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唐欣恬:IP影視改編成功的核心是什么?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唐欣恬  2021年07月23日09:00

唐欣恬,北京作協會員,中國作協會員。出版《裸婚——80后的新結婚時代》、《但愿愛情明媚如初》、《穩(wěn)住吧,女王》等八部小說。《裸婚——80后的新結婚時代》被改編為電視劇《裸婚時代》,引發(fā)社會強烈反響?!堵闵帆@2015年第一屆網絡文學雙年獎優(yōu)秀獎?!抖鲗⑶蟊А啡脒x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中國作家協會推介的“2017優(yōu)秀網絡文學原創(chuàng)作品”名單。2019年入選第二屆中華文學基金會“茅盾文學新人獎·網絡文學新人獎”提名獎。

IP影視改編成功的核心是什么?

網絡文學至今走過二十余年,已不是新鮮事物。作為一名網絡文學作者,我親歷了它從萌芽到落地生根、枝繁葉茂的一步步成長,見證著它從一個呱呱墜地的孩童,變成了今天風華正茂的青年。

一路走來,網絡文學先后擁有了大量的關鍵詞和話題性,比如網文作者的職業(yè)化、作品的良莠不齊、網文與傳統文學的碰撞、閱讀模式走向移動端、付費與免費的模式之爭等等,與這些階段性的議題相比,網絡文學的衍生熱度始終有增無減。

衍生方向的多樣化發(fā)展有目共睹,至今已涵蓋影視、游戲、動漫和有聲等多個領域。

網文“成功”的定義隨之多樣化。過去,網絡文學曾以點擊、訂閱論成敗,導致作品風格單一化,但如今可以說不同風格的作品,擁有了不同的賽道。

我是網文影視化比較早期的受益者。轉眼間,已是《裸婚時代》被搬上熒幕的第十年。早年間,都市情感類和偏現實題材的網絡文學相對更受到影視市場的青睞,客觀上是出于對網文和影視之間壁壘的考慮,以及對影視作品內容的要求偏保守,但主觀上是因為現實題材的人設、情節(jié)會更直接地帶給觀眾情感上的共鳴,除了《裸婚時代》,更有大家熟知的《蝸居》等。

很快,網文影視化迎來第二波熱潮。這時,數量呈幾何倍數的增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題材的豐富化,架空、懸疑和玄幻等類型都找到了各自的突破口。突如其來的繁榮也難免帶來弊端,最突出的是難以判斷影視觀眾對新類型的接受度和喜好度,導致一些大IP在影視改編上摔了跟頭。

伴隨IP過熱后的冷卻和理性,一個最好的時代到來了。

首先,新類型的影視改編找到了“根基”。架空、仙俠和玄幻從早期的《花千骨》、《瑯琊榜》到近兩年的《慶余年》,頻頻掀起收視熱潮,且口碑上乘。而我認為新類型影視改編成功的關鍵在于抓住和保留了原著作品的核心——情感。那些故事發(fā)生的背景雖然遙遠而神秘,但和現實題材無異的是,能打動讀者和觀眾的唯一一把利劍是人物的情感?,F實題材是影視市場中的常青樹。親情、友情和愛情,奮斗、成長和妥協等,以上種種被寫入現實題材,很容易讓觀眾覺得有血有肉的人物和故事就在我身邊。但諸如忠義、背叛、逆襲、蛻變和家國情懷等,反倒更容易在新類型中帶給觀眾震撼。

其次,一些小成本的影視劇,大多集中在青春、甜寵、奇幻等類型,越來越成為影視化市場的有益補充。各大視頻網站成為制作方,準確抓住觀眾的口味,便不難打造出深受觀眾喜愛的“下飯劇”。而他們抓住的觀眾的“爽點”,無論是甜、還是痛,雖然未必如現實題材中的情感那么落地,那么有共鳴,卻也因此帶給觀眾新鮮感和吸引力。

由此可見,讀者和觀眾在情感需求上的豐富,為網文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反之,如果作品在情感的表達上分散、膚淺或虛假,無論它是哪一種類型,它注定是失敗的。

