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魯迅先生生平著譯簡表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2021年09月25日06:00

一八八一年(清光緒七年 辛巳) 一歲

九月二十五日(夏歷八月初三日) 出生于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東昌坊口新臺門周家。取名樟壽,字豫山(后改名樹人,字豫才)。

一八八七年(光緒十三年 丁亥) 七歲

入家塾讀書。

一八九二年(光緒十八年 壬辰) 十二歲

入三味書屋讀書,塾師壽鏡吾。

幼年時代 常隨母親魯瑞到農(nóng)村外祖母家,接觸了一些農(nóng)民生活。

一八九三年(光緒十九年 癸巳) 十三歲

秋后 祖父周福清(字介孚)因科場案入獄。周家變賣產(chǎn)業(yè)營救。魯迅避難于親戚家。

一八九四年(光緒二十年 甲午) 十四歲

回家,仍就讀于三味書屋。

受祖父科場案牽連被“斥革”在家的父親周鳳儀(又名文郁,字伯宜)病重。為了延醫(yī)買藥,常出入于當鋪、藥店。

一八九五年(光緒二十一年 乙未) 十五歲

本年 前后課余搜集、抄錄古書的興趣日濃,泛讀《蜀碧》、《雞肋編》、《明季稗史匯編》等野史雜說。

一八九六年(光緒二十二年 丙申) 十六歲

十月十二日(夏歷九月初六日) 父親病逝,終年三十七歲。

本年 開始寫日記,約至1902年往日本留學前中止(這一段日記已佚)。

一八九八年(光緒二十四年 戊戌) 十八歲

五月 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為試習生,后補為三班正式生,分入管輪班。

十月 因不滿于江南水師學堂的守舊和腐敗,改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簡稱“礦路學堂”)。

本年 作《戛劍生雜記》短文四則、《蒔花雜志》短文二則。

一八九九年(光緒二十五年 己亥) 十九歲

本年 在礦路學堂讀書。

一九〇〇年(光緒二十六年 庚子) 二十歲

三月 回家度寒假后,作舊體詩《別諸弟》。

本年 又作舊體詩《蓮蓬人》一首。

一九〇一年(光緒二十七年 辛丑) 二十一歲

二月 寒假回家度歲,作舊體詩《庚子送灶即事》一首。

二月十八日(夏歷庚子除夕) 作《祭書神文》一篇。

四月 寒假后,作舊體詩《和仲弟送別元韻并跋》。

十一月七日(夏歷九月二十七日) 隨礦路學堂同學到青龍山煤礦(在今南京官塘煤礦象山礦區(qū))實習。

在礦路學堂時讀嚴復譯述的英國赫胥黎《天演論》。

一九〇二年(光緒二十八年 壬寅) 二十二歲

一月二十七日(夏歷辛丑十二月十八日) 從礦路學堂畢業(yè)。

二月中旬至三月中旬 回鄉(xiāng)探親。

三月二十四日(夏歷二月十五日) 經(jīng)江南督練公所審核、兩江總督批準赴日留學,本日自南京乘船經(jīng)上海東渡日本。

四月四日(夏歷二月二十六日) 抵日本橫濱,轉(zhuǎn)赴東京。

四月三十日 入東京弘文學院普通科江南班學習。

十一月 與許壽裳、陶成章等百余人在東京組成浙江同鄉(xiāng)會,決定出版《浙江潮》月刊。該刊于次年2月17日首刊。

本年 課余?!案皶^,跑書店,往集會,聽講演”,參加中國留日人士的各種民族民主革命活動。

一九〇三年(光緒二十九年 癸卯) 二十三歲

三月 剪去發(fā)辮,攝“斷發(fā)照”。

六月 在《浙江潮》第五期發(fā)表《斯巴達之魂》前部分及所譯法國雨果的隨筆《哀塵》(附所作《〈哀塵〉譯者附記》)。

八、九月 暑假回國探親。

十月 在《浙江潮》第八期發(fā)表《說鈤》及《中國地質(zhì)略論》。

十月 所譯法國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月界旅行》及附所作《〈月界旅行〉辨言》由東京進化社出版。

十一月 參加鼓吹革命的“浙學會”(原設杭州,為光復會前身)在日本東京開展的一些活動。此時或稍后(一說“1908年”)參加光復會。

十二月 所譯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地底旅行》首二回,發(fā)表于《浙江潮》第十期。全書譯畢后于1906年3月由南京啟新書局出版。

本年 寫七絕詩《自題小像》于“斷發(fā)照”背面,贈許壽裳。

一九〇四年(光緒三十年 甲辰) 二十四歲

四月 在弘文學院結(jié)業(yè)。

九月 入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

本年 課余翻譯《世界史》、《北極探險記》及《物理新詮》(僅譯二章)。以上譯稿均未發(fā)表,已佚。

一九〇五年(光緒三十一年 乙巳) 二十五歲

繼續(xù)在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學習。

譯美國路易斯?托倫的科幻小說《造人術(shù)》,發(fā)表于上?!杜邮澜纭?905年第四、五期合刊。

一九〇六年(光緒三十二年 丙午) 二十六歲

一月 開始學習細菌學課程。在課間的“日俄戰(zhàn)爭教育幻燈會”中,看到日本兵殺害中國人而中國人麻木地充當看客的鏡頭,深受刺激,決心棄醫(yī)從文,以文藝來改造國民的精神。

三月 從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退學,藤野先生贈照片惜別。至東京與許壽裳等籌商提倡文藝運動。

五月 與顧瑯合編的《中國礦產(chǎn)志》由上海普及書局出版。

六月 將學籍列入“東京獨逸語協(xié)會”所設的德語學校。其間曾大量搜讀外國文學作品,特別是被壓迫民族文學和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俄羅斯文學。

夏秋間 奉母命回國與紹興府山陰縣朱安女士完婚。

一九〇七年(光緒三十三年 丁未) 二十七歲

與許壽裳等籌辦《新生》文藝雜志,未果。

本年 翻譯英國哈葛德與安德魯?蘭格合著的小說《紅星佚史》(原名《世界的欲望》)中的十六節(jié)詩,收入周作人譯《紅星佚史》一書,12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本年 為河南留日學生主辦的《河南》月刊撰寫《人間之歷史》(1926年編入文集《墳》時改題為《人之歷史》)、《摩羅詩力說》、《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

