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外國作家祝賀魯迅文學院建院70年的賀信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2020年11月17日11:38

阿拉伯詩人阿多尼斯 (Adonis) :

我把魯迅的創(chuàng)作,形容為在光的政治擁抱的疆域旅行。這種政治以人為中心,意味著進步、解放、探究和前行,為人開辟未來的天際和道路。

在這個意義上,魯迅是全世界一切創(chuàng)造者、先知先覺者的同道和朋友,他們致力于創(chuàng)建人的生活,使之更崇高和深邃,更具有人文精神,更加豐富和美好。

祝賀魯迅文學院成立七十周年。

2020年9月7日于巴黎

阿多尼斯賀信手寫版

奧地利小說家、劇作家彼得?西蒙?艾特曼(Peter Simon Altmann):

在魯迅文學院后面的相鄰街區(qū),可以看到一個金色球形的寶塔尖從樹冠之間探出頭來,它身后不遠處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后來,我在北京的一家商場里見到了一款精美的黑色茶壺,它金色球形的壺蓋鈕十分別致,正是微縮版的寶塔尖,因此我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中一眼就看中了它。這把壺現(xiàn)在就放在我奧地利住所廚房的儲物架上,每當我用它喝茶的時候,就會想起2019 年春天在魯迅文學院度過的時光,那里給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回憶。

祝賀魯迅文學院建院70周年!

克羅地亞詩人、翻譯家丁尼克?泰利肯(Dinko Tele?an):

衷心祝賀魯迅文學院建院70周年。2017年,我有幸與幾位外國作家一起,參加了魯迅文學院首屆國際寫作計劃。這是一次極其珍貴的經(jīng)歷,讓我有機會見證了魯迅文學院的卓越不凡。希望我們能盡快克服當前的全球安全問題,以使魯迅文學院重新肩負起其宏偉的文化使命!

謹致以良好祝愿!

法國詩人多米尼克?歐塔維(Dominique?Ottavi):

感謝魯迅文學院邀請我參加國際寫作計劃項目,感謝你們的慷慨和關懷,這些成分一同混合在魯迅文學院的巨大瓶體內(nèi),搖勻,靜置片刻,呈現(xiàn)出來的是友誼的口感。

祝賀魯院建院70周年!

丹麥小說家福勞德?歐爾森(Frode Z. Olsen):

祝賀魯迅文學院建院70周年!

2018年4月至5月,我曾多次在清晨從夢中醒來。屋內(nèi)霞光緋紅,一時思緒朦朧,不知此情此景是真是夢。在魯迅文學院時,我和其他中外作家一道,每日一同進餐,在圖書館或庭院中暢談,在大廳打乒乓球消遣,增進了對彼此的了解,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有時會遇到語言不通的挑戰(zhàn),但中國有句古話:“有志者事竟成”。在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等許多地方,我與中國作家、學者一起參加了一系列會議和研討,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至今仍難以忘懷。尤其難忘莫言先生,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文學教授能夠抽出時間,與我們幾位外國作家進行了深入交流。我仍記得他提到的幾點:1)語言不必太過流暢,但要鏗鏘有力,給讀者以驚喜,甚至能讓讀者驚得連連后退。2)寫真實的故事,即使故事靈感來自于看似不真實的真實事件。3)人物形象要有真實性和啟發(fā)性。

寫作和閱讀的美以及價值不僅能觸及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還讓我們有機會改變視角,從他人的角度去看待整個世界。只要通過閱讀或傾聽,我們就能成為另一個人,回到過去,身處他鄉(xiāng),沿著道路或河流前行,甚至跟隨美猴王西游。

很榮幸能夠參加國際寫作計劃。在此,我要向魯迅文學院的每一位同仁表示祝賀,并向魯院未來的發(fā)展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俄羅斯詩人、翻譯家塔蒂亞娜?古列維奇(Tatiana Gurevich):

我十分感激魯迅文學院給了我這樣一個特別的機會,讓我能夠參加第五屆國際寫作計劃。于我而言,這是一場關于創(chuàng)造、知識和友愛的盛事,是一次令人難忘的經(jīng)歷,讓我能夠體驗不同文化,與不同的作家、詩人和評論家共話文學,重新找回內(nèi)心的創(chuàng)作力。魯迅文學院給予我以靈感和力量,讓我明白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是如何在思想與心靈上相互貼近的。衷心祝愿魯迅文學院及其工作人員身體健康,一切順利!70歲生日快樂!

