和蚯蚓的語言講悄悄話,孤獨讓它們靠近,用地下練成的鼠眼,打量對方生銹的年齡;看到明亮的刀子生銹,聰明的人在陰謀中長出壞牙齒;看到土地變得局促,往高處伸展,長高到土地菩薩管不到的地方,長成云朵里的高樓,高過山頭,接住月亮。

即便如此,他的傷感或者說痛苦好像并不強烈,他的記憶里仍有焚音領(lǐng)雪,那雪先是一朵一朵地下,再是一團一團地下,路遮了,地蓋了,樹上掛滿了雪,像一幢一幢的雪帳,老虎、野豬、豺狼,一經(jīng)染白,便與百鳥爭顏色。

蔡測海讓三川半的所有美好和傷痛,在《地方》里全生長了一遍。

如果寫作沒有意義,不如去栽幾棵樹

十二歲或者十三歲,少年蔡測海第一次走出大山,出武陵山腹地,再翻越雪峰山,過湘中盆地,到長沙,到長江中下游平原,見識大都市的萬家燈火。后來,這個小時候常眺望遠(yuǎn)處的山里人在有著萬家燈火的都市安下家了,卻又經(jīng)常地離開城市,翻越一重又一重山,回到武陵山腹地的他的老家,回到三川半,回到有著草木生靈家族的部落,他喜歡那里和顏悅色的山水,喜歡那里的生死無界、善惡相生相濟。

“蔡測海這個人實在難找。偶爾一露面,又忽然間消失,好像是一個外星人。”有朋友這么說他。他的“忽然間消失”,多半是回了他的三川半。即使沒在三川半,在城里,他也難找。他不接電話,不用電腦,不在電視上露臉。

上世紀(jì)80年代和90年代,因為《遠(yuǎn)處的伐木聲》等作品,他不斷獲獎。據(jù)說,他獲完獎后,便沉默,像沒獲過獎一樣。

“我是草莽?!贝蟾?0年前,蔡測海在香港大學(xué)講座時說。他很有些草莽氣質(zhì),他喜歡打麻將,不喜歡與人談?wù)撐膶W(xué)。“做朋友講義氣,發(fā)財講運氣,打牌講手氣?!彼v。他的朋友很多,遍布商界政界民間。在朋友中間,雖然也有朋友稱他為蔡文豪,但更多的,是稱他為蔡哥。

因為面善心慈,幽默睿智,且時不時會因為某句話或某件事咧嘴哈哈一笑,呈一派天真爛漫,他的朋友大多喜歡他。他的一個朋友曾說,常有朋友看他好像沉迷麻將桌,替他嘆息:如果他把打麻將的那些業(yè)余時間都用在小說創(chuàng)作上,成就將是何等了得。就在大家以為他在麻將桌上不可自拔時,他忽然就拿出了一部剛完稿的長篇小說。

“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可以稱之為十年磨一劍的長篇小說。三寸厚的一沓手稿,數(shù)百張疊加在一起的方格紙,最后一頁的墨跡尚且新鮮,而最前邊的幾頁,紙張已經(jīng)泛黃,儼然從故紙堆里翻出來的文物?!比ò肴壳械牡诙俊都覉@萬歲》完稿后,最早看到該小說手稿的蔡測海的一個朋友撰文說。這個朋友認(rèn)為《家園萬歲》是一部具有時間厚度的小說,“時間不僅參與了這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而且成為這部小說的一部分”。

《家園萬歲》出版了七年之后,同樣具有時間厚度的《地方》在2019年下半年完稿,手稿同樣是最后一頁墨跡未干,而第一頁已經(jīng)泛黃。

“我寫作三川半系列小說,時間跨度二十余年,也不過只寫了六十多萬字。在這二十多年里,我有時問自己,為什么要寫這樣的文字?長年累月地,而且一直筆寫。如果這樣的勞動沒有意義,還不如去栽幾棵樹,去養(yǎng)一池魚?!辈虦y海說。

幸好,蔡測海并沒有真的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栽樹和養(yǎng)魚上。

對話

“魯迅有趙莊,沈從文有邊城,我是三川半”

瀟湘晨報:您當(dāng)過農(nóng)民、鐵路工人、醫(yī)生、記者、老師,您曾說過,這些都只是您的人生經(jīng)歷,和您成為作家并沒有必然的關(guān)系——這些跨界都比較大的經(jīng)歷中,您的選擇應(yīng)該是比較多的,是什么促使或者說推動了您選擇了最終以寫作安身立命?

蔡測海:過往的經(jīng)歷,都不是任意的。個人的生命不會無處不在。常識告訴我們,生活的選擇,就是不可選擇。文學(xué)于我,也不是選擇,是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我發(fā)現(xiàn)使用語言的快樂。

瀟湘晨報:您大概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發(fā)現(xiàn)使用語言的快樂的?這種快樂和打牌什么的快樂相比,有什么不同?