一九〇八年(光緒三十四年 戊申) 二十八歲

與許壽裳、錢玄同、周作人等請章太炎在民報社講解文字學,每周一次,約半年。

本年 繼續(xù)為《河南》月刊翻譯匈牙利籟息的《裴彖飛詩論》,撰寫《破惡聲論》,兩者均因刊物??赐旮?。

一九〇九年(清宣統(tǒng)元年 己酉) 二十九歲

三月 與周作人合譯的《域外小說集》第一冊出版;7月續(xù)出第二冊。

四月 譯俄國安德烈夫的小說《紅笑》,未出版,稿佚。

四、五月間 為周作人所譯俄國阿?康?托爾斯泰的小說《謝歷勃里亞尼公爵》作序,未發(fā)表,現(xiàn)存殘稿,題《〈勁草〉譯本序》。

八月 結(jié)束日本留學生活,回國。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任生理學和化學教員,其間編有生理課講義《人生象敩》、《生理實驗術(shù)要略》等。

一九一〇年(宣統(tǒng)二年 庚戌) 三十歲

七月 辭浙江兩級師范學堂教職?;亟B興。

九月 任紹興府中學堂博物學教員,兼任監(jiān)學。

本年 在授課之余,開始輯錄唐以前小說佚文(后匯成《古小說鉤沉》)及有關(guān)會稽的史地書(后匯成《會稽郡故書雜集》)。

一九一一年(宣統(tǒng)三年 辛亥) 三十一歲

五月 赴日本促周作人夫婦回國,逗留半月余。

辭紹興府中學堂職。

十月 辛亥革命爆發(fā)。不久,紹興府中學堂原監(jiān)督辭職,在學生要求下回校暫復原職。

十一、十二月間 接受以王金發(fā)為首的紹興軍政分府委任,任浙江山會初級師范學堂監(jiān)督。

支持進步青年文學團體“越社”創(chuàng)辦《越鐸日報》,允任“名譽總編輯”。

本年 作文言短篇小說《懷舊》。輯錄、校勘唐代劉恂的博物古籍《嶺表錄異》,并作《??庇洝?,未印。

本年 完成《神異經(jīng)》等七種的輯錄異文工作,題名《小說備?!贰?/p>

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元年) 三十二歲

一月三日 在《越鐸日報》創(chuàng)刊號發(fā)表《〈越鐸〉出世辭》。

二月 負責編輯的《越社叢刊》第一集出版,刊有所作《辛亥游錄》(署會稽周喬峰)、《〈古小說鉤沉〉序》(署周作人)?!豆判≌f鉤沉》至此時已輯錄校訂完畢。

二月 辭山會初級師范學堂職。應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邀請,赴南京任教育部部員。

三、四月 公余常往江南圖書館借閱和輯錄、校勘古書。從唐代沈亞之的《沈下賢文集》中錄出《湘中怨辭》、《異夢錄》、《秦夢記》三篇,后編入《唐宋傳奇集》。

四月中旬 返紹興安頓家事,準備隨臨時政府遷往北京。

五月初 離南京北上;5日,抵北京,自即日起重新記日記;6日,寓居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紹興縣館內(nèi)的藤花館,同日赴教育部報到。

六月二十一日 往教育部主辦的夏期演講會作題為《美術(shù)略論》演講,此后又續(xù)講三次,講稿均佚。

七月二十二日 作悼范愛農(nóng)詩《哀范君三章》。

八月二十一日 教育部任命為僉事;26日,任命為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

八月始 公余繼續(xù)輯錄古書。本年所校輯三國吳謝承《后漢書》、晉謝沈《后漢書》,均于次年3月輯畢并作序。

一九一三年(中華民國二年) 三十三歲

二月 教育部選聘為讀音統(tǒng)一會會員。

二月 發(fā)表《儗播布美術(shù)意見書》。

三月 作《〈謝承后漢書〉序》、《〈謝沈后漢書〉序》、《汪輯本〈謝承后漢書〉校記》、《〈虞預晉書〉序》。

五月至十一月 先后翻譯日本上野陽一的論文《藝術(shù)玩賞之教育》、《社會教育與趣味》、《兒童之好奇心》,發(fā)表于本年《教育部編纂處月刊》。

六月一日 輯校南宋張淏《云谷雜記》,作跋文。次年續(xù)校,3月11日作序言。

六月十九日至八月上旬 返紹興省親。

十月十五日 以明代吳寬叢書堂本《嵇康集》為底本參校各本;20日校畢后作《〈嵇康集〉跋》。后曾多次校訂。

一九一四年(中華民國三年) 三十四歲

三月十一日 作《〈云谷雜記〉序》。

四月起 陸續(xù)選購大量佛學書籍,于公余研究佛教思想。

十月 作《〈會稽郡故書雜集〉序》。

十一月二十七日 譯日本高島平三郎的論文《兒童觀念界之研究》畢,發(fā)表于次年3月出版的《全國兒童藝術(shù)展覽會紀要》。

本年 又作《〈范子計然〉序》、《〈魏子〉序》、《〈任子〉序》、《〈廣林〉序》。

一九一五年(中華民國四年) 三十五歲

一月十五日 為慶祝母親六十生辰,托金陵刻經(jīng)處刻《百喻經(jīng)》印成。

六月 《會稽郡故書雜集》刻本在紹興印成。

八月三日 教育部指派參加通俗教育研究會;9月1日,被任命為通俗教育研究會小說股主任。

本年 公余開始搜集、研究金石拓本,尤側(cè)重漢代畫像及六朝造像。

一九一六年(中華民國五年) 三十六歲

五月六日 自紹興縣館藤花館移居館內(nèi)補樹書屋。

八月 在《教育部參事說帖》上簽注對袁世凱任大總統(tǒng)時所訂《教育綱要》的意見,主張“明文廢止”該《綱要》。

十二月上旬至次年一月上旬 回紹興省親。

一九一七年(中華民國六年) 三十七歲

七月三日 因張勛復辟,憤而離去教育部;亂平后,16日回部工作。

一九一八年(中華民國七年) 三十八歲

四月二日 《狂人日記》寫成,發(fā)表于本年5月《新青年》雜志第四卷第五號,始用“魯迅”筆名。在同期《新青年》尚發(fā)表新詩《夢》、《愛之神》、《桃花》。迄1921年8月止,在《新青年》共發(fā)表小說、新詩、雜文、譯文、通訊等五十余篇。

六月十一日 作《〈呂超墓志銘〉跋》。

七月二十日 作論文《我之節(jié)烈觀》。

七月二十九日 作《呂超墓出土吳郡鄭蔓鏡考》。

九月 開始在《新青年》雜志第五卷第三號《隨感錄》欄發(fā)表雜感(從“二十五”起)。

作小說《孔乙己》。

本年 參與《新青年》編輯工作。

一九一九年(中華民國八年) 三十九歲

三月三十日 在《每周評論》上發(fā)表《隨感錄》三則。

四月二十五日 作小說《藥》。

六月末或七月初 作小說《明天》。

八月十二日 在北京《國民公報》“寸鐵”欄發(fā)表短評四則。

八月十九日至九月九日 陸續(xù)發(fā)表總題為《自言自語》的散文詩七篇。

十月 作論文《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

十一月二十一日 自宣武門外紹興縣館遷居西直門內(nèi)公用庫八道灣十一號。

十二月一日至二十九日 返紹興遷家至北京。

十二月一日 發(fā)表小說《一件小事》。

一九二〇年(中華民國九年) 四十歲

八月五日 作小說《風波》。

八月十日 譯德國尼采的《察拉圖斯忒拉的序言》畢,發(fā)表于本年9月《新潮》第二卷第五期。

八月 先后被聘為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在北京大學任教期間,曾兼任該校研究所國學門委員會委員。

