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尋找與印證中的自我回歸 ——解讀《卓遠的夢想》
來源:文藝報 | 龔軍輝  2021年08月09日15:44

湖南省校園文聯(lián)2017年投資拍攝的德育電影《卓遠的夢想》,是部較好的兒童故事片。其結合邊陲地區(qū)景物特點、少數民族人文特質來解讀一個少年兒童內心深處的中國認同感和個人使命感及心靈成長史,極具家國情懷、教育意義和社會價值。

《卓遠的夢想》選擇了云南鄉(xiāng)會橋這一偏遠小火車站作為故事發(fā)生地,棄嬰卓遠到上學年齡方才發(fā)現其國籍、民族不明,撫養(yǎng)他長大的奶奶為其走上了尋親之路,將其寄養(yǎng)于孤守車站小賣部的瘸腿爺爺家中。找不到廁所的卓遠,把瘸腿爺爺的父親惟一遺留的鋼盔當作夜壺,導致爺孫產生矛盾,卓遠負氣出走,瘸腿爺爺不得不將其追回。倔強自信的卓遠在車站向旅客打聽“是否有人遺失孩子”,引起了攝影記者關注。

當她得知卓遠的離奇身世和瘸腿爺爺為等待失主前來認領失物而堅守車站三十載的故事后,寫下一篇宣傳報道,從而產生了巨大社會反響。一對中年夫婦特意前來認親,這一度讓卓遠興高采烈,但血型比對的失敗給了他沉重一擊。中年夫婦悄然離去后,卓遠和瘸腿爺爺相伴相守,期盼著奶奶歸來,也在瘸腿爺爺啟發(fā)下,漸悟了尋找親生父母、印證中國國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堅守自我本心,不失初始夢想。奶奶長途跋涉,四處打聽,終于在民族專家?guī)椭?,通過襁褓物鑒定,證明了卓遠是中國佤族孩子。卓遠不僅如愿入學,而且更堅定了自我的價值觀、人格尊嚴,更加樂觀自信。

影片《卓遠的夢想》,既演繹了人間的真情、互愛、關懷和少年可貴的初心、執(zhí)著的追求和樸素的理想,又表達了自我回歸、家國情懷培育的彌足珍貴。卓遠對祖國強烈的認同感、自豪感是長期的邊陲生活教育的,他會阻止陌生人在邊境拍照,追問“你是中國人嗎?”這既表明了他的赤子之心誠摯飽滿,又寄寓了編導對這初心的推崇宣傳。還是孩子年紀的卓遠不失兒童的天真可愛,他對小賣部掛的琳瑯滿目的失物充滿好奇,因怕錯過交還時間而睡于車站長椅的守信品質更令人稱贊,當然也難免有孩子氣的調皮,譬如拆壞瘸腿爺爺的鐘表,還在小伙伴面前吹噓虛構父母的偉大業(yè)績。但卓遠給觀影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熱情,他不僅熱心于為失主認領服務,堅守愛國初心,而且在奶奶和瘸腿爺爺的教育下,愛護身邊的人,熱忱地為他們提供各種便利。作為影片故事的主人公,卓遠全身洋溢著陽光,展示了中國當代少年兒童的自信豁達。

當然,作為故事片,《卓遠的夢想》也存在著敘述稍顯贅冗、人物塑造過于簡單、畫面背景顏色偏暗等不足,但瑕不掩瑜,其德育指引鮮明、家國意識強烈、兒童本位把握精當等藝術特質,是我們所不能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