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楚畫》:講述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fā)展
來源:連尚文學(中國作家網) |   2020年09月03日08:43

連尚文學作家錢琨的小說《楚畫》,在逐浪網連載完本,全文約20萬字。作品以楚派版畫技藝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為主線,講述了新一代傳承人用創(chuàng)新賦予傳統技藝更強生命力的奮斗歷程。

內容簡介

武山鎮(zhèn)的版畫,據說興起于唐末五代,且自成一派,被稱為——楚派。作品的主人公孫小天的父親就是一位楚派版畫藝人。孫小天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過年前陪父親賣楚畫,最痛苦的事情就是練習版畫刀工。

隨著現代印刷技藝的發(fā)展,曾經風靡一時的楚畫沒落了。在這一行極具天賦的孫小天沒有繼承父業(yè),而是走出武山鎮(zhèn)去了大城市發(fā)展。已經小有成就的孫小天厭倦了大城市的高壓,決定返鄉(xiāng)經營民宿,又在好友劉濤的勸說之下,決定重拾楚畫技藝。在劉濤的幫助之下,在領略了“鹽鐵之論”“路溫舒上書漢宣帝”等多幅楚畫珍品和殘畫的魅力后,孫小天決定將其發(fā)揚光大。他利用現代的合金冶煉技術,重制出用于雕刻楚畫的錫銅合金刀頭,還發(fā)明了全新的鏤刻法,對楚畫的雕刻工藝進行了改良,使楚畫的雕刻工藝更加系統全面。孫小天的努力,改變了楚畫被市場冷落的現狀,并成功地將楚畫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故事的另一個主人公劉濤,在武山鎮(zhèn)廟后村主持扶貧工作。因為村民對新事物的排斥,讓意圖通過新技術展開扶貧的劉濤,始終無法真正展開工作。一場突然其來的冰雹之后,村民們發(fā)現,農作物在三層大棚的保護下依然可以豐收,原本認為無用的硬件投資有了大用場。就在村民們思想將要轉變的時候,廟后村的難纏戶——村民路永聽,仗著自己輩分高,對扶貧工作不斷干擾。他認為扶貧就是拿錢,拿不到錢的扶貧,就不是扶貧。劉濤最終用真誠與行動說服了路永聽,廟后村的扶貧工作,也終于順利開展起來。

編輯推薦語

《楚畫》將精準扶貧與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融合到一起,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勇于擔當、敢于創(chuàng)新、精于業(yè)務的精神風貌。作品以質樸的語言、平實的文風娓娓道來,為讀者勾畫出一個發(fā)展中的千年小鎮(zhèn)和一群敢闖敢干的年輕人。故事主人公的奮斗史也深刻地詮釋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中國哲學。

作者簡介

錢琨,生于七十年代末,作家,編劇。安徽省淮南市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已出版小說《水葬》《迷屋》《貓語者》《尋找亞特蘭蒂斯》和《英雄之歌》;出版社科類圖書《世界神秘文化圖典》和《一百個詞串起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