十月十日 發(fā)表小說《頭發(fā)的故事》。

本年 結(jié)合教學,系統(tǒng)研究中國小說史。

一九二一年(中華民國十年) 四十一歲

一月 胡適先后寫信給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人,認為《新青年》雜志“色彩過于鮮明”,主張“不談政治”。魯迅不以為然,因此認為《新青年》團體的分化已不可避免。

一月 作小說《故鄉(xiāng)》。

十二月四日 所作小說《阿Q正傳》開始在北京《晨報副刊》連載,次年2月2日載畢。

一九二二年(中華民國十一年) 四十二歲

一月二十八日 編完《愛羅先珂童話集》,并作序。該書收魯迅譯文九篇,另有胡愈之、汪馥泉等人譯文,本年7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印行,列為《文學研究會叢書》之一。

二月九日 發(fā)表雜文《估〈學衡〉》。

五月 所譯俄國阿爾志跋綏夫的小說《工人綏惠略夫》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列為《文學研究會叢書》之一。1927年6月改由上海北新書局重印,列為《未名叢刊》之一。

五月 與周作人、周建人等合譯的《現(xiàn)代小說譯叢》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列為《世界叢書》之一,內(nèi)收魯迅譯俄國阿爾志跋綏夫、契里珂夫及芬蘭亞勒?吉阿、保加利亞跋佐夫等人的小說九篇。

六月 作小說《白光》、《端午節(jié)》。

九月 所譯日本武者小路實篤的劇本《一個青年的夢》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列為《文學研究會叢書》之一。1927年7月改由上海北新書局重印,列為《未名叢刊》之一。

十月 作小說《兔和貓》、《鴨的喜劇》、《社戲》。

十一月十七日 發(fā)表雜文《反對“含淚”的批評家》。

十一月 作歷史小說《不周山》(后改題《補天》)。

十二月三日 編完小說集《吶喊》,并作序。次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列為該社《文藝叢書》之一。

一九二三年(中華民國十二年) 四十三歲

六月 與周作人合譯的《現(xiàn)代日本小說集》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列為《世界叢書》之一,內(nèi)收魯迅譯森鷗外、芥川龍之介、菊池寬等六人的小說十一篇。

七月 所譯俄國愛羅先珂的童話劇《桃色的云》由北京新潮社印行,列為該社《文藝叢書》之一。

七月 與周作人關(guān)系破裂;8月2日,由八道灣十一號遷居磚塔胡同六十一號。

七月 被聘為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講師(次年改聘為教授);10月13日開始授課,講中國小說史及文藝理論。

九月十七日 任北京世界語專門學校董事會成員,開始在該校講授中國小說史,迄于1925年3月。

十二月十一日 所編講義《中國小說史略》上冊(收第一篇至第十五篇),由北京新潮社出版。

十二月二十六日 往女子高等師范學校演講,題為《娜拉走后怎樣》。

一九二四年(中華民國十三年) 四十四歲

一月十七日 赴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友會演講,題為《未有天才之前》。

二月七日 作小說《祝?!贰?/p>

二月十六日 作小說《在酒樓上》。

二月十八日 作小說《幸福的家庭》。

三月二十二日 作小說《肥皂》。

五月二十五日 自磚塔胡同六十一號遷居阜成門內(nèi)西三條二十一號。

五月至六月 在集成國際語言學校講課。每周一次,至6月底止。

六月十日 作《〈嵇康集〉序》。約在同時,又作《〈嵇康集〉逸文考》、《〈嵇康集〉著錄考》。自1913年起多次??薄讹导?,至此基本寫定。

六月二十日 《中國小說史略》下冊(收第十六篇至第二十八篇),由北京新潮社出版。該書于次年9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合為一冊再版。

七月七日 應西北大學及陜西省教育廳之邀,赴西安作夏期講學,8月4日離西安返京。在西北大學講《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自7月27日至29日共講十一次。

八月十二日 返抵北京。

九月 開始寫系列散文詩《秋夜》、《影的告別》等,后集為《野草》。

九月二十二日 始譯日本廚川白村的文藝論文集《苦悶的象征》,10月10日譯畢,本年12月出版,北京新潮社代售,列為《未名叢刊》之一。

十月二十八日 作雜文《論雷峰塔的倒掉》。

十一月十七日 《語絲》周刊在北京創(chuàng)刊,魯迅為該刊重要撰稿人。

一九二五年(中華民國十四年) 四十五歲

一月十五日 本日起陸續(xù)作以《忽然想到》為總題的雜文,至6月18日止,共十一則。

二月六日 作雜文《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二月九日 作雜文《看鏡有感》。

二月十日 應《京報副刊》之請,寫《青年必讀書》。

二月二十八日 作小說《長明燈》。

三月十八日 作小說《示眾》。

三月二十一日 作雜文《戰(zhàn)士和蒼蠅》。

四月四日 作雜文《夏三蟲》。

四月十二日 為任國楨編譯的《蘇俄的文藝論戰(zhàn)》作《前記》。

四月中下旬 創(chuàng)辦并編輯《莽原》周刊。

四月二十二日 作雜文《春末閑談》。

四月二十九日 作雜文《燈下漫筆》。

五月一日 作小說《高老夫子》。

五月五日 作《雜感》。

五月十二日 出席女師大學生自治會召開的師生聯(lián)席會議,支持學生反對校長楊蔭榆的運動。

五月二十七日 所擬稿的《對于北京女子師范大學風潮宣言》,與馬裕藻、沈尹默等七人聯(lián)署在《京報》發(fā)表。

五月三十日 作雜文《并非閑話》,駁斥陳西瀅在《現(xiàn)代評論》周刊發(fā)表的攻擊女師大風潮的文章。

六月十六日 作《雜憶》。

七月二十二日 作論文《論睜了眼看》。

八月七日 參加女師大師生組織的校務維持會,至月底共與會十余次。

八月十四日 被教育總長章士釗非法免除教育部僉事職。

八月二十日 作雜文《答K S君》。

八月二十二日 向平政院投遞控告章士釗的訴狀。

與韋素園、曹靖華、李霽野、臺靜農(nóng)、韋叢蕪等組織以翻譯出版外國文學著作為宗旨的未名社。

九月十日 開始至黎明中學授課,共三月余。

九月十八日 開始至大中公學授課,共兩月余。

九月二十一日 女師大被教育部強行解散后,部分學生在宗帽胡同自辦女師大。本日前往女師大新址參加開學典禮。

九月二十三日 開始至中國大學兼課,迄于次年5月。

十月十七日 作小說《孤獨者》畢。

十月二十一日 作小說《傷逝》畢。

十月 確定與許廣平的愛情關(guān)系。

十一月三日 作小說《弟兄》。同日作《〈熱風〉題記》。雜文集《熱風》本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