蔡測海:從讀唐詩開始吧,更早應(yīng)是民歌和鄉(xiāng)村妙言。和麻將相比,寫作是精神愉悅,高級的快樂吧,與日常生活的快樂不同。

瀟湘晨報:您怎樣看待作家這種身份?特別是在生產(chǎn)和傳播海量信息的當(dāng)下。

蔡測海:作家不是身份,只是一種狀態(tài)。他接收信息,也發(fā)生信息。我大部分時間與寫作呈游離狀態(tài),長時間與寫作中的小說失聯(lián)。前一頁稿紙已經(jīng)發(fā)黃,然后再接著寫。我讓我的長篇小說呈一種斷章式狀態(tài)。讓小說留下大的空白。這個空間,容得下想,也容得下悟。

瀟湘晨報:我在一篇寫您的文章中看到,您在某個各色名流匯聚的地方被視為“新保守主義者”和“愛國人士”。您怎樣看待這兩個標(biāo)簽?

蔡測海:愛國,是愛一種古往今來的文化。這個文化可靠,植入人性。所以,朋友說我新保守主義。

瀟湘晨報:您的寫作,大多數(shù)是以湘西為背景。在您早期作品《遠(yuǎn)處的伐木聲》中,陽春隨著木排去了遠(yuǎn)方,陽春后來有沒有回古木山,您沒有給出答案;在您的新作《地方》,最后一節(jié),三川半的山川、樹木、屋、牛、男人和女人的名字都被盜走又都追了回來。兩個作品的不同結(jié)局,是不是某種程度上也反應(yīng)了您對湘西的情感和認(rèn)知上的一些變化?

蔡測海:我不在意湘西是一個地理名詞、歷史名詞,或文化名詞。它只是借代和隱喻。歸去來,是精神上的因果關(guān)系。

瀟湘晨報:您說的湘西只是借代和隱喻,它借代和隱喻的是?

蔡測海:如《地方》所指吧。某處。魯迅不是有趙莊嗎?湘西呢?各人的精神版圖是不同的。沈從文是邊城,我是三川半。

瀟湘晨報:湘西的風(fēng)情對你的文字風(fēng)格的形成有沒有影響?《地方》給我的感覺,既像是巫儺大神在某個儀式上的念詞;又像是神到處撒種,每個文字讀過去都發(fā)出芽、開出花來。

蔡測海:關(guān)于《地方》,是西南方言對我的恩賜,我把他作為一個語種。它激活了我的想象力,給我提供了一個表達方式。

我原本有中原人的血統(tǒng),也有大西南的基因??酌系那f嚴(yán),楚騷之風(fēng),巫儺之氣,成就了我的文化人格。我的靈魂拘謹(jǐn)而又渴望自由。懷古思己,悠悠而郁憂,常有思想的病痛。

瀟湘晨報:《地方》中,歷史的傷和痛,您也用詩一樣的文字呈現(xiàn)了出來。感覺您給這些傷和痛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

蔡測海:歷史的傷痛,與個人生命的傷痛,往往是重疊的。博爾赫斯的傷痛和魯迅的傷痛,我能感知。我的文字,來自我的痛感,萬千塵埃中的我。

文學(xué),不是絕望的路徑,它是無休無止的期待。

瀟湘晨報:“留住鄉(xiāng)愁”“回不去的故鄉(xiāng)”“鄉(xiāng)村振興”這是近些年經(jīng)常會遇見的一些短語,關(guān)于故鄉(xiāng),您遠(yuǎn)遠(yuǎn)地打量她或是偶爾走近她,有沒有想過她的將來會是怎樣?

蔡測海:說鄉(xiāng)愁,有點文人情態(tài)。我的故鄉(xiāng)是喀斯特干旱缺水地區(qū)。歷年的生態(tài)破壞正在恢復(fù)。現(xiàn)在是滿目青山,干涸的山泉復(fù)活。我和老家人,將一塊小地方變成濕地。費錢費力,值得。這將是我最后的努力。

瀟湘晨報:繼續(xù)說說前面說到過的盜名者。您覺得當(dāng)下有可能成為盜名者的,將會是什么?是新的技術(shù)嗎?

蔡測海:真正的盜名者,是時間和遺忘,還有懷疑。我們會忘記人名和地名,會忘記出生地和生活過的地方。然而,我們有在某地認(rèn)真生活過嗎?盜名者,應(yīng)是哲學(xué)名詞,盡管我不怎么哲學(xué)。

(蔡測海簡介:1952年出生于湘西龍山,中國作協(xié)全國委員會委員,湖南省作協(xié)名譽主席,著有小說集《母船》《今天的太陽》等,長篇小說《三世界》《套狼》及三川半三部曲《非常良民陳次包》《家園萬歲》《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