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藏北草原行
來源:中國民族報 | 沉洲  2021年06月16日12:03

高原夷平面上的藏北草原,緩丘柔坡脫離谷地漸行漸遠,湖畔、季節(jié)河灘、平緩的山洼,那些背風向陽、水草近便之地總能冒出一兩頂帳房來。帳房以白、灰、綠等顏色居多,帳房周邊水葫蘆似的浮起成群成片的白色羊群,再間雜幾點黑牦牛,荒寂草原便飄裊起一股生氣。

一頂帳房就是一個家園。

看得出來,如今,游牧民族的生存狀態(tài)已悄然發(fā)生改變,之前從影像資料上常看到的帳房旁拴著的駿馬們難覓蹤影,取而代之的是農(nóng)用車和拖拉機,這確保了逐水草遷徙的牧民轉場迅捷到位。

這一天,我們迎面遇上舉家轉場的一輛拖拉機,拖斗上綁扎著大包小包,經(jīng)幡柱豎起,捆扎在車斗前,一家人就窩在軟軟的家當上面,一只黑白相雜的牧羊犬只有在路旁緊跑的份。逆光下,拖拉機后側朝向我們,在礫石地上顛得正歡,恰好經(jīng)過一處彎道,顯然超載的墊子軟軟斜耷著,大包小袋你牽我掛,顫顫欲墜,一家三口則秤砣似的穩(wěn)穩(wěn)壓在中間,好一副從容自在的樣子。大家的心就這樣隨著遠行的拖拉機去了一處水豐草美之地。

這種詩情畫意停在阿里地區(qū)日土縣宗山城堡下的德汝村。殘垣斷壁的宗山遺址下,依山腳是圍成一圈的藏族村落。見一院墻前有個女孩,我們便趨前問道:可以到你家喝酥油茶嗎?

得到許可后,我們進入院落。屋內(nèi),一位白發(fā)老奶奶斜靠在臨窗的床上,腿上覆著藏被。通過司機扎西傳話,我們知道老奶奶的肺不好,腿腳也不方便。女孩是其孫女,過來照顧生病的奶奶。

女孩能聽說簡單的漢語,只是在外人面前稍顯怯生,聽到問話就抿嘴紅臉赧然而笑。

屋內(nèi)貼壁懸掛著各色花布,我們落座寬寬的藏椅,對面花布墻和矮柜上,掛著或擱著生產(chǎn)生活用具,盡數(shù)陳列。最惹眼的是老人身旁的窗臺上,有盆海棠正綻開粉潤花朵。如此情形在這里的藏族人家很常見,是這個民族心存美好的一種流露。

扎西繼續(xù)向我們傳遞老奶奶的話,政府對他們的幫助很大,現(xiàn)在吃穿都沒問題,只要不生病,這種生活她已很滿足了。

后來,在去往聶拉木縣的途中,我們看到卵石密布的河灘上支有幾頂或白或黑的帳篷。前去打聽才知道,這里的八戶人家剛從上游門布鄉(xiāng)轉場而來。鄉(xiāng)里有房屋、有小學中學,是定居點。上學的孩子和老人都留在那里。

同行的魏兄說話最多,又最愛“咔嚓”拍照,還外加了那一臉笑呵呵的善良厚道模樣,被熱情的藏家大嫂們簇擁著“挨家挨戶”上門照相。大娘大嫂們先是摟著自家孩子坐在帳篷門口留影,然后撩起帳篷布讓大家進帳篷里面去。

轉場用的帳篷約2米高,人字形支架中間是臺鐵質(zhì)牛糞爐灶,長鐵皮煙囪伸出篷頂開口處,同時有采光、通風、散煙的功能。因為這個季節(jié)少雨干冷,燒爐灶還能起到保暖作用。帳篷內(nèi)下挖約半米深,四周鋪上氆氌,用大塊卵石重疊壓住。爐灶兩側靠邊地面平行鋪上卡墊,這就是床了。帳篷內(nèi)空間有限,除了四處擱著鍋碗瓢盆,邊角處還累疊著綁扎成包的物什。帳篷撐柱上掛有一串串嵌著各種寶石的項鏈首飾,還有繡花經(jīng)袋護身符。

一位老漢從遠處河心汲水回來,他背著桶提著壺,看到拍照的我們,善解人意地在原地側身站住,笑瞇瞇地做“模特兒”。老漢蠻健談的,擱下身上的水壺水桶,和扎西聊得有來有去。

扎西為我們傳遞老漢的話:黨中央給了他們很多支持和幫助,現(xiàn)在生活好了很多,他很感激。

分手時,魏兄專程到車里翻搜行囊,取來太陽能手電送給老漢,祈愿牧民們的生活紅紅火火。

記得朝圣過神山圣湖往薩嘎縣方向東行,時值正午兩點,我們在阿里和日喀則兩地交界的國道旁,看到一處白色帳房茶館,決定在此吃泡面喝酥油茶。

進去坐下,發(fā)現(xiàn)這是家藏族姐妹茶館。姐姐拉珠文靜靦腆不太多語,今年21歲;妹妹尼瑪拉姆開朗愛笑,正上小學六年級,放假來幫忙看店。白天這里是店,到夜晚,客人坐的長椅換上卡墊,就成了一個家。

艷陽普照在白帆布的帳房頂上,房內(nèi)亮堂堂的。吃完泡面喝著酥油茶,交談氣氛輕松融洽,魏兄又開始了他的問卷調(diào)查:你最喜歡什么?最討厭什么?希望更多地了解這些生活在高原上的民族。

帳房茶館立在219國道邊,游客多的季節(jié)生意還挺紅火。姐妹倆都想多攢點錢,去比圣城拉薩更遠的地方看看。

藏北草原之行,我們只淺淺接觸到了農(nóng)牧民的生活。我們不僅感受到藏族同胞對生活的達觀心態(tài),也一次次感受到那些來自藏屋、轉場帳篷里的人們對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我們相信,在新時代的今天,西藏農(nóng)牧民的明天會更加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