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太本艾勒”的自信
來源:中國民族報 | 陳秀民(蒙古族)  2020年03月23日10:16
關(guān)鍵詞:太本艾勒 蒙古族 陳秀民

太本艾勒是個村名,漢譯為五十家子,是巴林草原上一個古老蒼顏的牧村,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站在村北起伏不大的土山上,可遙望到遼代慶州白塔的塔尖,再往東就是林木蓊郁的賽罕山林區(qū)了,那條蜿蜒村北的查干沐淪河就發(fā)源于賽罕山北麓的溝岔里。

清康熙年間,朝廷與邊陲蒙古部落之間的聯(lián)絡靠快馬傳遞信函,廣袤的草原地廣人稀,常常需要幾次接力。朝廷下旨,從科爾沁移民37戶,從東烏珠穆沁移民13戶,在賽罕山腳下合拼成一個驛站,專飼蒙古馬,以方便信使換乘新的快馬繼續(xù)新的征程。于是,就有了太本艾勒。那時候,太本艾勒水草豐美,牧歌飄蕩,村前的坡地牧草深深。驛站里的人家生兒育女,大樹分枝,“驛站超編”亦是必然,一些親朋好友也來投靠,人口呈幾何數(shù)級增長。過度放牧使得太本艾勒的草場植被一年不如一年,到上世紀80年代初,黃沙已成太本艾勒的主色調(diào)。村前十幾萬畝丘陵草地橫起一條沙帶,每年春季都要忍受沙塵暴的撕扯。卸載驛站功能的太本艾勒在惡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多年以來一直是被重點扶持的貧困村,一度連村支部書記和村主任都選不出來。

巴特爾是土生土長的太本艾勒人,從公務員崗位退休回到家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登門拜訪,“太本艾勒目前實在找不出合適的村支部書記,老哥能不能頂一陣兒?!卑吞貭柾巴饪蔹S的草場、稀疏的灌木,回了一個字:“行!”

上任伊始,巴特爾首先把年富力強的哈斯巴根組合進領(lǐng)導班子,重點培養(yǎng),班子其他成員也配齊了。巴特爾知道太本艾勒致窮的癥結(jié)所在,不把沙子治住,大伙兒就甭想翻身。群眾也知道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可無節(jié)制地養(yǎng)山羊,樹葉草根都被山羊吃光了。

“砍山羊,把草場圍封起來,誰都不許放?!?/p>

禁牧讓草場休養(yǎng)生息,而生活還得繼續(xù)。

三月的草原復蘇,巴特爾帶領(lǐng)牧戶前往吉林公主嶺,與當?shù)仞B(yǎng)牛戶討價還價,以每頭2700元成交,買回410頭基礎(chǔ)母牛,其中120頭懷著牛犢子。到2015年,每頭牛售價1.5萬元左右,牧民看到了實惠,不用動員,太本艾勒變成了養(yǎng)牛村。也是那一年春天,全國“十三五”脫貧攻堅戰(zhàn)拉開帷幕,咸雨聲被下派到太本艾勒任第一書記。

咸雨聲是“80后”,水利工程碩士,最初來到太本艾勒有些困惑,按說經(jīng)老書記巴特爾近10年的精心打造,多數(shù)牧民基本解決溫飽,可為什么不富呢?原來太本艾勒養(yǎng)牛每年都從壩后購買飼草,高價飼草料吃掉了養(yǎng)牛帶來的一大半的利潤。再就是飼養(yǎng)粗放,很多牧民都是從草垛上抱一抱干草往牛圈里一揚了事。

村前沙丘上郁郁蔥蔥的錦雞兒讓咸雨聲眼前一亮。錦雞兒又名金雀花,屬豆科灌木,只是枝干上長著毛刺,家畜不易采食。何不辦一個加工廠呢?他的建議得到嘎查兩委班子的贊同。于是,咸雨聲組織牧民有計劃地對錦雞兒進行平茬更新,科學利用,有效緩解飼草飼料供應不足,牧民養(yǎng)牛成本降低,利潤增加??茽柷呱车刈畲蟮奶匦允腔謴湍芰姡灰蝗藶槠茐?,幾年功夫就能泛出綠色。走進今天的太本艾勒,只見滿坡的錦雞兒如云似錦,護衛(wèi)著周圍的牧草,顯示著蓬勃的生機。

村北的查干沐淪河平時溫順流淌,可暴怒起來也不可小覷。治河自然是水利工程碩士的強項,咸雨聲帶領(lǐng)村民根治河患,僅用一個多月,河南岸的防護堤似臥龍一般橫亙在村北,得到護佑的太本艾勒村民一心一意地追逐新生活,綠色渲染了山川。

工程碩士思維活躍,綠色家園不能成為擺設(shè),咸雨聲想到了生態(tài)旅游。太本艾勒緊依公路,與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相距僅十幾公里,隱在山里的榮升十八景素來引人入勝,旅游旺季游人紛至沓來,他順勢把太本艾勒嫁接在生態(tài)旅游的鏈條上,為外地游客提供民族特色餐飲住宿服務。游客從護岸大堤上回來,信步走進“綠色新態(tài)牧莊園”,只見五頂蒙古包猶如潔白的云朵,扎在綠樹成蔭的幽靜莊園內(nèi)。走過一條木制的廊橋,對面是一片濕地草灘,棲息的天鵝估計近幾天就要啟程南飛了。莊園主人呼格吉勒幾年前在呼和浩特市打工,這兩年回太本艾勒辦民俗旅游。受旅游帶動,全村興起制作奶食品熱,除供牧莊園餐飲,多數(shù)都被游客買走了。

太本艾勒變了,變得精致、生動了,每條街巷都已硬化,路側(cè)栽著格?;ê徒鹑~榆,街道兩旁是清一色的磚瓦房,院落整潔,房頂平展著太陽能紫晶發(fā)電板。新房的格局也比照城里的設(shè)計,一廳兩室或一廳三室。村中央是一頂穹廬一樣的蒙古包,那是村里的超市,來購物的牧民熟練地刷起二維碼。順著超市往前走,來到村民嘎畢亞圖家。整潔的院落,80多歲的阿爸、額吉在院里閑庭信步。細算起來,他家是太本艾勒最早建村時五十家子移民的后裔。咸雨聲擔任第一書記那年,一陣雷鳴電閃飛來橫禍,嘎畢亞圖家的3頭牛當時正在古榆樹下避雨,不幸被雷電擊中而亡,這對僅有5頭牛的嘎畢亞圖家是沉重一擊。咸雨聲多方求助,爭取到3萬多元扶貧救助金,又找企業(yè)家贊助,為嘎畢亞圖家新購進5頭西門達爾牛。一年后,嘎畢亞圖家恢復了元氣,如今他家已有8頭牛,有6頭懷孕待產(chǎn)。近3年,嘎查為貧困戶協(xié)調(diào)購買母牛67頭,每頭??上硎?000元的政策補貼,人均年收入超萬元,太本艾勒達到脫貧摘帽標準了。

歷經(jīng)300年滄桑的古老驛站,與貧困揮別了?,F(xiàn)在的太本艾勒是脫貧致富的示范村。

夕陽余輝灑落在河面上,查干沐淪河變成赤水河。佇立橋頭四望,視線被茂密的叢林遮住。咸雨聲說,那是太本艾勒的“綠色存折”。飲足水的黃牛們慢悠悠地從河灘暮歸,劃出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太本艾勒愈發(fā)自信了,通道已經(jīng)打開,今天又是明天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