十一月六日 作小說《離婚》。

十一月十八日 作雜文《十四年的“讀經(jīng)”》。

十二月二日 與張定璜受邀為北京《國民新報》編輯副刊乙刊(即文學藝術(shù)版),迄于1926年4月。

十二月三日 作《〈出了象牙之塔〉后記》。自1924年底始譯的日本廚川白村的文藝論集《出了象牙之塔》,本月由未名社出版,列為《未名叢刊》之一。

十二月八日至二十日 連續(xù)作《這個與那個》四則。

十二月十八日 作雜文《“公理”的把戲》。

十二月二十九日 作論文《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十二月三十一日 編定雜文集《華蓋集》,并作《題記》。次年6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

一九二六年(中華民國十五年) 四十六歲

一月十六日 控告章士釗勝訴,教育部令“周樹人暫署本部僉事”,“免職之處分系屬違法,應予取消”。

一月二十五日 作雜文《一點比喻》。

二月二十一日 開始作系列回憶散文《狗?貓?鼠》等,后集為《朝花夕拾》。

三月十八日 “三一八”慘案發(fā)生。作雜文《無花的薔薇之二》。

三月二十五日 往女師大參加“三一八”慘案中遇害的劉和珍、楊德群追悼會。作雜文《“死地”》。

三月二十六日 因列名于所傳北洋軍閥政府通緝名單,離寓先后至莽原社、山本醫(yī)院、德國醫(yī)院、法國醫(yī)院暫避。5月2日返寓。

四月一日 作散文《記念劉和珍君》。

六月二日 校韋叢蕪譯俄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窮人》畢,并作《小引》。

六月二十五日本日起 陸續(xù)作《馬上日記》、《馬上日記之二》、《馬上支日記》,至7月8日止,共十二則。

七月二十一日 為胡敩譯蘇聯(lián)勃洛克的長詩《十二個》作《后記》,并譯出蘇聯(lián)托洛茨基《文學與革命》一書中《亞歷山大?勃洛克》一節(jié),印入該譯本卷首。

七月二十八日 接受廈門大學聘請,任該校國文系教授兼國學院研究教授。

八月一日 校《小說舊聞鈔》畢,并作序。本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

八月二十二日 出席女師大毀校周年紀念會,并作演說,記錄稿以《記魯迅先生的談話》為題公開發(fā)表,后收入《華蓋集續(xù)編》,改題為《記談話》。

八月二十六日 啟程赴廈門,偕許廣平同車離京。許赴廣州。

八月 小說集《彷徨》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

九月四日 抵廈門,暫住廈門大學生物學院三樓;25日遷居集美樓。

十月十四日 在廈門大學周會作關(guān)于“少讀中國書”及學生應做“好事之徒”的演講。

十月十四日 作雜文集《華蓋集續(xù)編》的《小引》、《校訖記》。該書于次年5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

十月三十日 編定論文集《墳》,并作《題記》。次年3月由未名社出版。

十一月四日 作《〈嵇康集〉考》訖。

十一月十一日 接廣州中山大學聘書。作《寫在〈墳〉后面》。

十一月十四日 為董秋芳所譯俄國但兼珂等的短篇小說集《爭自由的波浪》作《小引》。

十一月 支持并指導廈門大學青年文學團體“泱泱社”、“鼓浪社”編輯出版《波艇》月刊、《鼓浪》周刊。

十二月三日 作評論《〈阿Q正傳〉的成因》。

十二月三十日 作歷史小說《奔月》畢。

十二月三十一日 辭廈門大學教職。

九月至十二月 編寫講義《中國文學史略》(后改題《漢文學史綱要》)。

一九二七年(中華民國十六年) 四十七歲

一月十六日 乘船離廈門。

一月十八日 抵廣州;次日,搬進中山大學,寓大鐘樓。

一月二十七日 應邀赴中山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會(中共中山大學支部主辦)演講。在此期間與共產(chǎn)黨人常有接觸,并收到他們所贈《少年先鋒》、《做什么?》等刊物。

二月十日 中山大學任命為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

二月十八日 往香港。當天及次日先后作題為《無聲的中國》、《老調(diào)子已經(jīng)唱完》的演講;20日返廣州。

三月二十九日 由中山大學大鐘樓移居白云路白云樓二十六號二樓。

四月一日 與成仿吾等聯(lián)名發(fā)表《中國文學家對于英國知識階級及一般民眾宣言》,載本日出版的《洪水》半月刊第三卷第三十期。

四月三日 作歷史小說《眉間尺》(后改題《鑄劍》)畢。

四月六日 作雜文《略論中國人的臉》。

四月八日 往黃埔軍官學校演講,題為《革命時代的文學》。

四月十日 作雜文《慶祝滬寧克復的那一邊》。

四月十五日 為國民黨右派在廣州發(fā)動“四一五”事變,逮捕并屠殺民眾,即赴中山大學參加主任緊急會議,營救被捕學生,無效。

四月二十一日 向中山大學提出辭職。此后至5月25日,又曾四次具函堅辭。

四月二十六日 編定散文詩集《野草》并作《題辭》。本年7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列為《烏合叢書》之一。

五月一日 編定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并作《小引》。次年9月由未名社出版,列為《未名新集》之一。

五月二十六日 將去年7月始譯的荷蘭望?藹覃的童話《小約翰》譯稿整理畢;31日作《引言》。次年1月由未名社出版,列為《未名叢刊》之一。

六月六日 得中山大學委員會來信,同意辭職。

七月十六日 往知用中學演講,題為《讀書雜談》。

七月二十三日 往廣州夏期學術(shù)講演會演講,題為《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未完;26日續(xù)講畢。

八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 編《唐宋傳奇集》并作札記《稗邊小綴》;9月10日編定并作《序例》。本年12月及次年2月由上海北新書局分上、下冊出版。

九月四日 作《答有恒先生》。

九月十四日 作雜文《可惡罪》。

九月二十四日 作雜文《小雜感》。

九月二十五日 致臺靜農(nóng)信,拒絕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九月二十七日 偕許廣平乘“山東”輪離廣州赴上海。10月3日抵達。