烏克蘭詩人哈林娜?克魯克(Halyna Kruk):

魯迅文學院的朋友們,請允許我為魯迅文學院建院70周年送上最誠摯的祝福。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但是在這樣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我們都對魯迅文學院致以最衷心的祝福。我見證了這個偉大機構的成長,對此我感到十分自豪。貴院為作家、評論家、編輯和其他文學工作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作為2019年國際寫作計劃的一員,魯院的無微不至讓我倍受感動,貴院對于優(yōu)秀人才與作家的吸引力也蜚聲中外。我想為魯迅文學院在這七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獻上由衷的祝福。毫無疑問,魯迅文學院仍將再接再厲,再創(chuàng)輝煌。

意大利小說家加布里埃?迪?弗朗左:

2018年9月至10月,我應邀做客魯迅文學院。那時我喜歡的便是逛北京的書店,雖然我既不會說中文也看不懂中文,但還是在每個清晨或午后漫步于書架之間。我看看封面,翻翻那些看不懂的書,就像是我獨自一人的朝圣之旅。在這之后我明白了,在中國,即使伊塔洛?卡爾維諾已經(jīng)去世35年,他依然是最有名、最受推崇的意大利作家。我曾有幸與卡爾維諾工作過并出版過其作品的出版社合作,我最新的一本書也經(jīng)由它出版,因此我很高興能借用他的話向貴院表達敬意?!八瞥邕壿?,又經(jīng)由邏輯開辟了無拘無束之路?!边@是作家卡爾維諾對都靈的描述。這個城市,我36年前生于斯,此后又一直長于斯。此外,他曾于1960年說道:“作家的創(chuàng)作會受到周圍環(huán)境及環(huán)境中事物的影響,如果我們承認這一點,那么都靈必然是適合寫作的理想之城?!?/p>

卡爾維諾的話其實是在贊揚都靈崇尚自由創(chuàng)作,是適合寫作的理想城市,現(xiàn)在,我希望將他的這段話獻給北京,尤其是魯迅文學院,獻給魯院的花園、圖書館以及房間。這是能讓你全身心投入創(chuàng)作的伊甸園,我很感激曾在那里寫作和生活。

按照傳統(tǒng),壽星也要實現(xiàn)慶生者的一個愿望。恰逢貴院生日慶典之際,那我就以一個愿望來結束承載著滿滿祝福的本文吧!不知我是否有這個榮幸能在貴院完成我的下一本書?

美國暢銷書作家杰夫?惠勒(Jeff Wheeler):

衷心祝賀魯迅文學院建院70周年。十分榮幸能夠參與國際寫作計劃,這是我職業(yè)生涯中的高光時刻。

韓國漢學家、翻譯家金泰成:

熱烈祝賀魯迅文學院成立七十周年!

2018年4月我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九位作家一起親身體驗了魯院的生活與活動,這是我與中國當代文學攜手交流的所有活動當中最難忘的一段時間。當時我在莫言與余華曾經(jīng)同住的那棟房子里翻譯了余華的散文集《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我為能夠參加魯迅文學院組織的周到活動感到榮幸,衷心祝愿魯院與中國作家永遠進步! 

       

希臘兒童文學作家卡特琳娜?穆里基(Katerina Mouriki):

很高興,能夠在魯迅文學院建院70周年之際獻上我的祝福。首先,我要再次感謝魯迅文學院的誠摯邀請和熱情款待,在為期一個月的寫作計劃期間,受邀作家有機會參加文學研討、分享各自作品,并就創(chuàng)意寫作進行深入交流,擴展并提升了各自的知識和經(jīng)驗。在這里,我們榮幸地受到遠超預期的熱情接待,體會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參觀了中國的傳統(tǒng)建筑,感受了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品嘗了中國的傳統(tǒng)美食,領悟了中國人民正視人類與自然以及和整個世界關系的哲學思想。奇妙的北京之行,讓我們獲得了全新的更加端正的看待世界的視角。對我來說,美麗、寧靜、創(chuàng)意無限和不懈奮斗這些元素遠遠不能描繪出中國的獨特之處,中國將永遠停駐在我的心靈深處。

這期間我還寫了一個短篇,講的是一只熊貓同遷徙而來的鶴建立了深厚友誼的故事。我希望借這個童話傳遞和諧的訊息,這個故事也是中國與希臘這兩種古老文明之間業(yè)已存在的聯(lián)系和相互尊重的美好象征。

我要向魯迅文學院以及所有用愛和努力支撐國際寫作計劃項目的各位同仁送上最真摯的祝福,感謝尊敬的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鐵凝女士、魯迅文學院院長吉狄馬加先生以及吳欣蔚女士等人,感謝你們的付出。

秘魯小說家、編劇卡雅?阿達維(Katya Adaui):

親愛的魯迅文學院,請允許我向魯迅文學院建院70周年送上最誠摯的祝福。成千上萬的學生都曾將寫作看作是一種自由的行為、一種孤獨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但其實它更是一種集體行為,是一種與他人共同創(chuàng)作的行為。