在《裸婚時代》之后,我又先后創(chuàng)作了《錦鯉是個技術活》、《穩(wěn)住吧!女王》和《它有一顆愛情腦》等作品。它們分別屬于青春校園、都市情感和輕科幻的類型。對我而言,它們就像是過去時、現在進行時和將來時,但在創(chuàng)作上既然是從情感出發(fā),那就并沒有什么本質上的不同。

這樣的寫作是一個由內向外去推、去豐富的過程。

我們常說現實題材源于生活,但并非每一部源于生活的作品,都可以被稱之為現實題材。這種觀照和介入,一需要廣度,二需要深度。也就是說,現實題材源于的生活,應該是一個群體的生活,同時創(chuàng)作者應該將受眾的一些模糊、碎片化、摸不著頭腦的認知和情緒,通過挖掘和提煉,有棱有角地展示,并加以分析和疏導。這就是我所說的要先找到、瞄準并深刻化一種情感,再去談創(chuàng)作。

《裸婚時代》的成功和深入人心便是這個道理。首先這是一個特殊卻也龐大的群體——他們步入了適婚年齡,有著美好而穩(wěn)定的情感,卻沒有堅實——至少是傳統意義上的堅實——的經濟基礎。而我試圖將愛情和面包的矛盾血淋淋地擺到人們的面前,并做出突破,給大家提供多一種思路和選擇。之后,才有了童佳倩和劉易陽的故事。他們不是單純地發(fā)明了一個叫做“裸婚”的詞語,而是代表了一種新的態(tài)度,幫助我給讀者和觀眾傳遞取舍、堅定和堅持的一種情感。

《錦鯉是個技術活》講述了大學校園中一群年輕人的友情、愛情和成長,但我的初衷不是要塑造這樣一群年輕人,而是要探討幸運的本質。是先找到這個核,再去找它的殼。這樣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會更準確、深入地把握作品要傳遞的情感。當我知道我所期待的共鳴在哪里,創(chuàng)作才不會“跑偏”。

《穩(wěn)住吧!女王》和《它有一顆愛情腦》也是如此。前者先有創(chuàng)作初衷——女性的焦慮和拼搏會不會陷入過猶不及的誤區(qū),如何找到平衡點,之后才有了郝知恩這位離婚女性和三個男人的故事和糾葛。后者先有創(chuàng)作初衷——每個人的人生或許就是由一個小小的岔路口所決定,之后才有了這個輕科幻的故事,才有了一個名叫皮皮的人工智能,和圍繞著它的一群各有各過往的人物。

不僅限于影視改編向的網絡文學,所有風格、類型網文的創(chuàng)作都要把握情感的表達、傳遞和共鳴。網文作者根據創(chuàng)作的目的可大致分為兩類:一是寫我想寫,二是寫我應寫。寫我想寫的,在表達情感上是最自然的訴求,不做贅述。寫我應寫的,也就是在分析了市場等因素后,帶有目的性地創(chuàng)作,或為了收獲更多的點擊和訂閱,或為了增加衍生的可能性和成功率,那么,我認為在預測市場的走向、分析熱門的題材和迎合讀者口味的同時,要牢記通過情感去扎根、擴散。當獨有的角度有了情感做依托,它才能被廣泛地認同。當流行性的元素為情感服務,它才能獨樹一幟。

當然,情感僅僅是作品成功的必要非充分條件。有情感的作品,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反之,沒有情感的作品再天花亂墜,也只會讓讀者和觀眾轉瞬即忘。

網絡文學整體性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網文作者這一群體的自覺、自律和自愛已毋庸置疑,當前的網文創(chuàng)作早已不再只注重刺激、過癮和浪漫的情節(jié),或抒發(fā)一己悲歡,而是開始追求品質和內涵。越來越多的網文作者在致力于把握時代脈搏,講好中國故事,具備了更寬的視野、更大的格局。但網絡文學有高原,無高峰的狀況依然存在著。這更需要我們在創(chuàng)作中注重情感二字。諸如網絡文學的土壤、風向以及個人的寫作技巧、經驗,都固然重要,但由這些合而為一的“水平”是有天花板的,想要突破這層天花板,情感的挖掘和表達是很值得我們去探討的突破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