十月八日 由旅館遷入東橫浜路景云里二十三號,與許廣平開始同居生活。

十月十日 發(fā)表文藝評論《怎么寫(夜記之一)》。

十月二十一日 發(fā)表《革命文學》。

十月二十五日 往勞動大學演講,題為《關(guān)于知識階級》。

十一月七日 應邀往勞動大學講授“文學講座”課,一個月后辭職。

十二月三日 與麥克昂(郭沫若)等聯(lián)名在上?!稌r事新報》刊登《創(chuàng)造周報》復刊廣告,為該刊特約撰述員。

十二月十七日 《語絲》周刊被奉系軍閥封閉,由北京移至上海續(xù)刊,魯迅任主編,次年11月辭職。

十二月十七日 發(fā)表散文《在鐘樓上(夜記之二)》。

十二月十八日 應蔡元培聘請,任國民政府大學院特約撰述員。1931年12月被裁撤。

十二月二十一日 往暨南大學演講,題為《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十二月二十三日 作雜文《文學和出汗》。

一九二八年(中華民國十七年) 四十八歲

二月十一日 譯日本板垣鷹穗的《近代美術(shù)史潮論》畢。1929年由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二月二十三日 作《“醉眼”中的朦朧》。

四月三日 譯日本鶴見祐輔的隨筆集《思想?山水?人物》畢。本書自1925年4月始譯,共選譯二十篇,1928年5月由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四月四日 作《文藝與革命》(復冬芬信)。

四月十日 作雜文《鏟共大觀》。

四月二十日 作雜文《我的態(tài)度氣量和年紀》。

六月二十日 與郁達夫合編的《奔流》月刊創(chuàng)刊。

八月十日 作《文學的階級性》。

九月九日 由景云里二十三號移居十八號。

十月 雜文集《而已集》由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十二月六日 《朝花》周刊創(chuàng)刊。該刊由魯迅、柔石、崔真吾、王方仁、許廣平等組成的朝花社編印。該社還先后編印《朝花》旬刊、版畫叢刊《藝苑朝花》及《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等。

十二月九日 馮雪峰來訪,商談合編《科學的藝術(shù)論叢書》。

本年 創(chuàng)造社、太陽社的部分成員與魯迅就“革命文學”問題展開論爭。

一九二九年(中華民國十八年) 四十九歲

一月二十日 為所編《近代木刻選集(1)》作《小引》;3月10日為《近代木刻選集(2)》作《小引》。二書先后于本年1、3月由朝花社出版。

一月二十四日 為所編日本《蕗谷虹兒畫選》作《小引》。本月由朝花社出版。

二月十四日 譯日本片上伸的論文《現(xiàn)代新興文學的諸問題》畢,并作《小引》。本年4月由上海大江書鋪出版,列為《文藝理論小叢書》之一。

二月二十一日 移居景云里第二排第一幢十七號。

四月二十日 為所編英國《畢亞茲萊畫選》作《小引》。本月由朝花社出版。

四月二十日 作《〈壁下譯叢〉小引》。該書為魯迅在1924年至1928年間所譯俄國開培爾、日本廚川白村等人的文藝論文合集,共二十五篇。本月由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四月二十二日 譯蘇聯(lián)盧那察爾斯基的論文集《藝術(shù)論》畢并作《小引》。本年6月由上海大江書鋪出版,列為《藝術(shù)理論叢書》之一。

四月二十六日 作《〈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小引》。該書為魯迅、柔石等編譯,分(一)、(二)兩冊,先后于本年4月、9月由朝花社出版。

五月十三日 離滬北上探親;15日抵北平。

五月二十二日 往燕京大學演講,題為《現(xiàn)今的新文學的概觀》。

五月二十九日、六月二日 先后往北京大學第三院(日記作“二院”)及北平大學第二師范學院、第一師范學院演講,講題未詳。

六月三日 啟程南返;5日抵上海。

六月 介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科學的藝術(shù)論叢書》開始陸續(xù)出書,魯迅為叢書編譯者之一。

七月二十八日 作《葉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

八月十六日 編譯蘇聯(lián)盧那察爾斯基的論文集《文藝與批評》畢并作《譯者附記》。本年10月由上海水沫書店出版,列為《科學的藝術(shù)論叢書》之一。

八月二十日 作《柔石作〈二月〉小引》。

九月八日 校德國至爾?妙倫的童話《小彼得》譯本畢;15日作序。該書由許遐(許廣平)譯,魯迅校改,本年11月上海春潮書局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 子海嬰出生。

十二月四日 往暨南大學演講,題為《離騷與反離騷》。

十二月二十二日 作散文《我和〈語絲〉的始終》。

約十二月 作雜文《流氓的變遷》、《新月社批評家的任務》。

年底 與馮雪峰等多次磋商籌組“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事。

一九三〇年(中華民國十九年) 五十歲

一月一日 與馮雪峰合編的《萌芽月刊》創(chuàng)刊。

一月十六日 譯日本巖崎?昶的論文《現(xiàn)代電影與有產(chǎn)階級》畢,并作《譯者附記》。

一月二十四日 作文藝評論《“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

二月八日 作文藝評論《文藝的大眾化》及《〈文藝研究〉例言》?!段乃囇芯俊窞轸斞钢骶?,約于本年5月由大江書鋪出版,僅出一期。

二月十三日 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大會,列名為發(fā)起人之一(其“宣言”發(fā)表所署日期為“十五日”)。

二月十六日 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籌備會議。與會者有馮乃超、柔石、夏衍、馮雪峰等十二人。

二月二十二日 作雜文《張資平氏的“小說學”》。

二月二十五日 為所編《新俄畫選》作《小引》。本年5月由上海光華書局出版。

二月至三月間 先后在中華藝術(shù)大學、大夏大學、中國公學分院演講四次,講題分別為《繪畫雜論》、《美術(shù)上的寫實主義問題》、《象牙塔與蝸牛廬》、《美的認識》。講稿均佚。

三月一日 發(fā)表雜文《習慣與改革》、《非革命的急進革命論者》。

三月二日 出席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簡稱“左聯(lián)”)成立大會,被選為常務委員,并作《對于左翼作家聯(lián)盟的意見》的演講。

三月十九日 得知被國民黨政府通緝的消息,離寓暫避;4月19日回寓。

四月十一日 《巴爾底山》旬刊(“左聯(lián)”主辦)創(chuàng)刊,列名為“基本成員”。

四月十一日 與上海神州國光社訂約編譯《現(xiàn)代文藝叢書》,介紹蘇聯(lián)文學作品,后因書店毀約,僅出四種即中止。

四月十二日 譯《文藝政策》畢并作后記。該書為蘇聯(lián)關(guān)于文藝政策的文件匯編,本年6月由上海水沫書店出版,列為《科學的藝術(shù)論叢書》之一。

四月十七日 作雜文《“好政府主義”》。

四月十九日 作雜文《“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五月五日 為周建人輯譯的《進化和退化》作《小引》。