在中國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我每天都會散步。我和我的新朋友,克里斯托斯?克里索波洛斯——一名來自希臘的作家、攝影家,經(jīng)常一大早便搭乘地鐵到一個遙遠的車站,晚上再步行返回住所。我們步行、閑聊、攝影,我們穿過垂柳小徑與胡同,同時也走過了數(shù)百萬人日常生活里的稀松平常。雖然我們共度的時間非常短暫,但那些難以捕捉的生存艱辛、日常生活中的拼搏奮斗都印刻在我腦海之中:煙熏火燎中的街邊小販,車水馬龍中的自行車流,邊把衣服掛在陽臺晾衣繩上邊與鄰居聊天的老婦人。盡管距離相隔遙遠,語言亦有障礙,但由眾多不知姓名的人給予城市的生氣,讓世界上的大城市也因此相通。

感謝你們讓我有了這些思考。

希臘小說家、詩人克里斯托斯?克里索波洛斯(Christos Chrissopoulos):

尊敬的魯迅文學院的各位同仁和朋友們,衷心祝賀魯迅文學院建院70周年。在我25年的寫作生涯中,參加國際寫作計劃是一段非常寶貴的經(jīng)歷。這段經(jīng)歷讓我有機會親身感受到魯迅文學院的熱情,同時也深刻體會到其對作家的培養(yǎng)和對文學的孕育。

祝愿魯迅文學院在下一個70年的歲月里,碩果累累,再創(chuàng)佳績!也期待我們之間的文學合作!

智利青年詩人羅伯特?艾多(Roberto Aedo):

我從世界的另一端——智利,向魯迅文學院所有的人員致以親切的問候,是他們通過點點滴滴的工作而成就了今天的魯院。

我有幸成為魯迅文學院2018年“第二屆國際寫作計劃”的一員,不僅能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見面、交談,還能更進一步了解中國、身臨其境探尋我在萬里之外就早已熱愛的悠久東方文化(我曾通過書籍、影像、圖像等所學習到的中國文化)、結識作家和中國的朋友,我希望與他們永遠保持聯(lián)系。通過這些經(jīng)歷以及一直以來不斷的溝通交流,我逐漸了解到魯迅文學院為作家、評論家、出版人和其他文學工作者所做的偉大的培養(yǎng)和交流工作,他們在不同層面上齊心協(xié)力共同推動建立在悠久歷史和偉大傳統(tǒng)的中國文學藝術之發(fā)展。

或許許多中國作家并不知道或仍未意識到這一點,但在拉丁美洲乃至整個西方世界(包括所有大學和培訓中心),據(jù)我所知,沒有任何一個機構如魯迅文學院這般能為作家提供如此專業(yè)而全面的培訓。我作為詩人,一直相信作家是天生的,也是可以培養(yǎng)的。

魯迅文學院的經(jīng)歷是我人生的一個里程碑,是我文學創(chuàng)作的分水嶺,這是一種思想、圖像與聲音、氣味和味道的接口,不僅充實了我個人經(jīng)驗的寶庫,而且成為了我詩歌經(jīng)驗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深了我對中國文學和文化的熱愛,以及再次體驗中國的渴望。

今年對我們來說是艱難的一年,但我們因為對詩歌的熱愛,因為孩子般的夢想和對秘密的探索而心靈相通。我從世界的另一端智利,也是巴勃羅?聶魯達、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德?羅卡、維多夫羅、帕拉、羅哈斯、利恩和泰利爾的故鄉(xiāng),向魯迅文學院的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衷心的感謝和深情的問候。

期盼再次相會。

2020年9月4日于智利圣地亞哥

加拿大詩人、翻譯家弗朗索瓦斯?羅伊(Francoise Roy):

2018年4月至5月,我曾參加魯迅文學院國際寫作計劃,那段時光奇妙且精彩,令我難以忘懷。學院提供的住所溫馨舒適,完全滿足日常所需。我們(我和其他住校作家)是一支親密無間的團隊,非常幸運地從一開始便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共同完成很多合作項目,也收到很多作家、出版家和文化界人士的邀約。魯迅文學院的所在地交通便利,緊鄰地鐵,我穿梭于北京的大街小巷,拜會朋友,徜徉于各個書店、大學、出版社和文化中心,十分愉悅愜意。在這段時間,我也完成了諸多工作。魯迅文學院的工作團隊熱情、周到,讓我們擁有了一段充實無慮的完美體驗。在此,衷心地祝福魯迅文學院。

德國小說家、詩人馬蒂亞斯?波利蒂基(Matthias Politycki):

祝賀魯迅文學院建院70周年。

2019年春我離開魯迅文學院回到家。自那以后,我時常閉目凝神,想象世界另一端可能正在發(fā)生的故事。在這個值得慶賀的時刻,尤其想念各位魯院的朋友。

今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我沉思的次數(shù)愈發(fā)頻繁。望各位一切安好,身體朗健,歡聚一堂,共同慶祝魯迅文學院成立70周年。我相信,我們終將再聚首,共同舉杯!

