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從小說《祝?!返皆絼 断榱稚?/em>
來源:解放日報 | 馬信芳  2021年04月22日08:07

1946年,由袁雪芬領(lǐng)銜的雪聲劇團將魯迅的小說《祝福》改編成越劇《祥林嫂》搬上舞臺。該劇被視為20世紀40年代越劇改革的里程碑。從《祝?!返健断榱稚?,為越劇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并且賦予它以新生命。之后在上海越劇院藝術(shù)家們的不斷修改和加工中,《祥林嫂》成為經(jīng)典。

小說《祝?!吩趺磿巧衔枧_?袁雪芬又怎么會演“祥林嫂”?追溯這段歷史,重新考量這部文學與藝術(shù)融合的經(jīng)典之作,對繁榮今日之戲劇依然很有啟思意義。

從小說《祝福》到越劇《祥林嫂》,關(guān)聯(lián)到一個名叫“丁英”的人。丁英就是學者和出版家丁景唐先生。2017年,丁老病逝。丁老在華東醫(yī)院住院期間,我曾兩次就這段歷史請教過他。由于年事已高,丁老晚年不少文案由其女兒、作家丁言昭來處理。其中,關(guān)于越劇《祥林嫂》的誕生,當事人曾與丁言昭有書信往來。承她熱情支持,這段戲曲史才能較為完整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我看完全可以改編成戲”

丁景唐先生生前曾對我說:“我們這一輩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走上革命道路的人,幾乎都有一個從愛好新文學作品,進而閱讀馬克思主義啟蒙讀物,然后在實際工作中受到鍛煉而入黨的過程?!?/p>

丁景唐在青年時代就崇敬魯迅先生,愛讀其作品,從其著作中認識社會、汲取前進的力量。他創(chuàng)辦《蜜蜂》刊物后,寫詩、散文,寫得最多的是短評和雜文??箲?zhàn)勝利后,他一面編輯《文壇月報》,一面負責上海文藝青年聯(lián)誼會,同時開始發(fā)表學習和研究魯迅的文章。

丁景唐的大學同學潘照南受劉氏夫婦之托,約他為《前進婦女》寫稿。劉氏夫婦是藏書家劉承干的子媳。當時,丁景唐聯(lián)系的都是缺乏經(jīng)濟來源的學生刊物,那些刊物常常因為經(jīng)費無著,隨辦隨夭?,F(xiàn)在竟有了這等好機會,于是,他約了田鐘洛(袁鷹)、周綺霖、趙自等去占領(lǐng)這個“陣地”。

丁景唐計劃連續(xù)寫一些關(guān)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品中婦女形象的文章,先寫了兩篇。第一篇是《祥林嫂——魯迅作品中的女性研究之一》,寫于1945年10月,發(fā)表在《前進婦女》第二期上,署名“黎揚”。后收入1946年2月上海滬江書屋出版的《婦女與文學》論文集,署名改為“丁英”。文中,作者敘述了祥林嫂的悲慘遭遇,分析其社會原因,最后一段寫道:“祥林嫂是三十年前的女子,在三十年后的今天還有這種人物沒有呢……今天的婦女不能再有祥林嫂的命運了。在進步的巨浪狂濤中像祥林嫂一類的鄉(xiāng)村質(zhì)樸的勤勞婦女已經(jīng)變得堅強,知道為人類和自己的幸福奮斗?!睕]想到,這篇文章在讀者中引起了反響。

丁景唐有個中學同學吳康,1939年,丁景唐介紹吳康加入共產(chǎn)黨。隨后,丁景唐考入東吳大學,吳康考入之江大學。盡管兩所大學都在南京路大陸商場(今東海大樓)內(nèi)上課,但根據(jù)地下黨工作的組織規(guī)定,朋友間不能串門互訪。巧的是,1946年的一天,丁景唐在街上偶然遇到吳康。他知道吳康的妹夫南薇在越劇名伶袁雪芬領(lǐng)銜的雪聲劇團做編導,就送了一本《婦女與文學》給他,要他把此書給南薇。吳康很關(guān)心自己妹夫的進步,也希望老同學介紹些文藝界的朋友與南薇認識。