五月七日 應邀往爵祿飯店會見當時黨的領(lǐng)導人李立三。

五月八日 為所譯蘇聯(lián)普列漢諾夫的論文集《藝術(shù)論》作序。本年7月由上海光華書局出版,列為《科學的藝術(shù)論叢書》之一。

五月十二日 自景云里十七號遷居北四川路一九四號拉摩斯公寓(今北川公寓)A三樓四號。

六月七日 給中國革命互濟會(原名中國濟難會)捐款。魯迅于1927年到上海不久,即與該組織有接觸。

六月十六日 校閱柔石譯蘇聯(lián)盧那察爾斯基的劇本《浮士德與城》并作后記。

八月六日 往夏期文藝講習會作關(guān)于文藝理論問題的講話,講稿佚。

八月三十日 譯蘇聯(lián)阿?雅各武萊夫的小說《十月》畢并作后記。1933年2月由上海神州國光社出版,列為《現(xiàn)代文藝叢書》之一。

九月十六日 校閱賀非所譯蘇聯(lián)肖洛霍夫的小說《靜靜的頓河》(第一卷)畢并作后記。

九月十七日 參加“左聯(lián)”發(fā)起的魯迅五十壽辰紀念會。

九月二十七日 為所編德國版畫家梅斐爾德的《士敏土之圖》作序。次年2月以“三閑書屋”名義印行。

十月十八日 譯日本刈米達夫的《藥用植物》畢,發(fā)表于本年10、11月《自然界》月刊第五卷第九、十期。后收入1936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藥用植物及其他》一書,列為《中學生自然研究叢書》之一。

十一月二十五日 修訂《中國小說史略》畢并作《題記》。修訂本于次年7月由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十二月二十六日 譯蘇聯(lián)法捷耶夫的小說《毀滅》畢。次年9月由上海大江書鋪出版;10月以“三閑書屋”名義再版,并加入序言、后記。

十二月三十日 校閱韓侍桁所譯蘇聯(lián)伊凡諾夫的小說《鐵甲列車Nr.14—69》并作后記。

一九三一年(中華民國二十年) 五十一歲

一月二十日 得悉柔石、殷夫、胡也頻、馮鏗和李偉森等人于17日被捕消息后,離寓至黃陸路花園莊旅館暫避;2月28日回寓。

二月二十八日 于避難處作七律《慣于長夜過春時》一首。

四月一日 校閱孫用譯匈牙利裴多菲的長詩《勇敢的約翰》畢并作《校后記》。

四月十七日 往上海同文書院演講,題為《流氓與文學》,講稿佚。

四月二十日 與馮雪峰編定《前哨》創(chuàng)刊號(“紀念戰(zhàn)死者專號”)后,攜眷與馮雪峰全家拍照,以資紀念。

四月二十五日 在《前哨》創(chuàng)刊號發(fā)表《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qū)的血》。約在同時,應美國史沫特萊之約,為美國《新群眾》雜志作《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xiàn)狀》。

五月二十二日 作《一八藝社習作展覽會小引》。

七月二十日 往上海社會科學研究會演講,題為《上海文藝之一瞥》。

七月二十日 校閱李蘭譯美國馬克?吐溫的小說《夏娃日記》畢;9月27日作《小引》。

七月三十日 馮雪峰、丁玲往訪,請求幫助創(chuàng)辦《北斗》雜志事。

八月十七日 請日本美術(shù)教師內(nèi)山嘉吉為中國青年美術(shù)工作者講授木刻技法,自任翻譯,至22日止。

九月二十一日 就“九一八”事變作《答文藝新聞社問》。

十月十日 為曹靖華譯蘇聯(lián)綏拉菲摩維支的小說《鐵流》作后記。該書由魯迅校閱并出資,以“三閑書屋”名義于本年12月印行。

十月二十三日 發(fā)表論文《“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運命》。

十月二十九日 作雜文《沉滓的泛起》。

十月 被日本普羅文化聯(lián)盟選為名譽委員。

十一月十三日 又?!讹导?。

十二月十一日 主編的“左聯(lián)”刊物《十字街頭》創(chuàng)刊,刊有所作政治諷刺詩《好東西歌》、《公民科歌》等。

十二月二十日 作雜文《“友邦驚詫”論》。

十二月二十五日 作文藝評論《關(guān)于小說題材的通信》。

十二月二十七日 作文藝評論《答北斗雜志社問》。

一九三二年(中華民國二十一年) 五十二歲

一月二十三日 作舊體詩《無題(血沃中原肥勁草)》。

一月三十日 因“一?二八”戰(zhàn)事,寓所受戰(zhàn)火威脅,避居內(nèi)山書店三樓;2月6日遷避英租界內(nèi)山書店支店;3月13日又遷大江南飯店;3月19日返寓。

二月三日 與茅盾、郁達夫、胡愈之等簽署《上海文化界告世界書》,抗議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

四月二十日 作《林克多〈蘇聯(lián)聞見錄〉序》。

四月二十四日 編定雜文集《三閑集》并作序。本年9月由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四月二十六日 編定雜文集《二心集》并作序。本年10月由上海合眾書店出版。

五月六日 作雜文《我們不再受騙了》。

九月九日 為與柔石、曹靖華合譯的蘇聯(lián)短篇小說集《豎琴》作前記,次日作后記。次年1月由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列為《良友文學叢書》之一。

九月十八日 為與文尹(楊之華)合譯的蘇聯(lián)短篇小說集《一天的工作》作前記,次日作后記。次年3月由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列為《良友文學叢書》之一。后又與《豎琴》合為一集,題名《蘇聯(lián)作家二十人集》,于1936年7月由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列為《良友文學叢書特大本》之一。

夏、秋間 曾會晤在上海治病的紅軍將領(lǐng)陳賡。

十月十日 作文藝評論《論“第三種人”》。

十月十二日 作舊體詩《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

十月二十五日 作文藝評論《“連環(huán)圖畫”辯護》。

十月二十六日 往野風畫會演講,題為《美術(shù)的大眾化與舊形式利用問題》,講稿佚。

十一月十一日 離滬北上探親;13日抵北平;30日返滬。

十一月二十二日 往北京大學第二院作題為《幫忙文學與幫閑文學》的演講,又往輔仁大學作題為《今春的兩種感想》的演講;24日,往女子文理學院作題為《革命文學與遵命文學》的演講,講稿佚;27日,往北京師范大學作題為《再論“第三種人”》的演講,講稿佚;28日,往中國大學作題為《文藝與武力》的演講,講稿佚。

十一月 在北平期間,曾同北平“左聯(lián)”的成員見面,聽取北方左翼文化運動的情況。

本月下旬 接待瞿秋白夫婦來寓所避難約一個月。以后他們曾多次來寓避難。

十二月十日 作《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zhàn)斗(致〈文學月報〉編輯的一封信)》。