附上短詩一首,希望你們喜歡。

春,念不斷

夢,從漢堡到頤和園

街,

一夜,栗子花開,

絢麗多姿,光彩耀人。

道,

一彎,越過湖畔,

柳木之下,風起入夢。

澳大利亞詩人馬克?特里尼克(Mark Tredinnick):

2019年4月,我有幸受邀前往北京的魯迅文學院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訪問。我與來自日本、吉布提、奧地利、德國、羅馬尼亞、智利、阿根廷和保加利亞的作家們(其中不乏詩人、兒童作家、小說家和劇作家)生活在一起。有機會和中國作家、學者一道,參加各種研討和對話,并在訪問四川等地時受到熱情款待。這段時間將是我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這里,如果有靈感的話,也有時間進行個人創(chuàng)作,我本人很有收獲。參加的幾次研討會也給我提供了很好的契機,我完成了一篇自己比較滿意的隨筆,名為“我是一個無名之輩,你是誰?”。作為國際寫作計劃的受邀作家,我也創(chuàng)作了許多以北京和中國其它地方為背景的詩歌。

感謝吳欣蔚、胡嘉以及魯迅文學院其他工作人員的關心和幫助,無論在北京還是在旅行中,我們都受到了無微不至的照顧。同時,我也要向魯迅文學院院長吉狄馬加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參加魯迅文學院國際寫作計劃對外國作家來說是一件期望獲得的珍貴禮物。文學是一種承載著文明的對話,既古老又充滿生命力。如果沒有文學,沒有世界各地文學作品的傳播分享,我們的生活不會如此美好,我們的渴望會減少,我們的希望會減少,我們就不會那么努力地去追尋正義。參與對話的語言越多,文學交流所承載的意義也將更加豐富和深刻,或許語言本身就是人類最偉大、最具決定性的成就。人類是語言動物。通過語言,我們創(chuàng)造了價值和美,發(fā)現(xiàn)并分享那些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有意義、使我們每個人都活得有價值的觀念。濟慈曾說,詩歌是為了塑造靈魂。為了不被日?,嵥椤⒓姞幒图膊〉谋┝λ鶕艨?,我們需要重塑這精妙的魔力。語言保存得越完好、越豐富,人類的生活才能越美好。除了人類的生活,用心編織的語言還會記錄大地,始終銘記恢復正義,因為,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

感謝魯迅文學院的負責人和工作人員,他們所做的工作,不僅推進了中國文學的進步,也通過國際寫作計劃項目的前瞻性,提升了我們的生命品質(zhì)。這是一個很棒的國際性多語言文學對話活動,引領人們從魯迅的精神中去追尋那超越現(xiàn)在已獲得的、高于我們所能達到的真誠、正義和美麗。

在這艱難而難忘的一年,我向魯迅文學院建院七十周年表示熱烈的祝賀!愿它對世界文學的持續(xù)性貢獻激勵我們所有人,愿它可以長存并時刻提醒我們,盡管時代艱難,但文學永存。它使我們懂得什么是百折不撓,最大限度地闡釋了什么是深厚的友誼、深刻的智慧、深邃的美麗和散發(fā)人性光芒的語言,這是我們現(xiàn)在走出困境所需要的,也是將來所一直需要的。

阿根廷青年劇作家馬里亞諾?特恩科里?布蘭科(Mariano Tenconi Blanco):

親愛的魯迅文學院的朋友們,在此我為魯迅文學院建院70周年送上最誠摯的祝福。

我曾于2019年在那里度過一整個月的時光,這成為了我生命中最滌蕩心靈的經(jīng)歷之一。我們創(chuàng)作、閱讀、旅行,共話文學。離開魯迅文學院之后,我也開啟了自己創(chuàng)作生涯的新階段。這段經(jīng)歷我將永遠銘記,此生不忘。

克羅地亞小說家馬瑞科?可塞克(Marinko Koscec):

魯迅文學院為我提供了寶貴的機會,讓我得以從日常事務中脫離出來。這里的愉快經(jīng)歷讓我有機會了解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結識到不同國家的作家。因此,這段經(jīng)歷將伴隨我一生。熱烈祝賀魯迅文學院建院70周年,希望有更多的作家能在此相遇。

土耳其詩人紐都然?杜門(Nurduran Duman):

我們共同構成人類文明的參天巨樹

尊敬的魯迅文學院:

首先,很榮幸能夠成為魯迅文學院的一員。欣聞貴院建院70周年,謹表誠摯祝賀!

