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文藝美學再出發(fā)——新時代語境中的人文藝術學科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 宋偉  2021年05月18日08:52
關鍵詞:文藝美學

作為一門現(xiàn)代學科建制,文藝美學在中國始終都是一個備受關注且充滿爭議的問題域。與傳統(tǒng)學科相比,文藝美學的學科歷史確實十分短暫,以至于在一些人看來,文藝美學的學科合理性不僅有待證明,甚至是否有資格被納入現(xiàn)代學科體系建制之中,也是有待觀察和值得懷疑的事情。

文藝美學“當代的進行時”

以傳統(tǒng)學科史學的眼光看,文藝美學還不足以給出自身進入學科建制史的合理性證明,它資歷尚淺,靈動有余而沉穩(wěn)不足,即便暫時不被驅逐出學科建制的歷史,也不過是在“歷史的進行時”之中。的確,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時間的檢驗和確定。然而,歷史并非僅僅以線性的物理時間為測量單位,也就是說,一個學科建制存在的合理性并不僅僅是靠物理時間的累計來實現(xiàn)的,正如歷史的意義也并非只依賴于歲月的沉積來確證自身的增值。這應該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題內應有之義。因此,以現(xiàn)代歷史哲學的眼光看,文藝美學存在的歷史意義恰恰就顯現(xiàn)在“歷史的進行時”之中,而“歷史的進行時”也就是我們身處其中的“當代的進行時”。

當我們說文藝美學正處于“歷史的進行時”之時,即意味著我們正身處于文藝美學“當代的進行時”之中,這無疑也意味著我們是文藝美學學科在當代生成發(fā)展的創(chuàng)建者、參與者、親歷者和見證者?;仡?0世紀80年代文藝美學所走過的歷程,可以看到,文藝美學在學科建制的歷史上雖然充滿質疑和爭論,其學科屬性和定位似乎也總是處于飄忽不定的游移狀態(tài),但也許正是這種不確定的游移狀態(tài),才使得文藝美學始終都葆有充滿生機活力的“當代性”或“時代性”。

今天,在新時代的歷史語境中,我們回顧文藝美學的歷史,辨析文藝美學的特性,重申文藝美學的意義,呼喚文藝美學的再出發(fā),彰顯文藝美學的“當代性”或“時代性”旨趣,無疑具有特別的歷史意義與價值。

一直以來,關于文學藝術,我們特別注重其時代性特征,將文學藝術理解為時代精神的審美表征,并強調“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但關于學科建制,我們一般卻很少說“一代有一代之學科”,即不會特別強調學科建制的時代性特征。這是因為,學科建制主要以理性邏輯為學理依據,具有不隨時代變化的相對穩(wěn)定性,至少其時代性特征是隱匿在學理性依據的固定邏輯框架之內的。從此意義上看,我們會發(fā)現(xiàn),文藝美學自誕生之日起確有“時代性強”而“學理性弱”的特征。由此觀之,文藝美學作為學科而誕生,是特定時代的特定產物。也許這種不以“學理性”而以“時代性”為學科建制依據的做法,正是文藝美學不斷被質疑的一個重要原因。對于文藝美學來說,往往會被人們從“學理性”依據方面不斷加以質疑。在此,我們暫且不去辨析學科建制到底應該以“學理性”還是“時代性”為理據,只想在回顧文藝美學學科建制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文藝美學學科建制的“時代性”特征。或許,由此我們會解開一直纏繞在文藝美學身上的“學理性”與“時代性”、“邏輯性”與“歷史性”的糾葛和難題。