十二月十四日 作《〈自選集〉自序》?!遏斞缸赃x集》于次年3月由上海天馬書店出版。

十二月十六日 編定《兩地書》并作序。次年4月由上海北新書局以“青光書局”名義出版。

十二月三十日 作雜文《祝中俄文字之交》。

十二月 與柳亞子、茅盾、周起應、沈端先、胡愈之等聯(lián)名發(fā)表《中國著作家為中蘇復交致蘇聯(lián)電》。

本年 開始為增田涉就《中國小說史略》等書釋疑解難,迄至1935年。

一九三三年(中華民國二十二年) 五十三歲

一月六日 出席中國民權(quán)保障同盟臨時執(zhí)行委員會會議;17日被選為上海分會執(zhí)行委員。

一月二十八日 作《論“赴難”和“逃難”(寄〈濤聲〉編輯的一封信)》。

一月三十日 開始在《申報?自由談》用化名發(fā)表雜文,至次年9月,共刊出雜文一百三十余篇,使用化名四十余個。

二月七、八日 作散文《為了忘卻的記念》。

二月十七日 赴宋慶齡寓所參加歡迎英國作家蕭伯納的午餐會。

二月二十一日 會晤美國作家、記者埃德加?斯諾。

二月二十八日 為與瞿秋白合編的《蕭伯納在上?!纷餍?。該書由野草書屋于3月出版。

二月下旬 作《聞小林同志之死》,吊唁遇害的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

三月五日 作《我怎么做起小說來》。

三月二十二日 作《英譯本〈短篇小說選集〉自序》。

四月十日 作雜文《中國人的生命圈》。

四月十一日 自拉摩斯公寓遷居施高塔路(今山陰路)大陸新村九號,直至逝世。

四月二十九日 作雜文《文章與題目》。

五月十一日 校閱曹靖華譯蘇聯(lián)聶維洛夫的小說《不走正路的安得倫》;13日作《小引》。

五月十三日與宋慶齡、蔡元培、楊杏佛等代表中國民權(quán)保障同盟赴上海德國領(lǐng)事館遞交《為德國法西斯壓迫民權(quán)摧殘文化的抗議書》。

五月十六日 作雜文《天上地下》。

五月二十九日 作《〈守常全集〉題記》。

六月四日 作文藝評論《又論“第三種人”》。

六月二十日 赴殯儀館為遭國民黨特務暗殺的楊杏佛送殯。夜作舊體詩《悼楊銓》。

六月二十六日 作雜文《華德保粹優(yōu)劣論》;28日,作雜文《華德焚書異同論》。

六月三十日 作散文《我的種痘》。

七月十二日 作雜文《沙》。

七月十九日 作《偽自由書》前記;30日作后記畢。本年10月由上海北新書局以“青光書局”名義出版。

七月 瞿秋白編選并作序的《魯迅雜感選集》由上海北新書局以“青光書局”名義出版。

八月六日 為比利時畫家麥綏萊勒的連環(huán)版畫《一個人的受難》翻印本作序。

八月十六日 作雜文《爬和撞》。

八月十八日 與茅盾、田漢聯(lián)名發(fā)表《歡迎反戰(zhàn)大會國際代表的宣言》。世界反對帝國主義戰(zhàn)爭委員會于本年9月30日在上海召開遠東會議,魯迅被推選為會議主席團名譽主席,但未能出席會議。

八月二十三日 作雜文《“論語一年”》。

八月二十七日 作雜文《小品文的危機》。

九月十一日 作文藝評論《關(guān)于翻譯》。

十月二十八日 為易嘉(瞿秋白)譯蘇聯(lián)盧那察爾斯基的劇本《解放了的堂?吉訶德》作后記。

十月三十日 作《〈北平箋譜〉序》?!侗逼焦{譜》(與鄭振鐸合編),于本年12月出版。

十二月二十五 日為葛琴的小說集《總退卻》作序。

十二月二十八日 作《答楊邨人先生公開信的公開信》。

十二月三十一日 編定雜文集《南腔北調(diào)集》并作《題記》。次年3月由上海聯(lián)華書局以“同文書局”名義出版。

一九三四年(中華民國二十三年) 五十四歲

一月二十日 為所編蘇聯(lián)版畫集《引玉集》作后記。本年3月以“三閑書屋”名義出版。

一月三十一日 寄日本改造社所作日文稿《關(guān)于中國的兩三件事》。

三月四日 前作《答國際文學社問》。

三月十日 作《準風月談》前記;10月27日作后記畢。本年12月由上海聯(lián)華書局以“興中書局”名義出版。

三月十四日 為青年木刻作者的《無名木刻集》作序。

三月二十三日 作《〈草鞋腳〉(英譯中國短篇小說集)小引》。

五月二日 作文藝評論《論“舊形式的采用”》。

五月三十日 作舊體詩《戌年初夏偶作》。

六月四日 作雜文《拿來主義》。

七月十六日 作散文《憶韋素園君》。

七月十七日 作雜文《算賬》。

七月十八日 編定中國木刻選集《木刻紀程》并作《小引》。本年以鐵木藝術(shù)社名義出版。

八月一日 作散文《憶劉半農(nóng)君》。

八月六日 作雜文《看書瑣記》二篇;22日作《看書瑣記(三)》。

八月九日 編《譯文》月刊創(chuàng)刊號(第一至第三期由魯迅主編),并作《〈譯文〉創(chuàng)刊前記》。

八月十三日 作雜文《趨時和復古》和《安貧樂道法》。

八月十七日至二十日 作論文《門外文談》。

八月二十三日 因內(nèi)山書店職員被國民黨當局配合租界捕房逮捕,離寓至千愛里(今山陰路二弄)暫避;9月18日返寓。

八月 作歷史小說《非攻》。

九月四日 與茅盾等應陳望道邀請,商討創(chuàng)辦《太白》半月刊事。魯迅為該刊主要撰稿人。

九月二十四日 作評論《中國語文的新生》。

九月二十五日 作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十月三十一日 作雜文《臉譜臆測》。

十月 雜文集《二心集》因被國民黨審查機關(guān)刪掉多篇,合眾書店將刪存部分改名《拾零集》于本月出版。

十一月二日 作雜文《隨便翻翻》。

十一月十四日 作《答〈戲〉周刊編者信》。

十一月十八日 作《寄〈戲〉周刊編者信》。

十一月十九日 作雜文《罵殺與捧殺》。

十一月二十一日 作雜文《中國文壇上的鬼魅》。

十二月十一日 作雜文《病后雜談》四則。

十二月十七日 作雜文《病后雜談之余(關(guān)于“舒憤懣”)》四則。

十二月二十日 作《〈集外集〉序言》。

十二月二十一日 作散文《阿金》。

十二月 作《〈十竹齋箋譜〉翻印說明》。魯迅、西諦以“版畫叢刊會”名義重印的明代胡正言《十竹齋箋譜》第一冊,本月在北平印成。

一九三五年(中華民國二十四年) 五十五歲

一月一日 始譯蘇聯(lián)班臺萊耶夫的小說《表》,12日譯畢并作《譯者的話》。本年7月由上海生活書店出版,列為《譯文叢書插畫本》之一。

一月十六日 作《葉紫作〈豐收〉序》。

一月二十三日 重訂《小說舊聞鈔》并作再版序言。本年7月由上海聯(lián)華書局再版。

二月十五日 始譯俄國果戈理的小說《死魂靈》第一部,10月6日譯畢,先陸續(xù)刊于《世界文庫》,本年1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列為《譯文叢書》之一。