魯迅作為一名偉大的作家和思想家,在世界文壇負有盛名;而魯迅文學院之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亦具有頗為重大的意義。同時,我還想對貴院邀請我參加了2017年舉辦的首屆國際寫作計劃表示由衷的感謝。這次活動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有機會圍繞中國文化展開創(chuàng)作,也讓我踏上了一段激動人心的靈感之旅。我們各自的文化都是人類文明的枝丫,共同構成人類文明這棵參天巨樹。中土兩國有著人類文明中最為悠久的文化瑰寶,作為一名詩人,我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能夠讓兩國文化交流互動,迸發(fā)靈感的火花,并開展合作。

魯迅文學院的活動結束之后,我曾再一次拜訪中國,這是因為我的詩集《伊斯坦布爾的腳步》在第二屆博鰲國際詩歌節(jié)中獲得了“年度詩集獎”。這本詩集由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是同名詩選《伊斯坦布爾的腳步》;后半部分為《中國的腳步》,這部分收集了我在參加國際寫作計劃時訪問北京和上海,因所聞所感而創(chuàng)作而成的詩歌。這本書的譯者,曹誰,就是我在魯訊文學院結識的。正是在魯迅文學院,我們開始互譯詩歌,繼而展開了密切地合作。近來,我們還策劃了一些活動來響應世界詩歌運動的號召。由此看來,我們在文學上的合作將會在國內(nèi)和國際層面持續(xù)展開。

在魯院的日子里,我還結識了一些其他的好友,其中像蘭心、東紫等人已經(jīng)成為了我如今的密友,我和她們也保持著不同的文學合作。

我第二次拜訪中國是在2019年12月。那次我不僅去海南參加了頒獎典禮,還應邀參加了廣州國際文學周。中國像是一部讓我愛不釋手的鴻篇巨著,有幸品閱過其中四個不同城市的風土人情,讓我受益頗豐。

《伊斯坦布爾的腳步》讓我的詩歌生長在了漢語的沃土上。翻譯如同種植,將作物(或文化)栽種到異域的土地上,結出新的果實,而這果實也將源源不斷地從這另一種語言中汲取養(yǎng)分。翻譯是兩種文化的結晶。詩歌譯作,就是在向另一種語言輸入活力和新的文化,從而讓一個世界看到另一個世界。我相信,也向世界提議,如果想要世界和平,所有國家都應該將文學翻譯視作一個嚴肅的項目策略。文學翻譯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得以相互理解、相互寬恕、相親相愛。文學是我們接納彼此、自我成長與發(fā)展的關鍵。這一點和國際寫作計劃的理念不謀而合。

土耳其人有時被視為歐洲人,這當然可以。但作為一個居住在伊斯坦布爾的土耳其詩人,我可以肯定地說,這個城市橫跨亞歐兩大洲,所以我和我的同鄉(xiāng)一樣,都是亞歐混血兒。歐亞大陸上,土耳其在西端,中國在東端。我相信,各種文學與文化交流活動,讓同在“一帶一路”上的兩國知識分子又相互邁進了一步。

感謝在這段激動人心又碩果累累的旅途中與我同行的伙伴,也感謝在未來加入到這個行列的同行!

向貴院致以來自土耳其的友好問候!

2020年8月 于伊斯坦布爾

吉布提作家切赫?瓦塔 (Chehem Watta):

在全球動蕩、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大背景下,魯迅文學院70周年院慶活動將成為全球作家跨越恐懼、激發(fā)希望與動力的契機。因為文學將分散在各個國家的人民團結起來,并讓思想在國際間相互激蕩。

2018年3月,我和其他九位代表各自國家的作家一起,參加了魯迅文學院國際寫作計劃組織的文學研討活動。我非常高興能夠代表非洲大陸參加這次活動,這片土地愿意和全世界、特別是中國,分享它的文學潛力。

盛名遠揚的魯迅文學院即將慶祝它70歲的生日。在經(jīng)歷了重重困難和考驗之后,作為一個國家機構,魯迅文學院仍然保持了其領先地位,堅持初心并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使文學及其承載者能夠參與到個人、團體、乃至全人類的精神世界的變革中來。

多年以來,魯迅文學院始終堅持承載中青年作家的希望,為他們鋪墊光輝的前景。感動于文學院的堅持,本人愿為文學院獻上美好的祝愿,祝文學院繼續(xù)在全球化的世界舞臺上前行。