丁景唐當時已調(diào)文委系統(tǒng),就讓《時事新報》記者廖臨以“阿康哥(指吳康)介紹我來的”名義與南薇交朋友。南薇,本名劉松濤,越劇早期編導,編創(chuàng)有《香妃》《絕代艷后》《一縷麻》《洛神》等眾多個劇目。當南薇讀到《婦女與文學》中那篇關(guān)于祥林嫂的文章,特別是對魯迅小說《祝?!返脑u論及作品片段時,有了將《祝福》改編成越劇的念頭。

那天,化妝間里,袁雪芬一邊化妝,一邊聽南薇讀這篇小說。魯迅筆下的紹興農(nóng)村,喚起她深沉的回憶。那些生活習俗和人物,她很熟悉,祥林嫂的悲慘命運,更激起她強烈的共鳴。袁雪芬覺得,在自己的祖母、外婆、母親、左鄰右舍身上都有祥林嫂的影子。她感到這篇小說和自己過去演過的戲不同,說出了自己郁積心中而說不出的話。一直懷有越劇改革思想的她,早就想在劇本題材和演出上有所突破。因此,一等南薇讀完,袁雪芬就說:“我看完全可以改編成戲?!蹦限庇肿穯柫艘痪洌骸澳苎莩鰡幔俊薄盀槭裁床豢梢匝莩??可以演!”袁雪芬肯定地回答。

許廣平到后臺向演員表示祝賀

廖臨成了雪聲劇團的???,在上海婦女聯(lián)誼會工作的廖臨女友(后為他夫人)童禮娟同為中共黨員,這兩位年輕的地下黨員鼓勵南薇和袁雪芬將魯迅作品搬上舞臺。童禮娟與許廣平熟悉,便安排袁雪芬、南薇與許廣平見面。

那天,袁雪芬和南薇來到霞飛路霞飛坊拜訪許廣平。許廣平聽完介紹,感到驚奇。因為在當時社會環(huán)境中,看魯迅的作品像犯法似的,現(xiàn)在竟然有人敢把魯迅作品改編成戲,而且是地方戲來改。她關(guān)切地問:“你們不怕有人講你們是赤色嗎?”

袁雪芬那時與外界聯(lián)系少,聽見許廣平如此問,便說:“那有啥啦?”

許廣平又擔心地說:“魯迅的作品里沒有漂亮的服裝,可能不會吸引人來看?!?/p>

袁雪芬卻蠻有把握地回答:“有人看的,我們有觀眾,加座都賣光。我們規(guī)定四星期換一個戲,都是女子演的。”

許廣平有點激動地說:“你們要演這個戲,不容易啊。在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改戲,真難為你們?!彼M麆”緦懗鰜砗竽茏屗匆豢?。袁雪芬點頭同意。

《祥林嫂》的創(chuàng)作,一直得到地下黨的關(guān)注。該劇彩排前,田漢就與袁雪芬見了面。之前有文章說:“《祥林嫂》演出的第二天,廖臨和袁雪芬一起找了田漢……”這在時間上有誤。1981年3月6日,廖臨給丁言昭的信中這樣寫道:“有文章說《祥林嫂》演出的第二天,《時事新報》記者(就是我)和袁一起找了田漢。我的記憶不是這樣。而是在這之前,田漢就約見了袁……我先去石門路(原同孚路)大中里于伶家聯(lián)系。田當時剛從重慶回上海不幾天,是田要見袁。會見時,于伶和柏李同志都很忙,招呼一下就離開了,就是袁和我三個人。田漢很健談,講了我國各色各樣劇種的特點……”

1946年5月6日,《祥林嫂》在明星大戲院彩排。許廣平邀請上海文藝界和新聞界的朋友前來觀看。田漢、洪深、黃佐臨、張駿祥、費穆、白楊、史東山、吳祖光、李健吾、歐陽山尊、胡風等文化名人都到場了。

演出結(jié)束,許廣平到后臺向袁雪芬們表示祝賀,她為魯迅作品第一次被搬上舞臺而高興,認為這是對進步力量的支持。

為越劇開辟新路

《祥林嫂》的演出,使越劇及其改革成為當時媒體討論的話題。

《祥林嫂》甫一亮相,左翼記者和評論員就為這部戲大聲喝彩,贊揚它是越劇改革的里程碑。廖臨分別用羅林和葉平的筆名在《時事新報》上發(fā)表評論文章。一篇為《魯迅名著〈祥林嫂〉演出后——田漢與袁雪芬南薇談改良越劇》(1946年5月10日)。在另一篇《〈祥林嫂〉評》(1946年5月27日)中更指出:“希望《祥林嫂》的演出能影響各種地方戲,使擔負起更大的教育任務(wù)?!?/p>