二月二十日 為所編選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作序,3月2日畢。本年7月由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

三月十六日 作文藝評論《論諷刺》。

三月二十八日 作《田軍作〈八月的鄉(xiāng)村〉序》。

三月三十一日 作《徐懋庸作〈打雜集〉序》。

四月十四日 本日起陸續(xù)作以《文人相輕》為總題的雜文,至9月12日止,共七篇。

四月二十九日 為日本改造社作日文稿《在現(xiàn)代中國的孔夫子》。

五月三日 作文藝評論《什么是“諷刺”?》。

五月 楊霽云編、魯迅校訂并作序的《集外集》由上海群眾圖書公司出版。

六月六日 作雜文《文壇三戶》、《從幫忙到扯淡》。

六月十日 本日起陸續(xù)作以《題未定草》為總題的雜文,至12月19日止,共八則。

六月 由日本佐藤春夫與增田涉合譯的《魯迅選集》由日本東京巖波書店出版。

八月八日 作《〈俄羅斯的童話〉小引》。魯迅自1934年9月始譯高爾基《俄羅斯的童話》,本年4月17日譯畢。本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列為《文化生活叢刊》之一。

九月十四、十五日 將所譯俄國契訶夫的小說八篇集為《壞孩子和別的奇聞》,并作《前記》及《譯者后記》。次年由上海聯(lián)華書局出版,列為《文藝連叢》之一。

九月 《門外文談》單行本由上海天馬書店出版,內(nèi)收《門外文談》等有關(guān)語文改革的文章五篇,列為《天馬叢書》之一。

十月 作七律《亥年殘秋偶作》。

十月二十二日 為紀念本年6月18日犧牲的瞿秋白,著手編輯瞿秋白譯文集《海上述林》。

十一月十四日 作《蕭紅作〈生死場〉序》。

十一月二十九日 作歷史小說《理水》畢。

十一月 蕭三自莫斯科來信傳達中國共產(chǎn)黨駐共產(chǎn)國際代表團一些人關(guān)于解散“左聯(lián)”的建議。此信通過魯迅轉(zhuǎn)交“左聯(lián)”的黨內(nèi)負責人。

十二月二日 作文藝評論《雜談小品文》。

十二月二十三日 作《論新文字》。

十二月二十四日 出資復印俄國畫家阿庚所作《死魂靈百圖》,本日為之作《小引》。次年以“三閑書屋”名義出版。

十二月二十九日 編雜文集《花邊文學》并作序。次年6月由上海聯(lián)華書局出版。

十二月 作歷史小說《采薇》、《出關(guān)》、《起死》;與前作《不周山》(《補天》)、《奔月》、《鑄劍》、《理水》、《非攻》等五篇集為《故事新編》,本月二十六日編訖并作序。次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十二月 著手編《集外集拾遺》,后因病中止。

十二月 編雜文集《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本月30日作《且介亭雜文》序及附記,31日作《且介亭雜文二集》序及后記。

十二月 在瓦窯堡召開的西北抗日救國代表大會上,與宋慶齡、蔡廷楷、毛澤東、朱德等同被舉為名譽主席。

一九三六年(中華民國二十五年) 五十六歲

一月十九日 與周文、聶紺弩等合編的《海燕》月刊出版。

一月二十八日 為所編德國《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作《序目》。本年5月以“三閑書屋”名義出版。

二月十七日 作《記蘇聯(lián)版畫展覽會》;6月23日,口述該書的編選及作序情況(許廣平記錄),作為該文的補充,而為所編《〈蘇聯(lián)版畫集〉序》。該畫集于本年7月由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

二月二十三日 為日本改造社作日文稿《我要騙人》。

二月二十五日 始譯果戈理的小說《死魂靈》第二部(殘稿)。

三月十日 為所編蘇聯(lián)版畫家亞歷克舍夫的《〈城與年〉插圖》作《小引》。后因病重未能將該集印成。

三月十一日 作《白莽作〈孩兒塔〉序》。

三月二十九日 與茅盾聯(lián)名致函中共中央,表示“熱烈擁護”“中共、中國蘇維埃政府”的“抗日救國大計”;贊揚紅軍東征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解放史上最光榮的一頁!”(據(jù)1936年4月17日出版的中國共產(chǎn)黨西北中央局機關(guān)報《斗爭》第九十五期所刊魯迅、茅盾的賀信。)

三月下旬 作《〈海上述林〉上卷序言》;4月末,作《〈海上述林〉下卷序言》。該書署“諸夏懷霜社校印”,上卷《辨林》本年5月出版,下卷《藻林》本年10月出版。

四月一日 作散文《我的第一個師父》。

四月七日 作雜文《寫于深夜里》。

四月十六日 作雜文《三月的租界》。

四月二十六日 接待從陜北前來上海開展工作的中共中央特派員馮雪峰。

六月九日 審定由馮雪峰筆錄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六月十日 審定由馮雪峰筆錄的文藝評論《論現(xiàn)在我們的文學運動》。

六月中旬 與巴金等聯(lián)名發(fā)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

八月三日至五日 作《答徐懋庸并關(guān)于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

八月二十七日 本日起陸續(xù)作以《立此存照》為總題的雜文,共七則。

九月五日 作雜文《死》。

九月十九、二十日 作雜文《女吊》。

九月二十日 與郭沫若、茅盾、巴金等聯(lián)名發(fā)表《文藝界同人為團結(jié)御侮與言論自由宣言》。

十月八日 抱病往青年會參觀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并與青年木刻工作者座談。

十月九日 作《關(guān)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十月十五日 發(fā)表雜感《半夏小集》。

十月十六日 作《曹靖華譯〈蘇聯(lián)作家七人集〉序》。

十月十七日 作雜文《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是為最后一篇文章。

十月十九日 病逝于大陸新邨九號寓所。

 

(《魯迅生平著譯簡表》選自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魯迅全集》第18卷。)

 

(編輯:陳澤宇)