得益于魯迅文學院多年來的積極實踐,各位作家、編輯、文學評論家、翻譯和其他文學工作者的聲音在世界舞臺上愈發(fā)嘹亮,中國也因此成為世界各國人民跨文化交流的代表。

若讓我為魯迅文學院70周年慶再獻一詞,我希望魯迅文學院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能進一步發(fā)揚國際寫作計劃精神,廣納賢才,為作家們爭取更多交流和寫作的時間。也希望魯迅文學院能夠成為世界各國作家交流文學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先進平臺。

我希望非洲在文學交流中也能占有一席之地,因為有了文學交流,才有各國人民之間的互相尊重、理解和幫助。

最后,我真誠地祝愿魯迅文學院建院70周年慶典舉辦成功,祝愿魯迅文學院在文學世界的康莊大道上日久歲深、大展宏圖。

荷蘭漢學家施露(Annelous Stiggelbout):

去年,我有幸受邀參加了魯迅文學院舉辦的國際寫作計劃。2019年的9月至10月,我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七位作家一起,在北京居住了一個月。這是一次很棒的體驗,我不僅認識了一同參與這個項目的其他作家,也有機會結識了來自北京和其它地區(qū)的作家和朋友。我們被照顧地非常周到,寫作計劃期間還安排我們訪問了汨羅和天津。在魯迅文學院的日子是一段寶貴的經(jīng)歷,我希望能與魯院繼續(xù)保持聯(lián)系!

今年是魯迅文學院建院70周年。2020年對全世界來說是多災多難的,但至少這件事情令人感到開心。衷心地祝愿魯迅文學院生日快樂,也預祝魯院的下一個70年更加輝煌。

哥倫比亞詩人塔盧拉?弗洛雷斯?普列托 (Tallulah Flores Prieto):

我想把這封祝福的信件送給所有促成此次寫作之旅的魯迅文學院的朋友們,希望大家感受到我對你們每個人永遠的愛與感謝。

在四十五天的北京生活中收獲的這段豐富經(jīng)歷,讓我不僅通過了解電影、文學、詩歌和世界歷史,完成了一次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之旅,還透過自己的雙眼觀察一切,同時也反觀自己。我所說的,一方面,是指一種必然聯(lián)系,即作為讀者,我們在地理與文學之間建立的一種必然聯(lián)系;另一方面,是指一種方法,即通過對這個世界的直觀和切身的發(fā)現(xiàn),使我們有所觸動并改變我們的心態(tài)和生活態(tài)度的方法。

現(xiàn)在,在情感和精神上我又回到了北京。時光遠去,我撫摸著手中這本緋紅色的筆記本(這是我某個下午在魯院附近一家小文具店買的筆記本),讓這個本子幫助我克服有限的記憶,避免讓我墜入虛構的回憶之中。

在魯院,我剛剛抵達的那個下午,有人面帶微笑地等著我,把我?guī)У揭粋€房間,這個房間在后來的一個半月成為了我的家,在房間里我看到了魯院的介紹、外國作家生活須知,以及寫作計劃的活動日程表。我記得所有的細節(jié),記得和中國作家、詩人和翻譯家們的每一次討論,記得他們在介紹中國各時期文學,闡述并分析當前文學翻譯工作時的嚴謹態(tài)度,尤其是他們對促進不同文化交流的那種誠摯的熱情。

我也記得與來自秘魯、克羅地亞、意大利、希臘、法國和美國的作家們共度的美好時光!記得我們的對話,記得每個清晨或傍晚在學校餐廳中的時刻;記得在不知會將我們帶往何處的大街小巷中穿梭;記得在北京那與天際融為一體的美景前,共同分享隱秘的快樂。

我還記得那段旋律,在這座巨大城市的某個花園中,一位老奶奶和他的小孫子起舞的精彩場面,這傍晚時分的寧靜讓我印象深刻。我還有著無數(shù)的回憶:年輕的女孩將頭倚在男友肩膀上(在地鐵里),一次又一次查看一份處方;一位年輕的母親將手指在地鐵廣告標語上緩慢移動,讓年幼的孩子反復識讀;一位老年人在公交車上給我讓座;當我徹底迷路時,三個年輕人將我一直送到車站;市中心的廣場上,唱歌跳舞的那些人群……

我的記憶中還有很多名字,我記憶中的路:石佛營路;我記憶中的街:十里堡街……

我之前和幾位當代中國詩人有過一些接觸。我一直無法停止思考我讀到的某些內(nèi)容,對我而言這似乎是真的:每一首偉大的中國詩歌都有一種令人回味無窮的力量,讓我們久久停留于有形與無形的宇宙間。

我要向魯迅文學院院長吉狄馬加,向吳欣蔚、胡嘉表示最誠摯地感謝,為你們的種種關愛、嚴謹細致與奉獻精神表示感謝。

我還記得與卡雅、杰妮婭、馬瑞科、克里斯托斯和加布里埃共度的美好時光,我會永遠記得他們。

我要向魯迅文學院的每一位管理人員、維修人員和餐廳人員致謝!自從認識他們之后,我的回憶也變得愈加美好。

祝賀魯迅文學院建院70周年! 

