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2020年第6期|葛亮:收藏
記得舊年出了一件事,九龍區(qū)的“時昌”迷你倉發(fā)生四級大火。燒足三十四小時,未熄?;饎莶⒉淮螅驗楝F場樓層的儲物倉如同迷宮,物件紛紜。一星之火,處處燎原。其間兩名消防隊員不治殉職。慘劇甫定,香港人再次檢閱自己的日常生活?!懊阅銈}”著眼于“迷你”,是港人在地發(fā)明。地少人稠,空間逼狹。諸多雞肋之物,留之無用,棄之可惜。如何?便租借工業(yè)區(qū)或海邊的小型倉儲,擺放這些物件,租期一年至數年。我識迷你倉,是當年在港大讀書時。畢業(yè)的師兄姐,有如默契,將辦公室的各類書籍打包,紛紛存放于斯。回歸家庭本位后,對書籍封鎖致哀,如天人兩隔,永不相見。也有不甘心的人。香港有家文化地標式的書店,叫“青文書屋”。書店終因付不起高額租金倒閉。老板是愛書惜書人,舍不得,便將書運至海邊倉儲。時時探望整理,有如對家人,想想是悲涼的浪漫。是年除夕,他照常去海邊倉庫理書。但是,徹夜未歸。第二天才被家人發(fā)現,已然倒斃在倉庫,尸身上是累累的舊書。原來書架不堪重荷,轟然倒塌,竟做了他不朽的新年墳塋。這件事當時在香港文化界轟動一時,有如寓言。說起都是唏噓,仿佛知識階層的讖語。
歸根結底,是關于人的“物念”。最近看了一本書《我決定簡單地生活》。作者佐佐木典士,年屆三十六歲,是個自認生活失敗的出版社編輯。然而某一天,他有如醍醐灌頂,人生云開見月明。他的人生轉折很簡單,全在實踐 “斷舍離”。而在此之前,他是個連一張寫著電話號碼的便箋都舍不得丟棄的人,認為只字片紙,全是時間見證。東方人惜東西,世界聞名。中國人愛儲物,多大鳴大放,美其名曰“壓箱底”。老式的中國家庭,誰家里沒有一口與歲月同聲共氣的樟木箱,內里鋪陳數條“國民床單”。母親往往是中堅角色,自嫁入夫家,便開始儲。生了男丁儲彩禮,弄瓦之喜儲嫁妝。到了大太陽的夏天,喜氣洋洋地曬霉,看著滿目琳瑯,人生都有了指望。十八年后,再搬出一壇“女兒紅”,便是儲物的高潮至境。
若說儲藏,老輩人相關的記憶,是器皿。少年時,在外公家里見過一只罐子。外公家里有許多舊物,見于日常。記得的,有一只錫制的茶葉盒,上面雕刻游龍戲鳳,久了,泛了暗沉的顏色。外公說是以前經商時,一個南洋商人的贈予。如今還在用著,春天擱進去明前的龍井茶,到中秋泡出來還是一杯新綠。還有一只笸籮,黃銅絲編成的,十分精致。里頭放著各種針頭線腦。這是外婆的陪嫁。以往的大戶人家,重女紅的培養(yǎng)。這笸羅說是明末的物件,一代代下來。奇的是,笸籮上鐫著“耕讀傳家”四個字,是訓示男子的。怕是當時對出閣的要求,除了盡自己的本分,還要做好男人的督導。但我外婆是讀新書的大學生,志不在此,這笸籮沒有碰過。倒是到母親一代,要學工學農。從學校出來,我舅舅學的鉗工,往后的幾十年因這特長有許多的奇遇。三姨學的針灸,后來下鄉(xiāng)時候,走街串巷給人做赤腳醫(yī)生。人生得美,給村民叫“西施郎中”。母親是長女,那年高二,擔起了照顧一家人的責任。她學了裁縫,會給弟妹做衫褲,會拆了勞保手套織線衣。這只笸籮,便被她翻出來,用上了。如今年紀大了,一見這笸籮還會念叨,像是說起故人。
罐子,卻沒有來處。陶制的,上了黑釉,擱在西屋里不起眼的位置。因為這屋子本光線不好,就融進了灰撲撲的背景中去。記得我長大后,家里人夏天尚有曬霉的習慣。外公的線裝書,一字排開。太奶奶的毛氅,從老樟木箱子里拿出來,有嗆人的味道。全家都在忙活,那時有個小輩的遠親住在家里,也來幫忙。不知怎的將那只罐子捧了出來,對外婆說,舅母,這個壇子腌咸菜蠻好。一向和藹的外婆聽了,當時就變了色,厲聲說,小孩子怎么亂說話。然后將罐子奪過來,畢恭畢敬地放回原處。低著頭默念了一會兒,才離開。這一幕于我印象太深刻?;蛟S是這儀式感稀釋了好奇心,讓我敬畏,我竟從未想過打開那罐子看一看。后來寫一個長篇,是關于20世紀的家族故事。寡言的外公,有一天交給我一卷舊俄的貨幣,叫“羌帖”。是他少年時代搜集的,裝在一個哈德門的鋁煙殼里。如今,在自己家,仍可見母親將各種證件、雜物整齊地歸攏在各種糕餅盒子里。那個時代走來的人,總是對各種器皿有著不尋常的感情,愛惜甚而眷戀,不忍丟棄。這里頭埋藏的東西,怕是也說不清。