梅朵在《文匯報》刊登采訪袁雪芬的文章《后臺的祥林嫂》,文中引用袁雪芬的話:她們在一塊的目的,不只是為錢,而是為了能夠用大家的力量來把越?。ńB興戲)改良,使它進步……她說,自然因為一般紹興戲的內(nèi)容都是公子落難和兒女私情,所以人們把它看成沒有價值。但是,我們是可以把內(nèi)容改變而讓它有社會意義的。

《世界晨報》發(fā)表署名俞蘋的評論:“‘祥林嫂’的改編為越劇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并且賦給了它以新的生命……一般說來,它的改編沒有背棄魯迅先生原作的精神。雖然它稍強調(diào)了男女之間的情愛,但它并沒有忘記從這里面烘托出、顯示出封建社會的農(nóng)村里一般婦女所背負的苦難與她們悲慘的命運?!?/p>

田漢的《劇藝大眾化之路》一文更是集中體現(xiàn)了左翼知識精英對越劇改革和《祥林嫂》上演的看法:“《祥林嫂》是使我感動的。戰(zhàn)前我也偶然在大世界之類的地方看過‘的篤班’,即所謂紹興文戲。那時沒有引起我的甚大注意。其后在重慶,我聽得從孤島回來的朋友們盛稱紹興戲的進步,說他們已經(jīng)發(fā)達到可以演出許多有現(xiàn)實意義的戲,而且有了自己的劇場了……但我對紹興戲沒有做太高的估計。及至看了《祥林嫂》才發(fā)現(xiàn)他們這八年來的努力其成就已經(jīng)多少超過我的想象?!?/p>

越劇《祥林嫂》的上演是成功的。時過兩年,被啟明影業(yè)公司搬上銀幕。

1948年2月21日,由應(yīng)云衛(wèi)制片,南薇編導,袁雪芬、范瑞娟、徐天紅、張桂鳳、吳小樓等主演的越劇電影《祥林嫂》開拍。為此,主辦方于1948年9月6日起連續(xù)在《申報》刊出廣告,以“萬目睽睽——空前轟動;影迷越迷——望斷秋水”為題,吊足觀眾的胃口。1948年9月17日,這部電影同時在國際、大上海等五家影院上映。影片充分發(fā)揮鏡頭運用靈活的長處,采用聲畫對立手法,隨著唱詞,銀幕上立即現(xiàn)出相關(guān)的景物和人物畫面,使之唱與情景交融,從而產(chǎn)生較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這是我國第一部越劇電影,一上映,即轟動上海灘。

值得一提的是,對越劇《祥林嫂》的修改和加工一直未停止。

1956年,為更好地體現(xiàn)魯迅原著精神,劇本被重新打造,由吳琛、莊志、袁雪芬、張桂鳳集體改編。10月19日,由吳琛導演、袁雪芬飾祥林嫂、范瑞娟飾賀老六、張桂鳳飾衛(wèi)老二、吳小樓飾魯四老爺?shù)男聞?,獻演于大眾劇場。全場以鮮明的時代風貌和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讓《祥林嫂》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但藝術(shù)家們依然對此不滿意,認為藝術(shù)處理上尚欠戲曲化,內(nèi)容與形式還不夠完美協(xié)調(diào)。1962年,《祥林嫂》又作較大的藝術(shù)加工。結(jié)構(gòu)上改分幕制為分場制。音樂改由劉如曾編曲,進一步運用戲曲唱、念、做的功能,把祥林嫂被神權(quán)折磨所受的內(nèi)心痛苦,生動形象地體現(xiàn)出來。1977年,上海越劇院再度對其修改加工,并且采用男女合演。祥林嫂分別由袁雪芬、金采鳳飾演,賀老六改由史濟華飾演。越劇袁派代表作《祥林嫂》,成為上海越劇院保留的四大優(yōu)秀劇目之一。

1978年,《祥林嫂》再次被搬上銀幕,由上海電影制片廠和香港鳳凰影業(yè)公司攝制的彩色寬銀幕戲曲藝術(shù)片公映。自此,該劇飲譽海內(nèi)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