智利青年詩人塔米姆?毛林(Tamym Maulen):

親愛的中國作家朋友、各位魯迅文學院的朋友們,我是一名智利青年詩人,出生在地球最南端的一個狹長國度,那兒也是詩人巴勃羅?聶魯達的家鄉(xiāng),位于世界另一邊的盡頭。到訪中國是我一生最重要的經(jīng)歷。古老的中國文化之于我不僅是一個發(fā)現(xiàn),更是一首詩。在中國,文化與文學在全社會共享,人們互相分享經(jīng)歷和知識、探討智慧與人性。在我看來,分享,把我們的思想分享給別人,這就是詩。

魯迅文學院之旅于我而言意義非凡。在魯院,我讀懂了富有責任感而又辛勤寫作的中國青年作家們。他們從遙遠的省份來到北京,遠離家鄉(xiāng),懷揣成為偉大作家和詩人的夢想,融入北京這個現(xiàn)代都市,在美麗的魯院閱讀、學習。

魯迅文學院的工作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貴院獨具慧眼,目光長遠,將世界各地不同膚色的作家匯聚到一起,共同描繪知識的彩虹,為中國未來代際作家的畫布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次中國之旅讓我有幸結識了一些著名作家,比如德國作家馬蒂亞斯?波利蒂基、阿根廷作家馬里亞諾?特恩科里?布蘭科、奧地利作家彼得?艾特曼、非洲吉布提作家切赫?瓦塔、日本作家谷崎由依、澳大利亞作家馬克?特里尼克等等。他們代表了當今世界文學的最高水準。為此,我衷心地向魯迅文學院建院70周年表示熱烈祝賀。魯院是中國最重要的一個隱藏寶藏,因為它創(chuàng)造了新的話語。這些新話語將成為中國下一代讀者的財富,將會塑造中國的未來,也將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在這里,我想向魯迅文學院院長、詩人吉狄馬加表示特別的感謝。他和其他二十位中國詩人的詩歌近期被翻譯成西班牙語,刊登在智利聶魯達基金會發(fā)行量最大的詩歌雜志上。中國詩歌以這樣的方式走向了美洲大陸,迎來了數(shù)以千計的新讀者。此外,我還想感謝魯迅文學院的全體成員,尤其是吳欣蔚和胡嘉在我到訪中國期間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我要把我的友誼獻給她們,也獻給我在魯院結識的各位作家朋友。我希望有朝一日能重回這個改變我一生的國家,再次向魯迅文學院表示誠摯的祝賀。

2020年8月 于紐約

新加坡作家吳耀宗:

祝魯迅文學院七十大壽欣榮無限,一如既住為本土與國際作家提供優(yōu)越的寫作環(huán)境,使文學的深化與分享更上一層樓!

意大利作家、漢學家及出版人雪蓮(Fiori Picco):

兩年前,我有幸參加了魯迅文學院的國際寫作計劃。在北京期間,我和來自中國及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友人一樣,收獲良多。非常幸運能夠遇到這些同伴,優(yōu)秀的作家和朋友們,他們兢兢業(yè)業(yè)、樂于奉獻,彼此合作默契、充滿熱情。

魯迅文學院的環(huán)境溫暖舒適,令我十分自在。我相信這樣絕妙的機會在我的人生中將再難遇到,這段經(jīng)歷也將成為我永存于心的一筆寶貴財富。魯迅文學院為我指明了新的道路,打開了新的大門,對此我無比感激。

值此70周年之際,首先我要衷心祝愿魯迅文學院作為卓越的國際交流場所,能永遠成為所有作家的知識源泉和精神家園,將我在這里感受到的美好情感永遠傳遞下去。

在艱難的疫情期間,整個世界被迫按下了暫停鍵,但文化、文學和友誼并不會因此停止,而是會找到新的繁榮之路,留下時代的痕跡。我的第二個愿望,便是希望能早日找到徹底解決這可怕病毒的方法,以便我們能以最安全和穩(wěn)妥的方式重新開始交流活動。

埃及青年翻譯家雅拉?艾爾密蘇里:

首先,我要感謝魯迅文學院給我這個機會,在貴院建院70周年發(fā)表感言,我非常榮幸能和大家一起借此機會向這所著名的學院致意。

2017年,我應邀參加了魯迅文學院在北京舉辦的國際寫作計劃項目,為期一個月。在這期間,我有機會參觀了許多地方,認識了許多中國作家、詩人和外國翻譯家。此行最重要的一站,是我第一次與詩人西川見面,那時我正在翻譯他的作品選集。我認為這樣一個項目對于一個譯者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正如我之前所說的,首先可以有機會結識一些作家,其次還能夠重新沉浸在語言之中。

我說“重新沉浸在語言之中”,當然指的是中文,通過這個項目,我與說中文的人日常相處,沉浸在這一語言及其文化之中,親身感受中國文學和生活的發(fā)展變化。

作為一名中阿文學翻譯者,我在兩種古老的語言之間探索,這兩種語言屬于世界上兩個偉大而有影響力的文明,我和在中國、埃及以及世界各地的翻譯同行們一起,努力為不同的世界文明之間建立文化橋梁作出貢獻。我認為,魯迅文學院通過其項目聚集了各國的作家和翻譯工作者,這是一項令人贊賞和感謝的工作。這個以中國近現(xiàn)代最偉大的作家名字命名的學院,今年已經(jīng)成立七十周年了,這真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

最后,我要向魯迅文學院及其工作人員,向參加國際寫作計劃項目的全體作家致以真誠的問候。謝謝大家!

波蘭詩人、藝術策展人雅羅斯瓦夫?皮亞羅夫斯基(Jaros?aw Pijarowski):

魯迅文學院的各位朋友,欣逢這個偉大而又美好的時刻,熱烈祝賀魯迅文學院建院70周年。作為首屆國際寫作計劃項目的受邀作家,我感到非常榮幸。2017年,我在魯迅文學院結識了很多作家、評論家、文學編輯以及其他文學工作者,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文學的重要性及其對國際文學的影響力。

在魯迅文學院參加培訓的年輕作家和編輯的學識令我折服。我曾在世界各地策劃詩歌展覽,參加各種講座,卻從未有一處像魯迅文學院這般展現(xiàn)出對文學和文化的熱切尊重。

結束魯迅文學院的訪問后,我寫了一些關于中國之行的詩歌,在各種國際活動中朗誦(比如去年在美國耶魯大學的相關會議上),這些詩句收到了非常好的反響。

現(xiàn)在,請讓我將心情化為寥寥數(shù)語:

愿魯迅文學院常在

愿中國文化及文學長存

愿魯迅文學院的摯友長伴

(你們的熱情帶來每一天的光明與溫暖)

2020年7月22日于巴黎

越南小說家、編劇周光勝(Chu Quang Thang):

熱烈祝賀魯迅文學院建院70周年!祝福中國文學蓬勃發(fā)展!

保加利亞小說家、翻譯家茲德拉夫科?伊蒂莫娃(Zdravka Evtimova):

我是來自保加利亞的短篇小說作家茲德拉夫科?伊蒂莫娃,我曾于2019年參加第四屆魯迅文學院國際寫作計劃。魯院的藝術精神及團結友愛又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文學氛圍令我難以忘懷。中國政府對作家、詩人、文學批評家十分關心,對文學發(fā)展十分關注,中國作家和詩人能有機會提升創(chuàng)作能力,讓作品更能觸動國民內(nèi)心,這一切都令我十分激動。

在魯迅文學院,我有幸結識了杰出詩人吉狄馬加,并與來自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中國和韓國的優(yōu)秀同行就詩歌和短篇小說展開了熱烈討論。這些經(jīng)歷令人難忘。我的小說《YOU》就是在那期間完成的,并將于2020年9月在保加利亞出版。

感謝魯迅文學院的盛情款待,尤其感謝吉狄馬加的友愛與溫暖,以及吳欣蔚女士的熱情和幫助。我借此機會深入了解了中國的文化和歷史,初次見面,中國作家和詩人就給予了我像保加利亞好友一般地熱情。參加魯迅文學院的國際寫作計劃之后,中國便成為我的一生摯友!

在魯迅文學院,文學是我們共同的心靈追求!

在此,我要向所有為魯迅文學院國際寫作計劃付出巨大努力的人表示祝賀。非常感謝魯院的邀請,感謝為我的個人創(chuàng)作提供了如此良好的條件,讓我更加贊賞和熱愛中國對世界文學發(fā)展所提供的強而有力地支持。

親愛的中國朋友們、偉大的中國作家和詩人們,祝魯迅文學院建院70周年快樂!

祝愿大家健康平安,心想事成,擁有更輝煌的文學成就!

愿魯迅文學院成為未來世界文學成就的焦點和源泉!

2020年7月28日于保加利亞索菲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