過年前夕,陪母親整理舊物。仍然驚異老人對存儲與分類的擅長。一個家族的流轉,經過歲月幾輪的流徙與淘洗,遺留的便是這家族格局的縮影。除了必備的日用品,大多是文字資料與照片。我一直覺得,藝術家氣質的父親,娶了母親何其幸也。母親是理工科的教授,星座是處女座。她對數據的看重,以及對生活的嚴謹與整飭,成為日后整理我父系家族資料最令人心安的依持。母親的專業(yè)是工程數學,藝術的審美未必是她的強項。但她如此耐心而堅定地,以自己的邏輯,將祖父的手跡、畫作分門別類。按照題材、年代甚至兼及裝裱風格,無一處不妥帖。每每打開箱子,看到滿目琳瑯,有一種清晰的秩序,是令人動容的。并且,母親隔段時間,會對這些整理做出調整,依據自己新的理解。這理解往往是來自家中的書信。祖父有不少書信遺留。其中又有相當數量是與他的三舅——鄧以蟄先生的鴻雁往返。鄧先生是中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與宗白華有“南宗北鄧”之稱。彼時其正在清華大學任教,和祖父之間的書信,大多涉及舅甥二人對藝術的見解,對書畫作品的勘定,自然也包括日常寒暖。母親在這些書信中,能發(fā)現新的線索,去厘定一些先前收藏的盲區(qū),比如祖父未有題款的作品。這使得她的儲藏,總帶有一些新鮮與精進的意味,因而樂此不疲。我的祖父母早逝,母親沒有許多服侍翁姑的經驗。良善如她,總覺得這種對遺物的整理與收藏,帶有彌補對長輩欲養(yǎng)而不待之遺憾的意味。
有朋友就說,日本人惜物但不惜舊。所以去日本淘古器珍玩、古著衣物,總有意外收獲。這或是另一種愛惜,所謂分之與人,物盡其用。日本人的愛惜,很微妙,儀式感很強。有時著眼于一個“藏”。谷崎潤一郎,寫《陰翳禮贊》,首篇寫日本的家居,也寫日本人的糾結和“死心眼兒”。明治維新之后,日本站在東亞現代化建設的潮頭,卻處處將“新”與自己作對。谷崎便寫同胞為了惜護自己所謂的“日本風格”,幾乎以現代感為恥。想盡辦法,將一根電話線藏到樓梯背后、走廊一角。電燈的開關則藏在壁櫥下面,電線扯在屏風后。對“新”的愛恨交纏,全源于那點守舊的國民性。
數十年后,日本人自然不再抗拒現代的奇技淫巧。物極必反,卻為外物所役。當今極簡主義革命,佐佐木們終于出現,那就輕裝上陣,重拾人類尊嚴。書里寫得很有趣。列舉丟棄清單,附贈心態(tài)糾纏。丟棄組合音響所有CD,告別附庸風雅;價格昂貴的不合身衣物,想著瘦下來再當戰(zhàn)袍:歲月如飼,妄想維止;儲在硬盤中的成人動畫:大欲不存,勇氣可嘉。種種,都在對抗一個永遠的生活迷思“這個還能用,說不定哪天我會用到”。 好吧,佐佐木告訴你,“Less is More”至“Less is Future”。一線之隔,羽化登仙。別想著多多益善,六套衣褲穿一年。浴室里,一罐洗潔精、一條毛巾,再無贅物。這本書有一個副標題:丟東西后改變我的12件事。但很有趣的是,竟有三件關于他人: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不害怕他人的眼光,不與他人比較??梢?,所謂“擁有”的幸福,是外物所奴役的根源,也是囿于他人的咒語。賀施(Fred irsh)所稱Positional Good當如是?!爱斘以谝粋€晴朗的早晨醒來,上蒂凡尼去吃早餐的時候,我愿意我還是我。”卡波特筆下的年輕靈魂,尚知憧憬鉛華落盡后的自己。人生開闔,萬物褪藏。說到底,百年歸后,皆是一具皮囊。
作者簡介
葛亮,原籍南京,現居香港。香港大學中文系博士畢業(yè),現任高校副教授?!赌戏饺宋镏芸贰澳甓戎袊宋铩?、《GQ》中國年度作家”、2017 海峽兩岸年度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北鳶》《朱雀》《七聲》《戲年》《謎鴉》《浣熊》《問米》,文化隨筆《繪色》《小山河》等。作品被譯為英、法、意、俄、日、韓等國文字。《朱雀》《北鳶》獲選“亞洲周刊華文十大小說”。 《北鳶》獲2016年度“中國好書”、“華文好書”評委會特別大獎、 入圍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