毋庸諱言,文藝美學在中國的興起與發(fā)展具有十分鮮明的時代性特征,顯現(xiàn)出“學理性弱”而“時代性強”的“中國性”特征。具體而言,文藝美學的興起是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時代產物。眾所周知,20世紀80年代以前,在機械反映論或認識論哲學的影響下,文學藝術研究的理論思維方式和學科知識范型一直處于單一僵化的狀態(tài),導致人們很少從藝術審美的視角來研究文學藝術。文藝美學開創(chuàng)者之一杜書瀛曾回顧說:“1985年左右,我的學術思想表現(xiàn)出明顯的變化。我越來越感到死死固守在認識論美學的陣地里面不敢越雷池一步,并不能完全恰切地抓住藝術和審美的特點?!保ǘ艜骸端囆g哲學讀本·自序》)正是在新時期思想解放的歷史語境中,當代中國文藝理論開始突破僵化困局,打開了文學藝術的“審美視界”,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思想方式、話語方式和知識范型,文藝美學也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時代語境中應運而生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的文學藝術研究基本上是建立在文藝美學的思想方式、話語方式和知識范型基礎上的。在特定時代的特定要求和呼喚中,文藝美學以學科建制的形式改變了整個時代的文學藝術研究范式,這一“時代性”特征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其文化思想意義只有在“時代性”歷史語境中才能真正彰顯出來。

不無遺憾的是,在“學理性”不斷加強而“時代性”相對減弱的時段,人們往往忽略或遺忘了文藝美學學科設立的時代性意義,以更為嚴格的學理性要求質疑文藝美學作為學科存在的合理性。這種以“學理邏輯”置換“歷史時代”的“去語境化”做法,需要在對文藝美學重新“語境化”的過程中,加以認識和反思。

新時代“領風氣之先者”

在歷史進入新時代的今天,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時刻,文藝美學學科的“時代性”問題再一次凸顯出來。它將在新時代的歷史語境中再一次彰顯其特有的“時代性”特征,再一次煥發(fā)出生機與活力,再一次成為新時代人文藝術學科的“領風氣之先者”。

文化強國戰(zhàn)略語境中的文藝美學再出發(f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將繁榮發(fā)展文學藝術事業(yè)的重要意義提升到一個嶄新的歷史高度。站在新時代的歷史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學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文藝代表時代風貌,文藝引領時代風氣?!薄耙脑靽说木袷澜?,首推文藝。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痹诮F(xiàn)代歷史進程中,我們經歷了一個從放逐藝術審美到藝術審美回歸的發(fā)展過程,文藝美學在這一過程中始終守望著藝術審美的解放道路。今天,在國家實施文化強國戰(zhàn)略的新時代歷史語境下,文藝美學一定會再次凸顯其鮮明的時代性特征,充分發(fā)揮學科建制上的優(yōu)勢,激活其生機與活力。

弘揚中華美學精神語境中的文藝美學再出發(fā)。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價值訴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睆臍v史文化傳統(tǒng)看,中國古代文化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審美文化資源,其獨特的審美經驗為現(xiàn)代文藝美學學科的建立提供了豐厚的美學思想資源。自文藝美學學科建立以來,中國古代文藝理論研究與文藝美學研究逐漸形成了親緣學科的互動相生局面,文藝美學在中國古代文論的滋養(yǎng)下形成了“中國化”特征,而中國古代文論則在文藝美學理論視域中不斷走向深化,使東方美學思想成為影響世界的美學話語體系。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的時代語境中,文藝美學學科將會在中國美學話語體系建立方面作出卓越的貢獻。

新文科建設語境中的文藝美學再出發(fā)。近年來,繼“新工科”發(fā)展理念之后,國家又提出“新文科”建設的發(fā)展理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曾這樣分析說:從世界來看,新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呼喚新文科建設;從中國來看,新時代呼喚新文科建設;從教育來看,新方針呼喚新文科建設;從方位來看,世界舞臺全球格局呼喚新文科建設。顯然,在國家大力提倡和發(fā)展新文科的時代語境下,文藝美學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所特有的人文學科功能,從人文的和美學的高度介入新文科建設,助力新文科發(fā)展。目前,關于如何建設發(fā)展新文科,還在積極的探索之中,人們將新文科之“新”的理解更多地聚焦在理工科與文科的交叉融合上。但應該注意的是,無論新文科的新變有多大,新文科教育的實質是人文教育,其中藝術審美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從此意義上說,文藝美學勢必在新文科建設的探索中發(fā)揮引領人文價值內涵的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東北大學人文藝術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